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近5年来经后路椎板旁入路,单纯减压或行植骨固定治疗26例(男14侧,女12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患者均得到3个月至5年的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年,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19例,良2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达80.7%。【结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旦诊断明确需行手术治疗,经后路椎板旁或其他手术方式,在基本治疗原则指导下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机病理和临床特点,探讨经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的方法、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00年3月至2008年5月,采用经后正中入路极外侧型腰椎间盘切除术47例,其中获得6个月~8年随访3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2例,术中无硬膜和神经根的损伤,无发生椎间孔区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平均随访时间为4.1年,采用Macnab疗效标准评定,优24例,良5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90.6%;所有病例于术后2~6个月恢复了工作.结论: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只要诊断明确,经1~3个月短期保守治疗无效,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手术可以预期取得优良的效果,经后正中入路对切除椎间孔内型(Ⅰ型)绝对适宜,即使是椎间孔外型和混合型(Ⅱ型、Ⅲ型)仍可通过后正中入路完成,切口可能会稍长一些,但显露和操作容易方便,非常有利于同时合并椎管内病变的处理,是治疗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本院1997-2003年间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4例,根据椎间盘突出部位分为椎间孔内型与椎间孔外型,分别采用经椎板间入路与经椎板外缘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对于L3~4、L4~5间隙的椎间孔内型及L5S1间隙的椎间孔外型病例采用经单侧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28例(2例为再手术),对于L3~4及L4~5间隙的椎间孔外型突出采用经椎板侧方入路摘除髓核6例(1例为再手术)。结果:本组共3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2.8年。临床症状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21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90.6%。结论: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应针对不同的突出类型分别采用经椎板间入路与经椎板外缘入路,便于操作且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  相似文献   

4.
椎间盘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观察疗效。方法应用椎间盘镜治疗23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椎间孔突出型14例,椎间孔外侧突出型9例,分别经椎板间入路及经小关节外侧入路,完成神经根探查、减压和椎间盘髓核摘除。结果全部病例镜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6min,平均术中出血75mL。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远期疗效:优16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1.3%。结论应用椎间盘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创伤小,神经根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5.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特征为突出的髓核组织多为破裂游离型,往往位于椎间孔或椎间孔外区域,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肢疼痛剧烈,而腰痛症状往往较轻“。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6例,其中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27例,行单纯经椎板侧方入路手术治疗12例,联合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8例。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杜静德  郭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2):7972-7972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将确诊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椎间盘镜下关节突入路或横突间入路摘除突出的髓核。结果患者随访10个月~3a,优良率为91.3%,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椎间盘镜下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有效地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显微椎间盘镜行双间隙稚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复合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入路和疗效。方法在应用脊柱后路显微椎间盘镜为2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髓核摘除术中,选择L4.5,L5S1复合型椎间盘突出者52例(18.4%),采用同侧双切口入路或不同侧双切口入路对同侧或不同侧相邻的双间隙椎间盘突出者做髓核摘除术。结果接受本手术入路治疗的52例复合型椎间盘突出症者,其建立工作通道的成功率为100%,行显微椎间盘镜髓核摘除的优良率为96.1%。结论以同侧或不同侧作双切口入路在椎间盘镜下作相邻双间隙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治疗复合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恢复快,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李健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4):335-336
Mixter和Barr在1934年成功地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开创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新纪元。同年,Ball报道了经脊柱后外侧入路椎体穿刺活检技术。此后,Walls(1948年)和Craig(1956年)分别介绍了各自的脊柱后外侧入路椎体穿刺活检体会。这些经验为日后开展的腰椎经椎体后外侧入路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奠定了基础。相比之下,颈椎手术开展则相对较晚。  相似文献   

9.
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2004~2005年间经临床和螺旋CT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结合临床将普通X线平片与CT图像对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根据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可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两型突出于椎体后缘正中的中央型和偏于椎体后缘一侧的外侧型、外侧型包括超出椎间孔内口以外的远外侧型。结论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有独特优势,诊断准确率达100%,具有定位定性诊断价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治疗随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溶核疗法。方法:在X线监视下,30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患侧椎间孔处胶原酶注射。结果:随访6-18个月,完全无症状者28例,不能从事某些工作或娱乐受限1例,无效1例。结论:在X线监视下,进行患侧椎间孔处注射胶原酶,可有效解除椎间盘组织对神经根的压迫,位置准确,疗效稳定可靠,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等离子髓核低温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方法2005年6月-2006年6月,对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髓核低温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术并作术后随访分析。结果全部病例术后3-6个月随访,优64例、良10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92.5%。结论应用髓核低温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术的优势互补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从而使治疗效果达到最大化,使局部损伤降低到最小化,拓展了适应证,扩大了微创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2.
李荣祝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2):1236-1240
目的探讨应用第二代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999年以来,该院应用第二代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的33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术后6个月-4a的随访,33例按照Nakai分级标准,优26例,良6例,可1例,差0例,手术优良率达97%。结论第二代椎间盘镜微创手术系统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技术先进、组织创伤少、对脊椎稳定性破坏小、临床治疗效果良好的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脊柱显微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原则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目的:探讨后路脊柱显微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miation,LDH)手术的原则。方法:回顾总结3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MED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3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个月,按照Macnnab标准评定,优269例,良38例,可29例,优良率91.25%。结论:MED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必须遵守MED手术原则,即:正确的手术适应证、熟练的操作技术、术中突发情况的认知与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MED)与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缺点及近期疗效。方法采用MED和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各60例,将二者的手术疗效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ED组手术出血量、卧床时间、镇痛药使用、平均住院日情况均少于小切口手术组,而手术时间、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按照Nakai评定标准,MED组:优76例,良20例。小切口手术组:优72例,良23例。二组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MED与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相当,各有优缺点,二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内窥镜下行腰椎间盘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手术要点.方法自2001年3月起对172例腰椎间盘突出或脱出患者进行椎间盘摘除和侧隐窝及神经根管扩大术,对神经根彻底减压.结果近期随访3~12个月,平均10个月,优良160例,优良率93%,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少、恢复快、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适应症及并发症。方法 通道经腰棘突旁切口进入,在显微内窥镜下切除腰椎板下缘、黄韧带、关节突内侧。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MED手术治疗,常规手术开窗法80例作对照,并比较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时间。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2—20个月随访,平均6.5个月按照Nakal分级,MED组优40例、良15例、可2例,优良率91.67%。结论 MED手术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等特点。MED主要适用于单阶段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也适用于部分钙化或侧隐窝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不适用于伴腰椎不稳或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相似文献   

17.
崔新广  常增林  庄正陵  段俊虎  刘涛 《中国内镜杂志》2006,12(10):1067-1069,1072
目的 评价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并对MED术中常见问题的处理进行探讨.方法 1999年9月~2004年6月利用后路腰椎间盘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4例.结果 285例病人获得随访,时间9~54个月,平均27.2个月.该组优205例(71.9%),良73例(25.6%),优良率97.5%.无被迫改开放式手术.发生椎间隙感染1例.该组无1例患者术中死亡或发生神经器质性损伤.结论 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练的操作技术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MED(microendosopic disectomy,MED)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方法。方法:对我院l999年12月-2001年8月应用MED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的348例手术定位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按张朝跃MED镜下手术标准^[1]进行评定:共有10例出现定位失误,其中2例固定位不准中转开放手术。定位准确率为97.1%。结论:定位是N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关系列MED手术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将显微椎间盘镜与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对比,探讨显微椎间盘镜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脊柱后路显微椎问盘镜手术,对照组采用腰椎间盘间隙开窗间盘摘除术。比较手术的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卧床时间及近期内随访手术效果。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都有明显缓解,无明显差别。结论:显微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效果与开窗手术相同,该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不影响腰椎稳定性等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