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是指大脑中动脉的深穿支动脉及其分支闭塞引起的脑深部软化灶,其直径一般为1.0~1.5mm,好发于基底节、内囊及脑干。在颅脑外伤后,单纯发生基底节一内囊区的腔隙性脑梗塞,文献报道甚少。本文作者收集整理了1990年1月至2001年12月间36例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资料,并就其临床表现、CT特点、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诊断等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66例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与CT分析,说明高血压是引起腔隙性脑梗塞的主要病因,糖尿病,高血脂是其常见病因,有症状但头颅CT正常情况下应作MRI检查,以提高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率,提出了腔隙性脑梗塞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德华  邵桂泉 《临床荟萃》1998,13(19):886-887
随着影像学的进展,腔隙性脑梗塞已由清理诊断过渡为临床诊断,其发病率很高,有人统计约占脑梗塞的20%~30%,尤其是分辨力高的磁共振成像(MRI)应用,能发现更多更早的病灶.但是发现腔隙灶并不一定都是腔隙性脑梗塞.  相似文献   

4.
5.
目前国内外统计腔隙性脑梗塞发病率占缺血性中风20%左右。本文按照1986年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第3次修订的诊断要点[1]对103例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特征、CT特点进行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3例病人中,年龄41~用岁,平均64.2岁。男62例,年龄41~幻岁,平均62.8岁,女41例,年龄43~sl岁,平均65.7岁。男女之比为1.引门,50岁以上96例(占93.2%)。既往史:有高血压病72例(70.0%),糖尿病18例(l.5%),心脏病(包括冠心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心肌病等)27例(26.2%),脑血管病16例(15.5%),其中脑血栓…  相似文献   

6.
腔隙性脑梗塞发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瑞兰  王兰香 《临床荟萃》1999,14(6):257-258
我院自1997年9月至1998年9月期间收治腔隙性脑梗塞(下称腔梗)46例,现结合文献分析病因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31例,女14例,年龄50~72岁,平均61岁,其中55岁以上者38例,均符合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全部经CT证实。无症状者体检颅脑CT发现10例,在睡眠或安静休息时发病28例,活动时发病8例。发病因素:高血压病39例(85%),糖尿病15例(32.6%),高脂血症22例(47.8%),冠心病9例(19.6%),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4例(30.4%),烟酒嗜好27例(58.7%)。 1.2 临床表现 突然起病27例,缓慢发病9例,无症状10例。36例首发症状中言语障碍9例,饮水呛咳2例,单侧肢体麻木无力15例,面部发麻4例,走路不稳6例。神经系统检查:轻偏瘫34例,偏身感觉减退7例,不完全运动失语4例,无异常体征  相似文献   

7.
进展性脑梗塞是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 4 8h内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1 ] ,腔隙性脑梗塞是指发生在大脑半球深部白质及脑干的缺血性微梗塞 ,因脑组织缺血、坏死、液化并由吞噬细胞移走而形成腔隙 ,病灶直径在 0 .2~ 2 0 mm之间。两种疾病虽然均为缺血性脑血管病 ,但在诊治上有差别。现将我院 1996~ 2 0 0 0年间 4 2例进展性脑梗塞误诊为腔隙性脑梗塞作以分析。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男 2 5例 ,女 17例 ,年龄 4 3~ 79岁 ,平均 6 6岁 ;发病时间 1.5~ 18h,平均 4 .5 h;既往病史有高血压者 2 8例 ,糖尿病者 9例 ,高血脂者 2 3例 ;症状…  相似文献   

8.
滕长青  李文纲 《临床荟萃》1999,14(23):1093-1094
腔隙性脑梗塞(Lacunar Infarction,LI)是指大脑半球深部白质和(或)脑干内直径40~50μm深支动脉及其分支闭塞后,脑组织缺血、液化引起的软化灶,病灶在CT、MRI影像中的直径为15~20mm、1~20mm、10~20mm不等。临床上可出现或不出现症状。现将我院老年病科1996年12月至1998年11月,收治的211例经头颅CT、MRI确诊为脑梗塞资料中,符合Fisher限定病灶在20mm以内的142例LI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142例中男130例,女12例;年龄42~86岁,平均64岁,60岁以下46例,60岁以上96例。与LI相关病史有高血压病Ⅱ~Ⅲ期98例(69.01%),Ⅱ型糖尿病25例  相似文献   

9.
腔隙性脑梗塞(LAC)是指大脑的脑动脉深穿支及其分支阻塞引起的皮质下深部和脑干的小梗塞灶,其直径在3~20毫米之间。由于LAC的病灶微小,且常发生在不重要的地方,往往使部分病人在临床上无特异性症状,临床上容易漏诊或误诊,核磁共振(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LAC的重要或唯一的诊断手段。本文对我院收住院的12例LAC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朱强 《临床荟萃》1996,11(23):1077-1078
腔隙性脑梗塞(LI)是指脑深部穿透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小的局灶软化,直径在0.2~15mm。以往多数人认为其病变轻、预后较好,但目前观察并非完全如此。本文对我院1992年3月~1996年3月的一组腔隙性脑梗塞作回顾性的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1.
腔隙性脑梗塞1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腔隙性脑梗塞的脑血流改变特点许治强(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州510150)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特殊类型。目前已能根据CT或MRI的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作出诊断。但对其颅内血流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尚少。我们对41例经头颅CT诊断的腔隙性脑梗塞进行...  相似文献   

13.
随着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MRI)的应用,腔隙性脑梗塞病例发现增多,本文对病灶在10mm以下的52例腔隙脑梗塞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从中探讨腔隙性脑梗塞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预后及康复。  相似文献   

14.
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临床相对较少见,自CT及MRI广泛开展于临床以来,陆续有些报道,其发病率远少见于脑挫裂伤。现将我院自1995年以来收治的21例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作如下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为3个月~42岁,平均为20.7岁,均有明显头部外伤史,8例有脑外伤后短暂性意识障碍,17例有外伤呕吐。2)临床表现;左侧偏瘫8例,右侧偏瘫9例,其中4例伴有运动性失语,无定位症状的4例,反复阵发性抽搐3例。外伤至偏瘫出现时间为:外伤后立即出现者4例,伤后1~12 h13例,13~48 h4例。本组病例均经CT或MRI一次或一次以上检…  相似文献   

15.
刘颖  王淑芳 《现代康复》1999,3(7):816-817
腔隙性脑梗塞是脑血管疾病中常见和多发的病种,其病因学明确:系发生于豆纹动脉、丘脑穿动脉和基底动脉中央部穿通支供应范围(基底节、内囊、丘脑、桥脑等)的小梗塞。用CT检查来观察探讨脑功能区病损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从病理生理角度进行讨论分析、旨在加强对腔隙性脑梗塞临床症状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提高对小儿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的认识。方法:对12例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资料和CT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梗塞灶均位于基底区及内囊区,本病预后良好。结论:小儿有脑外伤史,出现偏瘫及语言障碍时,应考虑外伤性脑梗塞。  相似文献   

18.
19.
我院自1990年12月~1993年12月经CT证实老年人腔隙性脑梗塞276例,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年龄与性别:男198例,女78例.男女之比为3.5:1。60~69岁160例,70~79岁96例,80岁以上20例。 1.2 原有基础疾病:高血压病70例,糖尿病8例,冠心病并房颤6例,脑出血史6例,脑梗塞史8例,颈椎病史16例。 1.3 病床表现:①症状:眩晕74例,头痛16例。呕吐16例,精神症状2例,嗜睡4例。②体征:无面、舌瘫的纯运动障碍48例,伴面、舌瘫的纯运动障碍132例,伴运动性失语运动性麻痹2例,单瘫10  相似文献   

20.
4例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与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边连防  徐兆栋 《新医学》1993,24(4):175-1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