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室性早搏(室早)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变化及胺碘酮对其的治疗效果.方法以35例高血压频发室早患者作为病例组,35例无室早的高血压患者及正常人40例作对照,所有对象均行HRV检测.频发室早组服用胺碘酮,治疗6周后复查HRV,并与治疗前相比较.结果高血压组HRV较正常人组明显下降(P<0.05).高血压频发室早组较单纯高血压组HRV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胺碘酮治疗后HRV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HRV下降,但与室性早搏相关性不明显,胺碘酮治疗可改善HRV,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心率变异(HRV)对胺腆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进行临床评价。方法:将8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胺碘酮、普罗帕酮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进行HRV分析。结果:胺碘酮和普罗帕酮组对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其中胺碘酮组对减少房性期前收缩的效果比普罗帕酮组更明显(P<0.01),胺碘酮提高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HRV比普罗帕酮显著(P<0.01)。结论:胺碘酮在改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及降低死亡率方面,效果优于普罗帕酮组,是一个极为有效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胺碘酮联合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剂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入选21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每组70例,分别为胺碘酮治疗组(胺磺酮组)、胺碘酮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组(坎地沙坦酯组)以及胺碘酮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组(依那普利组),治疗随访2年,比较3组患者的房颤复发率、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大小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年,胺碘酮组的左心房内径较治疗前明显增大(P <0.05),胺碘酮组分别与坎地沙坦酯组、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年,胺碘酮组的左心房内径较治疗前明显增大(P<0.05),胺碘酮组分别与坎地沙坦酯组、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1年、2年后,胺碘酮组的房颤复发率分别为40.91%(27/66)、45.45%(30/66)、53.03%(35/66),坎地沙坦酯组的房颤复发率17.19%(11/64)、20.31%(13/64)、25%(16/64),依那普利组的房颤复发率16.67%(10/60)、20%(12/60)、25%(15/60),胺碘酮组分别与坎地沙坦酯组、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坎地沙坦酯组与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坎地沙坦酯或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在房颤复发率及防治左心房内径增大方面二者无明显差异,但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4.
谢鹏飞 《当代医学》2016,(17):137-138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2组均给予胺碘酮口服,治疗组则联合稳心颗粒,疗程4周。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0%,治疗组总有效率88%,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室早减少次数和室早下降百分比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可显著减少室性早搏心律失常的发生,疗效可靠,优于单用胺碘酮,且安全,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徐占领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8):209-210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与小剂量胺碘酮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对照组)、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组(治疗组),治疗随访时间1年,比效两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后第6个月,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78.88%、47.65%,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测得他们的超声心动图治疗组患者LAD、LAEDV及LAESV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后的LAEF均明显增加,但治疗组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胺碘酮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及改善左心房功能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胺碘酮和美托洛尔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 RA)的效果。方法将268例心律失常患者,根据应用的治疗药物的不同,分成两组(各134例),试验组: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对照组:仅接受胺碘酮药物治疗。随访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血压以及心率改善好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8%(6/134),对照组发生率为29.85%(40/13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0.3376,P=0.0000)。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可有效地控制RA患者的心室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危险度高血压病患者及其正规治疗后的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方法:按1999年WHO/国际高血压联盟制定的标准将正常人和高血压组患者分为正常,正常高值,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组,观察各组间以及高血压组治疗随访后HRV的变化,结果:高血压病患者除低频(LF)外的HRV指标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并随着高血压危险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P<0.01),经正规治疗后的HRV时域指标有显著改善(P<0.05,P<0.01);正常血压组与正常高值组的HRV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RV的时域指标可提示高血压病患者的不同危险度,反映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永久性心房颤动合并频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100例,均为永久性房颤合并频发室性心律失常,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胺碘酮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抗心律失常的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均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长RR间期发生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患者应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控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好,同时可有效避免长RR间期的发生,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早博的疗效.方法 将76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早博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利多卡因治疗.疗程均为2d.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心源性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早博的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4月~2012年4月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72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比较两组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超声心动图检测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用于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治疗,能够有效控制心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其血流量,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不良反应较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厄贝沙坦预防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复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胺碘酮在预防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复发中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23例在常规降压药物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150mg/d+胺碘酮0.2g/d,对照组23例在常规降压药物基础上只服胺碘酮0.2g/d,随访一年,观察房颤复发率,第一次复发间隔、发作频率、房颤持续时间。结果 治疗组房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房颤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一次复发性间隙:治疗组长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房颤发作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房颤持续时间: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厄叭沙坦联用小剂量胺碘酮预防房颤复发优于单用小剂量胺碘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与胺碘酮联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稳心颗粒加胺碘酮组(A组)42例、胺碘酮组(B组)37例、稳心颗粒组(c组)41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心律失常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观察对比:A纽总有效率为90.47%(38例),B纽总有效率为64.86%(24例),C组总有效率为65.85%(27例)。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A组与B组比较、与C组比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与胺碘酮联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明显优于各自单用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4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静脉应用胺碘酮,首次剂量150-300mg,如无效,可重复使用。个别室速反复发作者,随后以0.5-1.0mg/min静脉滴注维持,依病情逐渐减量,静脉应用同时口服胺碘酮600mg/d。结果:40例患者,有效36例,总有效率90%。有6例患者治疗后出现收缩压明显下降,P—R间期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心率恢复正常(P〈0.05),QRS时限延长(P〈0.01),Q—T间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胺碘酮对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心房纤颤患在行二尖瓣置换术(MVR)后的除颤效果。方法 拟行MVR合并Af的风湿性瓣膜病变60例患被随机分为胺碘酮组(n=33)和对照组(n=27)。胺碘酮组患在术后第30天开始口服胺碘酮;对照组患不服用胺碘酮。对所有患在术前、术后第29天和除颤后第10天测定LVEF。部分病例于术中测量PWP,术后测量LAP。结果 胺碘酮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8例(84.8%)和7例(25.9%)恢复窦性心律(P<0.001)。术后LAP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术后第29天LVEF之间无差异性(P>0.05),但两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均<0.05)。除颤后LVEF较除颤前及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用胺碘酮对风湿性二尖瓣替换术后合并心房纤颤患进行除颤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且不需要长期的维持治疗。同时除颤后还可以明显改善患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胺碘酮与西地兰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各种心血管疾病引起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60例)和西地兰治疗组(54例).胺碘酮组:先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mg于10min内静脉推注,然后以1mg/min维持静脉滴注,依心室率情况调节胺碘酮剂量.西地兰组:以西地兰0.4mg静脉注射,依见效情况调节剂量.观察血压和心室率变化及复律情况.结果:胺碘酮组治疗总有效率88.3%,高于西地兰组72.2%(P〈0.05).两组用药后平均心室率下降幅度分别为39.0%和28.0%.胺碘酮组用药转复时间为(56.4±26.6)min,短于西地兰组转复时间(79.9±35.4)min(P〈0.05).两者不良反应均较为轻微.结论:胺碘酮静脉用药治疗阵发性房颤较西地兰更为有效,且安全,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6.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伴快速房颤的短时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快速心房纤颤(AF)患者的短时疗效。方法72例CHF伴快速AF患者,心功能Ⅱ-Ⅳ级(NYHA),心室率≥120次/min;随机分为胺碘酮组、毛花苷组,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胺碘酮组首次剂量给予胺碘酮150mg缓慢静注,随后1.5ms/min微量泵维持;毛花苷组首次剂量给予去乙酰毛花苷0.4mg或0.2mg缓慢静注,1h后无效者追加0.2mg。观察用药后不同时刻的心室率变化、药物平均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60、90、120min的心室率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胺碘酮组用药后30min的心室率与用药前比较差别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用药后2h胺碘酮组患者心室率较用药前下降36%,毛花苷组下降26%;胺碘酮组与毛花苷组平均起效时间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胺碘酮组和毛花苷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7.8%和72.2%(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1.1%。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CHF伴快速AF短时疗效显著,患者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动态心电图及12导联心电图观察胺碘酮、心律宁及普鲁卡因胺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结果胺碘酮组疗效明显优于心律宁组及普鲁卡因胺组,经t检验证实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较好,是一种较安全的药物治疗方法,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32例AMI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利多卡因治疗;对24例AMI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结果: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室颤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AMI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室颤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心率变异(HRV)对胺腆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进行临床评价.方法将8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胺碘酮、普罗帕酮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进行HRV分析.结果胺碘酮和普罗帕酮组对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其中胺碘酮组对减少房性期前收缩的效果比普罗帕酮组更明显(P<0.01),胺碘酮提高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HRV比普罗帕酮显著(P<0.01).结论胺碘酮在改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及降低死亡率方面,效果优于普罗帕酮组,是一个极为有效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 50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胺碘酮组)和对照组(奎尼丁组),每组各25例,胺碘酮组口服胺碘酮0.2g/次,3次/d,连服2周;奎尼丁组口服奎尼丁0.2g/次,3次/d,疗程同胺碘酮组。结果 胺碘酮组总有效率(88.0%)明显优于奎尼丁组总有效率(56.0%),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阵发,挂心房颤动的总有效率较奎尼丁更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