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日立公司生产的20EX0.2T永磁型MR扫描机上进行MRA检查163例,其中作为正常对照组82例,各种脑血管疾病81例,使用SE序列MRI,三维时间飞越法MRA,原始血管图像用最强信号投影重建。结果:163例MRA检查均成功,160例显示满意。82例正常对照组中,脑前、中、后动脉显示清晰。81例脑血管疾病者,MRA可显示各种病变的影像特征。总的符合率为90%,定位诊断为100%。结论:MRA检查成功率高,颅内动脉的血管闭塞,血管狭窄及先天性血管床发育畸形等显示清晰,对颅内病变的适应证广泛,诊断可靠,还可作为脑血流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筛查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48例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DSA、CTA、MRA检查。结果:DSA检查:24例脑动脉瘤;CTA检查:23例脑动脉瘤;MRA检查:22例脑动脉瘤;联合检查确诊22例,三种检查方法的脑动脉瘤检查情况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检查:12例动静脉畸形;CTA检查:11例动静脉畸形;MRA检查:11例动静脉畸形;联合检查确诊12例,三种检查方法的动静脉畸形检查情况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检查方法诊断脑血管疾病中结果相当,但MRA没有辐射,不需要造影剂,因此推荐其作为脑血管疾病筛查诊断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与3T核磁血管成像(MRA)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与3T核磁血管成像检查。结果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出脑动脉瘤38例,脑动脉畸形2例,3T核磁血管成像检出脑动脉瘤34例,脑动脉畸形2例,且瘤体的大小存在差异;脑动脉狭窄或闭塞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出21例,3T核磁血管成像检查26例,血管狭窄的程度也不一致。结论在脑血管疾病检查中,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与3T核磁血管成像技术均为无创性血管检查,CTA对于脑动脉瘤准确率较高,但颅底位置容易漏诊。MRA对于过小动脉瘤容易漏诊;CTA对钙化和软斑块显示比较好,M RA可以较好的显示血流方向以及血管功能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经颅超声血管造影对正常人脑动脉的显示情况。方法因各种原因需进行磁共振脑血管造影(MRA)检查的患者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37~68岁,平均(53±14)岁。受检者均在1周内分别进行经颅超声血管造影和MRA检查,观察经颅超声血管造影后两侧脑动脉各节段的显示情况,包括大脑中动脉(MCA)M1、M2、M3段、大脑前动脉(ACA)A1、A2段和大脑后动脉(PCA)P1、P2、P3段。并将结果与MRA结果进行对照,计算经颅超声血管造影显示脑动脉的显示率。结果 32例受检者进行经颅超声血管造影后,仅1例因声窗差,脑动脉及大脑动脉环显示不清,其余31例受检者的脑动脉和大脑动脉环均能显示。MRA检查后31例受检者均能显示正常脑动脉和大脑动脉环。结论实时经颅超声血管造影对脑动脉有较高的显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在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血液系统疾病等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月在武威医学科学院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2周,在治疗期间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分析患者血管病变类型和部位。对照组患者经常规治疗+3.0T核磁MRA检查。结果观察组25例患者血管异常率为88.0%,其中动脉粥样硬化合并斑块形成血管局部狭窄以颈总动脉、颈内动脉C1段和锁骨下动脉最多(19例,76.0%)。对照组25例患者血管变异率为48.0%,均为血管局部狭窄有12例。观察组血管变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A在既往无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缺血性卒中病因诊断上具有重要作用,明显优于3.0T核磁MRA检查,可清晰地显示颅内动脉血管的分布、管腔狭窄程度及侧枝循环建立情况,对确定病变部位,预后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64排螺旋CT对20例脑动静脉畸形、2例脑静脉畸形、2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行CT血管成像检查。对扫描图像分别进行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及最大密度投影。结果 CT血管造影术(CTA)能显示脑动静脉畸形(AVM)的病变形态及准确部位,有效显示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血管巢。能清晰显示脑静脉畸形静脉血管的组成及引流静脉的数目和方向。但不能显示海绵状血管瘤的血管结构,对其诊断价值不大。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具有较粗大供血动脉或引流静脉、血管巢的脑血管畸形,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颅内和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135例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动脉瘤62例、血管畸形26例、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47例)经MRA和DSA对照检查。结果 MRA可以对124例患者做出正确诊断,结合靶MIP、MPR和原始像,其诊断符合率为91.9%。对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8.7%;动静脉畸形为84.6%;47例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与DSA相一致。3DTOF可显示1-5级脑血管分支;2DTOF显示血管畸形具优势;3DTOF增强提高了动脉瘤的检出率。结论 MRA具有安全、可靠和方便的优点,是脑血管疾病筛查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全脑血管造影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64例TIA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比较脑动脉颅内段、颅外段病变分布情况.结果 164例患者全脑血管造影检查阴性53例(32.32%),动脉硬化性改变23例(14.02%),血管狭窄或闭塞84例(51.22%),非动脉硬化性改变(烟雾病)4例(2.44%).颈内动脉系统TIA以颅内段血管狭窄为主,椎-基底动脉系统TIA以颅外段血管狭窄为主.结论 颅内段血管病变是颈内动脉系统TIA的主要病因,颅外段血管病变是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颅内血管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4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TCD、MRA的检测结果并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对比。结果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TCD、MRA与DSA有较好相关性,TCD的漏诊主要发生在椎基底动脉系统,而MRA有夸大病变的现象。结论TCD、MRA对诊断颅内动脉狭窄有较高的可信度、无创,如两者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DSA,可作为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脑血管成像(CTA)技术及其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6例脑血管病变患者行CTA检查,共检出23个病变,发现脑动脉瘤8例,12个AVM(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狭窄3个。采用高压注射器以2.5-3。0m1/s速率行外周静脉注射,行螺旋CT容积扫描,在工作站进行多种三维成像后处理,得到脑血管立体图像。结果:发现扫描技术是CTA成功的关键,CTA可清楚地显示较粗大的脑动脉,对Willis环及大脑前、中、后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显示良好,对于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及脑动脉狭窄的诊断较有意义。结论:CTA可全脑多支血管同时显示,多方位观察,属微创检查,可用于脑血管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血管造影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应用传统DSA、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建进行检查,评价不同方法对动脉瘤病变的显示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常规正侧位DSA能显示存在动脉瘤病变或可疑存在动脉瘤,仅极少数病例能明确显示瘤颈形态、载瘤动脉与瘤体的关系,旋转DSA显示病变的能力较常规DSA明显提高,15例血管三维重建处理的图像都清晰显示了动脉瘤的结构关系。结论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病变结构的显示高于常规DSA,能够多角度立体观察、直观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瘤颈的宽度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64排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及3.0T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在颅内动脉硬化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确诊为颅内动脉硬化狭窄的75例患者脑CTA和MRA图像,通过两种检查的数据计算分析,比较两种血管成像方法对颅内动脉硬化狭窄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头CTA、MRA在评价颅内动脉硬化狭窄程度上与DSA诊断有较高的符合率,同时CTA较MRA在颅内动脉硬化狭窄诊断上有更高的准确率。结论头CTA和MRA都是可靠的无创血管成像检查方法,都能较好地显示颅内动脉硬化狭窄病变,给临床提供比较准确的信息;相对MRA,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硬化狭窄具有更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宋伟  张勤 《工企医刊》2014,27(6):1097-1098
目的比较3D CE-MRA与TOF-MRA对头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TOF-MRA及3D CE-MRA检查的46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OF-MRA图像质量优者80例,良好290例,图像优良率80.4%,3D CE-MRA图像质量优者360例,良好90例,图像优良率97.8%。根据3D CE-MRA图像进行分析诊断,460例受检者中,150例正常,9例血管变异,301例患者头颈部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结论 3D CEMRA对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显示率及准确率显著高于传统MRA,可作为头颈部病变首选的无创性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颅脑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和应用。方法选择本院接受CTA与SCTA检查的患者108例,其中98例患者同时进行DSA检查,进行分析。结果108例患者经SCTA检查发现有101例存在脑血管异常,其中动脉瘤39例,脑动脉狭窄48例,CCF10例,脑动静脉畸形4例,7例脑血管正常;98例行DSA检查,有4例与SCTA结果不符,其余与SCTA均相吻合,其中3例SCTA检查出脑动脉畸形,而DSA未发现,1例DSA检出了动脉瘤,而SCTA未检出,SCTA检查发现88例患者脑血管壁有钙化影,血栓附着与血管壁上。结论DSA与SCTA是确诊颅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两者两结合可互相弥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减低误诊和漏诊率,SCTA可作为确诊脑血管疾病的首选检查方式,利于在临床中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A)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病变(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ve diseases,MCAOD)的临床诊断价值,并进行对比。方法:医院收治的150例脑血管病患者(300条受检血管),均经CT血管造影,并结合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等方法来显示颅内脑动脉狭窄情况,7 d内进一步行MRA检查,并将CTA与MRA的显示情况和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150例患者300条受检的大脑中动脉中,经MRI检查为正常或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的血管条数分别为76、114、110条;经CTA检查正常或轻度、中度和重度的血管条数为66、94、90条,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RA检查还得到3组之间的平均收缩峰流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重度狭窄流速最快;重度狭窄的CTA表现为主动脉壁呈新月型或环形增厚。结论:CTA和MRA是诊断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病变准确性较好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而检测的侧重面不同,所以应将两者结合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平板DSA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在脑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可疑脑动脉瘤的患者先行常规正、侧位脑血管DSA造影检查,再实施三维血管成像技术。结果:在33例可疑脑动脉瘤的患者中,检出动脉瘤23例,动静脉畸形6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脑出血1例。结论:三维血管成像技术能够清晰显示脑动脉血管解剖结构,病变处动脉血管的起源、分布、长度、数目、轮廓,以及动脉瘤瘘口位置、动脉瘤的大小形态及瘤体载瘤动脉关系[1],畸形血管的数目、走行及血液动力学关系,为脑动脉血管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和手术计划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探索颅内大动脉的血管管腔及血流动力学结果,探讨TCD在临床上诊断的可靠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1例,应用TC-2021TCD仪及VISART1.5T超导MR装置,分析TCD与头部MRA的结果及两者相符性,了解TCD与头部MRA探查脑血管狭窄性病变的可能性及相关性,分析TCD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31例患者TCD频谱显像良好,TCD与MRA结果相符性良好。以MRA为标准,统计学结果显示,TCD诊断血管狭窄的敏感性是71.15%,特异性达90.31%,假阳性是9.69%,假阴性是28.85%,符合率是87.40%。结论 TCD对诊断颅内严重狭窄血管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TCD与MRA相符率高,TCD检查不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可作为MRA检查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使用PHILIPS Allura Xper FD20血管造影机对疑有颅内血管病变的25例患者进行常规DSA和旋转DSA检查,通过遮盖表面显示(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三维重建方法进行颅内血管重建。结果通过3D-DSA检查24例患者确诊为颅内动脉瘤(26个动脉瘤),1例确认为后交通动脉起始端壶腹样膨大。在3D-DSA检查中25例患者病变血管的位置清晰可见,24例患者26个动脉瘤的形态、瘤颈尺寸、与相邻血管间的关系均可清晰显示或测量。结论3D-DSA技术在颅内动脉造影中可作为一个重要手段,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方法从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45例脑血管疾病疑似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和CT血管造影技术进行检查,将诊断结果分别记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的颅内动脉瘤疾病检出率和颅内动脉瘤直径。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颅内动脉瘤疾病检出率为82.22%(37例)和64.44%(29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检测颅内动脉瘤直径分别为(4.14±0.38)mm和(4.75±0.42)mm,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CT血管造影技术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脑血管疾病的检出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方法从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45例脑血管疾病疑似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和CT血管造影技术进行检查,将诊断结果分别记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的颅内动脉瘤疾病检出率和颅内动脉瘤直径。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颅内动脉瘤疾病检出率为82.22%(37例)和64.44%(29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检测颅内动脉瘤直径分别为(4.14±0.38)mm和(4.75±0.42)mm,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CT血管造影技术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脑血管疾病的检出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