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HLA-Ⅱ类基因与肾小球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HLA系统),位于第六对染色体短臂(6P21.3),是人体内最复杂的遗传多态性系统。1969年Patel首先报道了肾小球肾炎与HLA人的关系,自此为肾脏病免疫遗传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领域。许多研究表明肾小球肾炎与HLA—Ⅱ类基因有关。本文就这些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朱薇  严煜林 《广西医学》2007,29(11):1730-1732
硬皮病是一种皮肤、血管和内脏器官(包括心、肺、肾和胃肠道等)纤维化或硬化,最后发展至萎缩为特点的结缔组织病,年发病率为4~12/100万.其危害较大,患者常死于肺部感染、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  相似文献   

3.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是重要的遗传学标志.随着HLA分型技术全面进入DNA分型阶段.这就为从基因水平研究HLA与疾病的关联提供了崭新的平台。综述近年来国外文献.研究表明HLA-Ⅱ类基因与糖尿病和病理性妊娠均具有相关性。妊娠期糖尿病作为糖尿病的一个独立类型与HLA相关性研究正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移居高原汉族男性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类基因中的DQA1、DQB1多态性与其发生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的相关性。方法以48例移居高海拔地区男性HAPC患者和48例移居同地区健康男性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进行HLA-DQA1、-DQB1基因分型,使用SPSS软件分析HLA-DQA1、-DQB1多态性的分布频率及其组间差异。结果移居高海拔地区的HAPC患者组的HLA-DQA1*0601分布频率与同地区健康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χ^2=5.547,P〈0.05)。而HAPC组和对照组在DQB1*0303、DQB1*0401、DQB1*0501等位基因上未显示显著性差异。结论 HLA-DQA1*0601位点可能与HAPC的易感性关联。  相似文献   

5.
方佳慧 《医学综述》2012,18(9):1281-1283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目前发现的与疾病关联最为密切的基因复合体,决定疾病易感性和个体差异。胃肠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是人类最为常见的疾病。HLA-Ⅱ类基因多态性可以改变HLA分子、抗原和T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性,并因此控制对外来抗原(或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致人类疾病的易感性和临床表现不同。现就HLA-Ⅱ类基因多态性与胃肠道疾病的相关性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曹佳 《医学综述》2011,17(3):359-361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后,根据感染程度不同可发展为多种疾病。在导致这些疾病的原因中,宿主的易感性和反应性起着重要作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目前发现的与疾病关联最为密切的基因复合体,决定疾病易感性个体差异。Hp对宿主的易感性及致病性与HLA-Ⅱ类基因的多个基因位点相关。而HLA-Ⅱ类基因的表达作为生物体整体反应的结果,也与Hp所致疾病有一定关联。现就Hp感染与HLA-Ⅱ类基因及其表达的相关性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云南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各种临床表型与HLA-DRB1、DQA1、DQB1等位基因及单体型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73例云南汉族SLE患者进行DRB1、DQA1、DQB1 3个位点的基因分型.结果 云南汉族SLE患者中有蝶形红斑皮损者DR15(DRB1*1501-*1502)等位基因频率增加(80.0%vs 37.5%,x2=6.658,P=0.010,OR=6.667);DR15-DQB1*0501单体型频率增加(同前),排除DQB1的影响后,仍与DR15相关.结论 云南汉族SLE蝶形红斑皮疹的出现与DR15(DRB1*1501-*1502)等位基因及DR15-DQB1*0501单体型相关.其它临床亚型如盘状红斑、光敏感、口腔溃疡、关节炎、浆膜炎、肾脏损害、神经系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血管炎等未见与特定等位基因及单体型相关.  相似文献   

8.
综述近10年HLA-Ⅱ基因与SLE的相关性研究成果,并分析了HLA-Ⅱ基因与SLE中医证型的潜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它涉及各个年龄组.据报告,全世界约有1亿以上的人患有哮喘.在我国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儿童可达3%,但近几年有上升的趋势.哮喘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遗传学、免疫学、环境因素等诸多方面.大量研究表明,哮喘与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对抗原肽的"错误”提呈、激活的CD+4T-DR,DQ分子在APC上的特异表达可影响应答T细胞的Th1/Th2平衡,接着其细胞因子表达的类型与一些疾病的诱发或发病机制有关[3].目前的研究认为,哮喘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多基因遗传病,其发病呈现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4,5,6].在哮喘病的候选基因研究中,与抗原加工提呈和调节免疫应答有关的HLA-Ⅱ类基因及哮喘关系的研究倍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汉族人群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中脾胃湿热证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类等位基因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以籍贯为广东地区的汉族健康人(正常对照组16例)和慢性浅表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观察组46例,根据辨证分为脾胃湿热证组26例、脾气虚证组20例)的全血为研究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基因分型方法检测HLA-Ⅱ类基因中的HLA-DQB1、HLA-DRB1、HLA-DQA1及HLA-DPB1的等位基因类型。【结果】DQA1*0103基因型在脾胃湿热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与脾气虚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DQA1*0505基因型在脾胃湿热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及脾气虚组(P<0.05)。【结论】脾胃湿热证存在着一定的免疫遗传基础,DQA1*0103基因型可能是脾胃湿热证的易感基因,DQA1*0505可能是脾胃湿热证的保护性基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可靠的HLA-Ⅱ类基因分型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进行HLA-DRB1、DQB1基因的分型,并与系列标准DNA作对照.结果:用PCR-SSP方法进行HLA-Ⅱ类基因分型时,实验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分型结果较血清学方法精细,对一些血清学特异性相同的,可借助PCR-SSP技术分出其基因型别的差异.结论:PCR-SSP方法可用于HLA-Ⅱ类基因分型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2.
HLA—Ⅱ类基因与人类疾病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DNA分型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如多聚酶链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片断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寡核苷酸探针杂交分析(SSO)、序列特异性引物分析(SSP)、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等推动了HLA-类基因与人类疾病相关性研究。本文将对这方面的工作进行阐述。1 HLA-类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HLA(humanleukocytealleles)即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其基因簇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6p21.3),全长(3.5~4)×103kb,占人类整个基因组的1/3000,至少分为3个区域,即HLA区、区及区。区包括HLA-DR、DQ、…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基因(human leukocyte antigenⅡ,HLA-Ⅱ)多态性在中国人群中尘螨过敏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单纯尘螨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病人71例,健康对照92例,提取受试者外周血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分型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equence-based genotyping,PCR-SBT)进行HLA-Ⅱ基因(DRB1、DQB1)分型。采用R软件进行HLA-Ⅱ基因频率统计及单倍体型分析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基因频率在AR与对照组中的比较应用χ2及Fisher精确检验分析,结果进行Bonferroni多重矫正。结果共检测到16个HLA-DRB1等位基因,13个HLA-DQB1等位基因。其中DQB1*06:01:01(P校正=0.010,OR=2.347,95%CI:1.392~4.225)、DRB1*08:03:02(P校正=0.012,OR=3.213,95%CI:1.732~7.821),在尘螨过敏性病人中的基因频率较健康对照组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HLA-DRB1*08:03:02和HLA-DQB1*06:01:01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人群尘螨过敏性鼻炎发病的风险因子。单倍体型DRB1*08:03-DQB1*06:01(19%vs 4.8%,P校正=0.007,OR=4.232,95%CI:1.822~9.237)在病例组中频率增加。结论 HLA-DRB1*08:03:02和HLA-DQB1*06:01:01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人群尘螨过敏性鼻炎发病的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4.
15.
PCR-RSSO基础上HLA-Ⅰ、Ⅱ基因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PCR-DNA技术的分析,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分型方法。方法采用PCR反向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verse 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PCR-RSSO)杂交技术,建立改良半量扩增体系全自动HLA-I、Ⅱ等位基因分型方法,进行了635份血液标本HLA-A、B、C、DR、DQ等位基因分型,其中166份DNA同时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和手工全量扩增体系PCR-RSSO技术。对全自动半量PCR-RSSO、PCR-SSP、手工PCR-RSSO 3种方法做两两比较。结果全自动半量PCR-RSSO的分型成功率为98.4%(3 124/3 175),PCR-SSP为98.8%(656/664),手工PCR-RSSO为88.3%(733/830)。经χ2检验,全自动半量PCR-RSSO与PCR-SSP的分型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与手工PCR-RSSO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CR-RSSO可识别HLA-Ⅰ,Ⅱ共706个等位基因,覆盖WHO命名委员会2000年公布的936个等位基因的75.43%;对706个HLA等位基因的分型均为中~高分辨率,有分辨纯合子等位基因的能力;易长期保存书面的实验原始资料,即杂交条;具有成本低、劳动强度低、省时和DNA消耗量少等优点。PCR-RSSO适合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建立造血干细胞及脐带血干细胞库的组织配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部分HLA-Ⅱ类等位基因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从免疫遗传学角度比较GDM和(T2DM)遗传基础的异同.观测GDM、T2DM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分析血浆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探讨脂联素在GDM发病中的作用,寻找预测GDM远期可能发生糖尿病的临床指标.方法 采用PCR-SSP检测48例GDM和48例T2DM的部分HLA-Ⅱ等位基因频率,并与48名正常孕妇比较;选取GDM、T2DM患者、正常孕妇组各4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放免法测定受试者血浆脂联素水平.结果 两患者组的HLA-DRB1×0301、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24,P=0.001);两患者组之间所测各等位基本因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患者组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GDM组与T2DM组较,血浆脂联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体内脂联素水平只与HOMA-IR指数呈负相关(回归系数β=-0.092,P=0.000).结论 研究提示HLA-Ⅱ类等位基因与GDM存在相关性,从所测部分HLA-Ⅱ类等位基因角度分析,GDM与T2DM的发病机理可能有共同之处.脂联素可能是一种对机体有益的保护因子,血浆脂联素水平的下降与胰岛素抵抗(IR)的发生密切相关,参与了GDM、T2DM的发病.GDM妇女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可能为将来发展为T2DM的早期证据.  相似文献   

17.
鼻息肉与人类白细胞Ⅱ类抗原DR和DQ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鼻息肉患者与人类白细胞Ⅱ类抗原(HLA-Ⅱ)的相关性。[方法]实验组为临床上已确诊的鼻息肉患者30例,对照组为81例正常健康人。采用HLA基因分型技术PCR-SSP法(PCR-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检测HLA-Ⅱ类抗原。[结果]实验检测了111例的HLA-DR和HLA-DQ共18个等位基因点,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HLA-DR16和HLA-DQ8,9的等位基因抗原频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中HLA-DR16的抗原频率实验组为10.00%,对照组为1.24%,相对危险度RR=8.90,P=0.03;而HLA-DQ 8的抗原频率实验组为20.00%,对照组为4.94%,相对危险度RR=4.81,P=0.01;HLA-DQ9的抗原频率实验组40.00%,对照组12.35%,相对危险度RR=4.73,P=0.001。[结论]HLA-DR16和HLA-DQ8,9与鼻息肉的发病有关,为鼻息肉的易感基因(阳性基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 H)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DRB1)Ⅱ类等位基因的相关性,评估易感基因与AI H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ith 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PCR-SSP)技术,对已确诊的38例AI H患者和41例健康对照者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分析。结果携带HLA-DRB1*04和HLA-DRB1*03等位基因的AI H患者出现频率(18.42%和14.47%)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7.31%和4.87%,χ2分别为9.52和7.40,P均〈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携带HLA-DRB1*05等位基因在AI H患者中出现等位基因频率(5.76%)低于健康对照组(14.63%),两组相比差异同样有显著性(χ2=5.89,P〈0.05)。携带其他等位基因的患者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中两组间出现频率虽有不同,但经较正P值后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χ2=0.18,P〉0.05)。HLA-DRB1*04和HLA-DRB1*03等位基因在AI H患者中出现的频率与临床肝硬化的表现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结论HLA-DRB1*04和HLA-DRB1*03等位基因与AI H有一定相关性,HLA-DRB1*05可能为AI H的抗性保护基因。基因型的检测有助于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查中国人特有HLA-DPB1*2101-DQA1*0601-DRB1*1202单倍型,以备进一步研究该单倍型特别连锁的成因和机理。方法:利用序列牧民性寡核苷酸探针(SSOP)杂交技术,对中国某地283名南方人进行了HLA-Ⅱ基因分型,以查找所需的HLA-Ⅱ单倍型并对其家系HLA-Ⅱ遗传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HLA-DPB1*2101-DQA1*0601-DRB1*1202单倍型阳性率为4.8%(14/283),根据HLA-Ⅱ类基因单倍型家系分解图,可见该单倍型是由母亲传给儿子。结论:HLA-DPB1*2101-DQA1*0601-DRB1*1202是一种少见的单倍型,并由母亲传给儿子。  相似文献   

20.
用免疫组织化学桥联酶标APAAP法和PAP法对各型乙型肝炎113例检测了肝内的HLA-Ⅰ、Ⅱ类抗原、T细胞亚群、HBsAg和HBcAg,同时测定血清HBV DNA(斑点杂交)和β_2微球蛋白(RIA)。结果表明;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重症肝炎患者的肝细胞HLA-Ⅰ、Ⅱ类抗原表达增强,尤以Ⅰ类抗原明显,慢性迁延性肝炎则几乎无表达。肝细胞HLA-Ⅰ类抗原表达与肝内炎症反应、肝细胞膜型HBSAg和浆膜型HBcAg关系密切,肝内活动性病变主要浸润细胞为CD_2~ 细胞,CD_0~ 细胞构成主要的细胞亚群。认为抗原依赖的、HLA限制的细胞毒性T细胞效应是构成乙型肝炎免疫损害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