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型肺癌的X线和CT资料。结果:胸片显示纵隔增宽,气管受压移位;CT可见单侧肿块,外缘分叶、毛刺,与纵隔锐角相交,内缘脂肪线影,支气管以及肺内继发性改变.淋巴结肿大以中纵隔和肺门多见。结论:X线胸片和CT相结合,大部分纵隔型肺癌都可以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判明肺癌有无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对确定手术切除可能性、制定治疗计划和估计预后均有重要意义。据Osborne报道,CT在判定纵隔淋巴结转移方面比常规X线检查敏感得多,敏感度(真阳性率)达94%,而常规断层仅为50%。但是CT的假阳性率也高达37%,总的诊断正确率仅为76%。所以Osborne认为CT结果为阴性是可信的,表明纵隔无转移;当CT结果为阳性时,其诊断意义有限。过去淋巴结转移的CT诊断完全靠测量淋巴结的大小。Glazer等的研究表明:在横切面上纵隔正常淋巴结的  相似文献   

3.
CT检查是中央型肺癌诊断中重要检查技术,有着传统X线诊断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常规CT轴位扫描图像能够显示主气管、叶主支气管,但不能很好的显示癌肿与气管、纵隔血管的立体形态关系,以及肺癌侵犯纵隔气管和血管的形态、范围和程度,不利于肺癌形态学上的诊断,也不利于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进行判断。螺旋CT扫描可以很好的解决该问题,利用多种图像后处理软件,如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和气管内窥镜(VB),  相似文献   

4.
作者研究10例经外科根治的肺癌,评价CT对其胸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度。原发性肿瘤为T_1或T-2,常规断层片不能发现转移.将CT与每组淋巴结的组织学进行对照,得到了下列结果和结论: 1.对第3组(气管前、气管后或前纵隔、后纵隔)、第4组(气管支气管交界)、第5组(主动脉下或动脉导管下)、第6组(升主动脉旁)四处异常肿大的淋巴结,CT相当容易发现;但肿大的淋巴结不一定是由于肿瘤转移。 2.对第1组(上纵隔或最高纵隔),第2组(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央型肺癌CT早期纵隔转移情况。方法对32例胸部X线仅呈现为支气管继发阻塞征的中央型肺癌患者用平扫、增强或螺旋CT进行纵隔淋巴结筛查。结果有纵隔转移征12例21处,转移率37.5%,其中病变类型为管外型16处、管壁型2处、管内型3处;转移部位为上腔静脉与气管之间间隙7例、支气管分支部7例、肺门部5例、主动脉弓旁2例。转移征与病变类型和病变部位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X线呈现阻塞征的中央型肺癌,用CT对其进行肺癌转移的排查,可提高肺癌早期转移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纵隔型肺癌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常规X线检查摄正侧位胸片.体层摄影检查11例.CT检查采用PICKER-2000CT机,自肺尖至膈顶用层厚,层距均为10 mm连续扫描.CT增强检查8例.结果纵隔型肺癌的X线表现:癌肿阻塞较大支气管致肺叶不张紧贴于纵隔上,并包裹肺门肿块或纵隔肿块;隐匿性肺癌,X线平片仅可见纵隔增宽呈波浪状.纵隔型肺癌的CT表现:可清楚显示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缘.受累支气管的情况,肿块周围的情况.CT可较早显示肺内转移病灶,骨骼破坏等.亦可较早显示肺内转移病灶,骨骼破坏等.对肿大淋巴结的显示,亦较X线平片优越.结论对纵隔型肺癌,X线平片,体层摄影,CT相结合,可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部螺旋CT扫描检查对肺癌外科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经过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将胸部螺旋CT扫描与X线片结果和病理回报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螺旋CT扫描对胸部病变定位及定性诊断准确性及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判定均明显优于普通CT扫描及胸部X线片。结论胸部螺旋CT扫描对肺癌术前评估手术指征和切除范围的判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与CT征像特点,探讨X线与CT检查在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和细胞学检查证实的28例直径为〈3cm,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与CT扫描征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肺癌X线表现为谈片状、小结节状、球形病灶或肿块影。CT表现为斑片状、小结节状、分叶状肿块、短尾刺、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直径在3cm以内。有时以纵隔淋巴结肺门转移,且临床症状以胸痛、刺激性呛咳、咯血、发热。结论胸片X线检查是发现病变的基本首选方法,发现病变后进行CT扫描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熟悉并掌握上述征像是提高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纵隔型肺癌采用X线及CT检查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选取40例纵隔型肺癌患者,分别采用X线平片与CT进行诊断,回顾影像学资料.结果 周围型肺癌检出10例,X线表现:呈正常表现3例,异常表现7例,上下纵隔均有增宽,肺门旁肿瘤3例;CT表现:纵隔旁肿块病灶内缘与中纵隔紧贴3例,贴于后纵隔旁呈肿块状突出3例,位于前纵膈内4例.中央型肺癌24例,X线表现:正常1例,异常23例;CT表现:实施平扫时,见肺门区有团块状、结节状软组织密度病变,呈不规则边缘.隐匿型肺癌6例,对X线表现进行观察,正常2例,异常4例;CT示肺组织内病灶不明确,纵隔内有结节状病灶广泛分布,部分呈团块状融合.肺门纵隔淋巴结呈肿大显示26例,融合成团块状14例,对上腔静脉包绕5例,肺动脉包绕7例,3例并发胸腔积液,胸椎或肋骨骨质破坏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论与影像学检查对照,本组诊断正确34例,误诊为转移瘤或淋巴瘤3例,误诊为纵隔肿瘤3例.结论 纵隔型肺癌易按纵隔转移瘤、纵隔原发肿瘤误诊,在影像学检查方面,CT较X线片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加深认识纵隔型肺癌的X线表现,提高对本病X线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收集纵隔型肺癌23例,分析其X线表现。结果纵隔型肺癌共同X线表现为纵隔影增宽。中央型肺癌伴有肺门增大或肿块、肺不张及其引起的局部肋间隙不同程度的变窄、气管移位、邻近肺叶有不同程度代偿性肺气肿等改变。胸膜下纵隔型肺癌还表现为轮廓分叶、毛刺征。隐匿型纵隔型肺癌仅表现为一侧纵隔增宽。结论纵隔型肺癌的共同X线表现为纵隔影增宽,中央型纵隔型肺癌的X线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较易于诊断,周围型肺癌和隐匿型肺癌由于缺乏这些特点,诊断较为困难,需进一步CT或MRI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电视纵隔镜和CT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 2002年9月至2003年8月28例肺癌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颈部纵隔镜检查术23例,胸骨旁纵隔镜检查术5例。肺癌同侧纵隔淋巴结转移N2行新辅助化疗后再手术;对测纵隔淋巴结转移N3行放化疗;阴性者剖胸探查。结果 术前怀疑或已确诊的肺癌共28例中,纵隔镜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阳性)20例(鳞癌11例,腺癌9例),未见纵隔淋巴结转移8例;阳性中同侧纵隔淋巴结转移N2(16例)行新辅助化疗,后再手术;对侧纵隔淋巴结转移M(4例)行放化疗;阴性者剖胸探查,术后病理证实肺腺癌3例、肺鳞癌1例(纵隔淋巴结未见转移与纵隔镜检查结果相符),肺炎性假瘤2例,肺结核瘤2例。28例肺癌纵隔淋巴结经CT和纵隔镜检查,分别与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对照,CT(诊断标准按淋巴结≥1.0cm为阳性)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12例,其中7例证实为转移癌,5例为淋巴结炎性反应,CT诊断纵隔淋巴结阴性16例,其中病理证实4例均为转移癌,12例为淋巴结炎性反应;纵隔镜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20例,术后病理证实20例均为转移癌;诊断8例为淋巴结炎性反应,术后病理证实其中1例纵隔淋巴结转移。CT灵敏度63.6%,特异度70.6%,阳性预测值58.3%,阴性预测值75%;电视纵隔镜灵敏度95.2%.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7.5%。结论 电视纵隔镜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前分期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都大大高于CT,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65例中央型肺癌X线胸片与CT的诊断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志强 《当代医学》2011,17(31):69-69
目的探讨X线与CT检查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病理证实的65例中央型肺癌患者均经胸部X线与CT检查资料,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情况。结果 X线胸片的诊断符合率为64.62%;CT的诊断符合率为92.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对肺门区肿块、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显示均比X线胸片显示更清晰(均P〈0.05)。结论 X线与CT都是诊断中央型肺癌的主要方法,CT在显示病变细节方面的优势,常作为对X线胸片疑似肺癌者进一步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纵隔型肺癌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深对纵隔型肺癌的X线表现,提高其认识和诊断水平,以减少误诊。方法搜集23例纵隔型肺癌病例,分析其X线表现。结果纵隔型肺癌X线共同表现为纵隔影增宽。中央型肺癌伴有肺门增大或肿块、肺不张及其引起的局部肋间隙不同程度的变窄、气管移位,邻近肺叶有不同程度代偿性肺气肿等改变。胸膜下纵隔型肺癌还表现为轮廓分叶、毛刺征。隐匿型纵隔型肺癌仅表现为一侧纵隔增宽。结论纵隔型肺癌的共同X线表现为纵隔影增宽,中央型纵隔型肺癌的X线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较易于诊断,周围型肺癌和隐匿型肺癌由于缺乏这些特点,诊断较为困难,需进一步行CT或MRI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多参数联合用于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南昌市第一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06例肺癌患者。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进行CT平扫、增强扫描及灌注扫描检查,对CT扫描结果进行统计。以术后淋巴结病理诊断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对CT检查相关参数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106例受试者,术后纵隔淋巴结病理诊断结果显示65例患者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61.32%。转移组与非转移组肺动脉血流量(PA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AF)高于非转移组,灌注指数(PI)低于非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F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敏感度为63.40%、特异度为41.50%;BAF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敏感度为75.38%、特异度为87.80%;PI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敏感度为74.82%、特异度为58.54%。结论:针对肺癌患者,应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诊断是否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可为临床治疗肺癌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MRI在中央型支气管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复习了27例中央型肺癌的临床与MRI资料,并与普通X线及CT扫描比较。结果 MRI能清楚显示肿瘤的大体形态特征,并在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区别肿块与肺不张、观察肿瘤侵犯纵隔和淋巴结转移方面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结论 MRI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99锝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亲肿瘤显像与CT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定性诊断的准确性,了解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亲肿瘤显像在肺癌临床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3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28例肺癌患者,分别行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亲肿瘤显像和胸部CT,分别对纵隔淋巴结做定性诊断,并与病理诊断比较,确定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亲肿瘤显像和胸部CT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定性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亲肿瘤显像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定性诊断的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89.86%,准确度为88.17%,阴性预测值为74.07%,阳性预测值为93.93%。胸部CT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定性诊断的灵敏度为75.00%,特异度为72.46%,准确度为73.11%,阴性预测值为48.65%,阳性预测值为10.71%。两者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CT/CT同机融合亲肿瘤显像的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均优于CT,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亲肿瘤显像对肺癌纵隔淋巴结定性诊断的准确性优于胸部CT,在肺癌的临床分期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仲继志  刘希明 《陕西医学杂志》1992,21(7):389-391,F003
分析了经病理证实的74例肺癌CT检查结果。表明CT可发现X线胸片隐蔽部位的肺癌(本组占19%);在显示瘤灶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及周边情况诸方面比X 线胸片确切,可对肺内孤立性结节病灶的良恶性进行鉴别(准确率近90%);对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发现率高,且可清楚显示肿瘤对大血管侵犯程度及确定肺癌远方转移。提示CT 在肺癌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TNM 分期中具有重要价值,是诊断肺癌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采用X线片与CT检查的结果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周围性肺癌患者40例,采用CT及X线片进行诊断,就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周围型肺癌采用CT的方式进行诊断中,内部结构、肿块的检出率、轮廓、边界形态、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有无胸膜受累、纵隔与肺门淋巴结有无肿大、骨骼有无转移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周围型肺癌采用CT检查有助于肺癌的分期和定期,X线片可用于初步诊断或疾病普查.  相似文献   

19.
Zhi XY  Liu BD  Xu QS  Zhang Y  Su L  Wang HR  Hu M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9):2026-2029
目的 比较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显像(PET)和CT显像在判定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上的临床价值。方法 68例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于手术前常规进行PET和CT胸部显像,判定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1个月以内行开胸手术纵隔淋巴结清扫或标准电视纵隔镜淋巴结活检以获取纵隔淋巴结病理标本,对切除的纵隔淋巴结进行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和PCNA/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手术前的影像学CT检查进行比较。结果 有纵隔淋巴结转移者52例,无纵隔淋巴结转移者16例。CT显像诊断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9%(40/52)、50%(8/16)、70.6%(48/68)、83.3%(40/48)、40%(8/20)。PET显像诊断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48/52)、87.5%(14/16)、91.2%(62/68)、96%(48/50)、77.7%(14/18)。CT+PET的敏感性为98%(51/52)。结论 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上,PET明显优于CT,CT+PET能提高检查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任保瑞 《中外医疗》2011,30(6):183-183
目的探讨X线胸片与CT检查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价值,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65例中央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X线胸片与CT检查,比较分析2种方法的诊断情况。结果 X线胸片的诊断符合率为65.3%,CT的诊断符合率为9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T对肺门区肿块、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显示比X线胸片更清晰(P〈0.05)。结论 X线胸片与CT检查对中央型肺癌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中CT的诊断价值优于X线胸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