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于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3):1635-1637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有氧健肢训练对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按有氧运动康复操运动处方进行阶段性锻炼,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锻炼。于术后1,3个月对2组患者术侧上肢肩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价,术前、术后3个月测量术侧上肢容积。结果除肩后伸外,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侧上肢容积和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术侧上肢容积和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有氧健肢训练可有效促进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恢复,预防和缓解患肢肿胀,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 探讨中药薰洗疗法对骨折愈合期患肢关节活动功能恢复的影响。②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选择住院肢体骨折患者 1 0 0例 ,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观察组 50例 ,采用中药熏洗和功能锻炼 ;对照组 50例 ,仅采用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③结果 观察组显效 46例 (92 % ) ,对照组显效 2 0例 (40 % )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④结论 中药薰洗疗法是提高骨折患者关节灵活性 ,促使患肢功能恢复 ,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理及患肢功能康复护理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用"随机分配法"将本院80例接受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及患肢功能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高于观察组,患肢功能恢复程度比观察组差(P0.05)。结论心理及患肢功能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及患肢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后功能锻炼健康宣教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程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程度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功能恢复程度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功能锻炼健康宣教可有效缓解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促进患者生理和心里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韦孟扣 《基层医学论坛》2016,(11):1576-157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方面,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的恢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头皮抽提针法辅助治疗偏瘫恢复期患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偏瘫恢复期患者123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2例,选用头皮抽提针法辅助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61例,仅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肢体痉挛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肢体痉挛恢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肢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为(39.1±18.2)分,对照组为(27.5±13.9)分,两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72.7±12.6)分,对照组为(55.2±9.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抽提针法辅助治疗偏瘫恢复期患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好,能有效降低患肢患肢痉挛程度,提高其自主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8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均实施骨科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如早期冰敷、严格肢体的摆放、肌力训练负重行走、预防并发症练习等措施。采用Harris评分比较2组的康复效果。结果试验组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中重视并推广。  相似文献   

8.
蒋希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2,(33):4447-444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人工全膝置换术后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促进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将76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术后6 h即详细指导患者开始进行系统的功能锻炼。术后2周观察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5 d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可降低人工全膝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乳腺癌术后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随访6个月,观察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干预组对功能锻炼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护理干预组患肢肩关节外展程度和患肢肌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患肢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提高功能锻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蔡蓉  胡红梅 《中华医护杂志》2006,3(6):559-559,574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意义。方法将1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接受内科常规相应药物治疗,生命体征稳定,实施早期患肢功能锻炼。对照组接受内科常规药物治疗,15d后进行患肢功能锻炼。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患肢功能恢复程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x^2=18.250)。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改善患者患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使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在朝阳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16例、生物反馈组(B)16例和联合治疗组(C)16例,三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B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C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运动想象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患者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下肢部分、ADL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Berg(BBS)平衡量表和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对各组患者的下肢功能进行评定,另外用SPECT观察局部脑血流灌注的变化情况。结果 (1)组内比较: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包括FMA评分、ADL评分、BBS评分、FAC及局部脑血流灌注情况分别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治疗后,B组的各指标与A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各指标与A、B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中药熏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利  汪建英  陶英 《西部医学》2011,23(9):1724-1725,1728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Brunn strom分级测定法评定上下肢和手的功能,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中药熏洗组41例,对照组只给予肢体功能锻炼,中药熏洗组给以肢体功能锻炼及中药熏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状况。结果两组急性脑卒中患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肢体偏瘫,经干预后患者肢体功能状况明显改善,中药熏洗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熏洗对急性脑卒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使用能力和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 方法:恢复期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20例,随机分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组(简称CI组)10例,对照组10例,CI组进行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照组进行反复作业疗法,每周5 d,每日连续3h,共治疗3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6及12个月分别采用MAL指数评定法评定患侧肢体的使用能力,采用WMFT运动功能评定法评定患侧肢体运动功能。 结果:治疗后1周2组的MA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0.01);CI组治疗后6及12个月的MAL指数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6及12个月的MAL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组的WMFT分数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12个月均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使用能力有较好的康复疗效,但对运动功能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 MT)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36例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8例)和治疗组(n=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Bobath方法为主,配合Rood法、Brunnstrom促进法,进行上肢和手功能训练,2h/d,5次/周,连续2周。治疗组采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限制健侧肢体动作,在治疗期间要求患者穿戴吊带和夹板1整天,每天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根的据制定塑形任务进行患侧肢体的反复训练,6h/d,5次/周,连续2周。治疗前后用上肢功能测验(UEFT)和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来评价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上肢功能测验和简上肢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P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应用顺行穿刺腔内治疗技术对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94例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下肢动脉硬化手术方式实施治疗;治疗组采用顺行穿刺腔内治疗技术实施治疗,穿刺成功后将6F血管鞘置入,并外接压力袋,加入肝素的平衡液灌注线持续高压滴注,通过造影进一步明确动脉狭窄的实际程度和具体部位,外周静脉给予5000IU肝素,用超滑微导丝配合微导管插入病变血管狭窄段的远端,对狭窄段进行扩张处理,扩张时间应该持续60s左右,尽量进行一次性扩张处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下肢功能复常时间和接受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前后下肢功能评分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顺行穿刺腔内治疗技术对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上肢静脉的影响.方法 选择脑卒中后并发SHS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肌内效贴治疗.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后肘正中静脉的血管内径、血管壁厚度及最大血流速度,并观察患肢静脉频谱图和血管二维声像图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见患者血管走行恢复平直,静脉瓣活动柔软,随心动周期、呼吸周期变化可见不同程度的起伏.观察组静脉血管内径均较治疗前缩小,静脉回流速度提升(P<0.05),但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静脉血管内径较小,静脉回流速度较快(P<0.05).结论 肌内效贴能明显增加上肢静脉血流量,加快局部血流的速度,促进静脉回流,从而缓解疼痛消除水肿,有利于患肢的神经营养和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7.
背景 细菌感染是导致糖尿病下肢溃疡迁延不愈甚至截肢的最主要原因。由于多药耐药菌增加且多数糖尿病下肢溃疡患者存在下肢灌注不足,全身用抗菌药物效果有限。光动力抗菌化学治疗(PACT)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慢性创面感染的方法。目前,通过亚甲蓝(MB)介导PACT改善糖尿病下肢溃疡感染的临床研究证据较少。目的 初步探究MB介导PACT对糖尿病下肢溃疡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下肢溃疡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表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在实施标准治疗(降糖、抗菌、调脂、改善血液循环等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予以MB介导PACT,对照组仅给予单纯光照,均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治疗前及治疗7 d后溃疡面炎症情况和面积、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4 d后、治疗7 d后溃疡创面细菌负荷;并评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累计用药频度(DD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试验组溃疡创面PEDIS分级由2级转为1级9例(9/15),而对照组溃疡创面PEDIS分级无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溃疡面积(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7 d后CRP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4、7 d后溃疡创面细菌负荷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即刻和治疗4、7 d后溃疡创面细菌负荷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4、7 d后溃疡创面细菌负荷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红斑、肿胀、疼痛、瘙痒等不良反应。结论 MB介导PACT可通过降低溃疡创面细菌负荷、减轻炎性反应而改善糖尿病下肢溃疡感染,且有良好的安全性,可为糖尿病下肢溃疡感染新的辅助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姿势控制对卒中后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及痉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运用运动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运用新的bobath姿势控制理论进行治疗。在患者入组时和3个月后分别进行痉挛和运动功能评价。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2组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及痉挛均获得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姿势控制对卒中后患者上肢痉挛及运动功能改善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扩血管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踝肱指数变化水平,以及治疗前后血脂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踝肱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有很好疗效,能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外洗与艾灸疗法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与上肢功能锻炼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上肢局部中药外洗与艾灸疗法,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优良率(63.3%与23.3%)及总有效率(93.3%与6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时,配合中药外洗与艾灸疗法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