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武汉市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状况及其与家庭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两所综合性大学1188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到有效问卷1072份。资料分析采用t检验和x^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性别大学新生适应不良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不同性别之间,适应不良在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P=0.838);情绪适应和躯体适应维度女生得分高于男生(t1=-3.19,P,=0.001;t2=-2.28,P2=0.023);行为适应维度男生得分高于女生(t:2.92,P=0.00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中,家庭环境因素对适应不良的发生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女生中,父母经常打架是适应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OR=4.44,95%CI.1.77—9.13),经常主动向家人谈心里话是其保护因素(OR=0.41,95%Cl:0.19~0.90)。结论本研究显示不同性别大学新生在不同适应维度发生的状况不同。家庭环境因素与大学新生适应不良之间的关系存在性别差异,应针对不同性别适应不良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高校新生的心理适应现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对某高校4 866名大学新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新生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7个维度标准分及总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史类、大城市及独生子女新生总体适应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生适应能力在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男生在校园生活、自我适应方面明显优于女生;文史类学生在人际关系、学习适应、校园生活、择业上都好于理工类学生;农村来源大学生在适应维度上仅仅学习适应好于城市学生。结论在校新生心理适应水平总体良好,群体间存在一定差异;应关注特殊群体,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适应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在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上仍存在问题,这一点在大学新生中表现尤为突出。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该研究试图通过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与适应之间关系的探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提供更广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高军红 《中国校医》2013,27(11):855-856
目的通过用合理情绪疗法治疗1例初入大学不适应症的学生案例分析,指导大学生因无法适应大学生活而引发心理和行为上问题时,应学会正确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心理救助。方法通过心理测试SCL-90的测量和诊断,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一般心理咨询辅导。结果通过3次心理咨询,帮助求助者逐步缓解不良情绪,改善身体不适反应,同时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达到了预期咨询目标。结论合理情绪疗法运用到学校的心理辅导中,能够促进当前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丰富学校心理辅导的理论,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524名医科大学新生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医科大学新生抑郁现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干预实验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包括整群抽取的某医科大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新生共524人。被试填写自编调查表和心理量表,后者包括抑郁量表、社会适应能力测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人际关系测验和自尊量表。结果女生的抑郁量表得分显著高于男生,提示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男生差。不同专业及是否独生子女的抑郁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社会适应能力测验、人际关系测验、积极应对方式和自尊测验总得分的增高,医科大学新生的抑郁量表测验得分明显降低;相反,随着消极应对方式总得分的增高,医科大学新生的抑郁量表总得分明显增高。结论应加强对医科大学女性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在干预过程中应注重心理健康多纬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大学新生学校适应与家庭环境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大学新生的学校适应能力与家庭环境的关系,为提高大学新生适应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内蒙古大学375名新生进行学校适应能力和家庭环境状况的调查。结果 男生的适应能力较女生强,家庭条件相对差的学生学校适应能力强;家庭的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与学生学校适应能力呈正相关,家庭的矛盾性、控制性与学校适应能力呈负相关。结论 家庭环境与大学新生的学校适应能力有密切关系,应该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职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已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高职院校长期以来把“技术”和“实用”作为立校之本,心理素质教育相对比较薄弱,单纯注重培养学生的高技能而忽视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不能适应现代技术升级和岗位变换的要求.高职新生作为高考的低分人群,刚经历高考失利,进入大学后又遭遇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挑战,是心理问题最集中暴发的时期[1-4].  相似文献   

8.
郭秀丽  姜峰 《中国校医》2010,24(2):127-128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学校适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与大学生学校适应不良量表,对555名医科大学大一新生进行浸q试。结果在实际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上,男女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生源地的新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来源于城市的学生亲密度和适应性最高(P〈0.05)。在学校适应上,男生得分高于女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学校适应的逐步回归分析中,父母的文化程度越高,对子女的正向影响越大。结论家庭适应性时大学新生的学校适应一定程度上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温娟娟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4):542-544,548
了解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的心理选修课团体辅导对高职新生适应状况的干预效果,为探索高职新生适应状态的有效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以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测评工具.整群抽取河南职业技术学院8个班级,分成实验组(186人)和对照组(169人),采用自然教学实验法对实验组进行8周的心理选修课程整体教学干预实验,每周1次,每次2课时,每课时50 min;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新生适应教育.结果 干预后,除学习适应外,人际关系、校园生活、择业、情绪、自我、满意度总体适应得分实验组均高于干预前(t=-5.29 ~-3.14,P值均<0.01);在人际关系、择业、情绪和满意度和总体适应方面,实验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17,2.14,3.86,2.60,3.08,2.14~3.86,P值均<0.05).干预后,实验组自我评估报告最大的收获是积极应对大学生活(89.78%),其次为形成积极的自我观(86.55%)和积极建立新的人际关系(85.46%).结论 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心理选修课团体辅导对提高高职新生适应水平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善医科大学新生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干预实验的方法、内容和效果,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测验量表评价被试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在对560名新生进行基线问卷测查的基础上,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223名学生进行了"学校生活技能"干预,对照组为其余337人。干预实验以班为单位进行,每周2学时,共进行5次。干预实验结束后,采用基线测查时所用相同心理测验问卷进行复测。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测验总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值均<0.05),且干预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干预前、后2组学生的应对方式总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校生活技能干预对改善医科大学新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状况有一定的效果,但对应对方式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心理控制源之间的关系,为大学新生树立健康的自我观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和“成人内-外控制量表”对长江大学通信专业180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总体自我价值感、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分量表呈显著负相关;内、外控倾向的个体在自我价值感的各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心理控制源水平对自我价值感的3个分量表均有显著的回归效应。结论大学新生的心理控制源与自我价值感存在一定的关联,心理控制源对自我价值感各维度均有良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2.
西安市学龄儿童睡眠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西安市学龄儿童睡眠状况,为针对性地开展学龄儿童睡眠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西安市小学生2 037名,采用修订后的《学龄儿童家庭社会环境与睡眠健康问卷》对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西安市学龄儿童睡眠障碍总检出率为33.9%,其中前3位为失眠(57.3%)、说梦话(15.3%)、打鼾(11.9%)。学龄儿童的睡眠时间随年级升高而逐渐减少(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睡前饮用咖啡、长期或近期服用药物、扁桃体炎或腺样体肥大、孩子非独立卧房、更换照养人、入睡需要安慰物、常感鼻堵塞或通气不畅等为儿童睡眠障碍的危险性因素。结论西安市学龄儿童睡眠时间不足,睡眠障碍的检出率较高,主要影响因素为学业繁重、学校及家庭施加压力过大等。  相似文献   

13.
合肥市2所高校大学生运动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大学生运动伤害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合肥市2所大学231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伤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大学生运动伤害报告率为32.24%,男生伤害报告率(42.37%)高于女生(17.92%)。不同学校、年级、运动场地伤害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营养不良和近视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肺功能正常、安全教育是伤害发生的保护因素。受伤类型以皮肤损伤、韧带损伤较为多见。结论大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大学生运动伤害的预防,通过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养成自我保护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特征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0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小学生伤害的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情况,为伤害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4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和二类农村各3个县区进行调查,每个县抽取1所学校,共对6352名学生进行调查,小学一、二年级学生面对面访谈,三~六年级学生在调查员和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初、高中生自填。结果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30.4%,次数发生率为48.0%,每例伤者年均伤害1.58次。伤害的前6位原因是扭伤(23.4%)、割伤(23.2%)、跌倒(21.4%)、碰撞/挤压(11.7%)、热/火烫(5.8%)和交通事故(5.5%)。46.9%的伤害是浅表伤,其他依次为脱位/扭伤(23.0%)、烧烫伤(6.2%)和开放性伤(5.7%);伤害最常发生的地方是家中(37.1%)、学校(29.9%)和路上(20.0%);体育活动时发生伤害的比例最高(占28.3%),其次为娱乐活动(18.8%)和家务(16.6%)。95.8%伤害是轻度伤害,3.9%是中度伤害,0.3%是重度伤害。没有休息的伤者占70.2%,休息1周以下者占24.3%,大于1周者占2.5%。结论广东省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高,疾病负担沉重。  相似文献   

15.
皖南地区卫校学生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卫校学生伤害的发生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伤害调查表对皖南地区卫生学校学生1581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伤害年发生率为61.23%,前5位伤害依次为跌伤(23.97%)、碰伤(23.59%)、刀或锐器伤(21.51%)、动物咬伤(16.00%)、烧烫伤(15.12%);伤害发生率与父母文化程度及是否独生子女密切相关。结论卫校学生的伤害发生率高,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女大学生焦虑、抑郁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女大学生的焦虑、抑郁心理症状,探讨人格特征等因素与焦虑、抑郁心理症状的关系,为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安徽省1334名女大学生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Radloff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及艾森克个性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大学生焦虑症状检出率为6.4%,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2.7%,焦虑、抑郁症状并存检出率为5.5%;师范、理工类女大学生人格中具有敌意倾向及情绪不稳定与焦虑症状相关,学习成绩差、母亲受教育程度低和人格中具有敌意倾向、情绪不稳定及性格内向与抑郁症状相关。结论女大学生焦虑、抑郁症状较为普遍。应针对其危险因素开展干预研究,提高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同济医学院1 298名新生视力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高校入学新生视力状况,为高等学校的学生健康管理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对1999年武汉同济医学院新招收的学生1298名进行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检查,达到4.8的为视力合格,达到或超过5.0的为视力正常。结果 1298名新生中,裸眼视力合格者占30.78%,矫正视力合格者(以右眼为例)高度近视占18.87%,中度近视占62.26%,轻度近视占18.87%。而矫正至正常视力则轻、中、高度近视眼数均呈大幅度的增加,但以轻、中度近视数量的增加最明显,高度近视最低。结论 高校新生视力低下率令人堪忧,学校管理者需注意学生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中小学生龋齿流行现状及龋患程度构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分析全国2005年中小学生龋齿流行现状和人群龋患程度,为制定儿童青少年防龋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7,9,12,14和17岁汉族中小学生96829名为调查对象,使用dmf率、DMF率和乳、恒牙龋均为指标。结果乳龋息很严重,7,9岁小学生群体dmf率多高于50%。DMF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中学生群体大多超过20%。龋失补构成比中,龋补率很低而龋失率较高。乡村小学生dmf率、DMF率和乳龋均超过城市,成为我国学生龋防工作的薄弱环节,学校口腔保健水平仍相当低下。、结论针对目前主要问题,应加强乡村学校口腔保健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学校口腔保健网等。  相似文献   

19.
怀远县2005年学校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庆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6):533-534
目的了解怀远县学校传染病流行特点,防止传染病在学校爆发流行。方法对怀远县2005年度传染病疫情小结与疫情年报表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05年共报告爆发疫情11起,流行形式以散发为主,爆发流行时有发生;发病病种以虫媒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为主;发病时间以6-9月为高峰;发病学生以小学生为主;地区分布以农村为主。结论学校传染病爆发明显高于其他集体单位或聚集场所,建议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20.
某医科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某医科大学2007级2545名新生进行调查,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医科大学生第一类心理问题和第二类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分别为5.9和24.6。通过对性别、家庭结构、专业满意度和家庭经济状况等相关变量的比较,新生UPI筛选分类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完整的家庭结构和良好的社会支持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而家庭经济状况差是大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促进因素。结论该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对新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同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