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应用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CVVH)技术对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探讨其对SIRS病人体内细胞因子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23例SIRS病人经右侧股静脉或颈内静脉插管留置单针双腔导管,使用美国Baxter-25型CBP机器、聚丙烯腈膜(PAN)滤器高容量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HV-CVVH)模式治疗,同时行原发病的处理和重要脏器或系统功能的支持和维护.于CVVH治疗前和治疗中4 h及停止后6 h分别抽取静脉血测细胞因子.结果治疗组行CVVH治疗后体内细胞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或P<0.05),存活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 CBP技术早期干预,清除炎性介质,调控炎症反应,阻断SIRS发展,提高了危重病人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是机体在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介导下产生的一种持续过度炎症反应。常由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因素诱发,可导致器官组织损害,功能障碍。各种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合并腹水时,机体免疫功能障碍,抵御感染能力低下,容易并发SIRS,造成病情恶化。为提高对SIRS的认识,分析SIRS在肝硬化合并腹水中的意义,我们进行以下有关临床探讨。  相似文献   

3.
由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极为普遍 ,其中以细菌和病毒感染最为常见 ,寻找一种快捷有效的实验方法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以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 ,我们进行了血清降钙素原 (PCT)检测 ,以探讨其在感染性疾病诊断及病情评价中的作用。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 :共 342例病毒或细菌 (含立克次体 )感染患者。在 2 5 8例病毒感染中 ,肾综合征出血热 14 1例 ,流行性腮腺炎 4 2例 ,病毒性肝炎 2 8例 ,麻疹和乙型脑炎各 15例 ,水痘 9例 ,风疹和散发性脑炎各 3例 ,EB病毒感染和登革热各1例。在 84例细菌感染中 ,急性细菌性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腹水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对患者住院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市第二医院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SIRS的发生率及其与患者临床指标、住院期间出现死亡及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的关系,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死亡和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预测因素。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腹水住院患者共461例,其中出现SIRS的有185例,发生率为40.1%;合并SIRS组患者与未合并SIRS组相比,存在较高的黄疸发生率、细菌感染率、血清胆红素(TBi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以及较长的住院时间,存在较低的血红蛋白浓度(Hb)、血小板(PLT)计数、钠离子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共计22例患者死亡(5.8%),8例发生消化道出血(1.7%),4例发生1型肝肾综合征(0.9%),20例发生肝性脑病(4.3%)。SIRS的发生与患者的死亡(P<0.001)及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出现(P<0.001)均有关。MELD评分可同时预测死亡和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P<0.001),而SIRS和血红蛋白可预测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发生(P<0.05)。结论SIRS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腹水住院患者中较为常见,可加重患者肝损害,导致其住院期间的病死率和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SIRS的存在可预测患者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以24~40岁女性多发,临床表现不典型,急性起病者可表现为心肌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狼疮脑病、急性溶血性贫血等,症状重且进展快,如延误诊治可危及生命。本文报告SLE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麻疹合并肝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1例。  相似文献   

6.
刘海涛  蒙陆丹  吴曙粤 《内科》2008,3(1):89-91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ction syndrome,MODS)以前称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是创伤及感染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重症患者的主要死因。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ne,SIRS)是MODS的发生基础^[1]。半个世纪以来,人们逐步认识到严重创伤、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的炎性反应和相关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灶中存在大量的免疫活性细胞及免疫活性分子,如补体,细胞因子等,在疾病的进展过程中伴随着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变化,本文就近年来有关β淀粉样蛋白与炎性反应的关系与免疫相关的治疗作一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8.
作者分别测定了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中及心脏猝死患者粥样斑块中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的水平,以评价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体外循环技术的出现使各类心脏直视手术成为可能。然而,由于体外循环过程中血液与人工心肺机的非生理性表面接触、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内毒素的释放等因素,引起炎性因子激活以及剧烈的全身炎症反应,可导致心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升高以及死亡率增加。糖皮质激素具有明确和强大的抗炎作用,近年来已有多项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了其对体外循环术后炎性反应的控制效果和作用机制。该文对近年来糖皮质激素应用于体外循环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O)比值动态变化的关系. 方法:择期OPCABG患者24例,年龄55~64岁,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Ⅰ或Ⅱ级,体重66~87 kg,于麻醉诱导前即刻(基础值)、术毕即刻、术后4 h、8 h、20 h及24 h时记录SIRS评分,同时采集静脉血样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1O浓度,计算血浆白细胞介素-6与白细胞介素-10浓度比值(R)及其动态变化程度(D,D=R_(各时点)/R_(基础值)),计算SIRS评分与D的自然对数的绝对值|LnD|的相关性. 结果:与麻醉诱导前即刻比较,术后4 h、8 h血浆白细胞介素-6浓度升高,术后4 h、术后20 h血浆白细胞介素-10浓度升高(P<0.05或0.01);SIRS评分与|LnD|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r=0.43,P<0.01). 结论:OPCABG患者术后SIRS严重程度与血浆白细胞介素-6与自细胞介素-10比值动态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56例肠梗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和肠绞窄、肠坏死的关系.发现绞窄性肠梗阻SIRS阳性率为80.8%(21/26),而单纯性肠梗阻SIRS阳性率为20.0%(6/30),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SIRS阳性患者中出现肠坏死81.4%(22/27),SIRS阴性患者出现肠坏死6.9%(2/29),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认为SIRS能够提示肠梗阻出现肠绞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采用自体血预充技术对全身炎性反应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32例非急诊手术首次接受体外循环下心脏冠脉搭桥的患者,依性别(男女比例)、年龄、体重、身高、体表面积(BSA)和射血分数(EF)进行配对后分为两组:自体血预充组(16例)和经典预充组(16例).自体血预充组:用1250 ml晶体液和8000 IU肝素预充,体外循环开始前先采用自体血预充技术置换出大部分最初预充液,置换过程中严密监视血流动力学变化,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50 mm Hg以上.整个过程依患者血流动力学耐受程度决定.经典预充组:1250 ml晶体液和8000 IU肝素预充.两组患者心肌保护均采用Calafiore温血停跳液灌注,体外循环中保持温度35.0 ℃~35.5 ℃,流量 2.5~2.8 L·min-1·m-2.所有患者按标准手术步骤进行手术,先完成全部远端吻合口后,开放升主动脉再逐一完成近端吻合.平均体外循环时间64 min,阻断升主动脉时间37 min,平均每例搭桥3.0支.手术结束前将体外循环系统中余血全部回输给患者.结果 自体血预充组平均置换出(885±161)ml的最初预充液,患者体外循环中、手术结束时、术后6 h、术后1 d的HCT水平均明显高于经典预充组(P<0.05).90%自体血预充组患者围术期免于输血,而经典预充组患者未输血比例为68%.患者体外循环结束和体外循环后6 h动脉血IL-6水平低于经典体外循环组(P<0.05).经典预充组患者体外循环开始和结束时IL-8、TNF-α水平高于自体血预充组(P<0.05).结论 体外循环应用自体血预充技术能减少血液稀释,减少围术期输血量,一定程度地抑制IL-6、IL-8和TNF-α炎症介质的升高.  相似文献   

13.
炎性反应与阿尔茨海默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多种发病因素共同参与的异质性疾病,主要涉及Aβ沉积、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炎症反应、Aβ促进细胞凋亡、神经细胞钙稳态失调和自由基代谢异常、AD相关基因突变及多态性、雌激素水平下降、铝中毒等机制[1].其中,炎性反应是AD核心病理机制,炎症介质促进了AD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致死和致残性疾病,其病理生理学机制涉及很多方面。大量研究显示,急性炎性反应也参与其中。脑缺血后神经元能量衰竭、坏死,即可引发炎性反应,导致外周循环的白细胞浸润脑实质,脑内小胶质细胞被激活。血管再通或侧支循环建立造成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机制包括早期平滑肌细胞损伤、内皮剥脱及血小板聚集至中晚期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细胞外基质沉积。目前大量证据证明炎性反应在上述血管壁损伤、新生内膜至管腔丢失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从组织病理学观察及炎性因子的检测方面阐述炎性反应在支架术后再狭窄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既往研究主要集中在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和血流动力学异常等方面,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DN是一种慢性低水平炎性反应性疾病,本文阐述DN炎性反应发生机制及抗炎治疗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延缓或逆转DN的进程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由各种严重损害因素引起,典型病理生理学特征为:广泛的炎细胞激活,多种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的失控性释放,血管内皮损伤与微循环障碍,全身持续高代谢状态,能量代谢障碍;进一步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从发病机制着手,探索有效的临床治疗新对策,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炎性反应与细胞因子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将3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出血组,于血肿旁约1cm处取少许脑组织.按发病到手术时间,将出血组分为〈6h组(6例),6~12h组(7例),12~24h组(5例),24~72h组(6例),〉72h组(6例)。从前两组中选7例患者,在手术入颅路径上远离血肿处取少许脑组织为对照组。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技术观察炎性细胞浸润、胶质细胞增生,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蛋白及mRNA、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6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光镜观察显示:对照组、〈6h组血肿周围组织基本正常,6~12h组损伤较轻,12~24h组损伤较重,24~48h组损伤严重,以后逐渐好转,8d时与对照组相似.免疫组化显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从6~12h逐渐明显,12~72h达高峰(P〈0.05),胶质细胞增生从12~24h开始增加,24h以后明显增加(P〈0.01),TNF—α蛋白表达从6~12h开始增加,12~24h达高峰(P〈0.05),以后逐渐减少;RT—PCR显示:TNF—α mRNA与其蛋白表达基本一致,IL-1B和IL-6mRNA的表达于12~72h达高峰(P〈0.01),以后有下降趋势。相关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的浸润和小胶质细胞的增生与TNF—α蛋白和mRNA、IL-1B、IL-6的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与TNF—α蛋白和mRNA表达无相关性,与IL-1B、IL-6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炎性反应与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肠道内存在大量巨噬细胞,其在机体维持肠黏膜表面微生物稳态及持续的肠上皮细胞更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是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参与炎症性肠病(IBD)的病理过程。明确肠道稳态下巨噬细胞的功能,以及其对病原体和在炎性反应中的作用,能够为炎性疾病如IBD的治疗提供重要的思路。该文就巨噬细胞在肠道稳态及炎性反应或感染状态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急性肺损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急性肺损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孙耕耘钱桂生徐剑铖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与危重病医学会联合提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新术语,并对有关感染和炎症反应的名词如sepsis等进行了重新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