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泵衰中鉴别休克原因和肺内啰音性质的价值。方法对11例经临床、心电图及心肌酶确诊的AMI合并泵衰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并予以分析。结果全部患者符合血流动力学的泵衰标准。2例左室梗死(LVI)合并右室梗死(RVI)患者难以确定休克原因,1例LVI患者难以确定肺内啰音性质,经血流动力学测定均明确诊断,对症治疗好转。结论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于AMI合并泵衰的患者在鉴别休克原因和肺内啰音性质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老年人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32例肺心病合并AMI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根据AMI症状、体征确诊32例中:广泛前壁AMI11例(34.4%),下壁15例(46.9%),前间壁、后壁各3例(9.4%)。经治疗后好转19例,自动出院7例,死亡6例。结论 老年人肺心病合并AMI病情严重,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急性心肌梗塞 (AMI)时梗塞部位与合并出现房室传导阻滞 (AVB)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对 49例AMI合并AVB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AMI合并AVB者下壁组发生率明显高于前壁组 (P <0 .0 1) ,且AMI合并AVB组病死率高于无AVB组 (P <0 .0 5 )。认为下壁AMI易并发AVB ,且AVB是影响AMI近期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 (AMI)合并急性脑梗死 (ACI)在临床上少见 ,其治疗及护理与单纯 AMI或单纯 ACI的治疗及护理有所不同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0例 ,为 1996年 8月至 2 0 0 0年 8月住院病人 ,其中男 6例 ,女 4例 ,年龄 5 6~ 78岁 ,平均 (6 0±2 .2 )岁。AMI患者梗死部位为下壁 4例 ,下壁合并右心室梗死 1例 ,正后壁 1例 ,前壁 2例 ,前间壁 2例。1.2  AMI合并 ACI的诊断 :对确诊为 AMI的患者入院当时或治疗过程中出现偏瘫 10例 ,经头颅 CT证实有梗死病灶者诊断合并 ACI。患有其他症状 :头痛 2例 ,呕吐 5例 ,…  相似文献   

5.
右室梗塞     
心肌梗塞(MI)通常被认为是左室的缺血性损伤。单独右室梗塞(RVI)极罕见(不足3%),多与左室梗塞合并发生,由于左室梗塞症状严重病情危笃,故易忽视同时合并存在的 RVI。又因 RVI 心电图无特异性改变,乃致生前诊断极为困难造成误诊误治。自1967年 Fluck 等、1970年Lasser 等发现右房压升高而无肺动脉压升高的左室下壁梗塞提示 RVI 以来,又由于 Swan-Ganz 导管及超声心动应等各种新检查方法的应用,使 RVI 生前诊断成为可能,使治疗更趋于正确。  相似文献   

6.
马俊玲  于鸿雁  张俊玲 《吉林医学》2006,27(7):738-738,740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MOF)者伴有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EKG)特征。方法:应用常规12导联EKG检查,系统分析肺心病合并心肌右室梗死(RVI)的EKG的变化和规律。结果:AMI时ST-T改变并呈单向曲线,RVI时V3R~V7RST段抬高≥1mm为佳,而且是早期诊断RVI的最好方法。结论:当肺心病并发MOF与其并发AMI时某些病情相似,又有重叠,容易被单一原因解释而误诊,以资鉴别,以便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右室梗塞(RVI)少见。心电图描记需要做V_3R~V_6R导联予以证实。我院于1987~1989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AMI)78例,其中RVI 8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78例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血清酶学的典型改变诊断为AMI。凡心电图右胸导联的V_3R~V_6R导联中至少有一个导联ST段抬高≥0.1MV,QRS波波Qγ或QR型者为合并RVI。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50~70岁(平均67岁)。8例中累及下壁,后壁者5例(62.5%),其余为合并前间壁2例,并广泛前壁1例。5例并心源性休克(62.5%)。3例死亡(37.5%),分别为室颤1例,脑溢血1例,心源性休克1例。发生心律失常6例(75%),其中三度房室传导阻带(Ⅲ°AVB)3例(37.5%);房早、房速3例;房颤1例;室速、室颤2例;窦缓,交界性逸搏,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各1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通常累及左心室。自1974年Cohn等报告6例右心室梗塞(RVI)的血液动力学测定结果并作出临床诊断以来,已引起临床注意。RVI的临床、血液动力学、实验室诊断及治疗均具有与左心室梗塞不同的特点。本文报告临床诊断RVI3例,其中1例经尸检证实。一病例资料(附表) 二讨论Cohn氏复习RVI文献,14%左心室梗塞病人同时有右心室游离壁受累及;24%左心室下壁梗塞病人有右心室受累;弧立性右心室梗塞仅占3%。Isner等分析236例穿壁性梗塞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房室传导阻滞(AVB)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96例Q波型AMI的临床资料。结果:196例AMI中并行AVB34例,发生率17.3%,下后壁AMI合并AVB发生率29.9%,前壁AMI合并AVB发生率7.3%。经过治疗32例痊愈,2例死亡。结论:不同部位AMI合并AVB具有不同的发生机制及临床特征,正确分析AMI时出现的AVB,以降低AMI的其它阀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杨愚  张雪连 《吉林医学》2000,21(1):38-38
因近年来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 ,对右心室心肌梗塞 (RVI)的诊断水平也不断提高 ,对 RVI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有进一步认识 ,本文对我科收治的 16例 RVI病例临床表现与诊断进行分析 ,以期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率和及时进行治疗。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 1996年至 1999年 1月住院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 85例 (按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选择病人 )。 RVI16例 (占18.8% ) ,16例中男 14例 ,女 2例。年龄 5 0岁~ 82岁 ,平均年龄 6 3.2岁。其中合并右室下壁心肌梗塞 10例 ,下后壁梗塞 3例 ,前间壁梗塞 1例 ,下壁 前间壁梗塞 2例。临床表现持久性心…  相似文献   

11.
心肌梗塞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右心室梗塞(RVI)的临床诊断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因常规12导联心电图往往很难反映右室的病变情况,故致临床上常常漏诊。有研究认为,下壁心肌梗塞时,抬高的ST>ST常常合并RVI,可作为其诊断依据之一。但单纯下壁心肌梗塞者也可出现抬高的ST>ST〔1〕.本  相似文献   

12.
<正> 一般说心肌梗塞,均指左室梗塞(LVI)。因常规心电图(EKG)对右室梗塞(RVI)的诊断无定位特异性,故临床上常漏诊。七十年代以来,血液动力学监测使RVI的临床诊断变为可能。近年来,放射性核素心肌闪烁扫描技术和EKG新导联的应用,使RVI诊断渐臻完善,因RVI与LVI的诊断和治疗有不同之处,故将RVI诊治作以下综述。一、RVI的发病率 RVI发病率各家报告不一,归纳起来:(1)Wartman和Erhardt等分别于1948和1974年尸解报道,在急性心肌梗塞(AMI)者中RVI占14~43%;(2)七十年代Cohn和Lorell及Cintron以血液动力学鉴测结果报道,RVI仅占AMI病人韵3—17%但这类统计只能代表临床上显著的右室功能不全的发生率,而不能代表解剖学的发生率;(3)Rigo、Sharpe及Croft等近年来应用放射性核素显象技术检查结果报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6年2月~2010年2月诊治的38例老年AMI患者的资料,观察疗效,分析老年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结果:在衰竭器官中,以心、肺、肾最为多见;前壁15例,死亡4例(27%);前间壁8例,死亡2例(25%);广泛前壁6例,死亡2例(17%);下壁6例,死亡1例(17%).结论:心脏衰竭可能是老年AMI合并MOFE的重要原因,还与基础疾病、梗死部位、肺感染、积极再灌注治疗等有密切关系,临床上应积极治疗,注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穿孔(VSR)患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84例AMI合并VSR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84例患者中,58例患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疾病,42例糖尿病,47例患者在入院前已经溶栓。梗死部位:73例前壁AMI,11例下壁AMI。48例心源性休克,36例室壁瘤。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为20%~50%。44例(52.38%)患者VSR发生时间在AMI后24 h~7 d,35例(41.67%)患者发生在AMI 7 d后,5例(5.95%)发生在AMI 24 h内。室间隔穿孔直径4~15(8.12±2.98)mm,41例穿孔部位位于心尖处,39例穿孔位于后室间隔处,4例穿孔部位位于肌部。存活患者21例,存活率为25.0%。其中11例患者下壁AMI,接受IABP手术和PTCA手术,辅助利尿药和血管活性药物治疗;10例患者为前壁AMI,接受IBPA治疗,AMI发作后21 d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死亡患者63例(75.0%),均为前壁AMI,32例患者行内科保守治疗后死亡,另31例为溶栓后患者:17例患者死于室间隔修补手术后9 h的心源性休克,另14例患者死于AMI后5 d内行外科手术。结论前壁AMI并发VSR患者的发病率较高,并迅速发展为心源性休克,死亡率较高。故针对AMI合并VSR患者的治疗必须及时,开通问题血管,提高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房室传导阻滞(AVB)的抢救及护理.方法:对19例AMI合并AVB采用药物、临时起搏或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方式来提高心率,加强心电监护,保持静脉通畅及用药时监护.结果:梗死部位前壁3例,广泛前壁加正后壁4例,下壁12例.经药物逆转7例,12例药物治疗无效或发生阿-斯综合征,紧急行临时心脏起搏术,其中7例1周内恢复窦性心律,5例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1例死亡.结论:提高AMI抢救成功率,做好老年人AMI合并AVB的临床护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光忠 《海南医学》2006,17(11):37-38
目的 研究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以提高防治率.方法 对我院1993~2003年收住≥60岁AMI208例患者(男163,女45),分为男女两组,进行一般情况及病史、主要病状及梗死部位、并发症及合并病、治疗及预后比较.结果 老年女性组AMI较老年男性组AMI起病年龄晚,住院时间短,吸烟人数少,高血脂,糖尿病,下壁及复合下壁心肌梗死、休克、心衰及死亡率高(P<0.05~P<0.0001).结论 提示雌激素水平及年龄变化对老年女性AMI临床特点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急性右心室梗塞(RVI)是常见的循环内科急症,病情凶险,变化迅速,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护理棘手。现将我院1993年1月~1999年4月收治的45例RVI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45例RVI患者中男39例,女6例,平均年龄61岁。本组患者诊断明确,其梗塞部位:单纯下壁、下后壁24例,广泛前壁伴下壁11例,正后壁3例,前侧壁加正后壁7例。2 护理根据RVI患者的病情特点,在实施整体护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心电监护、休克预防和心理护理。2.1 心电监护 RVI患者心电图改变不仅是临床诊断的依据,也是病情变化的灵敏反应,所以心电监护是本病的重要护理…  相似文献   

18.
60岁以上的急性心肌梗塞(AMI)80例,与同期59岁以下AMI 54例的临床特点作对照分析,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老年人无痛性AMI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人(P<0.05),且随着年龄级的增加而增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急性期病死率高;下壁合并右室梗塞多。提示要重视老年人AMI的临床特点,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静脉溶栓疗法至今仍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一种重要治疗措施 ,早期应用疗效确切。然晚期应用疗效如何 ?自 1998年 3月至 2 0 0 2年 5月 ,我院对12例发病时间在 12~ 4 0h的AMI病人晚期进行溶栓治疗 ,现将疗效观察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2例中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5 1~ 75(平均 6 5 )岁 ;其中前壁梗死 7例 (前壁 5例 ,前间壁 1例 ,广泛前壁 1例 ) ,下壁梗死 5例 (下壁 4例 ,下壁合并右室梗死 1例 )。合并有高血压病者 4例 ,糖尿病 3例 ,心衰 2例。1 2 病例选择标准 :12例AMI病人 ,均符合下例 4项条件 :①有典型的…  相似文献   

20.
常规心电图(ECG)检查是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治疗的主要依据之一。下壁AMI由右冠状动脉(RCA)或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闭塞引起。闭塞血管不同,临床上病情轻重及预后也不同,如能通过ECG准确判断下壁AMI的梗死相关动脉(IRA),则对判断其预后和确定进一步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