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外伤性硬脑膜中动脉假性动脉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者 女,21岁。因车祸致头部外伤半小时入院。查体:神志呈浅昏迷状态,左额颞部头皮一裂口长达12cm。深达颅骨,见颅骨骨折。头颅CT平扫示左额颢部硬脑膜外血肿,额颢骨骨折。术中见头皮裂口起自左颧弓上方,呈不规则延向额顶部,额颢骨呈凹陷性粉碎状并延向颅中窝底。并见一碎骨片插入硬脑膜中动脉颅底段,周围有凝固的血块,未见活动性出血,为防止再出血而未拨除该骨碎片及清除该处的血凝块,予以清除额部硬脑膜外血肿。术后次日,患者神志清醒,复查头颅CT示血肿清除及颅骨整复术改变。术后第30天,  相似文献   

2.
1病历资料男,19岁,因突发头痛11h入院。病人神志清楚,颈有抵抗,余无阳性体征。CT示双侧脑室、第三、四脑室积血(图1)。D SA示右额顶近中线部位异常血管团状影,位于运动区附近,供血动脉为右侧大脑中动脉、左侧大脑前动脉、右侧大脑后动脉(图2)。全麻下将O nyx胶经大脑中动脉顶后支缓慢注入,栓塞约60%的畸形血管团(图3,4)。准备插管豆纹动脉时发现病人四肢轻微抽动,右侧瞳孔0.5cm,光反射消失;左侧瞳孔0.3cm,光反射灵敏。急诊CT示右额颞顶急性硬膜下血肿,量约60m l,中线移位明显,未见脑内血肿(图5)。急诊行血肿清除术加去骨瓣减压术。开颅…  相似文献   

3.
奥氮平致阴茎持续勃起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 患者,男性,28岁,于2008年3月23 日饮酒后不慎摔伤,当即呼之不应,头颅CT示:"左额、颞、枕、顶硬膜下出血,中线右移,左右大脑弥漫性脑肿胀并脑疝形成;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当地医院行左额颞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术后第7天患者右眼可睁开;术后2周右侧肢体有不自主活动;术后1个月可进食流质食物,疼痛刺激有回避反应;术后1月余可用右手檫嘴,并可望向发声处.  相似文献   

4.
我科收治1例颅骨缺损患者行颅骨修补术后并发少见的脑内血肿,现报道如下。 1病例资料 患者,女,53岁,因头部摔伤致右侧额颞叶脑挫裂伤并硬膜下血肿、左枕部硬膜外血肿行左枕部硬膜外血肿清除+右额颞部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术中去除骨瓣面积约10 cm×12 cm。术后1.5个月行颅骨修补术。修补术前头颅CT示右额颞、左枕部颅骨缺损,右颞部硬膜下积液,右额叶低密度软化灶(图1A)。  相似文献   

5.
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破裂形成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报告非常少见,累积文献仅见4例。作者报道2例,行血肿清除,动脉瘤根治术获得良好结果。例1,56岁女性。突发头痛、恶心、呕吐,发病5小时入院。查体:昏迷(Ⅱ-2),右侧痉挛性偏瘫,上肢肌力Ⅱ级、下肢Ⅰ级,轻度颈项强直,瞳孔、眼底正常,无病理反射。CT见蛛网膜下腔轻度出血,大脑纵裂有高密度区,左额颞顶部有厚1cm的硬膜下血肿,中线移位。左颈内动脉造影示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6.0×3.0mm)和左额颞顶部无血管区。诊断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破裂引起急性硬膜下血肿。发病8小时手术,开颅清除血肿(约60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7岁,于1998年3月6日车祸致颅脑损伤入院。血压13/9kPa,出、凝血时间正常。伤后12小时头颅CT示:右枕叶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给予止血、脱水药物治疗10天后,行第2次CT检查示:右枕叶脑挫裂伤,双侧额、颞部硬膜下少量积液。3个月后,自觉头痛、呕吐,无偏瘫等定位症状,行第3次CT检查发现左额、颞、顶部硬膜下有 0.7cm ×1.3cm × 12cm硬膜下血肿,行骨瓣成形、血肿清除术,清除包囊状暗红色积血50ml,蛛网膜与脑表面粘连增厚,术后第3天,出现运动性失语、面肌痉挛、癫…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46岁.因突发性头痛伴昏迷1 h入院.查体:神志中至深昏迷,右侧瞳孔散大(5 mm),对光反应消失,左侧瞳孔直径3 mm,光反应存在.颈项强直,强刺痛后四肢微屈,右下肢Babinski征阳性.头颅CT示右额叶脑内血肿伴大量右额颞硬膜下血肿,中线结构明显左偏.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否认有头部外伤史.入院后急诊气管插管在全麻下行右额颞大骨瓣开颅清除硬膜下血肿约60 ml,脑压明显下降后,术中探查未发现脑皮层有异常血管,并见纵裂池及右侧额底有薄层少量血肿,在显微镜下打开侧裂池,沿右侧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探查至A1、A2前交通动脉交界处发现约2.5 mm×2 mm大小动脉瘤,瘤体指向上方,分离暴露瘤颈后予以顺利夹闭,双侧A1、A2保留完好,血供通畅.术后去除骨瓣,硬膜做减张缝合.术后患者无肢体偏瘫和其他神经功能障碍,复查CT显示清除血肿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骨胆脂瘤术后并发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1例颅骨胆脂瘤切除术后并发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颅骨胆脂瘤和硬膜下血肿的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临床表现右侧耳鸣2个月;头颅MRI检查示右侧额颞部占位(骨源性)。手术将肿瘤及包膜全部切除,硬脑膜完整。术后第3 d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头颅CT示右侧额颞部硬膜下血肿;行颅骨钻孔血肿清除术。术后患者意识恢复正常; 1周后复查CT示血肿明显减少,3周后复查CT血肿完全吸收。复习文献,胆脂瘤可产生多种炎性物质,参与炎症反应;其术后并发硬膜下血肿尚未见报道。结论即使颅骨胆脂瘤切除术中硬脑膜保持完整,术后仍可能并发硬膜下血肿。其发病机制可能为,胆脂瘤产生的炎性物质引起硬脑膜炎症所致。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45岁.1994年9月12日,因车祸伤及头部,昏迷、呕吐,2h后入院.查体:体温38.2℃,脉搏100次/mim,呼吸20次/min,血压206/100 mm Hg;深度昏迷,双瞳等大,对光反射存在;左颞部头皮肿胀青紫,外眦部皮肤挫伤渗血.四肢肌张力增高,双膝反射(+++)、跟腱反射(+++)、Babinski(+).头颅CT示,左额颞部颅骨内板下半月形高密度影,11.6 cm×1.2cm×6 cm,左颞叶脑内3cm×2cm高密度影,边缘不规则.诊断:左额颞硬膜下血肿,左颞叶脑挫裂伤,脑内血肿.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清除左额颞硬膜下血肿55ml,脑内血肿15ml,脑压高,去骨瓣减压.骨瓣大小8 cm×6cm,将颅骨瓣埋藏于邻近开颅切口的顶部帽状腱膜下.术后给予抗炎,止血、降颅压等治疗.1个月后好转出院.3个月后门诊随访,患者骨窗塌陷,神经系统功能基本正常,可从事轻体力劳动,有间歇性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10.
女性54岁,会计师,右利手。因记忆力减退,沉默寡言,头痛3个月而住院。检查发现病人计算能力差,头颅CT示左额颞部胶质瘤。入院后1周,在全麻下施行脑瘤切除术。术中见脑压高,在快速静滴甘露醇后,切开硬膜,见脑组织向外膨隆。在左外侧裂上方切开额叶见脑肿瘤为实质性,距大脑表面约3cm,与周围脑组织分界不清。由于颅内手术空间过小,为改善术中显露,将脑切口扩大,并用脑压板向侧裂方向牵开,将肿瘤作分块全切除。术中,大脑中动脉用脑棉保护并一直处于脑  相似文献   

11.
本组男3例,女1例,年龄20~35岁的3例均有头部外伤史,68岁的1例有多年高血压病史。发病后均昏迷并有瞳孔散大及对光反射异常,4例均经CT诊断硬膜下血肿,其中位于左额颞顶2例,右侧额颞和额颞顶各1例。术中均发现外侧裂附近的大脑中动脉的皮质动脉破裂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结合病例并文献复习,探讨颅脑损伤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 1例60岁男性患者因饮酒后摔伤头部入院,头颅CT示右侧额颞部大量硬膜下血肿、右侧额颞叶脑挫裂伤、左侧颞部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在全麻下行右额颞部大骨瓣开颅术,术中因脑压偏高,有脑膨出倾向,未能打开外侧裂探查,术后头颅CTA发现前交通动脉瘤,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同期行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及颅骨修补术。结果术后DSA检查提示动脉瘤夹闭满意无显影,载瘤动脉通畅。随访1年余,患者无任何迟发性神经功能缺损。结论颅脑损伤后出现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考虑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可能,头颅CTA或DSA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对于确诊伴有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颅脑损伤患者,主张尽早及时处理,以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例1男性,41岁,2年前有胃癌手术史,术后已化疗5个疗程,3个月前剑突下可触及一肿块。近半月来感头痛,呈进行性加重,伴有恶心、呕吐等颅内压高症状,头颅CT提示,右侧额颞顶部骨缘下新月形低密度影,中线结构明显左偏。诊断考虑右侧额颞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而行钻孔引流术,术中发现脑脊液为淡黄色,故取引流液行常规化验,示淡黄色清亮液体,淋巴细胞1~2个/mm3,蛋白+。术后症状明显好转,但术后第6天,患者再次感头痛呈渐进性加重,复查头颅CT示,右侧额颞顶部积液复发,再次置管引流,术中扩大骨孔,取脑膜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并将引流液反复送检…  相似文献   

14.
患,男,45岁,因车祸致伤头部15h入院,已在外院行左额颞开颅粉碎性折清除术。糖尿病病史10年。查体:浅昏迷,左侧动眼神经瘫,周围性面瘫,CT示:左额颞粉碎骨折,左侧眼眶,缬骨多发骨折,左筛窦,蝶窦积液,左侧脑室少量积血。伤后第2天,第5天行16层CT复查,未见颅内明显异常。[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小儿急性脑内血肿合并硬膜下血肿快速消散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消散的颅内血肿是指72h内明显缩小或消散的血肿,近年随着临床上注重头颅CT对颅内血肿的追踪观察,国内外文献有了相关报道,但该类血肿多见于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尚未见脑内血肿快速消散的报道。1病例资料患儿,女,2岁,因摔跌致颅脑损伤2h入院。头颅CT(图1)示:右额颞脑挫裂伤、脑内血肿,右侧额颞顶硬膜下血肿,顶骨骨折,右颞、左额头皮下软组织肿胀。查体:神清,精神差,GCS评分14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  相似文献   

16.
1对象与方法我科2005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岛阈后入路治疗12例基底核出血合并脑疝病人,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45~66岁,平均56.2岁。术前瞳孔一侧散大10例,双侧散大2例。术前CT示血肿量均>60 ml。全麻,头偏向对侧60°、后仰20°。翼点入路开颅,先穿刺释放部分液态血肿,再打开硬膜。从外侧裂根部向后分开蛛网膜2.5~4.0 cm,将侧裂静脉分至额侧。显微镜下在近颞极动脉处环形切除颞上中回,形成2.5 cm×2.5 cm皮质瘘口,暴露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及岛阈。从岛阈后方1 cm近下方动脉处切开岛叶皮质,暴露血肿,沿下界边吸除血肿边寻找外侧豆纹动脉。破裂的豆纹动脉常与坚韧血凝块黏连紧密,仔细探查后处理。按顺序清除壳核前、后及上方血肿。反复冲水至无出血后,置入引流管,弃去骨瓣关颅。  相似文献   

17.
患者 女性,45岁。3年半前因脑积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使用的是成人中压非抗虹吸分流管,术后一般情况良好。本次病人在1周前有轻度头颅外伤后伴头痛和左侧肢体无力入院。患者有慢性记忆力减退,无大小便失禁。查体:神志清,左上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增高,左巴彬斯基征(+)。头颅CT示:右侧额颞顶多层慢性硬膜下血肿(图1)。入院当天在局麻下行钻孔引流术,术后第2天,患者左上下肢肌力恢复到Ⅳ级,复查头颅CT(图2)示:右侧额颞顶多层硬膜下血肿,较术前减少,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一例罕见的双侧急性硬脑膜外血肿,并对血肿形成机理进行讨论,强调CT扫描的重要性和局限性。患者,男性,45岁,因头部坠落伤1小时而急诊入院。入院检查:呈嗜睡,无定侧神经系统障碍。头颅平片示骨折线从颅顶部中1/3处向两侧颞骨延伸,左侧骨折线已延伸至颅底部。半小时后病人处昏迷状态,瞳孔不等大,左侧大于右侧,右侧肢体偏瘫。CT扫描显示左顶颞部硬脑膜外血肿,右侧有少量渗血。急诊作左额颞顶开颅,清除由脑膜中动脉破裂出血引起的硬脑膜外血肿。术后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31岁。因施工中坠落致头部外伤伴昏迷10h入院。入院时头颅CT示:左额顶部硬膜外血肿伴中线向右移位,枕骨粉碎性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查体:神志呈浅昏迷,GCS评分8分,双眼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后枕部有一约4cm大小头皮血肿。四肢肌张力增高,双侧巴彬斯基征(+)。入院诊断:重型颅脑损伤、左额顶部急性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枕骨粉碎性骨折、头皮下血肿。在全麻插管下行左额顶部硬膜外血肿清除术,经过顺利。术后第2天神志清楚,复查CT示:左额顶部硬膜外血肿已手术清除。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因反复头昏、头痛3年余入院。头昏、头痛为阵发性,偶有剧痛。无外伤史。查体:血压130/72mmHg,神志清楚,未见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头颅CT示左额顶部约3cm×3cm×0.2cm大小,呈结节、条索、环网孔格状高密度影,内侧抵大脑镰,外侧靠颅骨内板,其间混杂低密度影,周围无水肿带,无强化效应。颅骨未见骨质破坏、增生。脑沟、脑回及脑室系统无异常,中线结构居中。入院诊断为:颅骨骨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在全麻下行左额顶开颅肿瘤切除术,皮瓣内侧至中线翻向额颞下方,骨瓣游离,未见骨质变化,硬膜完整无异常,硬膜下发现病变表面及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