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罗雯媛 《当代医学》2011,17(12):10-11
目的 总结分析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脑卒中患者72例对其病因进行分析,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治疗后的效果做临床调查.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脑卒中后抑郁的HAMD、NDS、ADL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对脑卒中后抑郁病在联合使用药物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特点、相关因素,为老年脑卒中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58例作为研究组,老年期抑郁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焦虑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首先,对研究组的患者进行相关因素多元回归分析,然后,比较研究组患者抑郁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主要以重度抑郁为主,且与病变部位有密切关系;对照组患者与研究组患者在睡眠障碍、迟缓程度、精神焦虑及躯体焦虑方面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有器质性抑郁的特点,与内源性抑郁不同。  相似文献   

3.
杨丹  李贺  尹研  田春艳 《吉林医学》2011,32(13):2664-2665
<正>脑卒中是目前人类病死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而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抑郁的出现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妨碍其神经功能的恢复[1],甚至可以导致自杀,增加死亡率。目前的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为目  相似文献   

4.
姜国清 《中外医疗》2009,28(22):63-63
目的探讨青年人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临床表现.相关因素和治疗情况分析。方法分析符合PSD诊断的54例青年患者的的临床特点,并对其抗抑郁治疗前后SDS,HAMD评分进行比较。结果青年PSD发生率48.2%。其中以轻中度抑郁为主占87%。临床表现:情绪低藩易失控、易疲劳、言语减少、焦虑不安,睡眠紊乱.食欲不振,思维迟钝,精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严重者有厌世、轻生念头等。在积极治疗原发病,规律心理疏导,配合SSRIs类药物治疗4周后,SDS,HAMD再评分有明显改善。结论青年PSD发生率高,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药物治疗,规律心理疏导有积极效果,故此重视原发病治疗同时应积极治疗抑郁。  相似文献   

5.
牛晓立  韩卫东  张馨  李彦彬 《吉林医学》2011,(10):1909-1910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综合医院抑郁(HAD)情绪测定量表得分≥8分的患者共87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抗抑郁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4、6周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①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恢复情况:治疗后4、6周治疗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在原发病治疗基础上加用抗抑郁药及心理治疗,有利于神经功能及抑郁恢复。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疾病,它不仅导致患者躯体残疾,而且对患者认知、情感等心理过程也有较大的损害,其中抑郁是最常见的情绪变化[1].有关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已引起关注,躯体症状伴发精神障碍在综合医院往往被忽视.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抑郁状态的发生率为20%~79%[2].由于相关因素复杂,其抑郁状态发生率可能与入选标准、测查时间和诊断标准不同有关.卒中后抑郁状态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悲观、厌世、烦躁、缺乏主动性以及全身疲劳等为主要表现,常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康复.现对我院住院的40例脑卒中患者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邓俊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1967+2026
目的:总结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脑卒中患者3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4例脑卒中发生抑郁138例,发生率为42.6%,抑郁的发生与文化程度、生活事件、病灶部位相关。结论:本病的特点为发生率高,是社会心理学因素和神经生物学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徐景  何俊 《辽宁医学杂志》2009,23(5):243-244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干预措施。方法对脑卒中后发生抑郁障碍的老年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予以系统心理-康复临床干预措施治疗,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过程的第1周、2周、3周、4周及出院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以了解所采用的临床干预措施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联合应用系统心理.康复临床干预措施治疗,本组46例发生脑卒中后抑郁的老年患者,在出院时仅1例尚存轻度抑郁,其他患者的抑郁障碍均被消除,疗效明显优于单一药物治疗组(P〈0.01)。结论系统心理-康复临床干预措施对消除老年脑卒中后抑郁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早期干预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对86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患者给予早期心理支持和药物治疗的疗效分析.结果实施心理支持和药物早期干预治疗,患者得到了良好的康复.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发生率与病损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以及盐酸舍曲林 (左洛复 )治疗此症的疗效。 [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了解卒中后抑郁症状、抑郁发生率及抑郁程度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头CT或MRI检查病损部位 ,对有抑郁症状的患者给予盐酸舍曲林治疗。 [结果 ]卒中后抑郁状态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P <0 .0 1 ) ,且大脑皮质、丘脑、脑干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率高 (P <0 .0 1 ) ,盐酸舍曲林治疗有效。 [结论 ]卒中后抑郁状态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与脑卒中病损部位有关 ,盐酸舍曲林对卒中后抑郁状态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梗死恢复期抑郁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HAMD将88例初发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分别行脑卒中SSS和ADL。结果在88例脑梗死恢复期老年患者中抑郁发生率为42.1%,抑郁组SSS评分明显高于非抑郁组(P〈0.01),抑郁组ADL评分低于非抑郁组(P〈0.01),而病灶数量、部位在2组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抑郁是老年脑梗死患者恢复期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日常生活能力依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唐咏春  高丽丽  毛德军 《医学综述》2008,14(10):1535-1536
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PSD的发生率较高,PSD病因及危险因素是复杂的,还不明确,多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物学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有关。PSD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还妨碍其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如果能够预测到抑郁的发生将会对脑卒中的治疗及PSD预防起到很好的作用,本文就出发脑卒中患者并发抑郁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及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心理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西汀;2组患者入院第3天及治疗后第2周、3周、4周均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HAMD评分和NIHSS评分明显减少,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西汀是一种理想的抗抑郁药物,对改善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康复介入后卒中后抑郁发生的变化规律,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参与障碍与卒中后抑郁(PSD)发生内在联系.方法:对康复医学科罹患卒中后抑郁的58例住院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回顾分析,用简易Fugl-Meyer量表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FIM量表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发病后出现抑郁焦虑情绪变化的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调查抑郁评分,结果: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一个月内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而以抑郁为主的PSD则在随访半年期间,随着时间的延长功能康复的趋缓和停滞明显增加.结论:PSD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早期康复介入可以缓解卒中后早期抑郁症状或延缓抑郁的发生,但随着康复进展变缓,PSD发病率逐渐增加,与其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括能力受限有关,但不完全与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脑器质性损伤部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其抑郁程度与脑器质性病变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24项版本和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对267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定,对发生抑郁症depression的患者再进行脑内器质性病变部位的相关分析。结果:入组患者中有112例发生脑卒中后抑郁(PSD),总发病率为41.95%,所有PSD患者中病变在额叶的有11例,颞叶23例,顶叶17例,枕叶15例,基底节16例,小脑23例,脑干7例,其中轻度抑郁53例,中度抑郁40例,重度抑郁19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轻型患者其PSD发病率为21.84%,中型发病率为49.26%,重型为59.09%。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其颞叶和小脑部位病变多发生轻度抑郁,顶叶和枕叶病变多发生中度抑郁,额叶脑干以及基底节部位病变多发生中重度抑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越高,其患抑郁症的程度也就越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48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会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统计分析抑郁发生和性别及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7.9%,抑郁的发生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病灶部位有关,与患者性别无关。结论PSD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和分析脑卒中后患者发生抑郁的原因,提供相应的康复护理措施。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情况评价工具,评价348例脑卒中患者,将其中156例并发脑卒中抑郁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脑卒中病人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44.8%有不同程度的抑郁。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是抑郁的主要原因。能否正常工作及经济负担也是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结论:护士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对卒中后病人加强心理护理、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是减轻抑郁情绪,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4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氟西汀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32例,进行对照观察,治疗前后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 I)量表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量表进行评定其疗效。结果治疗组HAMD治疗后评分(15.1±1.4)与治疗前评分(20.6±3.8)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评分(16.3±2.5)与治疗前评分(21.8±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SS评分显著降低,B I评分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抗抑郁药物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不仅对抑郁有明显效果,且可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翌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2):289+291
目的:观察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4例PS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研究组42例,应用米氮平治疗;对照组42例,应用阿米替林治疗;疗程均为6周。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病情严重程度量表(CGI-SI)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体疗效相当(P>0.05),但米氮平起效快,不良反应较轻。结论: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氟西汀联合阿普唑仑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0月到本院精神科门诊就诊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氟西汀联合阿普唑仑治疗,对照组给予黛力新联合多塞平治疗,疗程均为4周,随访3个月,从HAMD抑郁评估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ESS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的HAMD抑郁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更为明显;治疗后,两组的MES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西汀联合阿普唑仑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