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2007年7月-2009年3月为112例鼻中隔偏曲(不包括外伤致鼻中隔软骨脱位者),施行了保留鼻中隔软骨的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手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鼻中隔偏曲在临床上很常见,在我国发病率为11.1%~12.7%.至今中隔手术术式较多,但许多医院仍沿用典型的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我科自1992~2000年对64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常规将软骨、骨整复后重置于鼻中隔粘膜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应用鼻内窥镜施行鼻中隔手术的体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鼻内窥镜技术在鼻疾病治疗中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尤其为鼻中隔偏曲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我科于1995年6月~1997年6月对1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施行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2~58岁;软骨部偏曲者3例,骨部偏曲者7例,软骨部偏曲合并骨部偏曲者5例;全部病例均出现鼻塞,其中合并鼻出血者6例,头痛者7例,慢性上颌窦炎者6例。1.1 手术器械国产鼻内窥镜,直径4mm,0°视角镜及相应的手术器械。1.2 手术…  相似文献   

4.
再次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内镜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由于初学者经验不足 ,术中出血 ,担心穿孔 ,或由于病人不配合 ,术中发生晕厥、不适及血压升高等原因 ,未能完成手术 ;检查鼻中隔偏曲仍存在、鼻塞、头痛 ,出血等症状无改善 ,而要求再次手术者临床上较为常见。 1996~2 0 0 0年 ,我科收治该类病人 18例 ,均在内窥镜下再次手术取得成功 ,无 1例发生穿孔。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8例病人中 ,男 16例 ,女 2例 ,年龄 2 2~ 48岁 ;术后 2~ 10a不等 ,鼻中隔高位偏曲 9例 ,后段偏曲 6例 ,软骨段偏曲 2例 ,混合性偏曲 1例 ;术中发现 15例仅软骨部切除或部分切除。1 2 手…  相似文献   

5.
两种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鼻中隔偏曲在临床上很常见 ,在我国发病率为 11.1%~12 .7%。至今中隔手术术式较多 ,但许多医院仍沿用典型的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我科自 1992~ 2 0 0 0年对 6 4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常规将软骨、骨整复后重置于鼻中隔粘膜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 4 6例 ,女 18例 ;年龄 18~ 5 2岁 ,平均 34岁。单纯鼻中隔偏曲 4 2例 ,伴下鼻甲肥大 2 2例 ,对伴有下鼻甲肥大者同时行下鼻甲肥大部分切除术 ,全部病例均有鼻塞 ,部分伴有鼻源性头痛、鼻出血、鼻窦炎等。1.2 方法1.2 .1 按常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中隔矫正术式,提高术后的疗效。方法:对7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采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术中对低位矩突尽量保留筛骨垂直板、鼻中隔软骨,对高位鼻中隔软骨偏曲可局部划痕,如筛骨垂直板棘突可保留鼻中隔软骨。结果:76例患者术后均取得满意疗效。随访3~28个月,无1例出现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鼻梁塌陷等症状;鼻塞、头痛、流涕症状消失65例,嗅觉减退术后明显恢复16例,8例反复鼻出血患者均未再出现鼻出血。结论: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手术疗效满意,简单安全,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鼻中隔偏曲患者98例行鼻中隔偏曲改良矫正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98例患者均获满意矫正,鼻中隔偏曲引起的,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随访1~5年,无一例出现鼻中隔穿孔、鼻梁塌陷、鼻中隔血肿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改良矫正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洪书平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2):1256-1256
鼻中隔偏曲类型多样,程度不等,以往多采用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我科自2000年9月至2003年6月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64例患者,男46例,女18例,年龄18~54岁,平均32岁,其中单纯鼻中隔偏曲48例,鼻中隔偏曲伴有慢...  相似文献   

9.
我们2003/2007年对58例变应性鼻炎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施行鼻中隔矫正术,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5例,女23例,年龄15~57(平均26.7)岁。病程1~18 a。变应性鼻炎诊断符合2004年兰州标准[1],本组均有鼻痒、喷嚏、流清水鼻涕和鼻塞等症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鼻中隔偏曲,其中“C”型偏曲31例,“S”型偏曲5例,棘突型偏曲7例,嵴突型偏曲15例,同时伴有下鼻甲肥大者13例。本组术前均使用抗组胺药或鼻用皮质类固醇药1 a以上,疗效欠佳,均予以鼻中隔矫正术,伴有下鼻甲肥大者同时予以下鼻甲部分切除术。1.2方法患者取半卧位,常规消毒、铺单,常规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1%丁卡因20 m l加肾上腺素1 m l)以及鼻中隔两侧黏骨膜下局部浸润麻醉(1%利多卡因10 m l加肾上腺素2滴)。鼻中隔左侧皮肤与黏膜移行处做弧形切口,深达软骨,用鼻中隔黏膜刀及剥离器沿软骨膜下分离左侧鼻中隔黏骨膜达偏曲范围。再在距上述切口内0.2 cm处鼻中隔软骨上做切口,切开鼻中隔软骨,分离鼻中隔右侧黏骨膜。置入鼻中隔扩张器,回旋刀切除鼻中隔软骨,咬骨钳咬除偏曲的筛骨垂直板或梨骨,鼻中隔黏骨膜复位,缝...  相似文献   

10.
1999年以来 ,我们采用改良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高位 (筛骨垂直板 )及后部 (犁骨 )偏曲 ,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经CT及鼻内窥镜检查 ,诊断为鼻中隔高位及后部偏曲共 5 0例。男 2 8例 ,女 2 2例 ,年龄 19~ 5 6岁。其中筛骨垂直板偏曲 3 3例 ,犁骨部棘突5例 ,合并以上两种偏曲 12例。临床上出现鼻塞症状者 9例 ,反复性头痛 16例 ,伴慢性鼻窦炎者 2 3例。既往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后残留骨部偏曲者 2例。1 2 手术方法 手术在鼻内窥镜下进行 ,伴有鼻窦炎者同期完成手术。患者取平卧位 ,1%的卡因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11.
<正>鼻中隔偏曲是鼻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处理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方式多种多样,鼻中隔矫正手术是纠正鼻中隔偏曲最有效的手段,从传统的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逐渐发展为鼻内镜下保留鼻中隔软骨的鼻中隔黏膜下成形术[1]。按照鼻中隔偏曲产生的生物力学规律,韩德民等[2]提出的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手术。余洪猛等[3]在三线减张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提出了二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南昌市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采取最佳的鼻中隔矫正术提高通气的效果.方法 我科从2001年11月至2004年3月共行55例鼻内窥镜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其中高位偏曲33例,低位偏曲22例;单纯鼻中偏曲20例、伴鼻甲肥大11例、慢性鼻窦炎Ⅰ型2期7例、Ⅱ型3期10例、Ⅲ型2例7期,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42岁,术中对低位矩突尽量保留筛骨垂直板、鼻中隔软骨,如高位鼻中隔软骨偏曲可局部划痕,如筛骨垂直板棘突可保留鼻中隔软骨.结果 55例鼻内窦镜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术中灵活保留鼻中隔骨软骨,术后通气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中隔矫正术.结论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是鼻中隔偏曲患者手术治疗的最佳方法这一.  相似文献   

13.
我们选取2008年2月~2014年3月鼻中隔偏曲行鼻中隔矫正术患者88例,将其按住院编号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在鼻内镜下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鼻中隔软骨切除的鼻中隔矫正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保留鼻中隔软骨的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将鼻内镜下保留鼻中隔软骨的鼻中隔矫正术应用于鼻中隔偏曲患者治疗中,其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危险性低、治愈率高等优点,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鼻中隔偏曲是临床常见疾病,鼻中隔向一侧或双侧偏曲或局部形成突起,引起鼻腔,鼻窦功能障碍并产生症状,可诊断为鼻中隔偏曲,由于鼻中隔偏曲能引起耳鼻喉等诸多组织器官的并发症,治疗上尤应重视。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是为了矫正鼻中隔在发育过程中或鼻部外伤后所致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偏斜局部突起形成嵴或棘或中隔软骨前端而影响鼻的生理功能,手术目的为了消除鼻功能障碍恢复正常鼻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5.
李文杰 《临床医学》2014,(2):99-100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4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效果。结果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显示3个月患者有效率约为95.8%,1年有效率为89.6%。结论给予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治疗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对青少年鼻中隔偏曲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手术效果。方法 对47例18岁以下鼻中隔偏曲的患者进行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治疗。结果 47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全部得到矫正,其中伴发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者2例在术中一并实施鼻窦开放术。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随访1~6年。所有患者对手术均满意,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或改善,总有效率为100%,并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具有手术范围小、损伤少、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作为治疗青少年鼻中隔偏曲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中的鼻中隔粘膜下局部切除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往往伴有鼻中隔偏曲,过度偏曲的鼻中隔会妨碍鼻内窥镜自由放入鼻腔、妨碍鼻窦引流。在行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中,利用鼻内窥镜照明好、术野清晰的特点,对8例鼻窦炎伴重度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同时行鼻中隔粘膜下局部切除术,二期手术一次完成。减少了患者痛苦,提高了鼻窦炎治疗效果。对其手术目的及鼻中隔切除范围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保留方形软骨的鼻中隔矫正术的疗效。方法 2003年10月~2005年9月为38例患者施行保留方形鼻中隔手术,将偏曲的骨性部分切除矫正后,方形软骨可自然摆平,经术后两侧压迫而平正。结果 38例患者中,随访半年以上无1例鼻中隔穿孔、塌鼻发生,鼻塞、嗅觉障碍、鼻出血、头痛症状均消失。结论 保留方形软骨的鼻中隔矫正术可避免并发鼻中隔穿孔、塌鼻。  相似文献   

19.
伍碧玉 《华西医学》1997,12(2):214-214
报告38例鼻中隔偏曲的临床资料,对传统的中隔粘膜下切除进行了改进,保留中隔软骨、只切除偏曲部骨嵴或增厚的软骨部分,对偏曲的软骨做减张切口整形,获得满意效果,本文对手术方法和优越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鼻内镜下矫正局限性鼻中隔偏曲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局限性鼻中隔偏曲的治疗及疗效.方法:5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施行鼻内镜下局限性鼻中隔矫正术.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3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表评分(VAS评分)评定手术疗效.结果: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随访3~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鼻中隔穿孔、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窥镜下局限性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是微创、安全和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