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何青梅 《当代医学》2014,(22):83-84
目的探讨近4年妊娠早期妊娠丢失率的情况。方法选取2009~2013年孝感云梦中医院收治的随诊在14周末内丢失及外院查出妊娠,本院随诊妊娠14周末内丢失者(不包括人工流产者)。结果妊娠早期丢失率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孕早期妊娠丢失的发生率在不断上升,造成早期妊娠丢失的原因很多。  相似文献   

2.
鲁榴芬 《吉林医学》2014,(25):5632-5633
目的:探讨妊娠贫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85例确诊为妊娠期贫血的孕妇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行产前检查的30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孕妇妊娠并发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孕妇产后出血、晚期流产率、胎膜早破、剖宫产、难产率显著高于对照,而新生儿阿氏评分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贫血可影响母婴分娩结局,增加产妇并发症及胎儿难产发生风险。产前加强对孕妇围产期保健知识的宣教可有效预防妊娠期贫血,确保母婴分娩结局安全。  相似文献   

3.
4.
赵某,末次月经1986年5月19日,曾于1986年11月9日在他院引产一死婴。1986年12月27日突感下腹剧痛,晕厥,2小时后自行缓解,此后常出现下腹剧痛均能自行缓解。1987年1月23日又因下腹剧痛,晕厥入院。体检:TPR及BP正常,左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宫颈举痛明显,子宫稍大,其左上方可触及一包块,边界不清,压痛明显。 B型超声提示:子宫稍大,子宫左上方部分实性囊性包块。剖腹探查术中见,右侧附件正常,左侧输卵管明显增粗,与左侧卵巢被褐色坏死组  相似文献   

5.
延期妊娠的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延期妊娠的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04年7月~12月入院的产妇,孕40 1~41 6周235例为观察组,孕37~40周252例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中胎盘Ⅲ 级50例,羊水过少33例,羊水Ⅱ~Ⅲ度污染48例,胎儿窘迫45例,新生儿窒息32例,阴道助产86例,剖宫产90例,产后出血14例,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巨大儿、低体重儿及产褥感染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延期妊娠时胎盘功能减退,羊水量减少,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增加,阴道助产、剖宫产及产后出血机会亦增多。因此,必须加强孕期管理,核实孕周,积极采取措施及时终止妊娠,防止妊娠延期,以减少对母儿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延期妊娠的妊娠结局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延期妊娠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收治的 185例延期妊娠病例和同期收治的过期妊娠病例4 2例及 37~ 4 1周病例 184例。结果 三组间新生儿的体重随妊娠周数的增加而呈上升又下降的趋势 ,三组新生儿体重相比差异无显著。延期组和过期组分别有 1例死胎。三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逐渐下降 ,且足月组和延期组分别与过期组相比 ,差异显著。三组手术产 (剖宫产、胎吸、产钳助产 )率随妊娠周数的增加而增加 ,延期妊娠组的手术产率接近过期妊娠组的手术产率 ,与足月组相比 ,差异显著。结论 延期妊娠虽新生儿的体重较足月组略有增高 ,但其新生儿Apgar评分渐减 ;手术产率显著增高 ,存在难产因素 ,故应视其为高危妊娠  相似文献   

7.
<正> 患者33岁,住院号397524,因停经44天,有早孕反应,既往月经规律。门诊以“早孕、盆腔包块待查”收住。 查体:T36.8℃,P80次/分,R20次/分,BP14.0/9.OKpa,心肺无异常,外阴:已婚式;阴道:畅;  相似文献   

8.
9.
肖丹 《中国厂矿医学》2008,21(5):540-540
患者女,36岁。孕4产1,因停经90d,人流术后40d,阴道间断点滴出血伴下腹隐痛不适40d,腹痛伴乏力加重2d,于2007年5月5日15:40入院。患者平素月经不规则,13 5-6/30-50,2001年至2005年先后行人工流产2次。发现右侧卵巢巧克力囊肿3年。末次月经时间为2007年2月8日,停经50d时,阴道出现少量流血伴下腹不适,来本院查尿-HCG(+),B超检查示:宫内早孕,先兆流产,右侧卵巢巧克力囊肿,左附件正常。  相似文献   

10.
三胎妊娠减灭成双胎妊娠的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三胎妊娠行减胎术的妊娠结局以及三胎妊娠是否需行减胎术。方法 收集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和邵逸夫医院妇产科经排卵诱导和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以及在这两家医院分娩的三胎妊娠 ,共 6 0例 ,其中 2 8例未行减胎术 ,32例实施减胎术。 6 0例均采用经阴道B超引导下穿刺和物理创伤使心跳停止行减胎术。比较两组的母亲产科并发症发生率、早产率、分娩时平均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出生 <15 0 0g新生儿的比例。结果 母亲产科并发症发生率和早产率在行减胎术组显著低于未行减胎术组 ;分娩时平均孕周在行减胎术组略高于未行减胎术组 ;平均新生儿出生体重在行减胎术组显著高于未行减胎术组 ,其中 <15 0 0g的新生儿比例在行减胎术组中明显降低。结论 对三胎妊娠行减胎术可以改善妊娠结局。在辅助生殖技术治疗过程中 ,应尽量避免多胎妊娠的发生 ;一旦发生多胎妊娠 ,只要孕妇及其家属愿意 ,应行减胎术。  相似文献   

11.
钒在大鼠妊娠间经胎盘转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The passage of vanadium pentoxide across the placenta into the embryo/fetus was investigated by analyzing the vanadium content in embryo/fetus at various intervals between 1 h and 48 h after treatment of pregnant Wistar rats with single dose of the V2O5 (5mg/kg) on days 16-18 of gestation, at 4h after treatment of pregnant rats with single dose of V2O5 (5mg/kg) on day 12, and at 120 h after treatment of pregnant rats with dose of V2O5 0.33, 1.0, 3.0 mg/kg on days 6 through 15. The V concentration was determined by catalytic polarography. At after treatment on day 12, the V concentrations in maternal blood, placenta and embryos were elevated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of the untreated group. At 4-48 h after treatment on days 16-18, the V concentrations in placenta and fetuses were elevated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of the untreated group. The V concentration at 4 h after treatment in various tissues is the highest one among different time points. On days 16-18, 4 h after treatment, the V concentration in placenta was elevated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on day 12 of gestation, but the V concentration in embryo/fetus was decreased. At 120 h after treatment on days 6-15, the V concentration in fetus is still high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of the untreated group. The V content of fetus varied according to doses, suggesting that embryo/fetus accumulates vanadiu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vanadium can pass through the placental barrier and enter the embryo/fetus during the embryonal organogenesis in rat, but placenta accumulates vanadium, and the barrier action increases with placental maturity.  相似文献   

12.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贵州小香猪心、肝、脾、肺、肾、脑、肌肉、卵巢、子宫等9种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在Rf0.22和0.26处分别各有一条共有谱带,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Rr0.39处有一条共有谱带。肝、肺、肾中两种酶活力较高,脑中未测得过氧化物酶。  相似文献   

13.
作者用极谱法测定了妊娠大鼠经腹腔注射V_2O_5后母鼠血、胎盘、羊水和胎鼠组织中的钒含量。结果表明,钒在妊娠的胚胎期和胎儿期均可透过胎盘进入胚胎/胎鼠体内,但胎盘对钒有一定屏障作用。给药后4小时胎鼠组织中钒含量达最高,120小时仍维持相当浓度,表明胎鼠对钒有蓄积作用。  相似文献   

14.
建立生物样品中呋喃丹及其代谢物呋喃酚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内标分析法,研究两者大鼠体内的死后分布规律。灌胃给予大鼠4倍LD50(44 mg/kg)浓度为1.8 mg/mL自制呋喃丹混悬液,死亡后分别于0,12,24,48,72和96 h取材,HPLC-MS/MS法测定心血、心、肝、脾、肺、肾、脑、左下肢肌、胃壁等检材中呋喃丹及呋喃酚含量。结果显示,死后0 h呋喃丹在大鼠体内分布如下:胃壁>肺、肝>肾、脾>心脏、心血、脑,并逐渐从胃壁、肺及心血向肝、肾、心及骨骼肌中转移。而呋喃酚在大鼠体内分布如下:胃壁>心血>肝、肾>脾、肌肉、肺、脑>心,心血、心、肝、脾、肾中的呋喃酚浓度死后显著上升(P<0.05)。呋喃丹的降解及呋喃丹在不同组织间的扩散迁移共同导致了呋喃丹及其代谢产物呋喃酚组织浓度的死后变化。本研究建立的呋喃丹及呋喃酚组织含量HPLC-MS/MS检测方法及获得的死后分布规律可作为呋喃丹中毒死亡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并且为全面正确采取检材进行毒物分析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31I-Herceptin的免疫活性、生物分布及代谢规律,为乳腺癌的131I-Herceptin放射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①采用Iodogen法对Herceptin进行131I标记,以HPLC法测定放射化学纯度(RCP)。以与BT-474细胞结合率(BR)鉴定131I-Herceptin的免疫活性。②按74 MBq/kg.b.w.对3只新西兰兔注射131I-Herceptin,注射后3 h及第1、3、5天进行透射CT显像。以肌肉为参照,计算各脏器放射性计数比值(O/M)。③第5天处死动物,取血、心、肺、肝、肾等脏器,计算每克组织摄取分数(ID%/g),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1I-Herceptin的标记率为93%,RCP为95%,在BT-474细胞结合率为(36.9±4.7)%。注射131I-Herceptin后不同时间均以心脏、肺、肝浓聚显著,肌肉、肠影像稀疏。随时间延迟,心影逐渐稀疏,肝脏影像浓聚。注射后3 h,心脏O/M值显著高于肺及肝、肾、肠等脏器。随时间延迟,心脏O/M值于注射后1 d显著降低(t=10.817,P<0.001),第3、5天亦显著降低,肝脏O/M值在第1、3、5天均比注射后3 h显著下降。每克组织的摄取分数以血液最高,为(11.3 ID/g)%、肝为(2.8 ID/g)%、心肌仅为(1.8 ID/g)%。结论131I-Herceptin的免疫活性高。机体分布以血液、肝、肾为主,心肌摄取量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低密度脂蛋白(LDL)在荷瘤小鼠体内的分布及TNF、胆酸对其分布的影响。方法:将125I-LDL由荷瘤小鼠尾静脉注入,γ计数器测所取各组织放射活性并观察TNF和胆酸对其影响。结果:肿瘤组织对LDL的摄取量较高;TNF和胆酸均可降低肝、肾组织对LDL的摄取量(P<0.05);两者联用更可提高肿瘤组织对LDL的摄取量(P<0.05)。结论:肿瘤组织对LDL的摄取量较高;用药可以增加肿瘤组织对LDL的摄取量。提示LDL有可能作为一种良好的抗肿瘤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自制紫杉醇自组装前体脂质体(PSAP)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进行研究,并与市售紫杉醇注射液(Taxol)的组织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方法:SD大鼠以5mg/kg的剂量尾静脉注射PSAP及Taxol,建立LC—MS/MS方法,于给药后不同时间测定组织中的紫杉醇药物浓度,对两种制剂的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特征和靶向性进行评价。结果:PSAP与Taxol组相比,肝、脾、卵巢、子宫中的药物分布明显高于Taxol组(P〈0.05),在以上各组织中的相对摄取率(re)大于1;肺、肾中的分布与Taxol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心脏中的分布明显低于Taxol组(P〈0.05)。结论:紫杉醇自组装前体脂质体与市售注射液相比,大鼠体内配置发生明显变化,特别是提高紫杉醇在肝、脾、卵巢、子宫的药物分布同时降低心脏的分布,对于临床更好地治疗肝脾部、卵巢、子宫癌症和降低心脏毒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从分子水平检测急性重症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病变组织中SARS病毒(SARS-associatcd coronavirus,SARS—CoV)的存在和分布情况。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因SARS死亡患者的肺、脾脏、淋巴结、垂体、胰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胃肠道、皮肤、脑、肝、肾、血管、四肢横纹肌组织、骨髓、心脏、卵巢、子宫和睾丸等组织的SARS-CoVRNA的表达和定位。结果 尸检组织多部位(包括肺泡上皮细胞、气管及支气管浆液腺上皮细胞、肺内单核/巨噬细胞、脾脏和淋巴结的单核/巨噬细胞、胰腺腺泡细胞、垂体嗜酸性细胞、肾上腺皮质细胞、甲状旁腺嗜酸性细胞、食道鳞状上皮、胃肠道上皮细胞及胃粘膜壁细胞、皮肤汗腺细胞、大脑神经元细胞、肝细胞、肾远曲小管上皮细胞、骨髓早幼粒细胞及小静脉内皮细胞)SARS-CoVRNA阳性。结论 SARS-CoV可侵犯全身多种器官;SARS-CoV在机体的分布情况与冠状病毒受体CD13分布相似:皮肤汗腺、消化道上皮及肾远曲小管上皮细胞SARS-CoVRNA阳性对确定SARS传播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溴氰菊酯死后弥散现象的研究,观察不受死后再分布现象影响的组织脏器,为溴氰菊酯的法医学检材采取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家兔处死半小时后分别经口给予4LD50溴氰菊酯,室温下分别放置24 h和48 h解剖,检测心血、股动脉血、尿液、胆汁、心、肝、脾、肺、肾、脑、左下肢肌肉中溴氰菊酯的浓度,比较其变化规律. 结果 家兔处死半小时后经口给予4LD50溴氰菊酯,灌胃24 h后溴氰菊酯就可以从胃弥散至其他组织器宫,心血、周围血、尿液和胆汁中的浓度均高于其他脏器.与24 h组相比,48 h家兔尿液、胆汁、心、脾、肾和左下肢肌肉中溴氰菊酯浓度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溴氰菊酯在尿液、胆汁、心、脾、肾和肌肉中的浓度比较稳定,不受死后弥散的影响,在对溴氰菊酯中毒的法医学鉴定可以采取上述检材进行毒物检验和浓度确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Cy5标记寡脱氧核苷酸(ODN)MT01在大鼠体内重要脏器组织中的分布,初步探讨其分布的规律性。方法:选取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实验组大鼠牙龈黏膜局部注射Cy5标记的MT01,对照组大鼠牙龈黏膜局部注射未经标记的MT01;于注射后15 min、1 h、4 h、8 h、16 h、1 d、2 d、3 d、4 d和5 d分别取大鼠肺、肝、脾、肾、心和脑组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测大鼠重要脏器组织中MT01的荧光分布,以荧光阳性细胞率表示各脏器组织内MT01进入各组织细胞量。结果:对照组大鼠重要脏器组织中未观察到荧光阳性细胞;实验组大鼠除心、脑组织外,肺、肝、脾和肾组织细胞中均可观察到荧光阳性细胞;肾组织中荧光阳性细胞呈片状分布,荧光主要集中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质中;肝、脾和肾组织的荧光阳性细胞率呈规律性变化,峰值分别出现在注射后4、3和4 d时,肺组织的荧光阳性细胞率未见明显规律性。结论:MT01经大鼠牙龈局部注射后可进入肺、肝、脾和肾组织,主要集中在肾脏组织中,且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