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硬膜外注射辣椒素(capsaicin,CAP)对大鼠痛阈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A、B、C、D组,每组8只。测定辐射热甩尾阈后,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40mg/kg)麻醉,于T2-3间隙硬膜外穿刺插管,术后A、B、C、D组分别注射0.10%、0.25%、0.50%CAP0.4mL及0.25%CAP0.4mL+2%利多卡因,对照组注射10%Tween80溶液(CAP赋形剂)0.4mL。注射药物后3、7、14d测痛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注射药物后A、B、C组痛阈明显升高(P〈0.05)。结论硬膜外注射0.10%、0.25%、0.50%CAP可明显提高大鼠痛阈。  相似文献   

2.
中缝大核内微量注射催产素对大鼠痛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向中缝大核 (NRM)内微量注射催产素 (OT)对大鼠痛阈的影响 ,探讨中缝大核内OT在痛行为调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 (mA)为痛行为反应的指标 ,观察向NRM内注射催产素 (OT)对大鼠痛行为反应的影响。结果 :NRM内注入OT后 ,大鼠的痛阈明显增加 ,并在一定范围内呈明确的剂量 -效应关系。结论 :NRM内的OT在痛觉调制的复杂过程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侧脑室微量注射apelin对大鼠痛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观察侧脑室微量注射apelin对大鼠痛阈的影响。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NS对照组、吗啡(Morphine)组和apelin组。采用辐射热刺激甩尾测痛法测量痛阈,以大鼠甩尾反应的潜伏期(tail-flick la-tency,TFL)作为痛阈指标。侧脑室微量注射药物后分别10,20,30,40,50,60(min)时测TFL。结果侧脑室微量注射apelin后10~30 min大鼠痛阈与NS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 min后大鼠痛阈逐渐回升,至60 min时大鼠痛阈仍低正常水平。结论在中枢神经系统内,apelin参与痛与痛觉调制过程,脑内apelin含量增加,有明显的痛敏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应用辐射热甩尾法测定大鼠痛阈,观察了应用脑内微量注射法向脑内不同区域注射降钙素(CT)对痛阈的影响,并讨论了CT中枢镇痛作用的可能机制。结果,在复制出CT的中枢镇痛作用的同时还发现,当CT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可兴奋缰核(Hb)神经元,引起痛阈降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在CT的中枢镇痛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鞘内注射肿瘤坏死因子-α对大鼠痛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不同剂量TNF-α对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C组、T1组、T5组和T10组,每组6只。麻醉后分别鞘内注射生理盐水、TNF-α1、5ng和10ng,容积均为10μl。测量各组大鼠鞘内注射后-1(鞘内注射前1h)、4、8、16h及24h机械痛阈和热痛阈。结果鞘内注射TNF-α后4~8h,大鼠机械性痛阚和热痛阈下降(P〈0.05或P〈0.01);鞘内注射TNF-α后16h,T5组和T10组大鼠机械性痛阈和热痛阈下降(P〈0.05或P〈0.01);鞘内注射TNF-α后24h,T10组大鼠机械性痛阈和热痛阈下降(P〈0.05)。结论鞘内注射TNF-α可导致中枢痛觉过敏,使大鼠机械性痛阈和热痛阈降低,随着注射剂量增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下降幅度增加并且维持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6.
侧脑室注射生长抑素对大鼠痛阈和电针镇痛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脑内生长抑素对痛阈和针刺镇痛的影响。以钾离子透入引起大鼠甩尾为测痛方法,侧脑室注射生长抑素,生长抑素的耗竭剂半胱胺和抗生长抑素血清,电针刺激大鼠足三里。侧脑室注射SS使大鼠痛阈升高并使电针镇痛的效应增强,侧脑室分别注射CSH和ASSS使大鼠前阈降低并使电针镇痛的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7.
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催产素对大鼠痛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针产生镇痛效应的最佳时段。方法:对大鼠电针0min、15min、30min、45min的痛阈进行测定。结果:电针30min大鼠痛阈明显提高。结论:针刺镇痛以大约30min为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中缝大核(NRM)内微量注射神经降压素对大鼠痛阈的影响。探讨中缝大核内神经降压素在痛行为调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mA)为痛行为反应的指标,观察向NRM内注射神经降压素对大鼠痛行为反应的影响。结果 NRM内注入神经降压素后,大鼠的痛阈明显增加。并在一定范围内呈明确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NRM内的神经降压素在痛觉调制的复杂过程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大鼠中缝大核微量注射L-精氨酸对痛阈及电针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延髓中缝大核 (NRM )微量注射L -精氨酸 (L -Arg)对痛阈及电针镇痛作用的影响 ,以探讨NRM中一氧化氮 (NO)在痛觉调制和针刺镇痛过程的作用和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大鼠热水刺激甩尾测痛模型 ,以 5 0± 0 .5℃热水刺激大鼠尾部引起甩尾反应的潜伏期为痛阈指标 ,测定大鼠的痛阈。结果NRM微量注射 1mmolL -Arg对大鼠痛阈无明显影响 ;2mmol、4mmol、8mmolL -Arg均能降低痛阈 ,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NRM预先注入 8mmolL -Arg再电针 3 0分钟 ,大鼠痛阈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电针组。结论NRM内NO参与痛和电针镇痛的病理生理过程 ,NRM内NO含量增加明显降低痛阈 ,削弱电针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注入辣椒素对大鼠炎症痛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蛛网膜下腔注射辣椒素对致炎大鼠疼痛的影响。方法分别对大鼠置管,一星期后保留没有功能障碍大鼠16只,分为溶媒组、辣椒素组,每组8只,溶媒组注入溶媒。辣椒素组注入0.25%辣椒素,分别于注入后第4、7天观察Von Frey值和热辐射潜伏期变化;在右脚掌注入100μl 2%角叉菜胶,于致炎后早期时相、晚期时相观察Von Frey值和热辐射潜伏期变化。并取脚掌部皮肤做HE染色。结果从两组痛阈值可以看出在置管前和置管后用药前。基础痛阈值没有显著变化,但是在使用辣椒素后第4天、第7天,和溶媒组相比,辣椒素组大鼠右脚痛阈值明显升高。致炎后,左右脚痛阈值也有明显变化,致炎右脚晚期时相痛阈值高于早期时相;和置管前痛阈值相比也有明显升高。辣椒素组脚掌部皮肤HE染色炎症细胞浸润较少。结论大量使用辣椒素可以长时间提高大鼠痛阈值,对炎症刺激所引发的疼痛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观察了经侧脑室注射GABA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对大鼠痛阈的影响.结果表明,GABA受体激动剂可提高大鼠痛阈,而拮抗剂降低大鼠痛阈.作用于GABA_A和GABA_B受体的药物对大鼠痛阈影响无显著性差异.提示GABA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氨基胍对炎症性痛大鼠痛阈的影响.方法:用热板法观测鞘内注射诱导型NOS抑制剂氨基胍(AG)对大鼠右后掌皮下注射甲醛诱发的炎症性痛及痛过敏过程中不同时段痛阈的影响.结果:抑制剂对皮下注射甲醛后第一期痛阈(5分钟内)并无显著变化,而第二期(10-75分钟)痛阈均明显升高.结论:在大鼠后掌注射甲醛所引起的痛及痛过敏过程中,诱导型NOS对二期痛阈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鼠烫伤前后的痛阈变化及旋转磁场对其的影响。方法:用行为测痛方法先测定大鼠的正常痛阈。再备Ⅱ度烫伤模型,然后分别测定烫伤后与磁疗后的痛阈。结果;大鼠烫伤后1-2h及1周的痛阈均降低;磁疗1周后痛阈又升高,差异有显著性。同时还发现磁疗组比对照组创面愈合快,无感染。结论:磁疗参与了烫伤地的镇痛,并可促进创面愈合,水肿及渗出吸收,炎症消散,因此磁疗可以作为烫伤时镇痛,促进创面愈合的辅助疗法。  相似文献   

16.
大剂量L—精氨酸对大鼠痛阈影响的双相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剂量一氧化氮对大鼠痛阈的影响,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钾离子透入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作为痛反应指标,观察侧脑室注射大剂量L-精氨酸,对大鼠基础痛阈的影响。结果大鼠侧脑室内注射L-精氨酸160mmol,首先即刻表现为明显的痛敏效应,此后大鼠痛阈逐渐回升,15min后大鼠痛阈升高非常显著。而侧脑室注射小剂量L-精氨酸,大鼠仅显示出明显的痛敏作用。结论大剂量L-精氨酸对大鼠痛阈的影响呈显著地双相效应。这可能与L-精氨酸在体内两条不同的代谢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针刺SD大鼠单个腧穴和双腧穴热水甩尾痛阈值的观察和分析,探讨针刺腧穴的组方,对大鼠针刺镇痛模型的作用,为深入研究临床针刺用穴处方机理提供基础实验条件。方法:分别单针针刺SD大鼠"后三里"、"关元"和双针同时针刺"后三里"+"后三里"、"后三里"+"关元"等腧穴,采用热水甩尾测痛方法,测量大鼠针刺前后的痛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单针针刺"后三里"腧穴,针刺前(5.6301±0.3296)针刺后(10.0680±0.4403)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P=0.0001);单针针刺"关元"腧穴,针刺前(5.3511±0.1860)针刺后(7.5133±0.2615)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P=0.0001);双针针刺"后三里"+"后三里"腧穴,针刺前(5.2167±0.3513)针刺后(10.5850±0.6087)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P=0.0001);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针刺前(4.8000±0.3061)针刺后(9.4979±0.6233)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P=0.0001);(2)单针针刺"后三里"针刺后(9.8293±0.3469)和双针针刺"后三里"+"后三里"腧穴针刺后(10.1936±0.5839)配对t检验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5455);单针针刺"关元"针刺后(7.5133±0.2615)与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针刺后(9.4979±0.6233)配对t检验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7579);双针针刺"后三里"+"后三里"腧穴针刺后(10.1936±0.5839)与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针刺后(9.4979±0.6233)配对t检验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2436);单针针刺"关元"针刺后(7.5133±0.2615)和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针刺后(9.4979±0.6233)配对t检验比较,两者之间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420);(3)双针针刺"后三里"+"后三里"腧穴针刺前痛阈值(5.2167±0.3513)与针刺后60min痛阈值(6.1308±0.5036)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1279);单针针刺"关元"腧穴针刺前(5.6429±0.3253)与针刺后60min痛阈值(5.6601±0.5129)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9703);单针针刺"后三里"腧穴针刺前(5.6301±0.3296)与针刺后60min痛阈值(6.6590±0.5227)比较,两者之间显示出有意义的差异(P=0.0267);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针刺前(4.8001±0.3061)与针刺后60min痛阈值(6.4014±0.6112)比较,两者之间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144)。结论:(1)本实验中,单针、双针针刺前后痛阈值都显示出显著性的差异;(2)单针针刺"后三里"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与双针针刺"后三里"+"后三里"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接近;单针针刺"后三里"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与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接近;双针针刺"后三里"+"后三里"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与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接近。单针针刺"关元"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与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显示出一定的差异。(3)单针针刺"后三里"腧穴针刺前与针刺后60min痛阈值比较、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针刺前与针刺后60min痛阈值比较,两者的针刺效应作用时程显示出有意义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旨在考察穴位超声针灸与普通毫针、艾灸疗法的疗效关系。我们以不同疗法对实验性胃痛大鼠的痛(?)进行了研究,实验设超声针灸组、针刺组、艾灸组和空白对照组,治疗穴位为“足三里”。结果显示:超声针灸组、针刺组、艾灸组在治疗期均可明显提高大鼠痛阀,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差异(P<0.05或P<0.01),三组之间相比,则没有显著性差异,但超声针灸组较之针刺组和艾灸组具有更好的镇痛后效应,且超声针灸疗法无痛无创,使用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急性疼痛的调节作用.方法 ①雌激素的慢性处理:A组大鼠在去卵巢术5周后行切口痛造模(16只),B组大鼠在去卵巢假手术5周后行切口痛造模(14只),采用von Frey法测定去卵巢前、后基础值以及切口痛术后2、4 h和1、3、7、10 d的机械刺激缩足阈值(PWT值).②雌激索的急性处理:C组为正常雌鼠在切口痛术后第1天鞘内注射1 nmol/L雌二醇10μL(8只),D组为正常雌鼠在切口痛术后第1天鞘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10μL(8只).采用von Frey法测鞘内给药前及给药后20、60,120、180 min的PWT值.结果 ①慢性处理:A组去卵巢后基础PwT值及术后1、3、7、10 d的PWT值均显著低于B组(P值均<0.05).②急性处理:C组给药20和60 min的PwT值显著低于给药前(P值均<0.05),而D组给药后各时间点的PWT值与给药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体内雌激素水平慢性降低的大鼠对于急性疼痛更加敏感,而对于处于急性疼痛状态的大鼠,中枢雌激素水平增加能引起短期痛阈的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氟代柠檬酸对切口痛大鼠痛阈及脊髓组织TNF-α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60只雌性SD大鼠制备切口疼痛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只,手术后分别鞘内注射10 μL生理盐水、1 nmol氟代柠檬酸(10 μL).测量两组大鼠手术前、手术后4、8、16及24 h机械痛阈、热痛阈及脊髓组织TNF-α mRNA表达.结果 手术后,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均较术前下降(P<0.05或P<0.01),且术后实验组均高于同一检测时点的对照组(P<0.05或P<0.01);脊髓组织TNF-α mRNA表达上调(P<0.05或P<0.01),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脊髓胶质细胞激活并促进TNF-α mRNA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切口痛的发生和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