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论》六经及六经辨证来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解《伤寒论》六经及六经辨证的来源,通过对《周易》、《内经》、《伤寒论》等古代哲学典籍知医学典籍的分析研究,揭示出《伤寒论》六经理论和六经辨证方法的来源和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渐进过程,它经过了对古代哲学和汉代以前医学的传承和嬗变,并融入了张仲景个人的临床买践经验和思维成果。首先其思辩性理论来源于《周易》,是《周易》中的辩证法思想和对事物的认识论;其次是其医学理论来源于《内经》,《内经》的理论雏形奠定了六经辨证方法的基础;前两者的结合加之仲景个人思维成果形成了系统的六经理论和六经辨证方法。  相似文献   

2.
3.
伤寒论中四逆汤,附子甘草加干姜,治疗寒邪入少阴,四肢厥逆急回阳。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较为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典医籍,属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伤寒论》课为临床各科的辨证论治打下坚实的基础,属于中医临床专业基础课,是中医院校的必修课程。 《伤寒论》对中医学术的发展和临床诊疗方面,都有较大的指导作用。它以辨证论治思想贯串全书,理法方药较为严谨。并根据外感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总结为六经辨证,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措施,因此它不仅有效地指导外感疾病的辨证论治而且其辨证原则和方药还可用于对杂病的诊疗。历代医家对《伤寒论》的研究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研究文献,截…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学习《伤寒论》过程中如何掌握常见的疑难点进行了论述,并结合笔者体会对怎样学好《伤寒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就《伤寒论》318条,在先人论述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归纳,并阐明个人论点。  相似文献   

7.
高等中医基础教育设置原著课程,自有原因,不是偶然的事。本文拟就《伤寒论》的教学为例,谈谈它对中医人才培养产生的深远影响。供决策部门参考。一、医疗责任心的教育与优秀品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药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相似文献   

9.
吴鞠通作为温病学派的大家之一,在其代表作《温病条辨》中,不仅擅长应用经方,化裁经方,而且也擅长应用温热药物治疗疾病。同时《温病条辨》在理论上弥补和完善了《伤寒论》中的许多不足之处,可以说吴鞠通不仅继承,而且发展了仲景学说。  相似文献   

10.
长时间以来,<伤寒论>的教学多以课堂讲授为主,脱离临床,离不开"以经解经"、"以文释文"的教学模式,有关的实验研究也只是在研究生毕业课题中进行.教师越教越难教,学生越学越没兴趣,结果是这门课的课时在不断减少,有的学校已由必修课变为选修课.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所载方剂,根据药物性味功能采用很多的不同的煎药及服用方法,治疗不同的病症,成为后世历代医家和医生的学习典范。 在仲景先生的煎药法中对“麻沸汤”的运用就是一个实例。所谓“麻沸汤”即“沸水”,其用法是以沸水浸渍某种药物取汤服用。汪苓友在《伤寒论辨证广注》中说:“麻沸汤者,熟汤也,汤将熟时,其而沸泡如麻,以故云麻”。《伤寒论》之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的煎药法均采用“麻沸汤”。  相似文献   

12.
从《周易》探"天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天癸”一词 ,出《素问·上古天真论》 ,在中医理论中是个颇人费解的概念。后世注家有指精血者 ,有指真水者 ,有指真阴者 ,众说不一。然而不明确“天癸”的含义 ,则无法深入阐明人体生长、衰老的机理。由于中医理论与“比类取象”为特征的《周易》学有密切联系 ,能相互启发。本文试从易学角度对“天癸”的概念作些浅显的探讨 ,以就正于方家。首先从命名分析 ,“天癸”当有其特定含义。天者 ,在卦为乾。《周易·系辞上传》曰 :“乾知大始 ,坤作成物。”大始 ,即天地万物的开创。《乾》卦象辞曰 :“大哉乾元 ,万物资始 ,乃统天。云行雨施 ,品…  相似文献   

13.
【组成】半夏12g,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各9g,黄连3g,大枣4枚。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预后辨证概括来说,主要有以阴阳自和预后、凭脉预后、以证预后和脉象证合参预后四个方面。然而这四种预后辨证在临床实践当中应用各有侧重。通过对上述四种预后辨证逐一综合、归纳、分析,以达到指导临床实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16.
《伤寒论》脉学发微徐刚(北京中医药大学九三级博士生,北京100029)主题词《伤寒论》,脉诊清·徐大椿对仲景的脉学成就作过这样的评价:“其脉法,亦皆《内经》及历代相传之真诀”,可见,《伤寒论》虽然不是一部脉学专著,但其中有关脉学的论述,亦不乏精要之处...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量值辨证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量值概念在《伤寒论》辨证论治中有着较为广泛的运用,主要体现在阴阳量值辨证、主症量值辨证、相关症状量值辨证、症状量值比较辨证等几个方面。中医学必须注重量值辨证研究,不但要加强对中医四诊信息客观化、定量化、现代化方法研究,而且必须注重具有中医学自身特点和规律的以症定量的量值辨证研究。两者有机结合互补,方可切实推进中医量值辨证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伤寒论》条文的分析对比,论证了中风与伤寒的差异。中风并非外感风寒所引起,也非伤寒的表虚证,而是风中含有温热病邪。  相似文献   

19.
20.
<伤寒论>为辨治外感热病与内伤杂病而设,其载方113首(缺一首),用药不过92味,验之临床,效如桴鼓.而书中所载针灸疗法之运用,则为中医有史以来记录之最早者,极具重要临床参考价值.今试为探析于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