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和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关于淋巴瘤的治疗WHO新分类建议对每一种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关于淋巴瘤治疗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病理学证实的13例原发性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为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来源的边缘带淋巴瘤,2例为弥漫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为NK/T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为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1例为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咳嗽、发热、盗汗或体重减轻,2例无症状.CT检查多表现为肺内肿块,实变影中常见支气管充气征.5年总生存率9/13,其中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来源的边缘带淋巴瘤型的5年生存率7/8.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四例经光镜、电镜、酶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学标记证实的淋巴结原发真性组织细胞性淋巴瘤,并对它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根据瘤组织的细胞在光镜下的形态特征,有助于对该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恶性淋巴瘤主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 (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两大类 ,属于淋巴细胞和 (或 )淋巴组织器官的恶性肿瘤[1] 。近年统计其发病在我国有升高的趋势。本研究旨在评定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确定恶性淋巴瘤患者受疾病影响最严重的方面 ,从而为临床医护人员的治疗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对象与方法一、对象1.恶性淋巴瘤组 :来源于 1998年至 2 0 0 3年在济宁市中医院肿瘤血液科住院病人 2 2例 ,2 0 0 2年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病人 12例 ,2 0 0 3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的恶性淋巴瘤病人 2 4例 (上海患者 10人 ,外地…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细胞来源的肠道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PINHL)在临床特征、内镜表现、诊断及治疗、预后方面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0年12月间明确诊断的PINHL病例,分别统计B细胞来源与T细胞来源的PINHL在临床
表现、内镜表现、诊断治疗,并随访预后。结果共纳入PINHL 85 例,中位年龄52 岁,男女比例为3.05∶1,B细胞来源58 例
(68.2%),T细胞来源27例(31.8%)。T细胞淋巴瘤较B细胞淋巴瘤具有发病年龄小(32岁vs 56岁,P<0.01);发热、便血、腹泻、盗
汗多(P<0.05);病变以多部位弥漫性分布和肠镜下以溃疡及溃疡浸润性表现为主;确诊时间长(4月vs 2月,P<0.01);误诊率高
(16/27 vs 12/58,P<0.01);预后差等特点;且T细胞淋巴瘤以结外NK/T淋巴瘤为主。结论我院PINHL中,T细胞来源淋巴瘤比
例高,发病年龄更早,诊断困难,容易误诊,总体预后差,病理分型以结外NK/T淋巴瘤为主。
  相似文献   

6.
吴晶新  李晓溪 《北京医学》1995,17(6):344-346
分析了由病理检测确诊的51例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和体征以及初诊时的诊断特点,原发于淋巴结以外以胃肠道病变为主的淋巴瘤占27%,占结外淋巴瘤的64%。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征性表现,早期诊断困难,导致误诊者占80%以上,尤其胃肠型者90%误诊。通过分析可以提高医师诊治水平。尤其目前分科过细的情况下消化科医师应对此症提高警惕性,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不同细胞来源的肠道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PINHL)在临床特征、内镜表现、诊断及治疗、预后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0年12月间明确诊断的PINHL病例,分别统计B细胞来源与T细胞来源的PINHL在临床表现、内镜表现、诊断治疗,并随访预后。结果共纳入PINHL 85例,中位年龄52岁,男女比例为3.05∶1,B细胞来源58例(68.2%),T细胞来源27例(31.8%)。T细胞淋巴瘤较B细胞淋巴瘤具有发病年龄小(32岁vs 56岁,P<0.01);发热、便血、腹泻、盗汗多(P<0.05);病变以多部位弥漫性分布和肠镜下以溃疡及溃疡浸润性表现为主;确诊时间长(4月vs 2月,P<0.01);误诊率高(16/27 vs 12/58,P<0.01);预后差等特点;且T细胞淋巴瘤以结外NK/T淋巴瘤为主。结论我院PINHL中,T细胞来源淋巴瘤比例高,发病年龄更早,诊断困难,容易误诊,总体预后差,病理分型以结外NK/T淋巴瘤为主。  相似文献   

8.
杨志蓉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2):1099-1101
目的探讨肺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肺霍奇金淋巴瘤病例进行病理学检查并复习文献。结果本例主要表现为肺上叶巨大包块,有坏死改变,与周围组织粘连,病理分型另混合细胞型。结论肺霍奇金淋巴瘤术前临床诊断不容易,术后要与朗格罕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等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9.
10.
11.
本文报道对14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和13例正常对照的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水平的检测,结果表明患者组反应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低下。提示恶性淋巴瘤患者可能有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反应(AMLR)研究了14例Graves病(GD)患者和14名正常配对对照者的细胞免疫状态。结果表明本病患者的AMLR显著低于正常对照者(P<0.001)。进一步证实GD患者具有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患者的AMLR与其血清T_3、T_4值之间无相关关系,但与T_3/T_4比值之间有负相关关系。(r=-0.8161,p<0.001)本文对GD患者AMLR异常的机理和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含胸腺肽免疫增强的自体CIK细胞联合IL-2(TCIL-2)方案治疗高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集预先接受胸腺五肽免疫增强治疗的4例高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抗CD3单克隆抗体诱导成CIK细胞,回输细胞数为2×109-3×109个,回输后应用IL-2 100mU/d,皮下注射,连续10d。28d为1个周期,共完成24个周期的自体CIK细胞输注。观察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肿瘤相关生物学指标变化。结果 2例接受8个周期的CIK细胞输注,2例接受4个周期的输注,回输后所有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CIK细胞治疗后CD3+、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β2微球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3例达完全缓解,1例完成8周期的CIK细胞输注后一度达良好的部分缓解,但最终因急性心肌梗死和淋巴瘤持续进展而死亡。结论自体CIK细胞联合IL-2治疗高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评价大剂量放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恶性淋巴瘤序贯白介素2生物治疗的效果。方法分析20例高危、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患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治疗组加用白介素2治疗后检测其免疫功能前后变化,并对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生存时间分析。结果治疗组移植后6 个月CD4+水平值为(24.29±3.64),高于对照组(20.23±2.14);CD4/CD8 为(0.56±0.35)高于对照组(0.30±0.11),自然杀伤细胞水平(17.46±10.20)高于对照组(14.41±8.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移植后加用白介素2 免疫治疗,能有效改善移植患者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危难治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APBSCT )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的预后与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10例高危难治淋巴瘤行APBSCT患者的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法分析影响患者APBSCT治疗后的生存及预后因素。结果110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39.4个月,移植后3年总生存(OS)率及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80.9%和76.4%。移植前完全缓解(CR)状态(P=0.016)、移植后巩固治疗(P=0.006)的高危难治淋巴瘤APB‐SCT患者预后良好;而IPI评分大于2分、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偏高、骨髓浸润、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危难治淋巴瘤APBSCT患者预后差(P<0.05)。结论高危难治淋巴瘤患者行APBSCT治疗可以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淋巴瘤骨髓浸润患者的治疗与预后。方法 34例淋巴瘤骨髓浸润患者分为单纯化疗组、化疗+放疗组、大剂量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组进行治疗,长期随访,分析其预后状况。结果 全组中位生存期为20个月;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6.47%和26.47%,最初疗效为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的1年和3年生存率均大于未缓解患者(P<0.05);大剂量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组的3年生存率大于单纯化疗组和化疗+放疗组(P<0.05)。结论 淋巴瘤骨髓浸润患者的生存率与最初疗效有关;大剂量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能提高其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You Y  Xia LH  Zhang C  Liu F  Chen ZC  Zou P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4):3127-3129
目的 采用CD34+细胞体外分选技术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进行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5例NHL患者,女3例,男2例;中位年龄29岁;T细胞NHL 3例,弥漫大B细胞NHL 1例,真性组织细胞型NHL 1例;临床分期ⅡA 2例,ⅣB 3例;移植前4例处首次完全缓解,1例为部分缓解.采用Clini MACS临床型磁性细胞分离器收集CD34+和CD34-细胞组分,患者于预处理后输注分选的CD34+细胞.结果 Clini MACS体外分选可去除3.3个对数级CD34-细胞;回输CD34+细胞中位数为2.0×106/kg;CD34+回收率为52%,CD34+细胞纯度为86%;移植后白细胞恢复至>0.5×109/L和血小板>20×109/L天数(中位数)分别为12 d和19 d.患者总体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均为4/5,1年生存率为4/5,估计5年生存率为75%.结论 NHL患者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后可获得迅速稳定的造血重建,体外CD34+细胞纯化富集后移植可望提高NHL患者自体移植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primary female genital system lymphoma,PFGSL)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诊断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初诊8例PFGS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结果 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4.3±12.6)岁,其中原发于卵巢4例,宫体2例,宫颈1例,外阴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绝经后阴道出血、腹胀、腹水及盆腔肿物。病理类型均为B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免疫组织化学中CD20均呈阳性,Ki67较高。IIEA期患者4例,IVA期患者3例,IVB期患者1例。6例患者依据手术后病理诊断,2例患者行肿物活检诊断;5例患者接受了以CHOP方案为主的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其中1例进行了自体干细胞移植。1例失访,2例死亡,5例生存(其中4例无瘤生存)。结论 PFGSL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原发妇科恶性肿瘤容易混淆。当肿物呈乳白色细腻样或反复抽取腹水无法找到癌细胞时需警惕PFGSL。活检或手术切除肿物可获得病理明确诊断,CHOP为主的化疗方案是其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刘焕凤  张曦  高蕾  张诚  高力  李云龙  刘学  陈幸华 《重庆医学》2011,40(30):3042-3043
目的分析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DAH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4月1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在确诊后1年内进行第1次DAHSCT移植,以洛莫司汀(CCNU)+足叶乙甙+阿糖胞苷+环磷酰胺进行预处理,其中5例加用洛铂;以上患者在第1次DAHSCT术后4~6个月进行第2次DAHSCT,预处理方案为米托蒽醌+阿糖胞苷+环磷酰胺,其中有7例加入洛铂。结果所有患者经DAHSCT治疗后均获造血重建,第1次DAHSCT的造血重建速度快于第2次,经24~63个月随访,存活11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重度感染),2年无病生存率为91.7%。结论 DAH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相关死亡率低,无病生存率高,可用于恶性淋巴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自体高效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6年1月杭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1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高效CIK细胞联合R-CHOP化疗方案治疗,化疗前及化疗3个周期后,对患者进行传统CT以及18F-FDG PET-CT扫描显像检查,比较治疗前18F-FDG PET-CT与传统CT检查结果,并根据患者对化疗的反应分为完全反应组、部分反应组、无反应组,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病灶标准摄取最大值(SUVmax)以及完全缓解率。 结果 治疗前,与传统CT比较,18F-FDG PET-CT诊断淋巴结区域及结外器官病变的灵敏度、准确性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完全反应组、部分反应组SUVmax值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SUVmax值比较,完全反应组>部分反应组>无反应组(均P<0.05);治疗后SUVmax值比较,完全反应组<部分反应组<无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完全缓解率比较,完全反应组>部分反应组>无反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18F-FDG PET-CT诊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灵敏度、准确性高于传统CT,在自体高效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中期进行8F-FDG PET-CT检查,能够明确患者对治疗药物的反应性,对治疗效果及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