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使用免疫细胞化学PAP法和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下丘脑正中隆起内生长抑素免疫反应(SRIF-ir)阳性纤维的变化进行了半定量研究。结果如下:SRIF-ir阳性纤维主要分布于正中隆起的纤维带和栅状带内,但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阳性纤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实验组和对照组阳性纤维的积分光密度(IOD)分别为(1.18104±0.2243)和(1.7989±0.3672)。该研究从形状学角度证实,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下丘脑SRIF-ir阳性纤维向正中隆起的投射减少,从而提示:下丘脑SRIF通过下丘脑-垂体通道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可能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的分布以及与杏仁核、终纹床核等边缘系统结构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CGRP免疫阳性纤维在纹状体内存在于纹状体的中部和尾侧,位于尾壳核和苍白球之间,即相当于纹状体边缘区的部位,形成一条明显的背腹方向走行的带状。CGRP免疫阳性纤维分布越靠纹状体尾,则纤维越密集,且阳性带越宽;(2)在纹状体的最尾侧,除边缘区外,尾壳核的外侧缘也出现一条致密的阳性纤维带,与边缘区走向一致。并与边缘区的CGRP阳性纤维带之间存在较多的横向联系纤维;(3)纹状体边缘区的CGRP阳性纤维向背侧通过终纹与吻侧的终纹床核联系,向腹侧与杏仁核的CGRP阳性纤维相连,向尾侧和中脑黑质外侧部及其背外侧区的CGRP阳性胞体相连;(4)边缘区的CGRP阳性纤维主要与杏仁中央核相联系,少量与杏仁内侧核相联系;尾壳核外侧缘的CGRP阳性纤维也主要与杏仁中央核相联系。结果提示:CGRP阳性纤维在纹状体边缘区、杏仁核、终纹床核以及黑质背外侧区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神经网络,纹状体边缘区与边缘系统之间存在密切的纤维联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γ-氨基丁酸(GABA)及其受体GABARB1mRNA在纹状体边缘区的表达,探讨GABA对边缘区学习记忆功能的调控。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GABA及其合成酶谷氨酸脱羧酶(GAD)在纹状体边缘区的分布。用分子原位杂交方法观察GABA受体GABARB1mRNA在纹状体边缘区内的表达。结果在纹状体边缘区内可见密集的GABA及GAD免疫阳性纤维及少量胞体,在皮层、海马等处也可见阳性纤维及胞体。边缘区内可见许多GABARB1mRNA表达阳性的细胞,尾壳核内只有少量GABARB1mRNA阳性细胞分布,皮层、海马等处也呈GABARB1mRNA阳性表达。结论证实边缘区存在着GABA及其受体的表达,表明存在着抑制性氨基酸对边缘区的调控,推测GABA通过抑制突触前递质的释放及调控其他神经递质来影响边缘区的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4.
γ—氨基丁酸及其受体在大鼠纹状体边缘区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γ-氨基丁酸(GABA)及其受体GABARB1 mRNA在纹状体边缘区的表达,探讨GABA对边缘区学习记忆功能的调控。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GABA及其合成酶谷氨酸脱羧酶(GAD)在纹状体边缘区的分布,用分子原位杂交方法观察GABA受体GABARB1 mRNA在纹状体边缘区内的表达。结果:在纹状体边缘区内可见密集的GABA及GAD免疫阳性纤维及少量胞体,在皮层,海马等处也可见阳性纤维及胞体,边缘区内可见许多GABAR1 mRNA表达阳性的细胞,尾壳核内只有少量GABARB1 mRNA阳性细胞分布,皮层,海马等处也呈GABARB1 mRNA阳性表达。结论:证实边缘区存在着GABA及其受体的表达,表明存在着抑制性氨基酸对边缘区的调控,推测GABA通过抑制突触前递质的释放及调控其他神经递质来影响边缘区的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大鼠纹状体P物质的分布及其与脑内其他重要结构如基底神经节和边缘系统内P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方法 对大鼠脑进行连续冠状和矢状组织切片,尔后进行ABC法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冠状切面上大鼠纹状体内SP免疫反应阳性物质主要分布在纹状体的边缘区内,主为为背腹走向的阳性纤维,苍白球的内侧绷亦有一条呈背腹走向的SP免疫阳性纤维带。杏仁枋的SP免疫阳性物质主要分布在杰仁中央核和杏仁内侧核;其中可仁中  相似文献   

6.
经典的慨念认为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轴实终止于正中隆起,并释放生物活性物质进入正中隆起毛细血管,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运输到垂体前叶,调节前叶分泌腺细胞的功能。虽有报告说少量儿茶酚胺神经纤维支配前叶的血管,但垂体前叶腺细胞没有神经支配。  相似文献   

7.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对降低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的分布以及与杏仁核、终纹床核等边缘系统结构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1)CGRP免疫阳性纤维在纹状体内存在于纹状体的中部和尾侧,位于尾壳核和苍白球之间,即相当于纹状体边缘区的部位,形成一条明显的背腹方向走行的带状。CGRP免疫阳性纤维分布越靠纹状体尾,则纤维越密集,且阳性带越宽;(2)在纹状体的最尾侧,除边缘区外  相似文献   

8.
大鼠室旁核大细胞加压素神经元在烫伤应激中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室旁核(PVN)的大细胞核加压素(VP)神经元在烫伤应激中的作用。方法给予大鼠标准的25%Ⅲ度皮肤烫伤,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显示PVN的VP阳性神经元和正中隆起(ME)内的VP阳性纤维。结果:①烫伤大鼠PVN代表平面VP神经元的总面积大,免疫染色增强,以大细胞VP神经元增加为主。②ME内带的VP免疫染色阳性纤维的面积密度和免疫染色强度均增加;在ME外带,VP阳性纤维的面积密度增加而免疫  相似文献   

9.
心理应激对下丘脑OT和AVP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心理应激大鼠模型,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系统,检测下丘脑精氨酸加压素(AVP)和催产素(OT)神经元的变化。结果表明:下丘脑AVP神经元,尤其室旁核(PVN)和视上核(SON)的AVP神经元,是参与或调控心理应激的主要神经元;在此时,下丘脑的OT反应皆较弱,但PVN的OT阳性神经元数目已增多。还对心理应激后正中隆起(ME)的外带处OT阳性纤维不增加而AVP增多,以及OT阳性纤维在SON腹侧边缘等处密集的现象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大鼠大脑半球髓质及基底核内一氧化氮合酶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NADPH-d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大脑半球髓质及其底核内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及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在胼胝体,前连合,穹窿,扣带,外囊,屏状核,杏仁体内均可见少量中,小型阳性神经元,大部分阳性神经元可见突起及膨体。内囊内未见阳性神经元及纤维。新纹状体内可见散在的深染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双极或多极突起,其内可见密集的阳性纤维,以其腹侧部为多,苍白球内阳性神经元,纤维光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丘脑下部室旁核(PVN)促肾上腺皮质释放因子(CRF)在伤应激中的作用,方法:在大鼠清醒状态下给予标准的25%Ⅲ度皮肤伤,伤后24h杀动物,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显示PVN的CRF阳性神经元和正中隆起内的CRF阳性纤维,结果用显微图像分析技术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加压素样神经纤维 (VP -IR)在树鼠句、大鼠、豚鼠正中隆起的分布并探讨VP -IR在正中隆起分布的种属差异及其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AP法观察树鼠句、大鼠、豚鼠正中隆起加压素样神经纤维 (VP -IR)的分布 .结果 :3种动物正中隆起的内带均有VP -IR纤维的分布并有种属差异性 ;VP -IR样神经纤维除在内带有分布以外 ,在外带也有分布 .结论 :加压素在垂体门脉血流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闫励  赵华  李云庆 《医学争鸣》2001,22(10):873-877
目的:观察α-氨基丁酸B受体(GABAR)在大鼠中枢内源性镇痛系统内的定位分布,方法:GABABR特异性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结果:GABABR样阳性胞体较密集地分布于中缝核簇的核团,如中缝背核,中缝正中核,中缝桥核,中缝大核,中缝苍白核,中缝隐核,此外,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内也有GABAR样阳性胞体,上述核团内亦可见GABABR样阳性纤维和终末,结论:中枢内源性镇痛系统内有GABABR样阳性胞体,纤维及终末,这些阳性结构可能与对该系统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4.
哺乳动物中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gonadotropin-inhibitory hormone,GnIH)同源物(RF-amide related peptide,RFRP)的神经元胞体主要存在于下丘脑背内侧核(dorsomedial hypothalamic nucleus,DMH),其神经纤维主要投射到视前区(preoptic area,POA)和下丘脑正中隆起,其受体主要分布在下丘脑。RFRP神经元投射到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神经元上;最终,RFRP和GnRH共同完成哺乳动物生殖轴功能调节。  相似文献   

15.
Swallowingisacomplexnervereflex.Pharyngealmusculatureistheimportantmuscleofswallowing.Themotorneuronsinnervatingthepharyngealmusculaturewerelocatedinthesemicompactpartofthenucleusambiguus(NA)[l.21.TheefferentfibersfromtheraphenucleiprojecttotheNAandnucleusofsolitarytract(NTS),andmodulatethefunctionofvisceralorgans.Theraphenucleihavebeenshowntocontainsomatostatinergicfibersandcellbodiesinadditiontoserotoninergicones[3].Besidestheimportantregulationoftheendocrines,somatostatinergic(SOM)also…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证实中国树鼩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内催产素(oxytocin, OT)能神经元的形态和神经维在神经垂体内的分布,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在各核团内,OT能胞体均散在分布,大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少数呈梭形或星形。核圆形,大多偏心位。免疫反应产物弥散分布于胞浆内。分布在正中隆起(ME)和垂体神经部内的OT能神经纤维直径微细,数目少,免疫反应性弱,但有数目较多,体积较大且大小不等的OT免疫反应凝聚体和赫令体。提示中国树鼩OT能的与加压素(VP)能的胞体及神经纤维免疫反应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用免疫组化ABC法作大鼠脑内P物质(SP)和生长抑素(SOM)免疫反应性物质定位。观察到SP阳性细胞和纤维存在于下列部位:①边缘前脑和脑干内脏核:岛叶皮质、终纹床核、杏仁中央核、室旁核、弓状核、孤束核、中缝大核和外侧网状核;②边缘中脑:脚间核、被盖腹核和被盖背核;③尾壳核-苍白球-黑质系统;④一些与视觉、听觉或平衡觉有关的核团。SOM阳性细胞最集中的部位是下丘脑室周区;SOM阳性纤维则广泛分布于以上的所有部位。结果认为脑内的SP细胞、SP纤维和SOM纤维存在于4个调节系统中:①内脏内分泌调节系统;②情绪记忆调节系统;③锥体外运动系统;④视觉、听觉和平衡觉调节系统。SOM细胞也明显集中于内脏内分泌调节系统中。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醛-锇酸固定法对大白鼠正中隆起栅状带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正中隆起柵状带内有大量的毛细血管、神经终末和伸展细胞的基突ぷ创拿秆苣谄は赴胧头?或释放抑制)激素的转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第 3脑室室管膜表层的结构。方法 采用扫描电镜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在第 3脑室侧面可见许多细长的纤毛 ,其排列整齐 ,无倒伏等现象。在第 3脑室底部无大量的纤毛而是许多细小的微绒毛 ,在第 3脑室表面可见有 2种细胞 :一种为神经元样细胞 ,其胞体大多呈梭形 ,并可见有的细胞自胞体发出细长的突起 ,其沿着脑室表面行走 ;在脑室表面还可见另一类细胞 ,细胞体积较神经元样细胞小 ,胞体呈星形或多角形 ,胞体伸出短小的伪足 ,称组织细胞样细胞。结论 第 3脑室表面不同的部位结构不同 ,同时存在着接触脑脊液神经元。这些为第 3脑室在下丘脑 -垂体的神经内分泌调节中的作用提供了另一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