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并探讨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药物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1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实施开颅手术后的18例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抗生素治疗情况。结果全部18例颅内感染者中,有17例治愈,1例患者最终死亡,死亡率为5.6%。17例患者颅内感染在4—57d内完全治愈,平均时间为12.4d。A型发热患者平均在(11.3±2.8)d完全治愈,B型发热患者平均在(13.1±2.4)d完全治愈。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4例,疗效均理想,有效率达100%。采用头孢他啶治疗12例,疗效理想者10例,有效率为83%。服用盐酸去甲万古霉素治疗8例,均是和广谱抗生素联合使用,效果较好。应用哌拉西林治疗4例,疗效良好者3例,有效率为75%。结论抗生素对颅内感染的治疗疗效较理想,但需要考虑本单位的抗生素的耐药状况合理地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63例开颅手术中发生颅内感染的25例病例,总结分析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抗生素治疗方案。结果 25例颅内感染患者中,应用万古霉素+头孢他啶治疗9例,应用比例最高,是较好的治疗方案。幕下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率为8.7%,幕上开颅手术后的颅内感染率2.5%(P〈0.05);显微手术的颅内感染率为6.2%,非显微手术的颅内感染率为2.2%(P〈0.05);手术持续时间比较,将手术时间分为〈3h、3~6h和〉6h3个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颅内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将其分为〈3d、3~7d、〉7d3个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显微手术、幕下开颅手术、手术持续时间长、停留颅内引流管时间长是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颅内感染的经验性治疗仍然是重要的治疗手段,要结合抗生素的耐药状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伤残率和病死率高,给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均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回顾了1995—2008年在我科接受开颅手术的2186例患者,发生颅内感染32例(1.46%),均采取了鞘内注射头孢曲松钠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进行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因素,并提供防治的策略。方法选择我院进行开颅手术的484例患者中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探讨手术中感染发生情况及相关的因素。结果484例开颅手术患者发生颅内感染33例,颅内感染发生率6.82%。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中,手术时间超过4h、术后留置引流管、进行急诊手术及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颅内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手术时间少于4h、术后未留置引流管、择期进行手术及未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手术时间、是否留置引流管、手术时机、手术的类型及患者是否有基础疾病均为发生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过程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效地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5.
340例垂体腺瘤显微手术治疗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总结垂体腺瘤显微手术治疗的经验,回顾性分析了10年来施行手术的340例病例.其中234倒经颅切除肿瘟.术后无1例复发.手术死亡2例(0.8%);106倒经蝶切除肿瘤.术后复发3例(2.8%).均经开颅切除肿瘤,手术死亡2例(1.9%)。经颅切除肿瘤术野宽阔,有利于肿瘤全切;经蝶入路损伤小.但术野狭小.适合于鞍内肿瘟及年老体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手术指征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性小脑出血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行显微手术治疗,其中11例患者因存在梗阻性脑积水,先行一侧侧脑室外钻孔引流术后再在显微镜下行后颅窝开颅减压小脑血肿清除术。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脑脊液漏2例,颅内感染1例,死亡4例。随访6个月以上,仍生存患者31例,根据Barthel评分标准100分7例,61~99分13例,41~60分8例,40分以下3例。结论显微镜下后颅窝开颅减压小脑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有效手段,但血肿量多少不是决定是否手术的唯一标准,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各项指标,选择合适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降钙素原(PCT)和IL-6、IL-8、IL-10联合检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8例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后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出现术后颅内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38例)和非感染组(40例),患者在开颅手术前及术后第1、3、5、7、10、14天均进行外周静脉血的PCT、白介素-6(IL-6)、IL-8、IL-10水平检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PCT和IL-6、IL-8、IL-10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及术后第1天的血清PCT和IL-6、IL-8、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感染组患者术后(3~14d)的血清中的PCT和IL-6、IL-8、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且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PCT和IL-6、IL-8、IL-10水平逐渐增高。结论联合监测患者外周血的PCT和IL-6、IL-8、IL-10水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作为颅内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韩立新  李爱民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0):1520-152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院外科1997年10月~2004年7月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08例。其中男75例,女33例。年龄45~74岁,平均62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68例.脑叶出血18例,丘脑出血14例,小脑出血8例。血肿破入脑室内12例。血肿量30~120ml,平均70ml。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分析50例应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部分患者加行侧脑室前角引流或气管切开术。结果50例显微手术患者治愈38例,死亡12例,死亡率24%。结论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手术创伤小、止血好,具有一定的减压效果的安全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头孢曲松在后颅窝手术病人血清和脑脊液中的浓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31例清洁择期后颅窝手术病人,术前静滴头孢曲松,于开颅时、关颅时取血液、脑脊液、瘤腔残液,用HPLC法测定其药物浓度,其平均浓度为:开颅时血液:99.32±41.05mg/L,关颅时血液:46.82±24.44mg/L,瘤腔残液:45.20±22.86mg/L,脑脊液:2.41±1.99mg/L。31例受试者中有7例术后颅内感染,感染率22.6%,各种体液的药物浓度在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有2例病人脑脊液药物浓度低于MIC50,但两人均未发生术后感染。本研究认为预防性抗生素应用量的多少不是后颅窝术后感染的主要原因,不需盲目加大预防性抗生素的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外科清洁手术抗菌药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07年外科清洁手术病历396份,对抗菌药的使用种类、给药时间和疗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96例清洁手术均使用了抗菌药,应用频率最多的为头孢菌素类,占57.6%。术前0.5~2h应用抗菌药占84.8%;术前未用抗菌药病例占13.6%,术前〉2h应用抗菌药占1.5%,手术时间大于3h的都未追加抗菌药。结论:我院外科清洁手术抗菌药的应用还存在较多问题,应加强抗菌药合理应用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均行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结果本组46例患者,除3例死亡外,随访3~12个月,Ⅰ级正常工作生活8例,占18.6%;Ⅱ级生活基本自理16例,37.2%;Ⅲ级生活部分自理12例,占25.5%;Ⅳ生活不能自理5例,占11.6%;Ⅴ级植物生存2例,占4.6%。结论采用显微技术清除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血肿清除率高,并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邹振亮  胡志方 《抗感染药学》2019,16(12):2131-2134
目的:探究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间医院收治的行开颅手术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继发颅内感染80例临床资料为研究组,术后未继发颅内感染的颅脑外伤患者80例资料为对照组;收集统计其患者基本资料,分析其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策。结果:80例颅脑外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患者,其感染的因素与患者年龄≥60岁、手术时间>5 h、手术次数>2次、脑室外引流时≥2 d、切口脑脊液漏、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35 g/L、术前GCS评分值<8分具有相关性,经组内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术前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经组内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手术时间>5 h、手术次数>2次、脑室外引流时≥2 d、切口脑脊液漏、术前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评分值<8分均是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患者的年龄≥60岁、手术时间>5 h、手术次数>2次、脑室外引流时≥2 d、切口脑脊液漏和术前GCS评分值<8分项目,均是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防治,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在治疗小脑血肿方面的应用。方法对52例经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的小脑血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生存质量评估按ADL分级:I级25例;Ⅱ级14例;Ⅲ级9;IV级2例;V级0例;52例患者中死亡4例,死亡率7.7%。结论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清除小脑血肿效果良好,与标准枕下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创伤较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较少,是一种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作者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6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1例实施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观察组31例实施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ADL评分,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4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0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22,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82,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5.231,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情况良好,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优点,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王淮 《淮海医药》2008,26(2):104-105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疗效。方法对92例脑胶质瘤患者施行显微切除术。术后随访1~8年。结果92例全切除68例,次全切18例,大部分切除6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半年内存活15例(16.3%),1年存活23例(25%),2年存活19例(20.7%),5年存活35例(38%)。结论显微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疗效满意,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脑内血肿在闭合性颅脑损伤中发生率约0.5%~1.0%,大部分位于额、颞叶,约占80%左右。以往手术治疗采取骨窗开颅或骨瓣开颅清除血肿,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我科自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对12例外伤性脑内血肿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加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目标监测对降低I类清洁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意义。方法通过对本院2012年8月1日一2012年7月31日进行的2337例全院I类清洁切口手术进行了目标监测,分析感染的临床特点并制定合适的感控措施,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结果共监测手术患者2337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26例,感染率1.11%。2012年8—12月I类清洁切口感染率是1.42%,2013年1~7月I类清洁切口感染率是0.86%,降低0.56%。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通过对I类清洁切口手术目标监测,提前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陈云端 《贵州医药》2013,(11):1014-1015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就是颅内感染,发生率不是很高,大概占发生并发症概率的1.519/6~6.5%,一旦治疗不及时,就会对患者的康复和手术以后的疗效产生很大的影响,本院在神经外科手术以后控制颅内感染获得了一些效果,具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从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神经外科手术以后发生颅内感染的40例患者,其中有女性患者17位,男性患者23位,年龄15-67岁,平均年龄34.5岁。40例颅脑感染的患者中,7例为颅内骨折继发性感染,3例为开放性脑外伤,8例为脑出血,22例为颅内肿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案及临床疗效。方法对近年来采用手术治疗急性颅脑损伤患者7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77例患者在全身麻醉下采取常规骨窗骨瓣或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术后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疗效:恢复良好45例(58.4%),中残13例(16.9%),重残10例(12.9%),植物生存状态6例(7.8%),死亡3例(3.9%)。术后并发颅骨缺损26例,颅内感染2例,脑积水3例,脑组织膨出1例,大面积脑梗死1例,硬膜下积液1例。结论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正确、合理掌握手术时机、手术指征,针对患者具体伤情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是有效降低致残率、病死率、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