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前后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方法。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和抑郁状态问卷(DSI)对69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进行造影前后焦虑、抑郁状态评定,用提问式评分法评定患者心理状态,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69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前焦虑抑郁高于造影后(P<0.05),而特质焦虑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文化程度的高低对情绪有着明显的影响(P<0.01)。结论:在行冠状动脉造影前后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消除患者处于边缘和表层的错误观念,达到最佳手术状态。 相似文献
4.
韩继红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5):434-435
目的探讨术前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对术前病人的作用。方法对160例择期手术病人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心理护理组(以下简称护理组)和对照组,并对护理组实施了心理护理,对照组未实施心理护理。结果病人的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护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病人术前血压、心率比较,护理组病人术前的收缩压和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术前进行恰当的心理护理可以减轻病人的不良心态,并能够使病人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促进病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手术对于病人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源,焦虑是最常见的应激反应之。通过对820例术前病人的调查,了解术前病人焦虑的各种表现,采取制定规范化指导语、掌握交流技巧等方式,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对于解除或减轻术前手术病人的焦虑情绪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50例非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SAS、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心理,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理应对能力,促进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王波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11):1009-1010
手术是一类刺激源,可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又可影响手术效果。及时分析掌握病人焦虑心理的原因,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消除心理压力、确保手术效果,有积极作用。通过近几年的护理工作和对347例手术前病人的护理干预,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8.
自Favaloro首次成功的开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近年来已被公认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最有效的方法。但手术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常导致病人产生焦虑等心理应激反应,有研究显示,择期手术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之一就是焦虑。焦虑所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心肌缺血加重。为使患者术前达到最佳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9.
蒋丽君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7)
目的 调查手术患者术前恐惧性焦虑心理的影响因素,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术前患者恐惧性焦虑心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50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术前护理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术前护理干预,统计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方案、手术方案知晓情况、患者家庭情况、经济状况等,并对其进行SAS评分测定,分析术前恐惧性焦虑的影响因素;比较2组患者术前30 min SAS评分.结果 手术患者术前恐惧性焦虑心理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性格、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对手术方案的知晓情况及手术大小等因素.2组患者术前30 min焦虑评分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手术患者术前恐惧性焦虑与患者自身情况及医疗服务水平直接相关,术前充分了解患者情况,做好针对性的术前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前焦虑,有利于成功实施手术及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造影是指向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插入一种特制的冠状动脉导管,注人造影剂而显示冠状动脉的走向和病变,是目前能在活体显示其解剖结构的惟一方法^[1]。该方法已成为诊断冠心病,明确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及程度的重要方法,为估计病人预后,决定药物及介人性治疗提供更为确切的指标^[2]。但由于该方法为创伤性检查,病人常产生恐惧心理,许多病人术后还会出现尿潴留、便秘、腰部酸痛等不适症状。为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了术前教育和术后康复护理,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抑郁焦虑、恐惧的COPD病人的疗效观察.方法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放松训练、支持性心理护理等,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经心理护理后症状明显改善、住院时间缩短、疗效提高.结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病人实施一般心理护理的基础上,着重针对个性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对指导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造影的术前及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石慧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7):667-668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是经外周动脉穿刺、插管送导管前端至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通过造影准确地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狭窄度和远端的冠状动脉血流通畅情况,并测定左室功能。
1 病例选择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胥艳滨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6,7(11):61-61
外科手术对于病人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源,焦虑是最常见的应激反应之一。研究表明,术前阶段有很多因素可引起术前焦虑。如缺少信息、预后不确定、术后疼痛、全麻的危险性甚至死亡等。术前焦虑将增加手术过程的危险性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的降低术前焦虑有助于病人平稳的渡过手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4.
杨平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0)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焦虑心理产生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ACS合并焦虑心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分析焦虑心理因素并实施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SAS评分和焦虑心理缓解的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SAS评分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水平有明显下降.观察组焦虑心理缓解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焦虑心理缓解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ACS患者产生焦虑心理的因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减轻和消除焦虑心理,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脑瘤患者术前焦虑反应的心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因颅脑手术解剖关系复杂 ,部位重要 ,术前患者心理上有很大压力 ,我们对脑瘤 2 0 6例术前的焦虑反应进行了心理干预 ,为其术后康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6月我院收治脑瘤 2 0 6例 ,男 113例 ,女93例 ,6~ 72岁。其临床资料与焦虑情况见表 1。表 1 2 0 6例脑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焦虑状态焦虑状态性 别男女文化程度<高中≥高中费 用公费部分自费自费手术次数1次≥ 2次干预后效果好转无效焦 虑 86 83 1 0 5 64 35 50 841 60 91 50 1 9部分焦虑 1 91 5 1 0 2 4 81 5 1 1 34 0 32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焦虑的心理护理及护理效果。[方法]分析7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引起焦虑心理的因素,针对性地给予病人健康教育、消除情绪不稳定因素、改善病房环境、加强护患沟通。[结果]经1个月的心理护理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焦虑与抑郁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心理护理,能够减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的焦虑心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地震灾害造成患者恐惧焦虑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方法:对患者采取尊重、无条件接纳、换位思考、社会支持等心理护理方法。结果:灾区患者恐惧与焦虑的情绪得以减轻或消除,有利于病情的好转及康复。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预防地震患者心理障碍的发生,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使他们的社会功能得以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 2010年3月至2010年10月,120例期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对照组各60例,在通知手术的当天依据“焦虑自评量表(SAS)”的得分情况评价焦虑状态,干预组运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给予术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护理,在手术当日再次依据“焦虑自评量表(SAS)”的得分情况比较2组的焦虑状态。结果 干预组的焦虑状态得到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文关怀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19.
王巧兰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7,5(5):43-44
目的:评估手术病人术前焦虑程度,进一步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我们对56例不同病种的病人进行三次连续性自评,时间为入院、术前、出院前。结果:被测病人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术前一天焦虑值最高。结论:解除或减轻术前手术病人的焦虑情绪,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