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诊治右位主动脉弓伴左动脉韧带,迷走右锁骨下动脉所致吞咽困难各2例,右位主动脉弓属食管后型,迷走右锁骨下动脉自主动脉弓与降主动脉的分界处发出,经食管后向右斜行达右上肢压迫食管,2例行手术治疗,2例因症状轻微,未行手术,手术者近期吞咽困难完全缓解,结合文献对本症的发生及诊断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病人 男 ,6 7岁。进行性吞咽困难 2月余。食管吞钡X线片示食管胸上段 7cm黏膜破坏 ,左侧壁压迹明显。胃镜示距门齿 2 0cm处食管管腔狭窄 ,可见不规则新生物 ,活检报告为鳞癌。X线胸片示上纵隔增宽。胸部CT示食管气管分叉至主动脉弓水平管壁增厚 ,左位主动脉弓 ,自降主动脉近端右壁发出一较大血管于食管胸上段右后方紧贴脊柱右侧走向颈根 (图 1、2 )。心脏彩超示主动脉根部内径偏宽 (32mm) ,其余心脏各房室未见异常。诊断 :食管胸上段癌合并左位主动脉弓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畸形。本例病人胸部CT示食管胸上段癌 图 1 合并左位主动脉弓 (白…  相似文献   

3.
<正>孕妇26岁,孕1产0,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婚前接触苯、甲苯3年,无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孕34周产前超声:胎儿双顶径8.74cm,头围30.51cm,股骨长约6.67cm,肝、胃、肾脏、膀胱及四肢正常;胸骨旁四腔心切面示心房正位,心室右襻,大动脉起源正常,左右心室基本对称,降主动脉位于脊柱前方;升主动脉长轴切面示主动脉根部发出左侧颈总动脉,沿气管左侧绕行(图1A);主动脉弓切面示主动脉弓部仅见右侧颈总动脉、右侧锁骨下动脉(图1B);三血管-气管切面示肺动脉和动脉导管位于气管左侧,主动脉弓位于气管右侧,左锁骨下动脉发自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DSA技术评估主动脉形态及其分支变异。方法回顾性分析4272例接受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DSA患者的DSA资料,评估主动脉弓形态及分支变异的发生率。结果 4272例患者中主动脉弓形态及分支正常3925例(3925/4272,91.88%),主动脉弓形态及分支变异347例(347/4272,8.12%)。变异类型:左颈总动脉(LCCA)与头臂干(BT)共干起自主动脉弓(175/4272,4.10%);左椎动脉(LVA)直接起自于主动脉弓LCCA与LSA之间(97/4272,2.27%);右颈总动脉(RCCA)直接发自主动脉弓伴迷走右锁骨下动脉(RSA)(35/4272,0.82%);RCCA、LCCA、LSA直接起自主动脉弓,迷走RSA起自降主动脉(10/4272,0.23%);RCCA、LSA直接起自主动脉弓,RSA与LCCA共干起自主动脉弓,RVA起自RCCA(4/4272,0.10%);右椎动脉双起源于RSA(4例/4272,0.10%);RVA起自右侧颈内动脉(4/4272,0.10%);弓上自右向左发出RCCA、LCCA、LSA、RSA,迷走RSA,LVA缺如,伴原始三叉动脉(4/4272,0.10%);镜像型右位主动脉弓(13/4272,0.30%);右位主动脉弓,LSA起自弓上Kommecell憩室(1/4272,0.02%)。结论通过DSA评估主动脉弓形态类型及分支的变异情况对介入诊断及治疗和某些胸部手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关键词]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主动脉,胸;解剖学变异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46岁。因突发胸背部疼痛3d入院,入院检查:血压140/80mmHg,心肺未见异常。胸部x线片示主动脉弓降部动脉瘤,大小约90.6mm×61.1mm(图1),磁共振成像(MRI)提示:弓降部主动脉瘤约70mm×100mm(图2),起始端距颈总动脉开口约15mm,累及左锁骨下动脉。临床诊断:主动脉弓降部动脉瘤。  相似文献   

6.
移植物开窗腔内隔绝治疗主动脉弓部动脉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良喜  冯翔  景在平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9):1349-1349
患者男性,75岁,体检胸片发现纵隔增宽,疑为主动脉瘤。于2006年10月17FI入院后主动脉MRA检查提示主动脉弓部动脉瘤,位于弓部小弯前侧,大小约5.5cm×5.0cm,头臂于动脉与左侧颈总动脉共干,共干开口呈椭圆形,大小约2.0cm×1.8cm,瘤体近端距离共干小于1.0cm,右侧椎动脉为优势动脉(图1)。腹主动脉并存一直径约2.5cm主动脉瘤。[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畸形致吞咽咽困难2例董驹,附铁权,王国臣,张书申,王天日右拉主动脉弓伴左动脉韧带和迷走右锁骨下动脉致吞咽困难各1例,经手术治愈报告如下:例1女,32岁。胸闷,进食梗噎1年,加重3个月。X线胸片见右上纵隔有一突出阴影,左前斜位及侧位食管...  相似文献   

8.
病人男,50岁。有吞咽梗噎史,2个月前吞咽时胸骨后疼痛,食管造影示上段食管狭窄长4 cm,黏膜破坏。胃镜示距门齿22 cm处食管黏膜结节状隆起,管腔狭窄,镜身不能通过。活检为高分化鳞癌。术前CT示主动脉球在脊柱右侧,位置偏高,弓部食管壁不均匀增厚,降主动脉在脊柱右侧(图1)。诊断:右位主动脉弓并食管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CT血管造影测量胸主动脉分支血管,为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技术提供相关的血管解剖指导.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2年2月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进行胸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的739例患者资料,测量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弓上分支的直径和长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主动脉弓分为标准型和变异型,其中标准型最常见,占总例数的91.1%,变异型占8.9%.主动脉弓标准型患者的冠状动脉开口处升主动脉直径为(35.7±4.3) mm,头臂干开口处升主动脉直径为(33.6±4.2) mm,头臂干与左颈总动脉之间的主动脉弓直径为(29.4±5.7) mm,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的主动脉弓直径为(27.6±4.2) mm,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降主动脉直径为(25.4±4.5) mm,头臂干在主动脉弓分支处的直径为(12.9±0.9) mm,左颈总动脉在主动脉弓分支处的直径为(8.5±0.7)mm,左锁骨下动脉在主动脉弓分支处的直径为(10.4±1.1) mm,冠状动脉与头臂干之间的管壁长度为(53.3±12.5) mm,头臂干与左颈总动脉之间的管壁长度为(4.7±1.5) mm,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的管壁长度为(7.9±2.6)mm,头臂干起始处至右锁骨下动脉开口处长度为(41.1±8.2)mm,左锁骨下动脉起始处至椎动脉开口处管腔长度为(38.5±5.7) mm,头臂干与左颈总动脉间距的平面与矢状面之间的夹角为(71.2±7.2)°,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间距的平面与矢状面之间的夹角为(31.1±2.9)°.结论 CT测量所得的胸主动脉数据可以为血管支架的生产提供支持,还能为腔内修复术中支架的定位释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正>主动脉弓疾病主要包括侵及主动脉弓部的主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最大难点为在腔内隔绝动脉瘤和夹层裂口的同时,需要保留主动脉弓部的重要分支动脉,包括无名干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及变异的椎动脉与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方法包括复合手术、烟囱或潜望镜技术、体外开窗、原位开窗、分支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杂交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降部病变的效果。方法:采用杂交技术(解剖外旁路联合血管腔内修复术)手术治疗10例患者,包括累及主动脉弓部分支的B型主动脉夹层4例和主动脉弓降部真性动脉瘤6例。其中左颈总动脉至左椎动脉旁路1例,右颈总动脉至左颈总动脉旁路5例,右颈总动脉至左颈总动脉及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旁路1例和升主动脉至无名动脉及左颈总动脉旁路3例。均经股动脉入路植入覆膜支架。结果:10例患者均获得技术成功,1例发生少量I型内漏,未处理。术后1例因脑梗塞伴肺炎、肾功能衰竭不治自动出院;其余9例均痊愈出院。9例随访时间3~33个月,均恢复正常生活,术后3个月CTA示:覆膜支架无移位,1例内漏已消失,无新的内漏发生,夹层假腔或动脉瘤腔内已有血栓形成,远端夹层假腔无明显扩大,旁路人工血管通畅。结论:杂交手术避免体外循环损害,减轻外科手术创伤,提高了治疗效果,是治疗累及分支的主动脉弓降部病变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腔内修复术中主动脉弓分支血管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repair,EVR)对胸主动脉瘤(thoracic aortic aneurysm,TAA)及胸主动脉夹层(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TAD)的治疗以其微创、迅速、安全、有效等特点正广泛被医患双方接受,但近端锚定区条件是保障主动脉弓部病变腔内修复术后效果的关键因素。由于主动脉弓的自然弯曲和弓上分支血管所供靶器官的特殊性,瘤体或夹层破口上缘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5mm曾被认为是EVR的手术禁忌。目前,随着研究深入,EVR正走向主动脉弓部复杂的解剖区域。人们正以不同的思维模式、医疗技术、设备条件对这类复杂病变实施不同的手术方案,其目的是既保持腔内修复术的安全、有效特点,又保证主动脉弓重要分支血管的血流不受严重影响。主动脉弓分支血管包括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LSA)、左颈总动脉(lefc ommon carotid artery,LCCA)和无名动脉(也称头臂干动脉)(innominate artery,IA),上述动脉通称为三支头臂动脉。从技术上讲,人们正以两类技术处理主动脉弓的分支血管,一是EVR时应用腔内技术重建这些血管.二是EVR时结合传统血管外科技术重建这些血管。由于三支头臂动脉对靶器官供血的意义不同,造成在处理方式上也有显著差异。本文根据笔者临床经验并结合文献,讨论主动脉弓部EVR时三支头臂动脉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右位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并高位食管癌1例国斌病人,女,56岁。进行性吞咽困难伴胸骨后隐痛1个月。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上消化道钡餐示钡剂通过主动脉弓受阻,该处食管狭窄,壁僵硬、粘膜皱壁紊乱、不规则破坏,5cm龛影周围有软组织块影;可见右位主动脉弓、降胸...  相似文献   

14.
病人 男,67岁。进行性吞咽困难2月余。食管吞钡X线片示食管胸上段7cm黏膜破坏,左侧壁压迹明显。胃镜示距门齿20cm处食管管腔狭窄,可见不规则新生物,活检报告为鳞癌。X经胸片示上纵隔增宽。胸部CT示食管气管分叉至主动脉弓水平管壁增厚,左位主动脉弓,自降主动脉近端右壁发出一较大血管于食管胸上段右上后方紧贴脊柱右侧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一期杂交手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远端的B型主动脉夹层及降主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探讨一期杂交手术的适应证,分析早期随访结果。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5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共有16例累及主动脉弓远端的B型主动脉夹层或降主动脉瘤患者在杂交手术室完成一期杂交手术,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38.0~67.0岁(54.0±9.2岁)。B型主动脉夹层14例,降主动脉瘤累及主动脉弓1例,主动脉弓穿通性溃疡1例。急性发病10例,慢性发病6例。采用颈部切口头臂动脉旁路移植联合股动脉切口逆行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植入,其中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4例,右颈总动脉至左颈总动脉旁路移植11例,右颈总动脉至左颈总动脉及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1例。术后观察患者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术后1年随访CT资料,观察支架和人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围术期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成功一期完成手术,并植入覆膜支架,术中心血管造影证实各吻合口通畅,支架无明显内漏和移位。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偏瘫,经对症处理后迅速好转。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为2.0~10.0 h(5.3±2.7 h),住ICU时间0.0~2.0 d(1.1±0.4 d),住院时间4.0~7.0 d(5.3±0.8 d),血液制品(包括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和白蛋白)使用费用0.0~1 016.5元(134.5±281.8元)。随访16例,随访时间3.0~26.0个月(13.0±5.1个月),所有患者均生存,恢复正常生活。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复查主动脉增强CT示:支架无移位和内漏,移植的人工血管通畅,远端夹层假腔无明显变化,9例患者支架远端夹层有部分血栓形成。结论一期杂交手术安全、有效,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创伤和痛苦,降低分期手术间隔期的风险,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该术式扩大了单纯介入覆膜支架腔内治疗的适应证;杂交手术的中、远期疗效尚须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血管环指由于主动脉弓及分支、肺动脉的起源或发育等异常,食管和/或气管外血管环形成,压迫或不压迫食管和/或气管,是一种罕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迷走右锁骨下动脉、肺动脉吊带、主动脉双弓畸形等,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我科自1963年2月至2011年12月手术治疗5例先天性血管环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腔内隔绝术联合开窗技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的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腔内隔绝术联合开窗技术治疗10例累及主动脉弓部的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联合开窗技术封堵夹层破口,保留主动脉弓全部分支8例,保留头臂干及颈总动脉2例.手术均在局部麻醉下完成,覆膜支架开窗在术中进行.结果 患者术中造影无内漏,术后无死亡,2例左锁骨下动脉封堵的患者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随访中,开窗支架通畅,无移位,保留的主动脉弓分支动脉通畅,降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血栓化并缩小.结论 对于累及主动脉弓部的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联合开窗技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深低温停循环上腔静脉逆行灌注在主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2.9-1993.7在深低温停循环连续上腔静脉逆行灌注下行升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12例。病变侵及主动脉右弓,主动脉弓或弓降部。包括Bentall手术,高位右弓峡替换10例;主动脉升,弓,降部替换,头臂动脉移植1例;大动脉炎,升主动脉全长狭窄行长补片成形术1例。病人全部存活。DHCA逆行灌注时间27-81min,病人均于术后4小时内清醒,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测定入脑血和出脑血氧含量及乳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弓扩张性疾病的腔内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动脉弓的近端为无名动脉(头臂干)在主动脉上的起始部前端,远端为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以远约2 cm的主动脉峡部(在左锁骨下动脉与肺动脉韧带之间)[1]。自1991年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成功后,腔内治疗已逐步应用于腹主动脉非分支区(N3区)、胸降主动脉非分支区(N2区)及腹主动脉分支区  相似文献   

20.
患者 男,1岁9个月,体重9.5kg。出生后6个月出现紫绀来我院就诊。病史中无吞咽和呼吸困难表现。查体:口唇及指端紫绀,有杵状指。听诊胸骨左缘第3肋间可闻及Ⅰ~Ⅱ/6级收缩期杂音,末梢氧饱和度59%。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法洛四联症;胸部X线片示肺血少,靴形心,右心室增大,主动脉弓似为右弓右降。入院后CT检查示:升主动脉在气管的右前方分成2支:一支在气管和食管的右后方(右后弓),另一支经气管前方向左走行(左前弓,图1A),两者在气管和食管的后方汇合成降主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