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焦作市无偿献血人群的分布调查,为本市无偿献血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调查期间的无偿献血者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4261名献血人员中,男性19344名,女性14917名;年龄20-50岁占总献血人数91.07%;无偿献血者构成以农民为主(占62.24%),城镇居民和企事业职工其次;献血人群与职业和文化程度存在显著关系;献血二次以上者相对较多,占56.09%.结论进一步做好无偿献血的宣传和招募工作,鼓励更多的企事业职工和学生加入到无偿献血的群体,建立一支广覆盖的献血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32784人份不同职业、性别、血型、年龄组、文化层次的自愿无偿献血者与指令性献血者的献血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所占比例,达到科学有效地征召定期无偿献血者、建立应急献血队伍、落实献血预案、实现计划采供血、保证临床及时、足量、安全用血的目的.方法:分类统计不同职业、性别和ABO血型以及各年龄组、不同文化层次无偿献血人群的献血次数,找出本市定期无偿献血人群在于哪个阶层、什么年龄段、献血与性别、血型、文化程度的关系.结果:职业的顺位是,自愿无偿献血:学生>工人>市民>干部>农民>其他;指令性献血:25岁前,工人>学生>干部>教师>军人>其他;26岁以上,工人>干部>教师>医务工作者>警察>其他;年龄组的顺位是,自愿无偿献血:21~25岁>1 8~20岁>26~30岁>31~35岁>36~40岁>41~45岁;指令性献血:31~35岁>26~30岁>35~40岁>21~25岁>41~45岁>18~20岁;学历的顺位是,自愿、指令性献血1~3次:中专>大学>初中;4次以上:献血者的学历顺位是,大学>中专>初中.ABO血型顺位是,自愿献血O>B>A>AB;指令性献血B>O>A>AB;结论:18~40岁人群中参与自愿无偿献血的人数较多,建立定期无偿献血队伍应在这两组年龄段选择;25岁前以大中专在校学生自愿无偿献血为主,建立应急血源基地应考虑此年龄组;自愿无偿献血和指令性献血队伍,男性多于女性2.3倍;女性41岁以上、男性46岁以上的人群很少参与自愿献血.A型血人群,自愿和指令性献血均低于包头地区血型分布比例,不同的是,自愿无偿献血者B型(31.37%)低于指令性献血(33.96%),自愿无偿献血者O型(33.34%)高于指令性献血(31.31%),自愿无偿献血AB型(10.10%)高于指令性献血(9.58%).征召A型定期无偿献血者比较困难;加强对农民的献血知识宣传,可以迅速壮大农民自愿无偿献血队伍.  相似文献   

3.
目的全面统计我市2年来自愿无偿献血人群的结构比例,为建立相应的献血招募对策、扩大无偿献血队伍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07年—2008年自愿无偿献血18810人次的人群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阜新市无偿献血人群男女之比为1.99∶1,职业以自由职业人员为主,军人、公务员、农民献血比例较低,年龄以40岁以下为主,文化程度以大专以下居多。结论阜新市无偿献血人群仍以自由职业人员为主,军人、公务员、农民献血比例较低。文化程度与献血比例成反比。  相似文献   

4.
自《献血法》实施以来,兰州市无偿献血工作得到了很大发展,特别是2001年出现了自愿献血人数超过计划献血人数的好局面。但兰州市献血人群中因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而不能献血的人数比例较大,对献血工作有一定影响。为此,笔者对2001年献血人群初筛结果进行了随机调查,并就ALT单项不合格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01年自愿和计划无偿献血者初检档案,年龄18~55周岁,男性12590人,女性7366人,其职业构成情况见表1。1.2试剂和仪器。试剂:显色粉(甘肃省红十字血液中心配制),无水碳酸钠、硫酸铵、亚硝基铁氰化钠(北京…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定西市无偿献血人群的分布状况。方法:从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参加无偿献血的93496位献血者进行统计分析,内容包括文化程度、职业、年龄、组织方式四个方面。结果:文化程度以初中以下,年龄以21至30岁献血居多,职业以其它即自由职业者为主要献血人群,献血方式以个人自愿献血、团体献血和互助献血为主。结论:针对不同献血人群,着力招募更多献血者,满足当地临床用血需求。  相似文献   

6.
潘冬芬 《右江医学》2003,31(5):470-471
目的 了解无偿献血人群参与献血过程产生各种献血反应的原因和症状 ,探求综合解决的具体办法。方法 对参与无偿献血的 3 860名献血者 ,依据其性别、症状、参与次数、精神因素 ,以及季节变化等方面情况 ,详细分析其变化特点。结果 观察发现无偿献血者的临床反应受性别、参与次数、自愿与动员、季节变化诸多因素影响 ,性别、参与次数、自愿与动员 (精神因素 )三方面 ,在统计学方面均存在非常显著差别 (P <0 .0 1)。结论 无偿献血人群产生的各种反应虽普遍存在 ,但只要行前认真心理指导 ,严格操作规程 ,细心观察变化 ,积极及时处置 ,完全可以杜绝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某地区街头无偿献血人群乳糜血发生情况。方法:采用Excell办公软件对某地区2018年1-12月的6 268例街头无偿献血者的信息进行登记,包括献血者姓名、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职业、献血时间及献血次数等信息。并分析相关信息与乳糜血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本研究收录街头无偿献血中乳糜血发生率为6.53%。男性献血者乳糜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段、BMI、职业、献血时间段、献血次数献血者中乳糜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献血者年龄和BMI增高,其乳糜血发生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P0.01)。公务员、企业职员/工人及自由职业者乳糜血发生率显著高于教师/医务工作者、农民、学生、军人,教师/医务工作者乳糜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农民、学生、军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2:01-13:00、13:01~14:00、14:01~15:00时间段乳糜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献血次数增加,献血者中乳糜血发生率下降(P0.01)。结论:本地区街头无偿献血人群具有较高乳糜血发生率,且乳糜血发生与献血者性别、年龄、BMI、职业、献血时间及献血次数等有关,应加强对乳糜血高发人群献血知识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8.
王宏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4):227-228
自开展无偿献血工作以来,由最初的计划献血向自愿无偿献血过度的工作中,我中心血站经历了从无知到有知的艰难摸索过程。一个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密切相关,到流动采血车自愿无偿献血人群中因知识文化、职业、年龄等不同,都有不同的心理和心理特点,为了有针对性地进行咨询,提高宣传效果,增进公民参与献血的意识,对此就献血者的献血心理谈谈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肇庆市互助献血者与自愿无偿献血者的情况对比,分析互助献血在现阶段献血招募工作中的价值。方法依据2006-2012年肇庆市《全血献血登记表》和《单采血小板献血登记表》中登记的内容,用广东迈科网络血站信息系统,统计分析互助献血者和自愿无偿献血者年龄、人数、性别、献血频次、季节性分布、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比较互助献血者与自愿无偿献血者献血的情况。结果 2006-2012年互助献血的人数呈逐步上升趋势,互助献血1 834人次,占总献血人次的0.84%,其中互助捐献单采血小板共计372人次,占总捐献单采血小板人次的5.37%。互助献血者和自愿无偿献血者的性别、文化程度、献血频次、月份、传染病指标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助献血在现阶段可作为自愿无偿献血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对比两地公民无偿献血的状况及特点,为推广无偿献血活动提供思路.方法 自制调查表,对1 000名武汉市民和500名长崎市民无偿献血状况进行调查.对获得的关于无偿献血人群的特征(人次、献血量、年龄、文化程度、性别)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与未无偿献血的市民特征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武汉市的无偿献血比率为35.97%,长崎市为52.29%.从未献血者的理由看,武汉市民主要是担心不安全因而影响健康和服务态度不够好,而长崎市民主要是不满足条件和怕疼等心理因素;从年龄上看,在18~30岁之间的武汉公民献血量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献血量随之下降;而31~40岁之间的长崎市民献血量最高.从文化程度上看,文化程度高的人群的献血量明显高于文化程度偏低的人群.结论 武汉市应该吸取日本长崎无偿献血工作中的宝贵经验,逐步完善我们的无偿献血制度.要以献血者为中心,提高人文服务质量,加大对各年龄层和各阶层的宣传力度,普及与无偿献血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加强对无偿献血者的健康教育,普及献血知识,提高血液合格率,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壮大无偿献血队伍,保障临床用血需求.方法 :选择我区2015年8-11月无偿献血者2493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口头宣传,实验组采取全程规范的健康教育.观察两组在献血反应发生率、转氨酶初复检不合格率、一次献血400毫升比例、脂肪血发生率、再次无偿献血比例等方面的差异,对两组无偿献血者进行比较分析评价.结果 :实验组一次献血400毫升和再次无偿献血比例有所增加,献血反应发生率、脂肪血发生率和转氨酶初复检不合格率均有所减少.结论 :通过加强对献血者规范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增强献血者的献血意识,提升公民自愿参加无偿献血的积极性,壮大无偿献血者队伍,提升采血量,保障临床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12.
兰州市2005-2009年无偿献血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近5年来无偿献血状况,为推进本地区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5-2009年兰州市自愿无偿献血人次和献血量统计为资料,分析献血规律及无偿献血发展趋势。结果:兰州市无偿献血人次逐年增加(χ2=2791.4902,P<0.001);献血量逐年提高(χ2=3209.2908,P<0.001)。200ml献血人次逐年递减,从2005年占总献血人次的85.79%到2009年下降为38.93%;300ml、400ml献血人次逐年递增,300ml献血人次从2007年占总献血人次的23.15%上升到2009年的43.31%,400ml献血人次从2005年占总献血人次的14.21%上升到2009年的17.76%。机采血小板人次逐年递增,同比增长率最高达40.42%。结论:献血人次和献血量都在逐年递增,300ml、400ml献血人次逐年递增,200ml献血人次逐年递减,机采血小板人次逐年递增,此结论有助于制定和完善今后无偿献血宣传目标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识情况,探索适应的宣传模式,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可持续健康发展.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对1600名大学生进行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和行为的调查.结果 总体上看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的认知程度高于非献血者,除了"献血者年龄为18~55岁"、"献血后休息2小时"和"无偿献血是自愿行为"三项在献血者和非献血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获取无偿献血知识的主要途径为广播电视、流动采血车和报纸;42.0%的大学生曾无偿献血,男生献血率高于女生(P<0.05);未献血者未献血的主要原因是害怕献血会传播疾病、担心影响自己身体健康、认为自己身体不好、家人反对献血以及不知道在哪里献血等.结论 应继续加大无偿献血宣传教育力度,壮大大学生无偿献血队伍,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1 招募目的 招募足够的低危固定无偿献血者,保证安全和充足的血液供应. 2 招募范围 适用于自愿无偿的低危人群的献血宣传、献血者招募、献血服务工作. 3 招募理念 负责无偿献血理念宣传、献血知识普及、献血者动员、招募和组织工作以及应急献血队伍的建立,确保献血者教育、动员和招募工作的实效性,招募和保留最安全的献血者,鼓励自愿定期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格尔木市自愿无偿献血人群的献血状况.方法:8 236名无偿献血者为分析对象,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进行健康征询、体格检查.结果:根据不同性别、年龄、民族、血型、文化程度进行比较存在差别.结论:无偿献血者男明显多于女;按血型顺序:O>B>A>AB;文化程度越低献血人群越少;少数民族人群献血积极性不高(10%);(26~35)岁年龄组的无偿献血者是本地区献血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董继业  郑俊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9):2071-2071
自1998年10月1日<献血法>实施以来,运城市通过组织多种形式宣传、普及献血常识,"科学献血无损健康,救死扶伤献爱心"已成广大公民共识.在山西省各地市中,运城市率先实现了临床用血全部来自自愿无偿献血.<献血法>明文规定:"国家提倡18周岁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无偿献血".为了解广大适龄献血公民中,各年龄段献血情况,笔者对2000年至2003年运城市无偿献血者年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见表1.  相似文献   

17.
郑州市公民献血状况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郑玲 《河南医学研究》2000,9(3):256-257
目的 :了解郑州市公民无偿献血状况及特点 ,明确今后开展无偿献血活动的工作思路。方法 :对郑州市无偿献血状况进行调查。对 1998年 10月 1日至 2 0 0 0年 5月 1日郑州市无偿献血的人次、献血量、职业、年龄、性别等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从职业上看 ,献血人群主要集中在工人、学生、干部 ,农民献血人数较少 ;从年龄上看 ,年龄在 2 0~ 2 5岁之间的公民献血量最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 ,献血量随之下降 ;从性别上看男性总献血量高于女性。结论 :郑州市无偿献血工作取得了质的飞跃 ,实现了由有偿献血到无偿献血的平稳过渡。在今后的工作中 ,既不放松对城市居民的宣传力度 ,也要加大对农民群众的宣传 ;同时要加强献血知识、血液常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18.
亲友互助献血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血液筛查结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比亲友互助献血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血液筛查结果,分析两种献血方式存在差异性的原因。方法:根据血液质量要求检测1 383例亲友互助献血者、13 809例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两种献血方式血液标本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亲友互助献血组血液筛查结果不合格率高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组。结论:街头自愿无偿献血是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方向,亲友互助献血只能作为一种过渡时期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自 1998年 10月 1日《献血法》实施以来 ,运城市通过组织多种形式宣传、普及献血常识 ,“科学献血无损健康 ,救死扶伤献爱心”已成广大公民共识。在山西省各地市中 ,运城市率先实现了临床用血全部来自自愿无偿献血。《献血法》明文规定 :“国家提倡 18周岁至 5 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无偿献血”。为了解广大适龄献血公民中 ,各年龄段献血情况 ,笔者对2 0 0 0年至 2 0 0 3年运城市无偿献血者年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 ,现报道如下 ,见表 1。表 1  2 0 0 0年至 2 0 0 3年运城市无偿献血者年龄统计表年龄 (岁 ) 2 0 0 0年献血总量 (单位 )  百分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近年来杭州地区献血人群HBsAg流行及分布状况,以便进一-步改进和完善HBV感染的预防策路。方法遵循献血者知情同意,采用ELISA法分别使用两种不同厂家的试剂检测献血后标本的HBsAg。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杭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BsAg阳性率,对年龄性别.献血次数等不同分布组的HBsAg阳性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共检测无偿献血者741 441人,HBsAg阳性率为0.231%。2015-2019 年HBsAg阳性率分别为0.321% .0.241% .0.251% .0.179% .0.17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将无偿献血人群分为18-2425-34.35-44.45--5455-60岁年龄组,各年龄组随着年龄增加献血人群比例下降,HBsAg阳性率存在差异,其中45-54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0.51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女献血者HBsAg阳性率分别为0.271%和0.168% ;初次献血者阳性率为0.336% ,两次献血的人群阳性率为0.017%,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杭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BsAg阳性率低,不同年龄.性别和献血次数人群的阳性率存在差异,提高重复献血者率有利于提升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