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闭经患者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选择闭经患者139例(其中原发性闭经91例,继发性闭经48例),对其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检查.结果:原发闭经组,性染色体数目和(或)结构异常者28例,常染色体异常1例.继发闭经组,性染色体数目和(或)结构异常者4例,常染色体异常1例.结论:结合临床体征和染色体检查,不仅为闭经患者寻找病因提供理论依据,而且有利于指导闭经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闭经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闭经患者的异常核型形成的可能原因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对78例闭经患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标本作常规分析.结果:共发现染色体异常28例,占全部被检者35.90%.其中原发性闭经46 例,检出异常核型25例(54.35%);继发性闭经32例,检出异常核型3例(9.38%).结论:对原发性闭经患者应常规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以明确闭经的原因 ,及早对症治疗;继发性闭经尤其是25岁以下的患者也应及时进行染色体检查.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 患者女,24岁,因"发作性四肢无力1 3年加重2个月伴原发性闭经"入院.  相似文献   

4.
尿崩症合并妊娠不多见,而垂体性尿崩症合并妊娠则极为少见.现将我院1993年8月收治1例报道如下.患者,28岁,于1993年8月25日因尿频、尿多入院.患者婚后出现继发性闭经,查为垂体肿瘤所致.1988年行脑垂体肿瘤切除术,术后3天出现尿频、尿多.诊断尿崩症.用尿崩停治疗半年好转,仍闭经.1992年12月用促排卵药治疗,并在B超监测下排卵受孕.孕30周出现尿崩症症状,24小时饮水约6~7暖水瓶,尿约5痰盂,伴恶心、呕吐、疲乏无力、夜不能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闭经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2009年门诊及住院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闭经是妇产科临床一种常见病.50例闭经患者通过治疗及护理,均改善症状. 结论 无论什么原因产生闭经,都应正确对待,采取积极的科学治疗,是可以得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肖某,28岁,孕3产2,两年前人流后放20号金属节育环一枚,术后均正常.目前因闭经2月,曾有不规则少量流血,经化验HCG>5000IU/L.患者于82年8月28日,末次行经后即闭经,以先兆流产伴发高热39℃于82年10月28日住院.自觉有轻度反应,20天前发现有少量不规则阴道出血,先后曾在二个医院门诊检查,作先兆流产处理,近日来伴有低热,其中曾化验HCG2次,均为>5000IU/L.心肺(一)、腹软无压痛与肿块.化验:白细胞13200,中性63,余均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人工流产术后并发闭经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来人工流产术后并发闭经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性激素检查情况、宫腔镜检查结果、以及诊断性刮宫病理学检查结果,同时记录其治疗预后.结果:5年来我院共发生人流后闭经37例,占总人流患者的1.4%.发生距人流时间2-16个月,闭经时间2-5个月.人流次数越多...  相似文献   

8.
产褥、哺乳期外闭经同时伴泌乳现象,称闭经泌乳综合征。国内曾报告两例。我院于1968、1977年收治两例。现报告如下,并简要复习近年对此综合征的一些新认识。例1 患者女性,28岁,干部,于1962年产一无脑儿后一直闭经,并有乳汁分泌持续至今(1968年4月)。自1966年起开始肥胖、头晕、乏力、毛发脱落。同年曾自觉有“胎动”。  相似文献   

9.
1 病例资料 病例1:女性,17岁,因"经量稀少7年,闭经4个月"初诊于我院妇科.患者月经量极少,仅数滴.LMP于2010年7月,口服达英-35调经治疗3个月后,于2011年3月来我中心复诊.患者出生时家人发现其阴蒂增大,长约1.5 cm,2岁时行阴蒂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1971年Cerger等合成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HRH)以来,有关学者便开始探索其在临床的应用,我们将其用以判断28例继发性闭经的原因,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988年11月至1989年7月本院妇科内分泌门诊临床诊断为Ⅰ、Ⅱ度继发性闭经病人28例,20岁~37岁,闭经年限9个月至11年,其  相似文献   

11.
妇科     
内分泌和月经异常071883梧州地区原发闭经52例临床分析/郭梓耘…∥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15(7)·—32~33通过观察原发闭经患者临床特点、诊治目的,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52例原发闭经患者的临床表现、染色体核型、性激素测定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原发闭经患者中,先天性无阴道28例,占53·85%;性发育异常22例,占42·31%;低促性腺性闭经2例,占3·85%。其中染色体核型为46,XX32例,45,XO及嵌合体18例;45,XO/46,XY及46,XY各1例。性激素测定正常28例,异常24例。手术治疗17例;性激素替代治疗18例,皮质激素治疗2例…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31岁,未婚,主因"结核性脑膜炎后闭经5年"于2013年3月就诊我中心门诊.患者5年前因不明原因高热、间断性昏迷5个月,于当地医院住院,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经异烟肼、地塞米松治疗后出现闭经.  相似文献   

13.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一般被定义为40岁之前绝经,同时伴有高促性腺激素(FSH>40IU/L)和低性腺激素血症.POF的发病率约占妇女群体的1%,在原发性闭经患者中发生率为10%~28%,在继发性闭经患者中发生率为4%~18%[1,2].卵巢早衰对妇女身心健康有着严重影响,患者提早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症状,低雌激素水平可导致骨质疏松及生育力的减退.工作单位:湖南省株州市一医院妇产科.  相似文献   

14.
患者36岁,孕2产2,住院号48411,因闭经54 d下腹疼痛难忍6 h,于1991年6月 5 日14时急诊入院。患者自述末次月经农历1991年2月28日,于6月4日晚上10时出现下腹阵痛,于6月5日8时疼痛加剧,渐至全腹胀痛难忍,并伴肛门发憋、恶心、呕吐、头晕、心慌、气短,无阴道流血。平时月经周期正常,闭经后无明显的早妊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X染色体对人类卵巢发育及功能影响的遗传学效应.[方法]对28例X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的原发闭经、继发闭经和不规则闭经患者进行分析,同时进行性激素水平检测.[结果]X染色体数目异常17例;结构畸变11例.45,X0患者,促卵泡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高于正常值,t值分别为19.565、19.901,P值均为0.000;且高于其他数目异常个体(FSH)、(LH)水平,t值分别为4.531、3.478,P值为0.012、0.013.[结论]X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畸变,是造成卵巢发育和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张勇 《求医问药》2013,(10):36-37
闭经是指年过18 周岁的女性尚无月经来潮或月经周期已经建立又停经6 个月或3 个周期以上的一种病症.女性年过18 周岁尚无月经来潮被称为原发性闭经, 若月经已经来潮又停经6 个月或3 个周期,被称为继发性闭经.临床实践证实,闭经患者的病程越长,其子宫萎缩的程度就越严重,治疗的效果也更差.因此,女性在发生闭经后应及时到医院查明病因,及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 和发病原因.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的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患者可出现子宫内膜无增厚,溢乳,血清泌乳素增高等临床表现,治疗前应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及各种辅助检查,并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给以相应的治疗,以达到治疗效果.结论 抗精神病药物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使泌乳素(PRL)增高,PRL通过抑制促性腺激素(GnRH)分泌导致闭经,根据闭经患者体内激素的变化,采用孕激素替代治疗,雌孕激素替代治疗以及溴隐亭治疗均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雷嘉 《微创医学》2005,24(4):492-493
目的分析原发性闭经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检测20例原发性闭经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结果20例原发性闭经患者检出异常核型7例,与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结构异常及性反转有关.结论性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原发性闭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原发性闭经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应列为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9.
病史摘要 患者女性,28岁因皮下淤斑近2年,皮肤紫纹伴宫内孕5个月余入院.患者于2年前(2004年)无诱因出现输液部位皮肤明显淤斑.2005年9月起发现下腹部出现紫纹,逐渐增多、增宽,乳房周围及腋下亦出现少量紫纹.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促性腺激素联合促排卵周期疗法在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临床治疗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28例,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28例,应用尿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结合人工周期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子宫体积、内膜厚度、卵巢体积以及优势卵泡4项子宫相关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妊娠成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临床治疗上,促性腺激素与人工周期疗法的联合应用,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闭经情况,提高患者妊娠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