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腰椎椎弓峡部裂病因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腰椎椎弓峡部裂病因的生物力学研究燕好军许胜文范振华陈世益⒇腰椎椎弓峡部裂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脊柱疾患,在青少年尤其是运动员中有很高的发病率〔1,2〕,是腰腿痛常见病因之一。该症以腰椎椎弓峡部的一侧或两侧断裂为主要病理特征,严重时患椎向前滑脱,使马尾和...  相似文献   

2.
腰椎峡部裂(lumbar spondylolysis)为腰椎一侧或两侧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峡部骨质缺损不连续,亦称椎弓峡部裂或峡部不连,其本质是峡部假关节的形成[1].该疾病于1865年由Lambel首先发现,是骨科常见病,其国人发病率5%~6%,某些特殊人群如运动员则高达20%,也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脊柱骨盆参数分析腰椎峡部裂患者椎弓根-关节突形态学特点,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20年5月至2023年1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L5峡部裂患者121例(峡部裂组)、L4, 5退行性滑脱患者108例(滑脱组)以及L4, 5正常但L5S1椎间盘突出的患者100例(对照组), 均行腰椎X线片及CT三维重建检查。在站立中立位腰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椎体滑移率(percentage of slip, SP)和脊柱骨盆参数, 包括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 SS)和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LL)。在腰椎CT三维重建像上测量L4和L5椎弓根-关节突关节的形态参数, 包括关节突关节角(facet joint angle, FJA)、椎弓根-关节突关节角(pedicle facet angle, PFA)、关节突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分级和关节突关节不对称性(facet joint tropism, FT)。比较峡部裂组、滑脱组和对照组脊柱骨盆参数、椎弓根-关节突关节形态参数的差异, 分析各组组内脊柱骨盆参数和L4和L5椎...  相似文献   

4.
腰椎峡部病损和椎体滑脱的基本概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之间连结的狭窄骨性结构为腰椎峡部,其内侧延伸为椎板,外侧为横突,前方为椎弓根。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峡部对关节突关节维持椎体间稳定和张力起着重要作用,因发育因素或创伤、病理导致峡部裂丧失正常形态结构或连续性,使椎体与后方附件结构分离并发生该椎体向前移位。先天性腰椎滑脱约占全部腰椎滑脱的30%,峡部崩裂引起的滑脱约占10%~15%。本文仅叙述因峡部异常导致腰椎滑脱的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5.
腰椎崩裂和滑脱症   总被引:112,自引:0,他引:112  
腰椎崩裂和滑脱症腰椎崩裂系指腰椎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峡部有缺损失去连接,也称峡部不连。多见于L4或L5。双侧椎弓崩裂不都伴有滑脱,如发生患椎向前滑移,则称为腰椎滑脱或又称真性滑脱。若无峡部崩裂而是椎间盘退行性或关节突骨关节病使关节突间关系改变失稳所致...  相似文献   

6.
峡部是指腰椎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之间最狭窄的部分。腰椎峡部裂(spondylolysis)又称腰椎峡部不连,系指椎骨与一侧或双侧的椎弓根或关节突间骨质连续性中断。如果同时椎体出现向前移动错位者,称之为腰椎峡部裂伴腰椎椎体滑脱。患者多为年轻男性,女性发病率为男性4倍,可发生在任何节段,好发L5,常发生于椎弓根下2.0~9.0mm,断端呈锯齿状或圆钝,  相似文献   

7.
脊椎滑脱症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Killian在1854年首先使用脊椎滑脱(Spondylolisthesis)一词,并将其定义为“一个椎体在相邻的下一个椎体之上向前或向后滑脱”,其常见的病因是椎弓不连或称峡部裂,最常见的部位在L5S1。但直到近20年,才逐步认识了脊椎滑脱症的各种病因,建立了正确的分类方法,Wiltse提出的分型很有临床意义:Ⅰ型,发育不良型:为S1上关节突或椎弓有先天性缺损。Ⅱ型,峡部型:病变在关节突间(峡部)。Ⅲ型,退变型:继发于已长期存在的退变性关节炎,由于关节突和椎间盘的不稳定而发生滑脱。Ⅳ型,创伤型:椎弓根、椎板和关节突(不包括…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退变性腰椎滑脱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手术治疗中椎弓根置钉对近端关节突的侵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因腰椎滑脱症行减压融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62例,其中退变性腰椎滑脱的235例纳入退变组,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227例纳入峡部裂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3、14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术后椎弓根螺钉对近端关节突的侵扰程度。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14个月的VAS评分及OD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术前及术后1、3个月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退变组椎弓根置钉对近端关节突的侵扰:0级318钉,Ⅰ级124钉,Ⅱ级28钉,峡部裂组椎弓根置钉对近端关节突的侵扰:0级116钉,Ⅰ级244钉,Ⅱ级94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050,P<0.001)。结论 两种不同类型的腰椎滑脱均发生了一定数量螺钉侵袭近端关节突关节的病例,但是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术后螺钉侵扰关节突的概率和程度均明显高于退变性滑脱组病人,明显影响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9.
腰椎峡部裂是指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狭细部分断裂.是椎体滑脱的主要病因之一。传统X线平片是诊断腰椎峡部裂的常规检查方法,但其获得的信息有限。CT特别是多层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为诊断腰椎峡部裂提供了更多更全面的影像信息。笔者对40例腰椎峡部裂患者的多层螺旋CT扫描轴位薄层重建图像及斜矢状位多平面重建(MPR)图像的特点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该技术在腰椎峡部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生物力学实验评估单椎节经椎弓根钉棒固定方法(STSR)治疗不伴椎体滑脱的腰椎椎弓峡部裂的力学特性.方法 取人体下腰椎标本6具,在L4下关节突、L5上下关节突、S1上关节突分别贴应变片,在正常状态、L5双侧椎弓峡部裂状态、植入STSR内固定状态3种力学形态下分别测量应变片在力学加载时的应变量变化.结果 前屈时L5下关节突竖形应变量内固定状态与峡部裂状态比较减少27%;后伸时L4 下关节突竖形片、L5下关节突横形片、L5下关节突竖形片应变量内固定状态与峡部裂状态比较分别减少23%、21%和51%,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屈时L5下关节突竖形片内固定状态与峡部裂状态比较减少59%;旋转时L4下关节突竖形片应变量内固定状态与峡部裂比较减少57%,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TSR系统能恢复峡部裂造成的不稳定,与峡部裂状态比较在下腰椎前屈、后伸、侧屈、旋转运动时增加了相应关节突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应用组合式椎间处理器并自体棘突椎板关节突骨块的椎间融合技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技术与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9年1月,对157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应用组合式椎间处理器并自体棘突、椎板关节突骨块的椎间融合技术治疗.术中将腰椎峡部裂节段的棘突椎板关节突骨块完整切除备用,应用自行...  相似文献   

12.
椎弓崩裂系指椎骨一侧或两侧的上下关节突间(峡部)骨质失去连续性,亦称峡部裂或峡部不连,临床又称椎弓崩解。本病可因先天性发育缺陷及创伤两种因素所致,以第五腰椎最多见。约占90%,其次为第四腰椎,其它椎骨少见。CT检查不仅能发现普通X线所能确定的骨质缺损,尚能更好地显示椎管,确膜囊,关节突及椎间盘的相应改变,使诊断理加精确,本文就20例椎弓崩裂并脊椎滑脱的CT表现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腰椎间盘突出症1170例病人进行多层螺旋CT薄层横断面扫描,扫描完成后进行多平面重建,包括椎间盘横断面、腰椎矢状面及腰椎峡部平面。结果:椎间盘病变可以在横断面及矢状面得到更加准确的定位,而且矢状面对椎弓峡部显示清晰,并发现66例椎弓峡部裂。结论: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一次扫描可同时对椎间盘病变和椎弓峡部裂诊断提供精确可靠依据,避免腰椎峡部裂漏诊,对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1854年,Killam发现并报告了4例发生于产后的脊椎滑脱患者并提出了脊柱滑脱的定义。Robert于1年后证明本病的病因为椎弓崩裂。腰椎椎弓峡部是指上、下关节突之间的狭窄部分。单纯峡部裂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多在X线检查中无意发现。峡部发生断裂后,受累脊柱运动节段骨性结构发生破坏,最终导致腰椎滑脱。腰椎滑脱的临床症状主要是下腰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RF内固定治疗腰椎椎弓峡部不连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后路RF复位、椎管减压、峡部、上下关节突及部分椎板植骨内固定治疗30例。结果 30例滑脱均完全复位。骨性融合率100%。根部疼痛及日常功能情况分级,疗效优良率达90%。结论 RF内固定治疗腰椎椎弓峡部不连伴腰椎滑脱症,应常规作神经根探查;锥管减压须充分;有效的内固定,滑脱完全复位;有充分植骨床面积(峡部、上下关节突关节及部分椎板)和认真的植骨床粗糙面准备及植骨材料的适当放置,以获得骨性融合。这样才能保证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16.
柯祺  许灼新  赵晓梅 《中国骨伤》2001,14(11):675-676
目的:评估腰椎滑脱症的MRI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搜集64例腰椎滑脱症病例进行腰骶椎MRI检查,包括作矢状位SE T1WI及SET2WI,横轴位SE T1WI及SE T2WI,分析腰椎滑脱症的MRI征象。结果:MRI能准确显示腰椎滑脱症的发生部位和滑脱程度;能显示椎弓峡部裂,能有效显示滑椎关节突关节形态异常,还能显示滑椎的椎间盘变性,膨出,脱出及椎管的形态变化。结论:MRI是诊断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腰椎峡部裂是腰椎一侧或两侧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峡部骨质缺损不连续,也称椎弓峡部裂或峡部不连。孔庆奎等[1]研究认为椎弓峡部裂在腰腿疼痛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4.17%,国外报道发生率为6%~8%[2-3],而在某些体育运动中发生率高达63%[4]。关于腰椎峡部裂的发生原因学说众多,目前较为统一的观点认为它是在脊柱先天结构异常的基础上,脊柱过度活动或重复屈曲、伸展及旋转等应力刺激引起的应力骨折与疲劳性骨折[5]。但对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单侧关节突入路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对侧峡部裂植骨融合治疗峡部裂合并轻度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4-06经单侧关节突入路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对侧峡部裂植骨融合治疗的41例峡部裂合并轻度腰椎滑脱。结果本组随访时间平均21(13~36)个月。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定:优33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5.1%。术后1周、1年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滑脱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周及术后1年各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单侧关节突入路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对侧峡部裂植骨融合治疗峡部裂合并轻度腰椎滑脱能够提拉复位滑脱椎体,增加椎管容积,解除硬膜及神经根压力,椎间及峡部裂骨性融合增加了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研究邻近节段腰椎小关节方向探讨关节突关节倾斜度与退行性腰椎滑脱(lumbar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LDS)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将2013年至2015年南方医院住院的120例L4~5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纳入LDS组,再选取120例L4~5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纳入峡部裂腰椎滑脱(lumbar isthemic spondylolisthesisat,LIS)组,对照组(lumbar spondylolisthesis-free,LS-free组)由在南方医院进行体检的120例无脊柱疾病的人组成。基于CT图像分析腰椎关节突关节的方向。在L_(2~3)、L_(3~4)、L_(4~5)和L_5S_1的节段,测量水平面腰椎关节突关节角度,并记录年龄、身高、性别、体重等基本信息。结果峡部裂性腰椎滑脱(LIS组)各节段关节突关节角与对照组(LS-fre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退行性腰椎滑脱(LDS组)各节段关节突关节角与对照组(LS-fre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程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的非滑脱节段关节突关节角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_(3~4)与L_(4~5)关节突关节角度线性相关(R=0.575)。结论滑脱对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角度无影响,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角度呈线性相关。退行性腰椎滑脱关节突关节角度均小于正常人,且该小于正常人群的关节突关节角度在滑脱前已经存在,为滑脱危险因素。滑脱节段关节突关节存在滑脱后形变。  相似文献   

20.
成人腰椎峡部裂椎体滑脱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腰椎峡部是指上下关节突之间的部分及相应部位的椎板,是神经弓最薄弱之处,如果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spinal unit,FSU)之间无移位,则关节突间峡部的缺损称为峡部裂;峡部裂可发生于一侧或双侧,双侧峡部裂可能产生患椎及以上脊柱的向前滑移,即为峡部裂性椎体滑脱(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I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