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多种活化因子共刺激后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和表型的影响。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根据加入刺激因子(CD3 mAb、CD28 mAb、IFN-γ、IL-1α、IL-2、IL-15和IL-21)种类和方法不同将实验分为7组。用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计数不同细胞因子诱导培养的PBMC增殖力、流式细胞术测定诱导后共刺激细胞表面CD3,CD4,CD8,CD28,CD16、CD56+CD16,CD3+CD8+,CD3+CD4+,CD3+CD56+,CD45RO等分子的变化、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诱导后的共刺激细胞对SGC-7901、SW-1990和SW-116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在PB-MC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的刺激因子其细胞增殖能力有明显的差异,以含刺激因子CD3、CD28、IFN-γ、IL-2、IL-1α、IL-15和IL-21组增殖倍数最高,在培养第10 d时该组的增殖倍数为255.3 6.3,明显高于仅含CD3、IFN-γ和IL-2培养体系组(166.6 5.5)(P<0.05)。在PBMC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的刺激因子其部分细胞表面标志有所差异,在培养体系中无IL-15时CD16+CD56+(NK细胞)细胞和CD3+CD56+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组;CD45RO+的记忆性T细胞以延迟3 d添加IL-15和IL-21组升高最明显。经不同活化因子刺激培养10 d的PBMC对SGC-7901、SW-1990和SW-1116细胞杀伤活性有明显差异,以延迟3 d添加IL-15和IL-21组最高(分别为76.2%、60.3%和70.6%),明显高于仅含CD3、IFN-γ和IL-2培养体系的细胞组(分别为54.9%、44.6%和50.4%)(P<0.05)。培养的细胞对胃腺癌细胞SGC-7901杀伤活性最强。结论:不同刺激因子活化的PBMC其增殖能力、表面标记和杀伤活性有明显差异,在培养体系中增加相应的刺激因子对细胞定向培养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组人白介素23(IL-23)是否能够诱导正常人T细胞IFN-γ的产生,作用的靶细胞亚群和调节因素。方法 正常人PBMC在抗CD3(anti-CD3)单克隆抗体或anti-CD3和抗CD28(anti-CD28)单克隆抗体刺激的条件下与IL-23进行培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FN-γ的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分析IL-23诱导PBMC IFN-γ表达的T细胞亚群。结果 在未经任何刺激的情况下,PBMC产生很低或不产生IFN-γ。IL-23呈剂量依赖方式促进由anti-CD3活化的PBMC IFN-γ产生。细胞亚群分析的结果表明,IL-23诱导记忆CD4^+和CD8^+T细胞表达IFN-γ,对活化的CD4^+T细胞作用较为明显。Th2细胞因子(IL-4、IL-10)和抗IL-12受体β1 mAb(IL-12Rβ1)抑制IL-23诱导T细胞IFN-γ产生。结论 IL-23促进活化的记忆CD4^+和CD8^+T细胞IFN-γ的产生。Th2细胞因子和抗IL-12Rβ1 mAb抑制由IL-23诱导IFN-γ产生,提示这些细胞因子和抗体对IL-23引起的自身免疫病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慢性乙肝患者肝脏中恒定自然杀伤T(invariant nature killer T,iNKT)细胞的功能与其表面Tim-3、PD-1、CD28表达的关系。方法无菌分离人体肝脏单个核细胞,建立α-半乳糖神经酰胺(α-GalCer)诱导慢性HBV感染后的iNKT细胞体外诱导扩增模型,以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培养基线水平0 h和72 h的iNKT细胞的表面Tim-3、PD-1、CD28的表达以及IL-4、IFN-γ的分泌情况;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4、IFN-γ的水平;阻断PD-1、Tim-3及活化CD28信号通路,以流式和ELISA法检测IL-4+iNKT与IFN-γ+iNKT。结果慢性乙肝患者(实验组)肝脏中的iNKT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iNKT表面Tim-3、PD-1的表达明显增多(P0.05),而CD28的表达则明显减少(P0.05);iNKT细胞分泌IL-4、IFN-γ的功能明显降低(P0.05);单一α-GalCer刺激培养72 h后,实验组IL-4+iNKT、IFN-γ+iNKT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P0.05),而阻断PD/PDL1、Tim-3/Tim-3L和(或)活化CD28/CD80信号通路后,IL-4+iNKT、IFN-γ+iNKT细胞的表达明显提高(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肝脏iNKT细胞功能存在明显的缺陷,并提示负向调控因子Tim-3、PD-1表达的增加和正向调控因子CD28表达的降低可能与iNKT细胞功能的下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外周血Th极化状况的改变以及其受CD40/CD154和地塞米松(Dex)的影响.方法 使用ELISA法检测SEE患者和对照组血浆IFN-γ和IL-10水平,分离、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应用CD40 mAb和Dex进行干预,使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上清IFN-γ和IL-10水平.结果 SLE患者血浆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活动期组血浆IL-10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均P<0.01);CD40 mAb对PBMC培养液上清IFN-γ和IL-10水平无影响(均P>0.05);Dex可使SLE患者PBMC培养液上清IFN-γ水平升高(P<0.05,P<0.01),Dex可以明显降低SEE患者和对照组PBMC培养液上清IL-10水平(均P<0.05).结论 SEE患者血浆IFN-γ水平降低、IL-10水平增高,存在Th2偏移;此种改变不受CD40/CD154影响但能被Dex抑制.  相似文献   

5.
卡介苗(BCG)通过诱导IL-12产生和受体表达促进人NK细胞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卡介苗(BCG)对人自然杀伤细胞(NK)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抗结核抗体阴性志愿者外周血PBMC、纯化NK细胞, 分别与BCG、 IL-12、 BCG+IL-12、 BCG+抗IL-12Rβ1 mAb(2B10)培养.利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液IFN-γ、 IL-12p40含量;利用ELISpot方法检测IFN-γ、颗粒酶B产生细胞的频率;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杀伤功能.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IL-12Rβ1的表达.结果:BCG呈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PBMC产生IFN-γ.在BCG刺激条件下, PBMC颗粒酶B分泌细胞数明显高于不加任何刺激剂组(P<0.05).BCG增强PBMC杀伤活性.BCG不能诱导纯化NK细胞产生IFN-γ, 但与IL-12同时刺激则表现出协同作用.纯化NK细胞经BCG刺激后杀伤活性与未刺激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G呈剂量依赖方式诱导PBMC产生IL-12、并促进NK细胞不同亚群表达IL-12Rβ1.2B10抗体抑制BCG对PBMC产生IFN-γ和分泌颗粒酶B的诱导作用.结论:BCG间接地促进NK细胞的生物学活性, 其部分机制是通过诱导单核细胞产生内源性IL-12、并上调NK细胞表达IL-12R.  相似文献   

6.
闫莉  黄英  刘恩梅 《现代免疫学》2007,27(2):151-155
为了解尘螨(HDM)抗原对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及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3+ICOS+细胞阳性率、转录因子T-bet、GATA-3、Foxp3 mRNA表达水平以及培养上清中IL-4、IL-10、IFN-γ表达水平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新生儿CBMC、成人PBMC体外经PHA和/或HDM抗原刺激前、后CD3+ICOS+细胞阳性率;用RT-PCR法检测细胞体外经PHA和/或HDM抗原刺激前、后T-bet、GATA-3以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细胞在体外经PHA和/或HDM刺激前、后培养上清液中IL-4、IL-10、IFN-γ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高剂量HDM抗原显著下调CBMC经PHA刺激后的CD3+ICOS+阳性率(P<0.05),同时也显著上调PHA刺激前其T-bet mRNA表达(P<0.05),而显著下调该类细胞经PHA刺激后的Foxp3 mRNA的表达(P<0.05)。也显著增加其PHA刺激前的IFN-γ分泌(P<0.01),减少其PHA刺激后IL-10分泌(P<0.05)。高剂量HDM抗原对CBMC的作用强于PBMC,可下调CD3+ICOS+阳性率,显著上调PHA刺激前CBMC T-bet mRNA表达,增加PHA刺激前IFN-γ的分泌,减少PHA刺激后IL-10分泌,提示早期接触高剂量HDM抗原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强,可促进新生儿Th1样反应,高剂量HDM抗原可能通过作用于下调Foxp3 mRNA的表达而下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和配体以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集15例早期HCC患者、13例进展期HCC患者和12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外周血并分离PBMC。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PD-1、PD-L1和PD-L2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中IFN-γ的水平,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和One-way ANOVA分析PD-1与IFN-γ的相关性。结果 进展期HCC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和CD19+B细胞中PD-1、PD-L1和PD-L2的表达水平和血清IFN-γ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和早期HCC患者,HCC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和CD19+B细胞PD-1、PD-L1表达水平与IFN-γ呈正相关。结论 肝癌患者PBMC中PD-1、PD-L1和PD-L2分子表达增加,且PD-1、PD-L1与IFN-γ水平有关联。  相似文献   

8.
细胞因子直接诱导正常人CD4+T细胞产生IL-17和IFN-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23、IL-2和IL-15)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CD4 T细胞IL-17产生的诱导作用和调节因素。方法:将正常人PBMC和纯化的CD4 T细胞在不同条件下与IL-23、IL-2和IL-15进行培养,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17和IFN-γ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在单个细胞水平上检测IL-17和IFN-γ产生细胞的频率。结果:IL-23可诱导PBMC产生IL-17和IFN-γ;Th2细胞因子和抗IL-12受体β1(IL-12Rβ1)mAb可抑制IL-23诱导的IL-17和IFN-γ产生。IL-2和IL-15均可诱导IL-17和IFN-γ产生,并与IL-23具有共同诱导作用。IL-12可诱导PBMC产生大量的IFN-γ,但不产生IL-17。进一步研究表明,IL-23、IL-2和IL-15可直接诱导纯化的CD4 T细胞产生IL-17和IFN-γ。结论:IL-23、IL-2和IL-15可直接作用于正常人CD4 T细胞诱导其产生IL-17和IFN-γ;Th2细胞因子和抗IL-12Rβ1mAb可抑制IL-23诱导的IL-17和IFN-γ产生。为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林绮文  吴长有 《免疫学杂志》2011,(9):752-755,759
目的研究IFN-α对CD56+NK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杀伤功能和细胞内信号传导的作用。方法分离健康人PBMC分别与培养液、IFN-α和IL-12培养,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的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分析IFN-α诱导IFN-γ产生的细胞亚群以及该细胞亚群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和信号传导机制。结果经IFN-α刺激后,PBMC能产生低剂量的IFN-γ。细胞亚群分析的结果表明,IFN-α诱导CD56+NK细胞产生IFN-γ,但对CD4+T和CD8+T细胞无明显作用。IFN-α促进NK细胞的杀伤功能。促进STAT1和STAT4磷酸化。结论 IFN-α通过磷酸化STAT1和STAT4,增加NK细胞IFN-γ分泌和增强杀伤功能。  相似文献   

10.
Th2细胞因子和抗IL-12Rβ1mAb抑制由IL-23诱导PBMC IFN-γ的产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介素23(IL-23)诱导正常人PBMC IFN-γ的产生,细胞亚群和调节因素。方法:正常人PBMC在不同条件下与IL-23进行培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FN-γ的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IL-23诱导PBMC IFN-γ表达的细胞亚群。结果:IL-23呈剂量依赖性诱导PBMC IFN-γ产生,并可与IL-2协同诱导IFN-γ的产生。细胞亚群分析的结果表明,IL-23诱导高表达CD56^*NK细胞产生IFN-γ,对CD4^*和CD8^*T细胞无明显作用。Th2细胞因子和抗IL-12受体β1 mAb(IL-12Rβ1)抑制IL-23诱导IFN-γ产生。结论:IL-23可直接作用于CD3^*CD56^*NK细胞,诱导产生IFN-γ。Th2细胞因子和抗IL-12Rβ1 mAb抑制IL-23诱导IFN-γ产生,提示可以用于由IL-23引起自身免疫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h17细胞在中国人Graves’病(GD)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30例初发GD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的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4+IL-17+T(Th17)细胞的数量;用ELISA法测定初发G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PBMC产生IL-17的水平;应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PBMC中ROR-γt、IFN-γ、IL-4 mRNA的表达量;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甲状腺组织中IL-17+细胞的分布和数量。结果:初发GD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20.59±4.63)%]、PBMC分泌的IL-17水平[(83.22±34.28)pg/ml]以及PBMC中ROR-γt mRNA表达(1.67±0.98)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h17[(11.77±4.18)%](P<0.01)、IL-17[(19.74±5.99)pg/ml](P<0.01)和ROR-γt mRNA(0.92±0.18)(P<0.05)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D患者PBMC中IFN-γmRNA的表达(0.31±0.07)、IL-4 mRNA的表达(2.53±0.70)均明显降低(P<0.01)。初发GD组患者PBMC中Th17细胞百分率与ROR-γt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5047,P=0.01);与IFN-γ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r=-0.5085,P<0.01);与IL-4 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r=-0.5372,P<0.01)。正常对照组甲状腺组织中未发现IL-17+细胞,GD组甲状腺组织滤泡间质内可见散在的IL-17+细胞。结论:初发GD患者PBMC中Th17细胞数量、PBMC分泌IL-17的水平和ROR-γt mRNA表达明显增高。GD患者甲状腺组织中有IL-17+细胞浸润,提示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中国人G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23、IL-2和IL-15)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CD4^+T细胞IL-17产生的诱导作用和调节因素。方法:将正常人PBMC和纯化的CD4^+T细胞在不同条件下与IL-23、IL-2和IL-15进行培养,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17和IFN-1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在单个细胞水平上检测IL-17和IFN-γ产生细胞的频率。结果:IL-23可诱导PBMC产生IL-17和IFN-γ;Th2细胞因子和抗IL-12受体B1(IL-12Rβ1)mAb可抑制IL-23诱导的IL-17和IFN-γ产生。IL-2和IL-15均可诱导IL-17和IFN-γ产生,并与IL-23具有共同诱导作用。IL-12可诱导PBMC产生大量的IFN-γ,但不产生IL-17。进一步研究表明,IL-23、IL-2和IL-15可直接诱导纯化的CD4^+T细胞产生IL-17和IFN-γ。结论:IL-23、IL-2和IL-15可直接作用于正常人CD4^+T细胞诱导其产生IL-17和IFN-γ;Th2细胞因子和抗IL-12Rβ1mAb可抑制IL-23诱导的IL-17和IFN-γ产生。为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单核细胞、未成熟和成熟树突状细胞(DCs)表达MHC Ⅰ类相关抗原A(MICA)的情况,以及DCs表达MICA后对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单核细胞、未成熟DC(iDCs)以及LPS、TNF-α、CD40L、IL-15和IFN-α分别刺激的成熟DCs表面MICA的表达,并观察DCs表达MICA后对NK细胞表达CD69、细胞毒活性和分泌IFN-γ的影响.最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重组NKG2D/Fc蛋白和抗IL-12单克隆抗体(mAb)对DCs激活NK细胞的影响.结果:单核细胞不表达MICA,iDCs低表达MICA.LPS、TNF-α和CD40L对DCs表达MICA无影响;但IFN-α和IL-15可促进DC上调MICA表达.DCs表达MICA后可促进NK细胞表达CD69、分泌IFN-γ、杀伤K562细胞.NKG2D/Fe蛋白可抑制NK细胞的杀伤活性和分泌IFN-γ;而抗IL-12mAb仅抑制IFN-γ分泌.结论:MICA在DCs表面的表达受局部微环境影响,且DCs表达MICA后可增强NK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
环孢素A对小鼠脾细胞IFN-γ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环孢素A(CsA)对小鼠γ-干扰素(IFN-γ)产生的影响。方法小鼠脾淋巴细胞分别使用抗CD3单克隆抗体(mAb)、抗CD3mAb 抗CD28mAb及抗CD3mAb rIL-12刺激后,用ELISA法检测CsA对小鼠脾细胞IFN-γ产生的影响。在单个细胞水平上,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sA对脾细胞表面CD25和CD69表达及IFN-γ产生的影响。结果CsA对不同条件下诱导的小鼠脾细胞IFN-γ产生,均表现为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其抑制机制与细胞的活化有关。结论CsA可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小鼠脾细胞表达CD25、CD69及产生IFN-γ。  相似文献   

15.
绿脓杆菌制剂与IL-12在诱导人NK细胞IFN-γ产生中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绿脓杆菌制剂(piliated Pseudomonas Aeruginosa,PPA)与IL-12协同诱导人PBMC和NK细胞IFN-γ的产生。分离健康人PBMC和纯化NK细胞分别与培养液、PPA、IL-12或PPA+IL-12共同培养,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无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的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分析PPA和IL-12诱导IFN-γ产生的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显示,单独应用亚适剂量的IL-12或PPA刺激人PBMC或纯化NK细胞,不能诱导或只能诱导低水平IFN-γ的产生。当PPA和IL-12共同与人PBMC或纯化NK细胞孵育后,PPA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与IL-12协同诱导PBMC和纯化NK细胞产生大量IFN-γ。细胞亚群分析的结果表明,PPA和IL-12协同诱导CD56+NK细胞产生IFN-γ,但对CD4+T和CD8+T细胞无明显作用。PPA与IL-12协同促进NK细胞IFN-γ的产生,提示PPA和IL-12能直接刺激NK细胞发生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IL-24在体外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入组28例NSCLC患者和17例健康对照者,收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分选CD8+T细胞,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检测CD8+T细胞中IL-24受体(IL-20R1、IL-20R2和IL-22R1)mRNA的相对表达量。不同浓度重组人IL-24(10 ng/ml和100 ng/ml)刺激纯化CD8+T细胞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变化。建立CD8+T细胞和NSCLC细胞系NCI-H1882细胞的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体外共培养系统,观察IL-24刺激后CD8+T细胞诱导靶细胞死亡比例,以及IFN-γ和TNF-α的表达变化。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LSD-t检验。结果CD8+T细胞中未检测到IL-22R1 mRNA表达,CD8+T细胞中IL-20R1和IL-20R2 mRNA相对表达量在健康对照者和NSCLC患者之间以及在非肿瘤部位和肿瘤部位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SCLC患者外周血和肿瘤部位CD8+T细胞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和非肿瘤部位(P<0.05),低浓度IL-24(10 ng/ml)刺激不影响CD8+T细胞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水平(P>0.05),而高浓度IL-24(100 ng/ml)则显著提升NSCLC患者CD8+T细胞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水平(P<0.05)。直接接触共培养系统中,高浓度IL-24(100 ng/ml)刺激NSCLC患者肿瘤部位CD8+T细胞后可诱导靶细胞死亡比例升高,以及IFN-γ和TNF-α表达升高,而低浓度IL-24(10 ng/ml)刺激对CD8+T细胞诱导的靶细胞死亡和细胞因子分泌无显著影响。间接接触共培养系统中,IL-24刺激对CD8+T细胞诱导的靶细胞死亡和细胞因子分泌均无显著影响。结论高浓度IL-24在体外可增强NSCLC患者CD8+T细胞的直接细胞杀伤功能,但在体内IL-24可能并不影响CD8+T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新型合成的含噻唑烷-4-酮的免疫调节剂(CH1b)对活动期RA患者iNKT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从RA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得到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α-Galcer和IL-2体外刺激扩增后,经磁珠分选(MACS)得到纯化的iNKT细胞,分成对照组(IL-2)、α-Galcer组(IL-2+α-Galcer)、CH1b组(IL-2+CH1b)。采用MTT法测定各组RA患者iNKT细胞增殖率;MILLIPLEX MAP Human Cytokine/Chemokine kit检测各组RA患者iNKT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的水平;采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RA患者iNKT细胞中IFN-γmRNA和IL-4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和α-Galcer组相比,CH1b组iNKT细胞增殖率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α-Galcer组IFN-γ和IL-4分泌水平明显增加(P0.05),CH1b组IFN-γ和IL-4的分泌量也明显增加,IFN-γ/IL-4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α-Galcer组IFN-γmRNA与IL-4 mRNA表达均明显增高,CH1b组IFN-γmRNA表达差异不明显,IL-4 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结论:新型合成的免疫调节剂(CH1b)可促进活动期RA患者活化的iNKT细胞增殖,并促进IL-4的分泌,上调IL-4 mRNA的表达,诱导iNKT细胞向Th2方向分化,对恢复RA病人体内免疫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真核表达人B7-H3Ig重组蛋白,探讨B7-H3信号在T细胞中的作用.方法 重叠PCR方法构建B7-H3Ig重组基因,进而获得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GEZ-Term/B7-H3Ig,转染L929细胞建立L929/B7-H3Ig基因转染细胞株,纯化获得B7-H3Ig重组蛋白.体外激发型CD3单克隆抗体(mAb)刺激活化T细胞过程中加入B7-H3Ig,观察其对T细胞增殖以及IL-10与IFN-γ分泌的作用.结果 B7-H3Ig经Protein G柱纯化后纯度>90%,浓度达0.559 mg/mL.重组蛋白结合实验表明CD3 mAb刺激48 h后T细胞表面B7-H3受体表达达到高峰.B7-H3Ig以剂量依赖方式促进CD3 mAb诱导的T细胞体外增殖与IL-10和IFN-γ分泌.结论 成功建立真核表达人B7-H3Ig基因转染细胞株,B7-H3Ig协同刺激T细胞增殖与IL-10和IFN-γ分泌.  相似文献   

19.
CIK是肿瘤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中的免疫效应细胞。为使CIK在实验室里能被更有效地诱导增殖并赋予其更强的杀肿瘤效应,我们在CIK常规培养环境中加入抗CD28单抗和IL-15,探讨抗CD28单抗和IL-15对CIK增殖和杀肿瘤效应。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预先以常规方法诱导CIK,然后加入抗CD28单抗和IL-15与CIK共培养。用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计数CIK增殖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IK中粒酶B、穿孔素和CD107a等分子的表达率;用ELISA方法检测CIK分泌IL-10、IL-12、INF-γ和TNF-α水平;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CIK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乳腺腺癌细胞株(MFC-7)和人黑素瘤细胞株(HME1)的杀伤活性。PBMC经常规CIK诱导培养以后再加入抗CD28单抗和IL-15与对照组比较,前者细胞增殖率明显增强(P<0.05);在CIK培养体系中加入抗CD28单抗和IL-15可促进颗粒酶B、穿孔素和CD107a等分子的表达率进一步增强(P<0.05);加入抗CD28单抗和IL-15,培养8d后CIK对A549、MFC-7和HME1细胞杀伤活性分别为82.2%、59.3%和70.6%,与对照组(分别为60.9%、49.6%和48.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培养体系中加入抗CD28单抗和IL-15,培养8d后其细胞因子IFN-γ、TNF-α分泌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IL-10和IL-12的分泌量未见显著差异(P>0.05)。实验说明在CIK培养体系中加入抗CD28单抗和IL-15可增加CIK增殖率并提高其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B7-H1阻断对CD3AK细胞增殖活化及其抗肿瘤免疫效应的影响.方法: 利用CD3单克隆抗体(mAb)刺激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诱导产生CD3AK细胞,然后利用B7-H1阻断型抗体阻断B7-H1通路,3H-TdR渗入法检测阻断后CD3AK细胞的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阻断后CD3AK细胞分泌IFN-γ、 TNF-α和IL-10的水平,同时将CD3AK细胞作用于膀胱肿瘤BIU-87细胞,MTT法检测阻断后CD3A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B7-H1阻断后,CD3AK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增强,体外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其分泌IFN-γ、 TNF-α的水平明显提高,而分泌IL-10的水平明显下降;同时CD3AK细胞对BIU-87细胞的杀伤活性亦明显升高.结论: 阻断B7-H1通路可以促进和维持CD3AK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并增强其抗肿瘤的免疫效应.阻断B7-H1通路将有望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