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慢性化的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其中T细胞抗病毒免疫应答减弱和多种负性调节因子(受体)的作用增强,以及抗原提呈细胞的功能障碍可能是抗病毒免疫应答下调的基础,而树突状细胞(DC)作为最有效的抗原提呈细胞,其功能障碍可能在HCV特异性T细胞应答和病毒持续感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中对DC的功能及其在HCV感染者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一类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虽在机体内的数量较少,但分布于机体全身,是启动机体初次免疫应答功能最强的APC。DC能通过MHC-Ⅰ、Ⅱ类途径提呈所遇到的任何抗原,并通过删肽复合物,共刺激分子(B7、CD40)以及DC-CKl等趋化因子趋化、转化、激活静息T细胞,从而激发初次免疫反应,有效控制机体免疫应答的过程。目前有证据显示DC与多种病毒(HBV、HCV、HIV和HCMV等)的发病机理和机体抗病毒免疫的作用机制相关。HCV感染后易造成体内持续感染,其发生机制十分复杂,而机体内DC的功能、分化和成熟均影响HCV在体内的存在,现将肝脏DC的特点,HCV对DC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肝树突状细胞与HCV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一类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虽在机体内的数量较少,但分布于机体全身,是启动机体初次免疫应答功能最强的APC[1].DC能通过MHC-I、Ⅱ类途径提呈所遇到的任何抗原,并通过MHC/肽复合物,共刺激分子(B7、CD40)以及DC-CK1等趋化因子趋化、转化、激活静息T细胞,从而激发初次免疫反应,有效控制机体免疫应答的过程.目前有证据显示DC与多种病毒(HBV、HCV、HIV和HCMV等)的发病机理和机体抗病毒免疫的作用机制相关.HCV感染后易造成体内持续感染,其发生机制十分复杂,而机体内DC的功能、分化和成熟均影响HCV在体内的存在,现将肝脏IC的特点,HCV对DC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张醇  范霞  梁华平 《免疫学杂志》2012,(12):1094-1098
DC作为专职的抗原呈递细胞,在启动和调节先天性及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性作用。芳香烃受体(arylhydrocarbon receptor,AhR)作为配基依赖性活化转录因子,可表达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中。AhR与不同配体相结合活化后,可通过对DC的影响调节机体免疫应答。深入研究AhR和DC的关系的为纠正DC功能异常所导致的免疫功能紊乱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AhR与DC来源、分化、成熟以及介导的免疫应答之间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病毒感染后DC可介导产生不同的保护性反应,通过处理和递呈抗原来激发适应性免疫。DC的成熟对激发细胞免疫和避免未成熟DC(iDC)诱导免疫耐受至关重要。为研究HIV感染后DC功能的变化,以单核细胞来源的未成熟细胞为研究对象进行如下实验。  相似文献   

6.
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一群功能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在激发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作用。常规体外诱导DC成熟需要7~9d,在本研究中,我们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快速DC细胞制备技术,利用GM-CSF和IL-4体外刺激人外周血单核细胞48h,使其分化为未成熟DC。接着,利用细胞因子和炎性因子等继续刺激24h即可获得成熟DC。因此,仅需3d即可将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成功诱导为成熟DC。细胞表型和功能检测显示,快速诱导的成熟DC相较于常规诱导的DC,表达较高水平的共刺激分子(CD80、CD83和CD86)、MHC II类分子和趋化因子受体CCR7,并分泌功能性细胞因子IL-12,能有效促进T细胞增殖。我们的这项技术为临床开展基于DC的治疗性疫苗,以及体外快速扩增适应性免疫细胞用于过继转输治疗提供省时和高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所知抗原提呈能力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在识别外源性抗原、内源性抗原及诱导免疫应答、免疫耐受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自1973年DC被人们发现并命名以来,人们对DC的来源及功能的认识逐渐深入。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炎症或感染时,单核细胞  相似文献   

8.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是一类近年来被认识并证明在免疫应答与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免疫细胞,其功能特点在于活化后大量快速分泌Ⅰ型IFN,并能够通过Ⅰ型干扰素途径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DC)的功能,之后分化为一类独特的成熟DC,参与调节T细胞功能,从而有效地连接了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相似文献   

9.
病毒感染后DC可介导产生不同的保护性反应,通过处理和递呈抗原来激发适应性免疫。DC的成熟对激发细胞免疫和避免未成熟DC(iDC)诱导免疫耐受至关重要。为研究HIV感染后DC功能的变化,以单核细胞来源的未成熟细胞为研究对象进行如下实验。从供者血中提取CD14+单核细胞,体外培养使其分化为iDC。加入细胞因子或表达CD40L的细胞可诱导其分化为成熟的DC(mDC)。病毒为Ba-L HIV-1隔离株,在MAGI细胞中测定其感染滴度,同时以流感A类病毒感染iDC,对比观察。感染结束后,用PCR检测HIV-1的逆转录本,以荧光来标记抗体双重感染色,进行FACS…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逆转录病毒介导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基因在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的转移效率,以及对DC成熟和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含有HBV C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感染处于分裂期的小鼠骨髓祖细胞,感染后的骨髓细胞在GM—CSF和IL—4存在的条件下继续培养获得成熟的DC,用PCR、RT—PCR,分析目的基因的整合与转录;用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仪,分析HBcAg的表达及基因转移效率,以及检测感染前后DC CD80和MHC—Ⅱ类分子的表达以及分泌IL—12能力的变化;通过将基因转移后的DC与淋巴细胞进行混合培养,检测其体外诱导CTL的能力。结果:逆转录病毒感染后并不影响骨髓来源的DC成熟,对其表面分子CD80和MHC-Ⅱ类分子的表达和分泌IL-12的能力没有影响。目的基因能整合到DC的基因组DNA中,并能转录和翻译。约28%的DC能表达HBcAg,感染后的DC体外能诱导T细胞应答。结论:逆转录病毒能有效地将HBV C基因转移到骨髓来源的DC中,对DC的成熟和功能无明显影响,并能诱导CTL应答,这将有助于开展以DC为基础的慢性乙肝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是目前所知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s,APC),其最大特点在于能激活初始型T细胞(naiveTcell),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始动者,在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DC的成熟、活化是其发挥免疫作用的先决条件,因而成为研究的焦点。目前已发现刺激DC成熟的多种因素,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α,TNF-α)、CD40-CD40L、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含有非甲基化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cytosinephosphate-guanosine,CpG)基序的寡核苷酸(CpGmotif-containingoligodeoxynucle …  相似文献   

12.
树突状细胞(DC)是连接先天性免疫和固有免疫的重要桥梁,不同微环境,其成熟状态不同,成熟DC(m DC)可促进免疫应答,耐受型DC(t DC)则诱导免疫耐受。各种外源或内源因素均可调节DC的分化发育,刺激其活化成熟或诱导耐受以影响免疫应答的结局。本文主要对诱导DC活化或耐受的分子如Toll样受体(TLR)配体、多糖类、热休克蛋白、细菌毒素、树突状细胞和上皮细胞205(DEC205)单克隆抗体或单链抗体DEC融合蛋白、细胞因子、免疫调节剂的用量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CD40分子在树突状细胞中的信号转导通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周桓  顾宗江  张学光 《现代免疫学》2004,24(5):429-431,436
树突状细胞 (DC )作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APC ) ,是启动机体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1] 。未成熟DC定居在外周组织 ,具有极强的捕获抗原能力 ,通过多种方式捕获入侵的病原体、损伤或恶变的组织后迁移至淋巴结 ,将加工过的抗原以MHC 抗原肽的形式提呈给T细胞启动机体免疫应答。在此过程中 ,DC逐渐发育成熟 ,伴随着膜表面黏附分子表达的变化以及MHCII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如CD4 0、OX4 0L、CD80、CD86表达的上调。然而 ,DC抗原提呈功能的完全成熟需要T细胞提供的共刺激信号 ,其中CD4 0相关的信号通路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ryostatin-1对树突状细胞(DC)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联合应用GM-CSF和IL-4自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定向分化DC;以Bryostatin-1刺激TNF-α诱导成熟的DC,收集DC及其上清夜,以FACS和ELISA方法分析DC表面免疫分子(CD80、CD83、CD86、HLA-DR和B7-H1)和细胞因子(IFN-γ、IL-1β、IL-10和IL-12)表达水平;自DC提取RNA,以Northern blot分析DC的B7-h1 mRNA表达水平;以DC为诱导细胞,进一步检测DC的免疫诱导功能。结果Bryostatin-1通过降低DC表面B7-H1表达和增强B7.2表达,以及调节DC细胞因子(IL-1b、IL-12和IFN-γ)分泌,增强DC的免疫诱导功能,PKC通道特异性的抑制剂BI明显逆转Bryostatin-1的上述作用。结论Bryostatin-1增强DC免疫功能,其机制可能是激活PKC通道。  相似文献   

15.
血管活性肠肽对树突状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通过神经肽、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相互作用。血管活性肠肽(VIP)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肽参与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的调控。近年研究表明VIP能通过与树突状细胞(DC)表面的受体结合调节DC的表型和功能成熟,在DC体内迁移和功能成熟中发挥重要作用。VIP主要通过调节DC膜表面黏附分子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和趋化活性,诱导Th细胞分化以及抗原提呈功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表达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NS3)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树突状细胞体内诱导特异性Th1细胞免疫应答。方法:分离培养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制备表达HCV-NS3蛋白的重组腺病毒转染树突状细胞(DC-AdNS3)疫苗,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印迹法分析鉴定细胞及抗原蛋白表达。采用腹腔注射途径免疫接种BALB/c小鼠两次,每次间隔10天,3×105细胞/次。末次接种10天后,采用ELISPOT法和ELISA法分别测定脾NS3特异性分泌IFN-γ的T细胞反应以及细胞因子水平。结果:重组腺病毒转染DC可刺激DC成熟,同时可在DC内成功表达NS3蛋白。小鼠两次接种DC-AdNS3产生明显升高的分泌IFN-γ的T细胞反应(P<0·01),脾T细胞悬液内可测得高水平的IL-2和IFN-γ(P<0·01)以及显著降低的IL-10(P<0·05)。结论:DC-AdNS3疫苗可在BALB/c小鼠体内激发产生抗原特异性的Th1细胞免疫应答,为抗HCV感染的疫苗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在人群中感染率极高,通过多种免疫逃避机制,实现在宿主体内的长期潜伏感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在诱导和维持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人体内的DC根据来源、表型分为两群:髓系DC(myeloid DC,mDC)和浆细胞样DC(plasmacytoid DC,pDC),大量研究证实HCMV介导的多种免疫逃避机制中,部分是通过影响DC功能实现的。HCMV不仅可以感染mDC,影响mDC表型、迁移、分泌细胞因子、激活T细胞功能,而且还可以抑制pDC分泌干扰素水平及激活T细胞能力,并且激活过度的B细胞反应,导致机体抗病毒细胞免疫反应的抑制和体液免疫紊乱,实现病毒长期潜伏感染。本文主要讨论HCMV是如何改变两种DC亚型的功能以实现免疫逃避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雌激素是否可通过影响树突状细胞 (DC)而调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 (EAE)大鼠的免疫应答。方法 :在细胞因子和不同浓度的 17β 雌二醇存在下 ,从大鼠脾脏单核细胞培养DC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分子 ,通过抗原提呈实验观察雌二醇处理的DC(E2 DC)抗原提呈能力是否改变。用含髓鞘碱性蛋白 (myelinbasicprotein ,MBP6 8- 86)的佐剂免疫大鼠 ,观察皮下或静脉注射E2 DC对EAE大鼠免疫应答是否有影响。结果 :17β 雌二醇可加速DC分化 ,特征性表现为CD11c、共刺激分子B7 2和CD40的上调 ,而抗原提呈能力未有改变。在DC和T细胞共培养的上清液中 ,IFN γ分泌下降而IL 10水平升高。给免疫 5d的EAE大鼠静脉注射E2 DC ,可激活淋巴结细胞的免疫应答 ,如提高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因子产生 ,而脾脏产生MBP特异性抗体的细胞数量减少。结论 :雌激素能影响DC的分化和功能 ,导致Th2细胞因子产生 ,这可能与其对EAE的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旨在探讨氢化可的松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 (DC )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表型、功能的变化 ;采用细胞因子体外诱导人外周血来源DC ,加入不同浓度的氢化可的松进行培养 ;以细胞计数、PI染色测定细胞周期、间接荧光表型分析、ELISA法测定DC分泌的IL 12和3H TdR掺入测定DC对T细胞的激发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外周血贴壁的单核细胞在细胞因子的诱导下可以分化为成熟的DC ,不同浓度 (2 μg/ml~ 5 0 μg/ml)的氢化可的松可下调DC表达的CD80和HLA DR分子 (分别下降 41 1%和 10 9% ) ,并使其分泌IL 12的能力明显下降 (由 38 1pg下降为 0 ) ,DC对自体T细胞的激发功能明显降低 ,而且一定浓度的氢化可的松还可以使DC发生凋亡 (凋亡率可达 5 6 6 % )。糖皮质激素不仅通过下调DC表达的协同刺激分子及其分泌的IL 12从而影响DC对T细胞的激发作用 ,而且可以直接诱导DC发生凋亡 ,从而下调免疫应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人冠状病毒OC43(Human coronavirus OC43,HCoV-OC43)逃避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免疫监视作用的初步机制。方法:利用HCoV-OC43 阳性病人的标本感染BSC-1 细胞分离OC43 病毒,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进行鉴定;利用人细胞因子GM-CSF 和IL-4 联合体外诱导DC 分化,于诱导7 d 后用HCoV-OC43 病毒感染DC。采用透射电镜观察DC 感染后的形态,Real-time PCR 检测DC 功能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DC 比例及其功能相关共刺激分子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HCoV-OC43 体外感染DC 的体系。HCoV-OC43 能感染DC 并刺激其产生免疫应答,但培养上清中不能检测到病毒核酸;HCoV-OC43 感染会导致DC细胞表达IFN-α、IFN-β、CCL3 和CCL5 的量显著下调,但其共刺激分子HLA-DR、CD1c 和CD86 的表达不受抑制。结论:HCoV-OC43 可感染人DC 细胞并刺激其产生免疫应答,但不能产生活的子代病毒;HCoV-OC43 可通过抑制宿主DC 细胞IFN-β等相关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分泌,来实现免疫逃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