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及乳腺癌易感基因相关蛋白1(BAP1)、泛素特异性蛋白酶39(USP39)与早期胃癌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的87例早期胃癌患者,收集其术后病理组织及其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TIM-3、BAP1、USP39及CD3+、CD4+、CD8+、CD68+阳性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mRNA表达;采用Spearman法分析相关性;并比较TIM-3、BAP1、USP39阳性表达的病理参数,随访统计阴阳性表达者生存时间,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TIM-3、BAP1、USP39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胃癌组织TIM-3 m RNA、BAP1 m RNA、USP39 mRNA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CD3+、CD4+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CD8+<...  相似文献   

2.
检测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分子3(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 containing molecules 3,TIM-3)在胃癌患者固有免疫细胞(γδT细胞与NK细胞)中的表达率,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的关系。收集临床病理资料齐全的胃癌患者26例,经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IM-3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外周血γδT细胞、NK细胞中的表达率,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中位PFS的相关性。结果发现,TIM-3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γδT细胞上均表达,而2类组织中γδT细胞上TIM-3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但均显著高于其在外周血γδT细胞上的表达水平(P<0.001;P<0.001)。TIM-3在外周血NK细胞中表达率较高,且TIM-3在外周血中NK细胞表达率显著高于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P<0.001;P<0.001),而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7)。NK细胞中TIM-3的表达率分别与肿瘤浸润深度和TNM分期相关(P<0.01),γδT细胞中TIM-3表达率与TNM分期有关(P<0.01)。γδT细胞及NK细胞中TIM-3表达率较低的胃癌患者比TIM-3表达率较高的胃癌患者的中位PFS更长(P=0.014;P=0.028),提示TIM-3在胃癌的进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原位肿瘤中浸润T细胞数量与临床转移及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肺癌组织共140例(其中发生转移的4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在肿瘤组织的浸润情况,对比未转移和转移患者肿瘤组织CD4~+T细胞和CD8~+ T细胞的浸润数量,采用生存分析对比不同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浸润数量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肿瘤组织CD4~+ T细胞比例差异不大,转移组患者肿瘤组织CD8~+ T细胞数量显著低于转移组,且未转移组CD8/CD4比例显著高于转移组, CD8~+ T细胞数量多和CD8/CD4比例高的患者总体生存率显著优于CD8~+ T细胞数量少和CD8/CD4比例低的患者。结论出现转移的NSCLC患者肿瘤组织CD8~+ T细胞浸润数量、 CD8/CD4比例均显著下降,与NSCLC转移患者预后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负性共刺激分子B7-H4是新近发现的B7家族的新成员。为了检测人结直肠癌组织中肿瘤细胞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上B7-H4的表达以及分析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浸润,进而探讨其相关临床意义,本课题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8例人结直肠癌组织中肿瘤细胞及浸润淋巴细胞上B7-H4的表达以及巨噬细胞、T细胞及其亚群的浸润,统计学分析B7-H4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TAM)以及CD3+T细胞、CD8+T细胞浸润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B7-H4分子,而正常组织中基本不表达,并且在肿瘤细胞及浸润淋巴细胞中均检测到B7-H4的表达。统计学分析表明,浸润淋巴细胞中B7-H4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否为粘液腺癌有关(P<0.05),与患者总体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且B7-H4高表达组织较B7-H4低表达组织CD3+T细胞高度浸润例数显著增加(P<0.05);肠癌细胞中B7-H4的表达与患者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以及Dukes分期有关(P<0.05)。综上所述,人结直肠癌患者的肠癌细胞及浸润淋巴细胞较正常细胞均异常表达B7-H4分子,CD3+T细胞的浸润程度与浸润淋巴细胞中B7-H4的表达呈显著相关而与肿瘤细胞上B7-H4的表达无关,而肿瘤细胞表达B7-H4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以及Dukes分期有关。上述结果提示肿瘤细胞表达B7-H4与浸润淋巴细胞表达B7-H4可能分别以不同机制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和进展,进一步分析肿瘤组织中B7-H4在不同细胞表达的生物学和临床意义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胃癌病人外周血、癌旁组织和肿瘤组织中T细胞上PD-1和TIM-3的表达状况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来自胃癌病人外周血、癌旁组织和肿瘤组织及正常供体外周血的CD3+T细胞,分析PD-1和TIM-3的表达水平。结果PD-1和TIM-3在胃癌病人T细胞上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供体。相比胃癌病人外周血,肿瘤组织TIL的PD-1和TIM-3表达水平更高。另外,PD-1和TIM-3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病人的年龄和肿瘤大小存在相关性。通过阻断PD-1和TIM-3信号通路可以增强TIL抗肿瘤细胞毒性。结论 PD-1和TIM-3可能与胃癌的恶变有关。单克隆抗体靶向阻断PD-1和TIM-3通路有希望成为胃癌免疫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在胃癌患者外周血的数量和肿瘤组织、癌旁组织的表达,探讨MDSC的数量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收集62例胃癌患者外周血和其中12例患者的新鲜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以及20份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流式细胞仪分析HLA-DR-CD33+CD11b+MDSC的数量,采用One-way ANOVA和Mann-Whitney U检验以及t检验分析胃癌患者外周血MDSC的数量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患者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和健康志愿者相比,初诊胃癌患者外周血MDSC数量增加(P0.01);MDSC在胃癌患者外周血的数量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患者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MDSC在同一病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复发/转移组患者外周血MDSC的数量明显高于无复发/转移患者(P0.05);胃癌患者外周血HLA-DR-CD33+CD11b+MDSC高表达负性协同刺激分子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结论 MDSC在胃癌患者外周血的数量与肿瘤恶性程度及复发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MET表达及基因改变与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表达及免疫微环境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112例NSCLC患者,收集病理活检或手术切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ET、PD-L1表达及CD8~+T细胞浸润水平;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MET基因状态;并分析MET表达及基因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PD-L1表达及CD8~+T细胞浸润水平关系。结果 NSCLC组织MET、PD-L1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65岁、腺癌、临床分期Ⅲ~Ⅳ期、EGFR突变型、淋巴转移者MET阳性率显著升高;NSCLC组织MET基因扩增率为11.61%;腺癌、淋巴转移者MET基因扩增率显著升高;MET表达及MET基因扩增与PD-L1阳性表达有关;校正影响MET表达及基因状态因素后,MET表达及MET基因扩增为影响PD-L1表达的预测因素;NSCLC原发和转移病灶CD8~+T细胞浸润率分别为64.29%、39.29%;MET基因扩增与CD8~+T细胞浸润水平有关;校正影响MET表达及基因状态因素后,MET基因扩增与CD8~+T细胞浸润水平独立相关。结论 MET表达尤其是MET基因改变可影响NSCLC中PD-L1表达和免疫微环境,其中MET基因扩增与CD8~+T细胞浸润水平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结构域的分子-3(TIM-3)和白细胞介素(IL)-7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变化,以及IL-7对T细胞表面TIM-3的调控作用,为阐明炎症应答在冠心病发病中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82例冠心病患者[包括:稳定性心绞痛(SA)2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3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1例]和20例健康志愿者入组本研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表面TIM-3的水平,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L-7的水平。应用重组人IL-7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后观察T细胞表面TIM-3的变化,并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IL-7信号通路中STAT-5磷酸化和SOCS3的水平。结果 T细胞表面TIM-3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ent intensity,MFI)在SA(118.7±16.50)、UA(246.8±70.62)和AMI(332.7±55.92)中均较健康志愿者(40.60±9.76)显著升高(P0.001)。CD4~+T细胞表面TIM-3的比例在SA(1.32%±0.51%)、UA(2.35%±1.66%)和AMI(5.72%±1.79%)中均较健康志愿者(0.76%±0.24%)显著升高(P0.05),CD8~+T细胞表面TIM-3的比例在SA(0.98%±0.35%)中与健康志愿者(0.77%±0.26%)无明显变化,而在UA(1.23%±0.39%)和AMI(1.64%±0.55%)中显著升高(P0.05)。血清IL-7的水平在SA(47.11 pg/ml±33.90 pg/ml)和UA(43.76 pg/ml±25.20 pg/ml)中与健康志愿者(35.17 pg/ml±13.30 pg/ml)未见明显升高,而在AMI(66.64 pg/ml±26.38 pg/ml)中显著升高(P=0.004 5)。重组人IL-7刺激可显著提升AMI患者CD4+和CD8~+T细胞表面TIM-3的表达,而仅升高健康志愿者CD8~+T细胞TIM-3的表达。同时,IL-7刺激可促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TAT-5的磷酸化和SOCS3的表达。结论 IL-7可升高TIM-3的表达,在冠心病中可能发挥抑制炎症应答的作用,预防疾病的进展恶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浸润淋巴细胞的分类及细胞因子表达,探讨肝癌组织免疫微环境改变的意义.方法:收集76例原发性HCC的癌组织及非癌组织标本,应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组织中免疫细胞的比例;运用流式微球阵列法(CBA)检测HCC组织和非癌组织中Th1/Th2类细胞因子,ELISA法检测TGF-1、VEGF的表达.结果:HCC患者中CD3+T细胞、CD4+ Th细胞、Treg细胞及CD455RO+记忆性T细胞在癌组织中的比例均高于相应的非癌组织,而CD8+ CTL细胞在癌组织中的比例较低;Treg细胞与Th细胞或CTL细胞水平呈负相关;癌组织中早期活化因子CD69在CD3+T淋巴细胞及NK细胞上的表达均低于非癌组织,而癌组织中晚期活化因子HLA-DR在CD3+T细胞表达的水平高于非癌组织.细胞因子IL-10、TGF-1及VEGF在癌组织中表达高于非癌组织.结论:肝癌组织微环境中,抗肿瘤效应性细胞比例下降,而抑制性细胞及其相关因子增加,引发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免疫无能,导致肿瘤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型肺癌组织中协同刺激分子B7-H3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的病理参数、预后及CD3+T淋巴细胞的浸润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5年9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四人民医院行手术切除术的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组织标本87例,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非小细胞型肺癌中协同刺激分子B7-H3的表达和CD3+T淋巴细胞的浸润程度。结果:协同刺激分子B7-H3在非小细胞型肺癌组织中高表达,该分子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肿瘤的大小、病理分型无相关性(P>0.05),但与患者的生存期呈负相关。且该分子在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浸润的T细胞呈负相关。结论:协同刺激分子B7-H3的表达在非小细胞型肺癌组织中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中E2F转录因子3(E2F3)表达与CD8~+T细胞浸润的特点及其与膀胱癌恶性生物学行为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10例不同病理分期、分级的膀胱癌组织和相应正常膀胱组织中E2F3的表达情况及CD8~+T细胞浸润特征,Western blot法检测82例膀胱癌组织及相应正常膀胱组织中E2F3、CD8蛋白水平,直线相关分析方法分析E2F3表达与CD8~+T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结果膀胱癌组织中E2F3高表达,膀胱癌组织中E2F3表达随肿瘤分期、分级增加逐步增高,而相应肿瘤内CD8~+T细胞浸润数目逐步减少,E2F3高表达组肿瘤内CD8~+T细胞浸润数目显著低于E2F3低表达组。E2F3阳性率及CD8~+T细胞的浸润数量减少与肿瘤病理分期、分级、肿瘤大小、伴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等肿瘤临床侵袭性指标密切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肿瘤E2F3表达水平与肿瘤内CD8~+T细胞浸润数目呈负相关。生存分析表明E2F3高表达患者术后5年预后更差。结论膀胱癌组织中E2F3水平与肿瘤侵袭性关系密切,与肿瘤内CD8~+T细胞浸润数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外大量培养扩增原发性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的新方法,并初步研究其分子表型和功能特征。方法 20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组织经混合消化酶消化为单个细胞后,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其中的淋巴细胞,然后应用两步培养法大量扩增TILs,并检测它们的生长扩增速度。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扩增淋巴细胞的分子表型,ELISA法检测其IFN-γ的分泌水平,并分析高表达PD-1和低表达PD-1分子TILs分泌IFN-γ的能力。结果 18例标本中的TILs在体外经两步法培养后可以扩增达到1010数量级。扩增的TILs中CD3~+细胞的比例为(91.7±7.4)%,CD3~+CD56~+细胞的比例为(28.5±11.7)%,CD3~+CD4~+细胞的比例为(32.5±19.6)%,CD3~+CD8~+细胞的比例为(62.5±29.1)%。PD-1分子在CD3~+CD8~+细胞的比例为(23.5±16.1)%。扩增的TILs分泌INF-γ的水平为(827.8±307.7)pg/ml,其中9例PD-1分子低表达的CD3~+CD8~+细胞的分泌INF-γ的水平为(1087.5±249.6)pg/ml,6例PD-1分子高表达的CD3~+CD8~+细胞的分泌INF-γ的水平为(478.6±69.3)pg/ml,两者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两步培养法从原发性肝癌中大量扩增TILs简便易行,扩增的TILs主要为CD3~+CD8~+T淋巴细胞,且TILs中PD-1的表达与其分泌IFN-γ的能力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卵巢癌患者外周血、癌组织中的PD-1~+CD8~+T细胞表面CD38和CD101的表达和分布情况,分析各PD-1~+CD8~+T细胞亚群频率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判断CD38和CD101在PD-1~+CD8~+T细胞亚群的频率对卵巢癌患者诊断和疗效的指示性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卵巢癌患者、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卵巢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CD38和CD101在PD-1~+CD8~+T细胞亚群频率;运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分析各PD-1~+CD8~+T细胞亚群频率及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参数和疗效指标的相关性;运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CD38分子和CD101分子在卵巢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情况。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总PD-1~+CD8~+T细胞亚群频率、CD38和CD101在PD-1~+CD8~+T细胞亚群共表达频率显著升高。PD-1~+CD38~+CD101~+CD8~+T细胞频率与卵巢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术后化疗疗效呈显著负相关。免疫荧光染色证实了CD38和CD101在卵巢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胞膜上有部分共定位表达。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CD38和CD101在PD-1~+CD8~+T细胞亚群共表达频率可作为卵巢癌患者辅助诊断和预测预后的指标之一,并有可能作为判断卵巢癌患者抗PD-1免疫治疗适用性的辅助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乳腺癌细胞HLA-DR的异常表达及其与浸润淋巴细胞的关系,探讨乳腺癌细胞HLA-DR抗原异常表达的免疫生物学意义。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人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相对正常乳腺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23例乳腺癌标本进行HLA-DR和浸润淋巴细胞的检测。结果 HLA-DR在相对正常乳腺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7.7%,显著高于相对正常乳腺组织(P<0.05)。肿瘤浸润CD4+T和CD8+T的数量均较相对正常乳腺组织明显增多(P<0.05),乳腺癌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量与浸润T细胞存在正相关关系(r=0.892)。结论 HLA-DR在乳腺癌细胞过表达与浸润淋巴细胞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HLA-DR在乳腺癌的自身免疫调节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这为临床开展乳腺癌的生物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检测卵巢浆液性癌患者癌组织中CD4+CD25+及CD8+T细胞的数目,探讨其两种T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对疾病发展及预后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双标及单标的染色方法检测41例卵巢浆液性癌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标本中CD4+CD25+和CD8+T细胞的数目。结果显示,癌灶中CD4+CD25+T淋巴细胞为(19.95±11.50)个/10HPF,CD8+T淋巴细胞为(43.46±16.69)个/10HPF。生存分析发现高CD4+CD25+T细胞组患者总生存期较低CD4+CD25+T细胞组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高CD8+T细胞组患者总生存期与低CD8+T细胞组相比延长,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此外两种T细胞数目与患者年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腹水细胞学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均无关(P>0.05)。结果表明,卵巢浆液性癌中高CD4+CD25+T细胞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可能与CD4+CD25+T细胞介导的免疫抑制导致肿瘤免疫逃逸有关;癌组织中高CD8+T细胞提示患者预后较好,两种T细胞对卵巢浆液性癌预后的评估有重要的价值,同时可以通过阻断CD4+CD25+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改善卵巢浆液性癌患者的预后,为卵巢癌治疗提供靶目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人胰腺癌微环境对树突状细胞(DCs)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3(TIM-3)表达及其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肿瘤微环境调节DCs上TIM-3表达的可能机制。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TIDC)以及癌旁组织、胰腺癌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诱导DCs上TIM-3的表达;观察人胰腺癌细胞培养液上清对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rhGM-CSF和rhIL-4诱导扩增制备DCs上TIM-3表达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IM-3+DCs组和对照组的DCs分别与凋亡胰腺癌细胞Capan-2共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β和IL-12水平。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TIDC上TIM-3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的DCs(P<0.01)。人胰腺癌细胞株Canpan-2、SW1990和Panc-1的上清液较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27显著上调DCs上TIM-3表达(P<0.05),联合阻断VEGF、IL-10和PGE2可明显降低Canpan-2细胞上清对DCs上TIM-3的上调作用(P<0.05)。TIM-3高表达DCs组较低表达组分泌的IL-12和IFN-β水平低,而阻断TIM-3后,IFN-β和IL-12水平均升高(P<0.01)。而这种升高趋势可在加入DNase和RNase后消失。结论: 人胰腺癌TIDC上TIM-3表达升高导致其固有免疫功能受损;肿瘤细胞分泌的VEGF、IL-10和PGE2可能参与TIM-3的表达调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三重基序蛋白(TRIM)59、p53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73例NSCL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NSCL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RIM59及p53蛋白的表达;qRT-PCR检测TRIM59及p53 mRNA表达。Pearson检验分析NSCLC组织中TRIM59 mRNA与p53 mRNA表达的相关性;采用TCGA数据库分析TRIM59及p53蛋白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Kaplan-Meier法分析TRIM59、p53蛋白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COX回归分析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NSCLC组织中TRIM59及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74.0%vs.9.6%,65.8%vs.5.5%,P<0.05),TRIM59 mRNA、p5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17±0.62)vs.(1.00±0.24)、(1.85±0.49)vs.(1.00±0.26),P<0.05]。NSCLC组织中TRIM59及p53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TNM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噬标志物LC3与肿瘤表面抗原NY-ESO-2、MAGE-D4在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以及CD4~+、CD8~+、CD68~+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分析LC3与NY-ESO-2、MAGE-D4以及CD4~+、CD8~+、CD68~+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探讨结直肠癌细胞自噬对免疫细胞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Western blot法检测128例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LC3、NY-ESO-2、MAGE-D4的表达以及CD4~+、CD8~+、CD68~+免疫细胞浸润情况,探讨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LC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NY-ESO-2在结直肠癌中低表达,MAGE-D4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两者在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几乎不表达(P0.05);CD4~+、CD8~+、CD68~+免疫细胞在结直肠癌中的浸润量均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P0.05);(2)结直肠癌中LC3与肿瘤表面抗原NY-ESO-2、MAGED4的表达以及CD4~+、CD8~+、CD68~+细胞的浸润量均呈正相关(P0.05);(3)NY-ESO-2的表达与CD4~+、CD8~+、CD68~+细胞的浸润量均呈正相关,MAGE-D4的表达与CD8~+、CD68~+细胞的浸润量均呈正相关(P0.05);(4)LC3、NY-ESO-2、MAGE-D4的表达及CD4~+、CD8~+免疫细胞的浸润量均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LC3、NY-ESO-2、MAGE-D4的表达及CD4~+、CD8~+、CD68~+细胞的浸润量与TNM分期呈负相关(P0.05);LC3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CD8~+细胞的浸润量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中自噬标志物LC3的表达与肿瘤表面抗原NY-ESO-2、MAGE-D4的表达、免疫细胞CD4~+、CD8~+、CD68~+的浸润量具有相关性,自噬活性改变可能影响结直肠癌的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与肺腺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 2019年 10 月至2022年 10 月收治的 72 例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肺腺癌病理组织与癌旁组织的CD4+、CD8+和EGFR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评估CD4+、CD8+和EGFR表达水平对肺腺癌的诊断价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探讨 T细胞亚群和EGFR表达水平与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肺腺癌病理组织的CD8+含量及EGFR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而CD4+含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CD4+、CD8+含量及EGFR表达水平与淋巴结是否转移和不同TNM分期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CD4+、CD8+和EGFR的AUC值分别为 0.547、0.723、0.757,对肺腺癌患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高CD4+含量的生存时间比低 CD4+含量长,高 CD8+含量的生存时间比低 CD8+含量短,EGFR 阳性的生存时间比阴性短.结论:肺腺癌患者的CD8+和EGFR在机体内呈现高表达水平,而CD4+呈现低表达水平,均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CTP修饰的EGFRvⅢ多肽疫苗是否可激活体内抗肿瘤免疫应答并抑制胶质瘤生长。方法:qPCR检测胶质瘤患者肿瘤和癌旁组织EGFR和EGFRvⅢ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多肽疫苗CTP-V2在树突状细胞(DCs)中的定位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负载多肽疫苗DCs与CD8+T细胞共孵育后T细胞增殖及CD69表达;体内抑瘤实验检测CTP-V2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细胞肿瘤浸润及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qPCR结果显示,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中EGFR表达较癌旁组织显著升高(P<0.001),肿瘤组织EGFR和EGFRvⅢ表达呈正相关(R=0.58),且EGFR和EGFRvⅢ表达与胶质瘤患者不良预后相关;显微镜观察显示,CTP-V2可有效定位于DCs胞质区域;流式检测结果表明负载CTP-V2的DCs较负载V2的DCs可更显著地刺激CD8+T细胞增殖(P<0.000 1)和CD69表达(P<0.000 1);小鼠移植瘤模型显示,CTP-V2可显著抑制胶质瘤生长(P<0.01),同时可明显增加T细胞肿瘤浸润(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