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我国1990-2009年20年间成年女性乳腺癌死亡率的流行变化趋势。方法利用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测量与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的死因数据,采用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和Intrinsic Estimator(IE)算法估计成年女性乳腺癌死亡风险的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和队列效应。结果中国女性乳腺癌死亡风险的年龄效应总体上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中国20岁以上女性乳腺癌死亡风险的时期效应随年代持续上升,队列效应说明中国自1911年以后出生的女性所经历的乳腺癌死亡风险呈下降趋势。结论中国女性乳腺癌死亡风险的时期效应占主导地位。不完善的乳腺癌筛查、低检出率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危险因素均导致了乳腺癌死亡率的上升趋势,也增加了乳腺癌死亡风险的时期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992—2017年中国男性前列腺癌死亡率的流行变化趋势。方法利用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测量与评价研究中心的死因数据,采用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和Intrinsic Estimator(IE)算法估计中国男性前列腺癌死亡风险的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和队列效应。结果1992—2017年,中国男性前列腺癌死亡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粗死亡率(1/100000)从3.39上升到7.17。APC模型结果显示,中国男性在40岁以后,前列腺癌死亡风险的年龄效应随年龄增加而增大;时期效应总体呈上升趋势;队列效应说明自1908年以后出生的男性所经历的前列腺癌死亡风险呈下降趋势。结论中国男性前列腺癌死亡风险的时期效应占主导地位。生活方式以及性观念的改变、人口老龄化、吸烟、环境污染等因素可能是造成时期效应增加的主要原因,在前列腺癌防治工作中应重视这些方面的改善,同时加强PSA筛查的认知率与健康教育的综合预防,有助于从整体上降低男性前列腺癌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济南市居民肺癌死亡流行病学特征,为疾病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8年济南市居民肺癌死亡资料,应用SPSS 20.0软件,对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潜在工作损失年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8济南市居民肺癌年均死亡率为44.69/10万,标化死亡率为24.23/10万.农村居民肺癌...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04-2018年中国肺癌死亡率水平及变化趋势,为采取有效控制和预防肺癌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2004-2018)》选取肺癌死亡数据,分别计算不同年份肺癌死亡率、标化死亡率,采用Joinpoint软件计算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中国居民1987-2014年肺癌死亡的时间变化趋势。方法 汇总中国居民1987-2014年肺癌死亡率数据,利用Joinpoint模型估算各年龄组人群肺癌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负二项回归模型探索肺癌死亡在人群水平上的危险因素。结果 肺癌死亡的风险比值,城市居民是农村居民的1.43倍(95%CI=1.35~1.50,P<0.01),男性是女性的2.28倍(95%CI=2.17~2.41,P<0.01),每增加5岁,肺癌死亡风险平均增大62%(OR=1.62,95%CI=1.60~1.63,P<0.01),每过一年平均增大1%(OR=1.01,95%CI=1.00~1.01,P<0.01);农村居民肺癌中标死亡率上升明显[男性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2.58%,女性APC=2.54%:P<0.01],城市女性略有下降(APC=-0.74%,P<0.01),城市男性无明显趋势(APC=-0.23%,P=0.11);城市居民在20~74岁肺癌死亡率逐年下降,≥75岁逐年上升;农村低龄组居民无明显下降趋势,农村男性≥40岁、农村女性≥50岁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 中国肺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有年龄差异;农村地区肺癌死亡率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06—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艾滋病死亡趋势,为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以2006—2020年中国25~64岁城乡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年龄-时期-队列模型(aged-period-cohort,APC)和内在估计法(intrinsic estimator,IE)估计艾滋病死亡率的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结果 2006—2020年,我国城乡艾滋病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APC模型结果显示,年龄效应方面,城市40~44岁居民死亡风险比25~29岁的增加了3.5倍,农村35~39岁居民死亡风险比25~29岁的增加了3.2倍。时期效应方面,城市和农村总死亡风险系数分别增加了3.6倍和1.2倍。出生队列效应方面,城市1954—1958年出生的居民艾滋病死亡风险相较于1974—1978年出生的增加了2.1倍,农村1949—1953年出生的死亡风险比1974—1978年出生的增加了2.3倍。结论 城乡艾滋病死亡率近年有所下降,农村艾滋病死亡率逐渐高于城市;中老年群体艾滋病死亡风险较高;死亡风险随年份整体上升;出生年代越晚死亡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003-2017年我国成年女性宫颈癌死亡趋势。方法: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和内生因子法估计宫颈癌死亡风险的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结果:2003-2017年,我国女性宫颈癌死亡率整体呈上升趋势,APC模型分析显示,我国女性宫颈癌死亡风险的年龄效应随年龄增加而增大,城市和农村女性分别在70~74岁和50~54岁面临更高的死亡风险;出生队列效应整体呈下降趋势,且变化速度波动较大。结论:应积极开展宫颈癌防治相关知识宣传工作,加大宫颈癌筛查力度,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4-2018年丽水市居民肺癌发病和死亡趋势,为制定肺癌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4-2018年丽水市居民肺癌发病及死亡数据,计算发病率、死亡率、标化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分析发病和死亡的趋势变化.结果201...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10-2019年辽宁省丹东市城区居民肺癌死亡和减寿情况,为预防和控制肺癌,制定肺癌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丹东市2010-2019年肺癌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死亡率及潜在减寿率(PYLLR)等统计指标.结果:2010-2019年丹东市城区肺癌死亡率为69.10/10万,性别比为1.87∶1.肺...  相似文献   

10.
李胜  刘应焱  王红英  郝莲  宋启瑞 《现代预防医学》2021,(15):2705-2709,2715
目的 分析2005-2019年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溺水死亡变化趋势,为预防溺水提供有效依据和建议.方法 采用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和内生因子法估计溺水死亡风险的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结果 2005-2019年中国城乡居民溺水死亡率总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且农村溺水死亡率高于城市.15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75~8...  相似文献   

11.
2004-2005年中国肺癌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我国2004-2005年肺癌死亡的分布特点及流行趋势.方法 2004~2005年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共调查142 660 482人年,其中男性72 970 241人年,女性69 690 241人年.从中抽取气管、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死亡记录.根据不同性别,城乡和东、中、西部地区的划分,分别计算粗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地区别死亡率、肿瘤死因构成比、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简称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简称世标率)及死因顺位,并与中国前2次死因回顾调查(1973-1975年和1990-1992年)的肺癌死亡统计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2004-2005年全国死因抽样调查肺癌共死亡43 993例,粗死亡率为30.84/10万,中标率为20.24/10万,世标率为27.62/10万,占被调查全部恶性肿瘤死亡(193 841例)的22.70%;男性死亡30 167例,粗死亡率为41.34/10万;女性死亡13 826例,粗死亡率为19.84/10万.肺癌年龄别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城市中肺癌粗死亡率为40.98/10万(19 628/47 899 806),在城市肿瘤死因顺位中排第1位,占城市全部恶性肿瘤死亡(71 936例)的27.29%;农村粗死亡率为25.71/10万(24 365/94 760 676),仅次于肝癌排第2位,占农村全部恶性肿瘤死亡(121 905例)的19.99%.全国东、中、西部不同地区肺癌的死亡率也明显不同,粗死亡率最高的是东部地区,为37.85/10万(19 893/52 556 694);西部地区最低为21.76/10万(8774/40 322 563).肺癌粗死亡率与1990-1992年第2次死因调查(粗死亡率为17.54/10万)相比上升了75.83%,与1973-1975年第1次调查(粗死亡率为5.46/10万)比较,上升了464.84%,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 肺癌是影响我国城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其死亡水平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Between 1966 and 1982, age-standardized lung cancer mortality rates in Austria showed a slightly decreasing trend in men and an increasing trend in women. Difference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lung cancer rates and different trends among particular age groups, especially male, can be understood as a function of the difference in past smoking habits: in men, the lung cancer epidemic had already passed its peak. Mortality will continually decrease, with the possibility of a slight and short-lasting future increase, when 1917 to 1931 birth cohorts reach an older age. In women, lung cancer mortality will increase steadily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increasing epidemic of cigarette smoking among young women. But it will never reach the same proportion as in men, because high tar cigarettes have not played the same role in female smoking habits as in male.Corresponding author.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2003—2018年中国20~79岁女性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对未来五年宫颈癌发病及死亡率的趋势进行预测。  方法  收集我国2003—2018年20~79岁女性宫颈癌的发病和死亡数据,利用联结点回归模型分析趋势变化规律,进一步利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探讨年龄、时期和队列因素对宫颈癌发病和死亡率的影响。分别建立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 ARIMA)、灰色模型(grey model, GM)(1,1)和误逆差传播(back propagation, BP)神经网络模型对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拟合,选取预测精度高的模型预测未来五年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结果  2003—2018年间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具有2个转折点,发病趋势先快速上升随后下降;死亡率具有1个转折点,趋势是先下降再上升。总体上看,宫颈癌的发生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在55~<60岁达到峰值后缓慢下降。死亡风险从年龄上看不断上升,时期效应随着时期的推进而增大,队列效应则不断减弱。通过对比发现BP神经网络模型拟合的效果较好。  结论  2003—2018年间中国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整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受年龄影响较大而受时期和队列的影响较小,未来五年发病率和死亡率将呈下降趋势。因此,应加强女性宫颈癌筛查和HPV疫苗接种工作,做好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甲状腺癌发病和死亡趋势,探讨趋势变化原因,并对未来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预测。方法 收集2019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1990-2019年中国甲状腺癌发病和死亡数据。利用Joinpoint连接点回归模型描述变化趋势。基于2012-2019年发病和死亡数据,构建灰色模型GM(1,1)预测未来10年情况,根据后验误差法、残差检验法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 全国、男性、女性粗发病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值分别为4.15%(95%CI:3.86%~4.44%,P<0.001)、5.98%(95%CI:5.65%~6.31%,P<0.001)、3.23%(95%CI:2.94%~3.53%,P<0.001),年龄标化发病率AAPC值分别为2.47%(95%CI:2.12%~2.83%,P<0.001)、3.98%(95%CI:3.68%~4.29%,P<0.001)、1.65%(95%CI:1.38%~1.93%,P<0.001),粗死亡率AAPC值分别为2.09%(95%CI:1.92%~2.25%,P<0.001)、3.68%(95%CI:3.45%~3.90%,P<0.001)、0.60%(95%CI:0.50%~0.71%,P<0.001)。男性年龄标化死亡率呈先下降(1990-1994年)后上升(1994-2012年)再下降(2012-2019年)的波动趋势(AAPC=1.35%,95%CI:1.16%~1.53%,P<0.001)。女性年龄标化死亡率呈持续下降趋势(AAPC=-1.70%,95%CI:-1.82%~-1.58%,P<0.001)。建立的GM(1,1)模型均能够进行中长期预测,残差检验法结果显示,所有模型平均相对误差≤10.00%且预测精度>80.00%,预测效果优;后验误差法结果显示,除男性年龄标化发病率为合格外,其余均为好。预测2029年全国、男性、女性的粗发病率为3.57/10万、2.78/10万、4.40/10万,年龄标化发病率为2.38/10万、1.89/10万、2.88/10万,粗死亡率为0.57/10万、0.62/10万、0.53/10万,年龄标化死亡率为0.33/10万、0.42/10万、0.27/10万。结论 全国、男性、女性年龄标化死亡率近10年呈下降趋势,预测结果显示未来可能进一步下降,但粗发病率、年龄标化发病率和粗死亡率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且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需要密切关注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我国不同性别甲状腺癌死亡趋势,探讨性别趋势差异原因及高危人群。方法  收集并整理全球健康数据交换库中1990―2019年我国5~<95岁不同性别甲状腺癌的死亡数据。运用年龄-时期-队列(age-period-cohort, APC)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出生队列对甲状腺癌死亡率变化的影响。结果  1990―2013年男性甲状腺癌标化死亡率持续上升,在2013年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女性甲状腺癌年龄标化死亡率呈持续下降趋势。APC模型结果显示:男性与女性的净漂移值分别为1.38%、-2.94%。我国不同性别甲状腺癌的死亡风险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男性“J”字形上升趋势更为明显;男性甲状腺癌的死亡风险随着时期和出生队列推移而增大,女性则相反。结论  男性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呈先上升后逐渐下降趋势,女性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呈持续下降的趋势。越早出生的高龄女性甲状腺癌死亡风险越高,越晚出生的高龄男性死亡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05-2015年中国胰腺癌发病及死亡的趋势并分别估计其年龄-时期-队列效应。方法:基于《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利用Joinpoint回归分析2005-2015年胰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变化趋势,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对20~84岁人群的数据进行拟合,估计其效应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01—2013年海门市居民肺癌发病与死亡趋势,为制定肺癌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肿瘤信息系统登记的肺癌发病与死亡资料统计分析海门市居民肺癌的发病率、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及发病死亡年平均增长速度等指标。结果男女合计肺癌发病率72.55/10万,中标率和世标率分别为56.55/10万和42.65/10万,占全部癌症新发病例的21.73%;位居各类癌症之首。肺癌发病率从2001年的57.13/10万上升至2013的92.37/10万,以年平均3.77%的速度上升,2013年比2001年上升了61.68%。男女合计肺癌死亡率为62.41/10万,中标率和世标率分别为47.21/10万和35.53/10万。肺癌死亡率位居各类癌症死亡的第1位。2013年肺癌死亡率为75.74/10万,较2001年的46.40/10万上升了63.25%,以年平均3.84%的速度上升。结论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均位居海门市癌症发病与死亡的第1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吸烟及个人不良生活习惯等是造就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因素,当务之急应加强肺癌预防与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1990一2019年中国膀胱癌发病死亡情况及长期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数据库,分析1990一2019年中国膀胱癌发病和死亡情况,应用 Joinpoint 软件分析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构建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对膀胱癌发病及死亡趋势变化的影响。结果 2019年膀胱癌发病率、标化发病率分别为7.03/10万和5.16/10万,2019年膀胱癌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82/10万和2.24/10万。1990一2019年中国膀胱癌标化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1.5%,标化死亡率有降低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0.5%。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结果显示,发病与死亡的净漂移值分别为1.96%和-1.21%。 发病与死亡风险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发病的风险随时期的增加而升高,死亡的风险随时期的增加而降低。队列效应亦表现不同,出生越晚的人群发病风险高,死亡风险低。结论 1990一2019 年中国膀胱癌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和死亡风险随年龄升高而升高,并且近年代出生人群发病风险升高,提示近年代出生的老年人群应作为膀胱癌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04-2018年中国≥65岁老年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预测2019-2023年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率。方法利用2004-2018年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中老年居民死亡数据,分析不同性别、城乡、地区的慢性病粗死亡率、年龄标化死亡率、构成比及变化趋势。采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构成计算年龄标化死亡率;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拟合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全时间段内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及95%可信区间;采用对数线性模型预测年龄标化死亡率。结果2004-2018年我国老年居民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率从4697.05/10万降至3555.35/10万,平均每年下降2.0%(95%CI:-2.7%~-1.3%)。不同性别、城乡、地区间年龄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东部地区(AAPC=-2.1%,95%CI:-2.8%~-1.3%)、中部地区(AAPC=-2.8%,95%CI:-3.4%~-2.1%)下降速度均快于西部地区(AAPC=-0.8%,95%CI:-1.8%~0.2%)。慢性病死亡构成比从89.82%上升至91.41%,平均每年上升0.1%(95%CI:0.1%~0.2%)。预计至2023年,男性年龄标化死亡率(3906.23/10万)仍高于女性(2708.43/10万);农村年龄标化死亡率(3283.20/10万)与城市(3250.01/10万)相接近;西部地区(3782.48/10万)与东部地区(3037.01/10万)、中部地区(3249.24/10万)的年龄标化死亡率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结论2004-2018年我国老年居民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死亡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建议以老年人群中男性居民和西部地区居民作为今后慢病防控关注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