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认为唇裂患儿的最佳手术时期为3~6个月、腭裂为12~18个月[1],也有学者[2-6]主张在婴儿期同时修复唇、腭裂.1997年1月至2008年1月,我们同期修复婴儿唇、腭裂554例,术后发生呼吸困难112例,发生率(20.2%)较高,我们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使腭裂患儿在行腭裂修复术后具有正常的语言功能 ,又不影响面上颌骨发育。方法 笔者从1992~ 1998年收治 2 0例 1岁以内的Ⅲ度腭裂患儿 ,采用在患侧 (单侧腭裂 )或一侧 (双侧腭裂 )形成黏骨膜瓣的单侧手术早期修复腭裂。结果 术后未发现腭瘘 ,语言功能良好。近期随访观察未发生面上颌骨发育异常。结论 单侧手术对腭部的损伤较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 ,尤其适用于腭裂患儿的早期手术 ,对面上颌骨发育干扰小。早期手术利于患儿形成正常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使腭裂患儿在行腭裂修复术后具有正常的语言功能,又不影响面上颌骨发育.方法笔者从1992~1998年收治20例1岁以内的Ⅲ度腭裂患儿,采用在患侧(单侧腭裂)或一侧(双侧腭裂)形成黏骨膜瓣的单侧手术早期修复腭裂.结果术后未发现腭瘘,语言功能良好.近期随访观察未发生面上颌骨发育异常.结论单侧手术对腭部的损伤较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尤其适用于腭裂患儿的早期手术,对面上颌骨发育干扰小.早期手术利于患儿形成正常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4.
单侧手术早期修复腭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使腭裂患儿在行腭裂修复术后具有正常的语言功能,又不影响面上颌骨发育。方法 笔者从1992-1998年收治20例1岁以内的Ⅲ度腭裂患儿,采用在患侧(单侧腭裂)或一侧(双侧腭裂)形成黏骨膜瓣的单侧手术早期修复腭裂。结果 术后未发现腭瘘,语言功能良好。近期随访观察未发生面上颌骨发育异常。结论 单侧手术对腭部的损伤较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尤其适用于腭裂患儿的早期手术,对面上颌骨发育干扰小。早期手术利于患儿形成正常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合理的婴儿(体重<10kg)唇、腭裂修复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对30例婴儿唇、腭裂修复手术的麻醉方法及术中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以肌松药琥珀胆碱与吸入麻醉药异氟醚维持。手术经过顺利,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毕迅速清醒。结论 气管插管全麻,采用肌松药和吸入麻醉药可使婴儿安全渡过唇、腭裂修复手术。  相似文献   

6.
鼻唇畸形Ⅰ期修复术的改进叶子荣鼻唇畸形常见于先天性唇、腭裂及修补术后继发鼻唇异常,如上唇过短、口哨样畸形、鼻翼塌陷、鼻底凹陷及唇轮廓不清等。应用上唇瘢痕组织瓣结合旋转推进瓣法一次性再造唇峰、唇珠、整复鼻底凹陷畸形,获得良好效果。一、临床资料本组16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道母女2例口-面-指综合征I型(Oral-facial-digital syndromet ype1,OFD1)病例,探讨OFD1的诊断与治疗。方法:1例女性患儿,以腭裂首诊,依据临床体征,诊断为OFD1,其母具有相似临床表现,患儿一期手术行腭裂修补,二期手术行舌裂修复术、唇颊系带及舌系带修整术、并指畸形整复术,切除舌腹部肿物。结果:患儿经两次手术,术后恢复良好,腭裂成功修复,舌腹肿物病理证实为错构瘤。患儿母亲未配合进行其他检查和治疗。结论:OFD是一种以轻度面部畸形、口腔表现及指畸形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临床罕见,但分型复杂,其中以I型为多,OFD1是一种X连锁显性遗传病,新生儿发病率约1/250 000,对于男性是致命的,临床治疗以手术纠正畸形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改良腭咽松弛切口修复低龄婴幼儿不完全性腭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寻找和开辟一条不影响颌骨发育而早期修复婴幼儿不完全腭裂、恢复腭咽功能的新途径。方法:笔者从2000—2003年选择性地对1-1.5岁的不完全腭裂患儿,采用改良腭咽松弛切口施行腭裂修复术18例,手术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情况下进行。结果:术中出血少,无手术意外及腭瘘等并发症。结论:改良腭咽松弛切口修复婴儿期不完全性腭裂,对腭部的损伤较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是一种不影响颌骨发育,早期修复腭裂、恢复腭咽功能、简便易行、易于推广使用的理想修复方法,早期手术利于患儿形成正常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腭裂患儿在腭裂修复术后的颌面形态发育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整形外科行腭裂修复术的患儿及同期正常儿童的临床资料。纳入的腭裂患儿均由同一医师在8~18个月龄时应用松弛切口的兰氏腭裂修复术进行治疗。X线头影测量数据和面部三维扫描资料来源于该院整形外科颌面数据库。根据腭裂类型和年龄段, 将腭裂患儿分为6组:组1, 8个月~1岁Ⅰ度腭裂术前患儿;组2, 8个月~1岁Ⅱ~Ⅲ度腭裂术前患儿;组3, 2~3岁Ⅰ度腭裂术后患儿;组4, 2~3岁Ⅱ~Ⅲ度腭裂术后患儿;组5, 4~6岁Ⅰ度腭裂术后患儿;组6, 4~6岁Ⅱ~Ⅲ度腭裂术后患儿。根据年龄段, 将正常儿童分为3组:组7, 8个月~1岁正常儿童;组8, 2~3岁正常儿童;组9, 4~6岁正常儿童。多组间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Ⅰ度腭裂、Ⅱ~Ⅲ度腭裂患儿分别与同龄正常儿童颌面特征数据比较时采用Dunnett-t检验。结果共纳入腭裂患儿183例, 女84例, 男99例, 年龄(3.6±2.1)岁;正常儿童302例, 女114例, 男188例, 年龄(4.1±1.9)岁。组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患儿腭裂手术修复的最佳时机。方法:对1997~2005年间在我院治疗的1~12个月的354例唇腭裂患儿进行手术修复,按年龄分四组分别对其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及发音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估。结果:手术全部获得成功,354例患儿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其中1~3个月年龄组患儿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体重普遍增加;年龄组越大,术中出血量越多、术后体重普遍下降,术后恢复较慢;术后发音效果1~3月年龄组语言效果优于其他各年龄组;近期内未发现明显上颌骨发育障碍。结论:在手术技术成熟和条件具备下,3月左右是腭裂修复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1.
双侧完全唇裂的个体化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双侧唇裂修复术的个体化序列唇裂修复术式。方法:双侧完全唇裂患儿20例,均伴腭裂。患儿出生后10~40天内择期行双侧唇裂粘连术,6~10个月时行双侧唇裂整复术。唇裂整复术在前唇或侧唇附加小切口使双侧唇裂修复术后唇及唇弓形态对称,术中解剖口轮匝肌,复位后框式缝合;唇珠的形态由侧唇红唇肌肉瓣完成;红唇缘原有自然形态完整保存。结果:早期唇粘连术较好的抑制了前颌骨前突向前生长,也使前牙槽突裂隙减小,为后期的唇裂整复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唇裂整复术后患儿创面均Ⅰ期愈合。鼻底宽度及丰满度均较满意,唇弓形态对称,无口哨畸形。随访10天~3个月,上唇静态及动态时外形均较好。结论:双侧完全唇裂整复时,采取序列治疗,对传统的原长整复方法进行改良优化,取长补短,另加一定的缝合技巧,可使术后上唇近期静态与动态均达到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唇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我院 1997年1月至 2 0 0 1年 12月参加国家慈善总会开展的“微笑列车”活动 ,对全省 5个地区近 4 0 0余例唇、腭裂患儿进行唇、腭裂修复术。其中采用自制唇裂止血复位固定器[1] (下称固定器 )治疗唇裂患儿 2 6 8例 ,效果满意。该固定器的使用使术中出血明显减少 ,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术后恢复快 ,并发症少 ,缩短了住院时间。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2 6 8例中 ,男 15 2例、女 116例 ,年龄最大 12岁 ,最小 6个月 ,平均 9个月。双侧唇裂 5 0例 ,左侧 12 3例 ,右侧 95例。均用固定器辅助行唇裂修复术。…  相似文献   

13.
唇裂裂缘粘膜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唇裂是最常见的先天性颜面裂畸形 ,其中Ⅲ度唇裂常合并有腭裂。Millard的旋转推进瓣法是较流行的修复方法[1 ] 。在唇裂修复术中应用裂缘粘膜瓣的方法在文献中仅有零星非系统的描述[2 ,3] 。我们自 1988年以来对 2 6例单侧Ⅲ度唇腭裂患儿应用唇裂裂缘粘膜瓣修复口鼻前庭瘘、牙槽嵴裂及腭裂前端 ,临床效果良好。1 手术方法1 1 唇裂的修复依照Millard旋转推进瓣手术进行设计及手术操作[2 ,3] 。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 ,定点设计、切开中需注意保留唇弓形态。先标定唇峰和人中切迹 ,定出鼻底点 1、1′及唇峰点 2、2′后 ,于健侧…  相似文献   

14.
腭裂修复术创面大.涉及的解剖部位多,颌面血供丰富,术后口腔不适、口腔进食、患儿不合作等常导致术后出血.并进一步并发其他并发症.导致腭裂的发生。若处理不妥.将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危及患儿生命。本阐述了本院腭裂修复手术后出血病患的防治体会和处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唇裂修复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组收集了出生后8至72小时的新生儿唇裂修复术43例,结果可见新生儿唇裂修复术后效果与3至18个月唇裂修复术后者无差异,表明了早期行唇裂修复术的优点和可行性。存在的技术问题和难点可以通过熟练而仔细的操作予以克服,即使有感染或部分裂开也至少相当于一个满意的唇粘连术,通过早期手术可尽早地恢复患儿的吸吮功能、促进上唇口轮匝肌的发育,阻止畸形的进一步发展,恢复了上唇的外形及功能,解除了家长的精神负担,为患儿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先天性单侧唇裂修复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生儿单侧唇裂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足月健康正常体重单侧唇裂患儿,在出生后48h内行唇裂修复术。对手术效果随访,并与婴幼儿期唇裂修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新生儿期修复单侧唇裂,效果理想,经3个月至4年随访.唇修复形态的优良率为92.8%,与婴幼儿组相比唇形态优良率无明显差别,但出血少,费用低,住院时间短,家长普遍满意。结论:对先天性单侧唇裂新生儿进行早期修复是安全的,且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兰氏和双反Z法腭裂修复术后患儿的语音清晰度,寻找重建腭咽闭合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3年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先天性软腭裂患儿69例,其中行双反Z法腭裂修复术35例(双反Z法组),行兰氏法腭裂修复术34例(兰氏法组)。患儿3.5岁后随访,由3名语音师进行单盲性审听,比较两组患儿术后语音清晰度。结果语音测评结果显示,双反Z法组患儿术后患者语音清晰度平均达到88.72%±6.05%,明显高于兰氏法组的71.31%±3.46%,语音改善明显。结论双反Z法能够充分缩小咽腔、延长软腭,重建软腭肌肉结构,更有利于恢复良好的腭咽闭合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唇裂手术中,将自体唇黏膜固有层移植于皮肤创口内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选择年龄为3~5个月的单侧唇裂伴腭裂患儿28例,在下三角瓣法唇裂修复术中,将切下的唇红黏膜制成固有层后,自体移植于患侧鼻槛区的表皮下。结果术后7d,28例患儿的鼻槛区切口无红肿及异常渗出,甲级愈合。术后12~17个月,随访其中的19例患儿,鼻槛区的瘢痕平坦且较窄,肤色与周围皮肤相近;在移植较大固有层的6例患儿中,鼻槛区较丰满、微隆起者4例,较丰满、无隆起者2例。结论在唇裂修复术中,唇黏膜固有层自体移植于皮肤切口内的方法是可行的,并可用于表皮下填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唇裂硬腭一期修复对腭裂修复手术及患儿牙弓发育的影响。方法:40例年龄为3~6月龄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唇裂及硬腭一期修复;对照组:仅行唇裂修复。然后两组患儿均在1岁半时行腭裂修复。两次手术时分别取两组患儿上牙颌模型,测量上腭裂隙的宽度变化并进行比较;腭裂修复术时,对比两组患儿出血量的多少以及所作松弛切口的差异性,对两组牙颌模型进行牙弓的长、宽测量并做比较。结果:通过对牙颌模型的测量,发现在腭裂手术时观察组腭裂隙缩窄更明显,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腭裂手术时,观察组较对照组所作松弛切口更少,平均出血量也更少,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1岁半时,两组患儿牙弓发育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唇裂及硬腭一期修复可使上腭裂隙缩窄更明显,腭裂修复时所作松弛切口更少,减少了术后上腭骨面裸露面积,减轻了对患儿上颌骨生长的抑制作用,有利于患儿恢复;早期犁骨瓣关闭硬腭短期内对牙弓发育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成年无牙[牙合]患者腭裂术后的全口义齿修复问题。方法:临床接诊3例伴有先天性腭裂畸形的成年无牙[牙合]患者,经腭裂整复术后6个月,采用钛金属增强义齿基托的强度并减轻义齿的重量,利用进入牙槽突唇侧裂隙的基托增加义齿的固位,常规完成全口义齿修复。结果:3例患者腭裂整复术后伤口愈合顺利,除牙槽突唇侧,上腭其余裂隙得以修复,3副全口义齿咬合关系良好、固位良好、外观满意,能咀嚼一般食物。结论:经适当的手术为全口义齿的基托固位创造条件,然后按照全口义齿的修复理论,加上熟练的操作技巧和认真的工作态度,伴有先天性腭裂畸形的成年无牙[牙合]患者也可以像普通无牙[牙合]患者一样,获得一副固位良好、咀嚼功能良好、造型美观的全口义齿,有利于该类患者身心健康的融入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