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老年病区大肠埃希菌分离株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的存在和耐药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与稀释法对大肠埃希菌分离株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和药敏进行了检测.结果 该医院老年病区患者标本中分离的30株大肠埃希菌检测出携带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21株,检出率70.0%.结论 该医院老年病区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临床株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检出率较高,多数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提出临床抗药菌株可能同时对消毒剂存在抗性,应引起我国医院消毒界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2.
大肠埃希菌连续分离株耐药性与季胺类化合物耐药基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和耐消毒剂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测定临床连续分离60株大肠埃希菌对1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qacE△1基因.结果 60株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3种抗菌药物完全敏感,对其余16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在5.0%~90.0%,ESBLs检出率为45.0%;qacE△1基因阳性34株(阳性率56.7%).结论 大肠埃希菌具多药耐药特征,qacE△1基因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3.
大肠埃希菌多药耐药株对常用消毒剂的抗力试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多药耐药株对消毒剂的抗力水平,同时了解消毒剂在常用浓度下对多药耐药株的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试验与悬液定量杀菌试验,以大肠埃希菌标准株作对照,对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多药耐药株进行苯扎溴铵等4种消毒剂的抗性变化和消毒效果的试验观察.结果 苯扎溴铵、碘伏对21株大肠埃希菌多药耐药株MIC值分别有61.9%、71.4%的菌株高于标准株;对"84"消毒液MIC值有14.3%的菌株高于标准株,所有菌株对过氧乙酸MIC值与标准株相同;4种消毒剂在常用浓度下对大肠埃希菌多药耐药株作用5 min杀灭率为100.0%.结论 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多药耐药株对苯扎溴铵和碘伏的抗力高于标准株;4种消毒剂在常用浓度下对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多药耐药株消毒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临床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E.coli)对常用消毒剂耐药性及其消毒剂耐药基因携带状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82株E.coli 耐消毒剂基因sugE(c)、sugE(p)、qacEΔ1和qacE进行检测,琼脂稀释法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临床分离的82株E.coli中,sugE(c)、sugE(p)、qacEΔ1、qacE、sugE(c)+qacEΔ1、qacE+qacEΔ1+sugE(c)阳性率分别为84.15%(69株)、1.22%(1株)、76.83%(63株)、73.17 %(60株)、68.29%(56株)、59.76%(49株)。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s)与非产ESBLs菌株,头孢吡肟敏感株与耐药株4种耐消毒剂基因携带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苯扎氯铵、西吡氯铵、溴化铵及三氯生4种消毒剂对82株E.coli的MIC值均>标准菌株;氯己定对32株E.coli的MIC值>标准菌株,对另外50株E.coli的MIC值≤标准菌株。苯扎氯铵、西吡氯铵、溴化铵及三氯生对产ESBLs和非产ESBLs组、头孢吡肟敏感和耐药组的MIC值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氯己定MI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临床送检标本分离的E.coli耐消毒剂基因qacE、qacEΔ1和sugE(c)检出率高,苯扎氯铵等消毒剂对E.coli的MIC普遍较标准菌株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5.
大肠埃希菌尿液分离株7种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2,他引:4
目的调查7种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smr-2、emrB、emrD、emrE、mdf A、tehA、qacE△1)在大肠埃希菌尿液分离株中的存在情况。方法收集宁波市第一医院2008年10月~2009年3月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共28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7种外排泵基因。结果6种外排泵基因emrB、emrD、emrE、mdf A、tehA、qacE△1的阳性株数分别为26株(92.9%)、17株(60.7%)、21株(75.0%)、28株(100.0%)、27株(96.4%)、19株(67.9%),只有smr-2未能检出;且这6种外排泵基因以11种阳性模式存在,其中6种基因同时检出的模式:emrB+emrD+emrE+mdf A+tehA+qacE△1检出率最高,共9株(32.1%);另外,1号株mdf A和tehA的基因序列与美国NCBI中已登录的相关序列比对后,发现均为同义突变的新基因型。结论同时检测这7种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中6种基因在大肠埃希菌尿液分离株中被检测到,且阳性率很高,这或许是导致分离株呈多药耐药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大肠埃希菌老年患者分离株β-内酰胺酶基因与毒力基因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4,他引:1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ECO)老年患者分离株β-内酰胺酶基因与毒力基因产生状况.方法 对20株ECO进行15种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CTX-M-1群、CTX-M-2群、CTX-M-9群、OXA-1群、OXA-2群、OXA-10群、PER、GES、VEB/CEF、CARB、DHA、ACT/MIR、LAT/CMY)及毒力基因(CNF-1、CNF-2)检验.结果 20株ECO检出TEM基因14株、SHV基因3株、CTX-M-1群基因1株,20株ECO中至少检出1种β-内酰胺酶基因,7株同时检出>2种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 该20株ECO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与产β-内酰胺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老年患者大肠埃希菌分离株耐药表型及复方新诺明耐药相关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对复方新诺明(SXT)耐药相关基因的流行状况及与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 对20株大肠埃希菌进行耐药性分析,采用PCR法对SXT耐药相关基因(sul1、dfrA1、dfrA12和dfrA17)检则,扩增产物纯化后,基因测序分析.结果 20株大肠埃希菌中,SXT耐药19株(95.0%),3种基因sul1、dfrA12和dfrA17阳性率分别为80.0%、20.0%和65.0%,dfrA1基因为阴性,有17株检出dfrA基因(85.0%),共有18株检出sul 1和(或)dfrA基因(90.0%).结论 大肠埃希菌中dfrA基因和sul1基因同时表达或单独表达均可导致SXT耐药,在大肠埃希菌检出sul1、dfrA12和dfrA17基因均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指导无法开展微生物检验的基层医疗机构经验性用药.方法 收集2010-2011年住院及门诊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标本进行细菌接种,筛选出其主要致病菌,采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鉴定细菌,用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0%,对呋喃妥因、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分别达到75.9%、71.3%、69.0%.结论 大肠埃希菌对传统药物敏感性不断变迁,目前对亚胺培南最敏感,可作为治疗大肠埃希菌所致泌尿系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7)
目的调查一组耐药大肠埃希菌分离株中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的携带状况及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6月医院住院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的耐药大肠埃希菌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15种β-内酰胺酶基因、7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1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4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阳性耐药基因测序后直接作BLAST比对,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UPGMA法)。结果 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对头孢类、β-内酰胺类复合制剂、喹诺酮类均耐药,对碳青霉烯类均敏感;20株菌共检出4种β-内酰胺酶基因,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4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且阳性率较高;样本聚类分析显示20株菌中的18株出现了明显的聚集性,出现4个克隆。结论 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携带的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是对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产生耐药的重要原因;本组菌检出的四个克隆高度疑似医院感染,同一克隆菌株携带相同基因。 相似文献
10.
大肠埃希菌在尿路感染患者中的分离率居临床首位,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本研究从1例患者尿液标本中2次分离到大肠埃希菌(ECO-003株和ECO-005株),并对其进行了7种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smr-2、emrB、emrD、emrE、mdfA、tehA、qacE△1)和1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6')-Ⅰb]检测和分析,证实为2株不同的克隆株. 相似文献
11.
大肠埃希菌的科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绍兴市人民医院2006年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给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培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或微量稀释法(MIC)测定2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用WHONET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301株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已高达>83.39%;对喹诺酮类也高达69.44%~70.43%;耐药率分别是哌拉西林(62.79%)、庆大霉素(44.19%)、头孢唑林(42.86%)、头孢呋辛(36.88%)、头孢曲松(35.22%)、头孢他啶(31.23%)、氨曲南(29.90%)、头孢吡肟(29.57%)、氨苄西林/舒巴坦(26.91%)。结论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高度耐药性,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变化分析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目的 监测6年来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变化,为临床治疗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K-B纸片法和VITEK-2系统,对6年中分离的1 907株大肠埃希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907株大肠埃希菌中尿液分离出1 114株(58.4%)、脓液215株(11.3%)、痰165株(8.7%)、血液159株(8.3%);产ESBLs大肠埃希菌1999-2004年所占比率,依次为5.11%、10.34%、14.56%、15.14%、33.79%、29.96%,逐年增加,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青霉素类、一代、二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对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零.结论 大肠埃希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具有多重耐药机制,其产ESBLs株逐年增多,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时,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结合患者病情合理地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腹腔和胆道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型及产酶菌株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TEM、SHV、CTX-M型ESBLs基因并测序,用ERIC-PCR方法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产ESBLs大肠埃细菌中,TEM-1+CTX-M-1组+CTX-M-8组、CTX-M-2组+CTX-M-9组各3株,CTX-M-8组+CTX-M-9组2株,TEM-1型为5株,TEM-1+CTX-M-1组、TEM-1+CTX-M-8组、TEM-1+CTX-M-9组、CTX-M-2组+CTX-M-9组、CTX-M-8组、SHV-5+TEM-1、SHV-1、TEM-1+CTX-M-2组+CTX-M-8组+CTX-M-9组各1株,4株细菌PCR检测为阴性,3株产CTX-M-2组+CTX-M-9菌株中,两株ERIC-PCR谱型相近。结论腹腔和胆道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ESBLs基因型以CTX-M型为主;少数产酶菌株间存在克隆传播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湘南地区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HONET5.3软件对2008-2010年郴州地区11所医院(9所二级医院,2所三级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2 584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湘南地区2008-2010年三年间共检出大肠埃希菌2 584株,在药敏结果中除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外,其余抗菌药物中产ESBLs菌株较非产ESBLs菌株的耐药性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加强对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监测,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徐洪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1)
目的:观察2006~2008泌尿系统感染标本中大肠埃希菌分离、ESBL分布及菌株耐药性情况。方法:按照CLSI标准,对2006~2008年我院泌尿系统感染标本中分离到的525株大肠埃希菌株进行药物敏感实验,并分析菌株分布、耐药性及ESBL分离状况。结果:大肠埃希菌分离率和ESBL菌株逐年增加,存在多重耐药菌株。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耐药性发生,并加强抗生素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厦门地区儿科患者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及基因型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对策。方法分析2011年1-12月解放军第174医院儿科住院患者中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并采用特定引物PCR扩增的方法进行ESBLs基因亚型分析。结果 2011年全年共分离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189株,阳性率为19.73%(189/958),药敏结果显示除碳氢酶烯类抗生素、加酶抑制剂复合抗生素类、头霉素类抗生素等不同程度敏感外,其余抗生素均耐药;基因亚型主要为CTX-M-13,还有TEM型。结论厦门地区儿童患者产ES-BLs情况较为严重,应尽量避免不适当地应用三代头孢菌素、长期预防应用抗生素等。一旦发生感染,应有针对性地选用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类等使感染得以控制。 相似文献
17.
广州地区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CTX-M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对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ECO)CTX-M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进行耐药基因分型,从而调查广州地区目前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收集广州地区9所医院临床分离所获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KPN)和ECO CTX-M型菌株,应用纸片扩散筛选法和纸片扩散确证法对菌株进行确认,然后用PCR方法对ESBLs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92株产ESBLs ECO,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和头孢呋辛均高度耐药,耐药率分别为97.5%、89.5%和89.5%;42株产ESBLs KPN对氨苄西林(100.0%)和哌拉西林(100.0%)也呈高度耐药;PCR及测序结果显示,CTX-M-1群阳性株包括ECO 7株、KPN 9株,阳性率分别为7.6%和21.4%,基因型分布在ECO为CTX-M-3、CTX-M-15和CTX-M-55型,而在KPN为CTX-M-3和CTX-M-15型.结论 广州地区9所医院临床分离的134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达到很高水平,并且在广州地区首次分离获得CTX-M-55型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胆道大肠埃希菌感染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对2003-2005年住院并接受胆道手术的患者在术中取胆囊或胆管中胆汁进行细菌培养,采用K-B法测定1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同时用双纸片协同法和改良三维试验方法分别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结果 135株大肠埃希菌共检出产ESBLs菌41株,检出率30.4%,产AmpC酶菌7株,检出率5.2%;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对大肠埃希菌仍有较好的抗菌效果.结论 大肠埃希菌是胆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中产ESBLs和(或)产AmpC酶的菌株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治疗无效,术前过早、过多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是产酶菌株增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