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癌性贫血是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重要因素。癌性贫血在实体瘤和血液系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很高,而放化疗进一步加重贫血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癌性贫血的常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输血、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疗法(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补充铁剂以及更改放化疗方案。接受大剂量化疗的患者对EPO反应差,雄性激素可能通过改善骨髓对EPO的反应性而发挥疗效,本文综述了癌性贫血的原因,治疗及雄激素治疗贫血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癌性贫血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癌性贫血是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重要因素。癌性贫血在实体瘤和血液系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很高,而放化疗进一步加重贫血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癌性贫血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输血、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疗法、补充铁剂以及更改放化疗方案。其中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疗法是目前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则是目前最常用的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然而EPO疗法本身还存在很多争议。通过大规模临床试验,EPO治疗癌性贫血取得了很多最新的共识。到目前为止,EPO治疗癌性贫血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少输血需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oluble transferrin receptor,sTfR)水平和癌性贫血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使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ietin,r-HuEPO)和铁剂治疗癌性贫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ELISA)测定60例癌性贫血患者血清EPO水平和sTfR水平,并将其与52例非癌性贫血患者的测定值及20例正常对照进行比较,以直线相关分析sTfR、EPO水平和Hb之间的关系。结果癌性贫血患者血清EPO、sTfR均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P〈0.01);癌性贫血患者血清EPO显著高于非癌性贫血患者(P〈0.05);癌性贫血患者sTfR高于非癌性贫血患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癌性贫血患者血清EPO、sTfR升高的程度与贫血严重程度一致,与Hb值存在负相关,但与病期无明显相关性;EPO和sTfR之间无相关性。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EPO和sTfR水平能较好地反映其贫血病因,对贫血的治疗以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与癌性贫血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分析癌性贫血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水平与血红蛋白(Hb)水平之间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癌性贫血。方法:对135例癌症患者检测血清EPO及血常规,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EPO含量,以直线相关分析EPO水平与Hb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人血清EPO水平为(18.0±7.36)U/L;癌症患者血清EPO中位数(四分数)为26.50(15.9,56.5)U/L;癌症贫血患者血清EPO中位数(四分数)男性为35.7(16.55,74.55)U/L,女性为44.6(17.3,86)U/L。癌性贫血患者组血清EPO水平高于不伴贫血的癌症患者组和正常人群对照组,P=0.000。肿瘤患者血清EPO与同时检验的Hb水平存在负相关性,r=-0.576。癌症贫血患者EPO水平与1周后Hb升高值之间进行直线相关分析,r=0.381,呈正相关。结论:癌性贫血患者血清EPO高于正常人群血清EPO水平,反映机体自身调节功能,监测EPO对于临床应用人rhEPO治疗癌性贫血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放射肿瘤学不断发展,放疗在肿瘤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约60%。70%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接受放疗。影响放疗疗效的因素多种多样,在不同肿瘤中也多不相同,而贫血对疗效的影响在多数临床研究中持肯定结论。早年,人们通过输血纠正贫血,但因输血抑制患者免疫功能,对生存有不利影响,临床应用逐渐减少。鉴于红细胞生成素(EPO)已成为治疗肾性贫血的标准药物,因此有望治疗癌性贫血,改善患者生存。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正得到关注,为此笔者就其贫血与预后的关系、EPO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探讨EPO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主要由肾脏近曲小管附近的细胞合成和分泌,是调节红细胞生成和成熟的最重要的细胞因子,而且具有阻止红系祖细胞凋亡的功能。临床上很多癌症患者处于贫血状态,其血清EPO浓度的临床意义究竟如何目前尚有争议。为进一步明确血清EPO水平和癌性贫血水平之间的关系,以指导临床上对这类贫血患者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蒋亦燕  陈素秀施畅 《肿瘤防治杂志》2004,11(10):1104-1104,1111
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FPO)是一种由肾脏产生的蛋白类激素,能刺激骨髓红系造血.促进味始红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维持外周血中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恒定是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因子。我们观察了40例有或不伴有贫血的肿瘤患者血清EPO水平。并探讨两者关系.为实施癌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摘 要:贫血是恶性肿瘤常见的伴随疾病。肿瘤相关性贫血对患者存在较大的影响,可以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放化疗疗效等。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临床上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重要方式,其可提高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减少红细胞的输注、改善生活质量,但是使用EPO可以使血栓发生风险升高,关于是否影响患者总生存期、促进肿瘤转移等方面仍然存在争议。文章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对EPO用于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EPO )是一种由肾脏产生的蛋白类激素 ,能刺激骨髓红系造血 ,促进原始红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 ,维持外周血中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恒定是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因子。我们观察了 40例有或不伴有贫血的肿瘤患者血清EPO水平 ,并探讨两者关系 ,为实施癌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2 0 0 3年 9月 2日~ 2 0 0 4年 1月 3 0日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收治 40例肿瘤患者 ,男 2 8例 ,女 12例。年龄为5 4~ 82岁 ,中位年龄 66 5岁。其中肺癌 11例 ,肝癌 6例 ,食管癌 4例 ,多发性骨髓…  相似文献   

10.
贫血是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接受放化疗的患者中,其发生率超过90%。基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近年来被成功地应用于改善癌症患者的贫血,然而其应用的安全性,特别是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如何值得关注和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通过荷瘤小鼠化疗相关性贫血模型的建立,评价r-HuEPO在治疗癌性贫血小鼠时是否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性,为r-HuEPO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终末期肾功能不全引起的血液学紊乱包括贫血、白细胞功能障碍和凝血病。本文讨论尿毒症所致的血液学方面的病理生理学及其相应的治疗。贫血 原因 慢性肾功衰患者贫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缺乏是首要原因。人体85%~90%的EPO由肾脏合成,其余部分主要在肝脏合成。EPO生成受负反馈系统调节。导致组织缺氧的各种因素均可使EPO生成增加。尿毒症时由于失血、溶血和红细胞寿命缩短而对EPO的需  相似文献   

12.
贫血是癌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约50%的癌症患者在其病程中将会出现贫血[1];而化疗对骨髓造血系统的抑制,进一步引起或加重癌症患者的贫血状态.输血可纠正贫血,但其不利方面众所周知.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作为输血的替代品应用越来越广泛.我院于2000年12月至2002年12月应用rhEPO治疗癌性贫血,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贫血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统计41例晚期NSCLC患者治疗前后癌性贫血的发生率,分析其与性别、年龄、临床分期、PS评分的关系,并探讨癌性贫血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化疗2个周期后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化疗前(63.4%vs24.4%,P<0.01),贫血严重程度随着化疗周期的增加而加重。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PS评分是发生癌性贫血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期、PS评分、癌性贫血是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的因素,化疗前无贫血的患者较化疗前有贫血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明显延长,分别为4.2个月和2.6个月(P=0.005)。临床分期、癌性贫血也是影响晚期NSCLC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化疗后并发癌性贫血的患者中位生存期较未发生癌性贫血者明显缩短,分别为15个月和26个月(P=0.001)。[结论]晚期NSCLC患者有较高的贫血尤其是化疗相关性贫血的发生率,无论化疗前发生的贫血还是化疗导致的贫血均严重影响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  相似文献   

14.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化疗所致贫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肿瘤患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贫血。贫血不仅降低患的生活质量,还可降低机体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红细胞生成因子,能够促进红细胞生成,其人工合成物-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在慢性肾源性贫血的治疗中普遍应用。我们于2002年4月至2003年7月间观察了rHuEPO在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中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Li M  Lu Y  Chen XQ 《癌症》2008,27(6):667-672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最早被发现在红系细胞增殖、分化中发挥主要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在多种不同非造血器官及组织中有EPO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的表达,并发挥促血管形成及组织保护效应。最近的多项研究发现,EPO及EPO-R广泛表达于多种恶性肿瘤细胞,EPO/EPO-R的自分泌/旁分泌通路与肿瘤微血管形成、刺激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凋亡及对放化疗的敏感性有关,确切机制需进一步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在临床上已广泛用于治疗肿瘤相关贫血。研究证实其能增加血红蛋白水平,减少红细胞输注,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亦有随机试验报道了rh-EPO治疗的患者相对安慰剂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下降。我们对EPO及其受体在非造血组织尤其是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功能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中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对2007年9月~200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3例患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并观察患者的行为状况、血色素水平以及副反应。结果:33例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在EPO治疗前后的血色素水平有显著升高(88.6g/L±19.3g/L vs 103.5g/L±21.3g/L,P<0.01),EPO治疗后的患者的行为状况评分也有显著性改善。治疗期间有5例患者出现血色素下降,其中输血1例。有9例患者在化疗前或同时使用EPO,血色素由93.7g/L±11.2 g/L升高为100.3g/L±16.8 g/L,P<0.05)。33例患者无血栓形成,血压升高和过敏。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提高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的血色素水平和行为状况评分,而且安全性高。EPO可能还有预防化疗导致贫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癌性贫血对恶性肿瘤惠者生活质量(QOL)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对120例实体肿瘤患者进行分析,统计癌性贫血的发生率,分析其与肿瘤类型、肿瘤分期、患者年龄及性别的关系.结果:12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癌性贫血发生率为66.7%.不同病种之间的癌性贫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消化系统肿瘤癌性贫血的发生率最高(80.4%).癌性贫血的发生率随肿瘤分期的升高而升高,而与性别及年龄无关.癌性贫血不仅影响患者的QOL,并且影响患者的生存期.随贫血的加重,QOL下降,生存率减低,生存期缩短.多因素分析显示,癌性贫血是影响肿瘤患者生存的显著预后因素.结论:癌性贫血不仅降低肿瘤患者的QOL,而且还降低生存率,缩短生存期,是影响肿瘤惠者生存的不良预后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肿瘤相关性贫血是影响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在肿瘤患者及综合治疗中贫血的发生率很高。在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研究是目前最活跃的方法之一。然而EPO治疗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肿瘤相关性贫血是影响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在肿瘤患者及综合治疗中贫血的发生率很高。在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研究是目前最活跃的方法之一。然而EPO治疗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慢性炎性贫血(ACD)大鼠模型中对hepcidin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反复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建立ACD大鼠动物模型。利用此模型比较药物干预组(EPO)与非干预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肝脏内hepcidin mRNA表达的差异与贫血的关系。结果ACD组hepcidin mRNA的表达显著增高,贫血明显;腹腔注射EPO后,hepcidin mRNA的表达降低,贫血改善。结论hepcidin可能参与了ACD的发生,EPO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抑制hepcidin mRNA表达来影响铁代谢治疗ACD,及早降低hepcidin水平,有利于阻止贫血的发展。为ACD的治疗提供一条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