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RNA斑点杂交技术检测了T细胞系来源的9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10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以及16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CD2、CD4和CD8mRNA表达水平,发现ALL和NHL患者CD2mRNA与正常人相比明显升高,NHL患者的CD4/CD8比值有极显著性升高。本结果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采用斑点杂交法测定了49例生长激素(GH)及泌乳素(PRL)分泌过多文件患者和15名正常女性外周血淋巴细胞CD2、CD4和cD8mRNA的表达水平。发现GH分泌过多患者CD2rnRNA的表达较正常人有显著升高,PRL分泌过多患者CD4和CD8mRNA的比值较正常人显著降低。提示GH及PRL分泌过多对患者免疫细胞的激活和免疫应答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血液恶性肿瘤免疫相关指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AL)及非霍奇淋巴瘤(NHL)患者初诊化疗前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变化情况。方法:对15例AL患者及26例NHL患者用单克隆抗体APAAP法检测T细胞亚群(CD2^+、CD4^+、CD8^+),用免疫单扩散定量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AL组与NHL组间各项指标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而两组中的CD2^+、CD4^+、EY CD4^+/CD8^+J  相似文献   

4.
CD-10的B-ALL和NHL以及CLL免疫表型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急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ALL),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免疫表型表达的区别。方法 采用ABC-AP法结合多种B淋巴细胞相关单克隆抗体,对78例初发B-ALL(均为CD^-10的病例)、21例初发NHL和25例初发CLL患者进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 CD^-10的B-AL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以CD19和HLA-DR呈高阳性率表达;NHL患者的肿瘤细胞以CD  相似文献   

5.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4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免疫学表型分析,结果为2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共发现T-ALL和C-ALL各8例,N-ALL6例,前B-ALL和B-ALL各1例;2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有2例M-4和3例M-5表达CD-(14)。24例ALL均不表达CD-(13)或CD-(33)。  相似文献   

6.
急性白血病患者免疫学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4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免疫学表型分析,结果为2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共发现T-ALL和C-ALL各8例,N-ALL6例,前B-ALL和B-ALL各1例,2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有2例M4和3例M5表达CD14。24例ALL均不表达CD13或CD33。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34例膀胱癌术前患者应用单抗ELISA夹心法检测血清SIL-2R,APAAP桥联法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表明:膀胱癌患者血清中SIL-2R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T淋巴细胞亚群与正常组比较,CD_4,细胞显著降低,CD_8细胞则显著增高.CD_4/CD_8比值显著降低(均P<0.01)。如以正常人血清SIL-2R含量(-x±2s)482u/ml为上限阈值及CD_4/CD_8比值1.24为下限阈值,其中的任何一项升高或降低确立为免疫异常,34例膀胱癌患者免疫异常为79.4%(27/34例)。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T细胞亚群免疫荧光流式细胞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T细胞亚群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的关系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变化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56例RA患者及45例正常人外周血CD4+、CD8+细胞数。结果:正常人血浆CD4+细胞数(43.52±2.16)%,CD8+细胞数(22.38±1.98)%,RA患者CD4+(45.18±3.27)%,CD8+(15.05±3.15)%。CD4+/CD8+比值较正常人高(P<0.05),且RA患者中活动期与非活动期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细胞免疫状态参与了RA的发病过程;进一步了解其作用机理,对RA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用依赖白细胞介素Ⅱ(IL-2)的小鼠肿瘤细胞(CTLL)做为靶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2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20例正常献血员外周血IL-2水平,并以20例CAH患者为治疗对象,肌肉注射麻疹减毒活疫苗(MV),观察IL-2水平的动态变化,同时采用ABC染色法测定外周血CD4+、CD8+,并与正常献血员IL-2、CD4+、CD8+进行比较:结果提示:CAH患者中存在着明显的IL-2水平的低下及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失衡,注射MV后可提高CAH患者IL-2水平,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失衡,以治疗30天效果最明显。认为,MV对CAH的作用可能是影响了细胞因子网络的某一环节,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应用APAAP桥联酶标法检测肺癌22例,肺结核30例和正常人16例的T淋巴细胞亚亚群。结果;肺癌组CD^+3为(49.9±13.3)%,CD^+4为(22.4±6.3%),CD^=8为(27.2±8.0)%,CD^+4/CD^+8为0.99±0.2。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判断骨转移瘤患者经过放射性核素89SrCl2治疗后免疫学指标CD4 ,CD8 及CD4 /CD8 的变化及该指标对治疗效果的监控作用。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应用89SrCl2治疗的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各24例。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各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CD4 ,CD8 及CD4 /CD8 值。每例患者均于治疗后第2,4和6个月行全身骨显像,记录骨转移病灶数及计算平均值。结果正常对照组CD4 ,CD4 /CD8 值高于骨转移瘤患者,而CD8 值低于骨转移瘤患者(P<0.05)。89SrCl2治疗后病灶数随CD4 增加、CD8 降低、CD4 /CD8 增加而相应减少。第4个月89SrCl2作用达峰值,各指标也达到极限值。结论CD4 ,CD8 ,CD4 /CD8 可以灵敏反映89SrCl2治疗效果,客观反映骨转移瘤病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CD4+、CD8+ T淋巴细胞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评估其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第三医院肛肠科收治的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109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CD4+、CD8+ T淋巴细胞水平,并依此高低分组。运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比较其临床特征和预后。同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D8+ T细胞浸润高水平78例,低水平31例;CD4+ T细胞浸润高水平56例,低水平5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D4+、CD8+ T淋巴细胞水平与肿瘤分期、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随访分析显示,高水平CD8+及CD8+/CD4+结直肠癌患者的DFS和OS预后较好(P<0.05)。高水平CD4+结直肠癌患者的DFS、OS与低水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示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CD8+及CD8+/CD4+均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DFS和OS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D8+及CD8+/CD4+水平对判断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水平,同时对退白颗粒联合NB-UVB治疗后两者的水平进行检测,探讨两者与该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120例白癜风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4+、CD8+T细胞及CD4+CD25+Treg细胞水平进行检测,同时120例患者分为3组,各40例。联合治疗组采用退白颗粒联合NB-UVB治疗、对照Ⅰ组采用单独NB-UVB治疗,对照Ⅱ组采用退白颗粒治疗,疗程为3月,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CD4+/CD8+比值及CD4+CD25+Treg水平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白癜风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明显降低,而CD8+T淋巴细胞则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进展期患者CD4+/CD8+比值明显低于稳定期(P<0.01),稳定期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白癜风患者CD4+CD25+Treg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进展期患者CD4+CD25+Treg细胞比稳定期下降更明显(P<0.01)。采用退白颗粒联合NB-UVB治疗后CD4+/CD8+比值及CD4+CD25+Treg明显上调,与单独NB-UVB和单独退白颗粒治疗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结论 CD4+/CD8+比值的失衡与CD4+CD25+Treg数量的异常可能参与了白癜风的发病,退白颗粒联合NB-UVB可能通过调节两者的水平对该病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合并慢性HBV感染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患者接受化疗后其CD8+T细胞的杀伤能力及分泌细胞因子能力是否有影响。方法:选择合并HBV慢性感染并且HLA-A2阳性的NHL患者。从其外周血分离纯化CD8+T细胞,经PHA刺激后与人肝癌细胞株HepG2.2.15共培养,检测CD8+T对肝癌细胞的杀伤及分泌TNF-α、INF-γ的能力。结果:CD8+T细胞的杀伤能力及分泌TNF-α、INF-γ的水平呈现出效:靶比依赖性,而化疗对杀伤能力和分泌TNF-α、INF-γ的能力没有影响。结论:慢性HBV感染的NHL患者接受化疗不影响其CD8+T细胞的杀伤能力及分泌TNF-α、INF-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初治NHL患者50例为实验组,采集静脉血检测T细胞亚群、NK细胞及免疫球蛋白(Ig)水平,与3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并对50例患者中不同临床分期、有无B症状及治疗有效无效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外周血CD4^+、NK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CD3^+、CD8^+、CD19^+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治疗无效组、有B组症状组、Ⅲ+Ⅳ期组的CD4^+、NK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及实验组各亚组间的Ig A、Ig G、Ig M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HL患者存在细胞免疫抑制,其临床分期、治疗疗效与细胞免疫功能有关,而与体液免疫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You Y  Xia LH  Zhang C  Liu F  Chen ZC  Zou P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4):3127-3129
目的 采用CD34+细胞体外分选技术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进行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5例NHL患者,女3例,男2例;中位年龄29岁;T细胞NHL 3例,弥漫大B细胞NHL 1例,真性组织细胞型NHL 1例;临床分期ⅡA 2例,ⅣB 3例;移植前4例处首次完全缓解,1例为部分缓解.采用Clini MACS临床型磁性细胞分离器收集CD34+和CD34-细胞组分,患者于预处理后输注分选的CD34+细胞.结果 Clini MACS体外分选可去除3.3个对数级CD34-细胞;回输CD34+细胞中位数为2.0×106/kg;CD34+回收率为52%,CD34+细胞纯度为86%;移植后白细胞恢复至>0.5×109/L和血小板>20×109/L天数(中位数)分别为12 d和19 d.患者总体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均为4/5,1年生存率为4/5,估计5年生存率为75%.结论 NHL患者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后可获得迅速稳定的造血重建,体外CD34+细胞纯化富集后移植可望提高NHL患者自体移植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盘状红斑狼疮(DLE)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CD70基因表达水平,并探讨CD70基因在DLE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RT-PCR测定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5例活动期、15例非活动期DLE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的15例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70 mRNA转录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样本中CD4+CD70+T/CD8+CD70+T的阳性率。结果活动期和非活动期DLE患者T淋巴细胞中的CD70 mRNA转录水平分别为(4.5±0.19)和(2.9±0.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0.11),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活动期DLE患者T淋巴细胞中的CD70 mRNA的转录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期DLE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和非活动期DLE患者的外周血CD4+CD70+T淋巴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18.82±1.22)%和(15.32±1.0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63±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活动期DLE患者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活动期DLE患者,统计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期和非活动期DLE患者T淋巴细胞中CD8+CD70+的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70基因的过度表达在DLE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且CD70过度表达可作为检测DLE疾病患者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流式细胞术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吕鸣  孔宪涛 《上海医学》1997,20(2):73-75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