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英南  陈镇  葛晓春  宋娜  高宇  刘晓燕 《河北医学》2016,(12):2074-207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肥胖的关系。方法:按标准,选择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71例,均符合糖尿病肾病和(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测量患者的身高及体重,身高测得数据精确至0.1cm;体重测得数据精确至0.1kg。并计算体重指数,按体重指数分为肥胖与非肥胖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两组,搜集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性别、年龄、患者病程的情况。结果:肥胖组Hcy水平高于非肥胖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6.382,P=<0.001);Hcy与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肥胖密切相关,Hcy的水平升高发生肥胖的危险性是Hcy的水平较低者的14倍。结论: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肥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优泌乐25R、阿卡波糖联合生活方式强化干预在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80例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各9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胰岛素辅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优泌林治疗;研究组应用优泌乐25R与阿卡波糖配合生活方式强化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血脂指标、体重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的FBG、2hPG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干预后,两组患者TC、TG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指数均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相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优泌乐25R、阿卡波糖联合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方式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患者血脂及糖代谢水平,维持机体糖代谢处于稳定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比例,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肥胖与2型糖尿病肾病(DKD)的关系。方法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就诊的11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肥胖组(体重指数≥28kg/m2)和非肥胖组(体重指数28kg/m2),分别观察两组的病程、年龄、空腹C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尿酸(SUA)、肌酐(Cr)、血红蛋白(Hb)、平均动脉压(MBP)及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情况。结果两组病程、年龄、BUN、SUA、Cr、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患者较非肥胖组空腹C肽水平、Hb A1C、TG、TC、MBP、尿白蛋白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糖尿病肾病患病率高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肥胖是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回归系数0.298(P0.05)。结论肥胖与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发生有关,肥胖患者较非肥胖患者糖尿病肾病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4.
于青 《河北医学》2008,14(8):941-943
目的:对比不同体重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慢性并发症及生化项目差异。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住院和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据不同发病患者体重指数分为非肥胖组(BMI<30)和肥胖组(BMI≥30),比较两组发生慢性并发症及生化项目的差异。结果:肥胖组发生慢性并发症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X2=4.31,P<0.05).肥胖组2型糖尿病患者HbA1c和TG水平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1)。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肥胖患者,故坚持运动控制体重,可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状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红梅  林静 《中国医刊》2004,39(8):25-26
目的通过观察肥胖和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状态,了解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的特点.方法将8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体重指数(BMI)分为2组,肥胖组48例(BMI≥25kg/m2)和非肥胖组40例(BMI<25kg/m2).测定血压(SBP/DBP)、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浆空腹胰岛素(F-ins)、血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尿酸(BUA).结果 2型糖尿病肥胖组SBP,TG,LDL-c, F-ins, UAER, BUA明显高于非肥胖组, HDL-c较非肥胖组明显低,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ch, FPG, HbA1C水平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代谢紊乱.BMI是影响糖尿病患者脂代谢、血压、胰岛素水平、血尿酸水平及尿白蛋白排泄率的重要因素.对2型糖尿病伴有肥胖的患者应予以重视,对其代谢异常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224例,根据血清CRP浓度分为正常组(A组)和高浓度组(B组),并检查确定两组患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发病率及血压、血脂、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控制水平。结果B组的血压、血脂、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发病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和血压、血脂、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一样,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有显著的关系,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情况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血精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40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分配至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双胍类药物治疗组和常规糖尿病饮食+双胍类药物治疗组,各20例.结果:治疗6周后研究组与对照组体重的平均值较基线相比分别下降了10.91、3.37 kg(P<0.05);体重指数的均值较基线相比分别下降了7.04、2.16 kg/m2(P<0.05);空腹血糖的均值较基线相比分别下降了5.04、2.18 mmol/L(P<0.05);糖化血红蛋白的均值较基线相比分别下降了5.05%、2.08%(P<0.05).结论: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以改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且疗效优于常规糖尿病饮食.因此,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也是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肥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肥胖2型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组与对照组各80例,综合干预组采用个体化饮食、运动与健康教育等干预手段,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比较2组入组时及3、6个月后的血糖、血脂、血压、腰围(WC)、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综合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体重指数均有下降(P<0.05),干预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1)。结论:个体化综合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血脂,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患者肥胖及胰岛素抵抗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胰岛素抵抗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方法 1)120例2型糖尿病分为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比较两组间的Hcy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差别.2)2型糖尿病分为高Hcy和正常Hcy组,比较两组的血糖、血脂、血压、血肌酐、胰岛素和糖基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BMI)及HOMA-IR的差别.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Hcy的影响因素.结果 1)肥胖组的Hcy、HOMA-IR高于非肥胖组(P<0.01).2)高Hcy与正常Hcy的病程(P<0.01)、空腹血糖(P<0.05)、糖基化血红蛋白(P<0.05)、血肌酐(P<0.01)、总胆固醇(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5)、BMI(P<0.01)、空腹胰岛素(P<0.01)及HOMA-IR(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3)血浆Hcy与HOMA-IR、BMI、病程、胰岛素、肌酐独立相关.结论 肥胖与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Hcy'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农村糖尿病患者体质指数与血糖、血脂、血压的关系。方法将6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超重组35例[体质指数(BMI)≥24 kg/m2]和正常组25例(BMI<24 kg/m2)。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压,分析体质指数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的影响。结果不同BMI患者的FBG、2hPG、HDL、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与FBG、2hPG、SBP、DBP呈正相关。结论 BMI升高导致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加重,应加强健康教育和指导,对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使其降低体重,更好地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1.
杨滔  莫焕娇  邱莘 《吉林医学》2013,(28):5807-5808
目的:探讨不同体重指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后,加用预混胰岛素治疗3个月后的疗效及体重变化。方法:选择口服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50例,按体重指数分为A组(BMI<25 kg/m2)和B组(BMI≥25 kg/m2)各25例,停用口服药物,三餐前加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商品名:诺和锐30)治疗3个月后,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血脂变化。结果: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BMI有轻度升高(P>0.05),而B组BMI未见明显改变。结论:对于不同体质量指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后,加用新型预混胰岛素强化治疗,均有明确的疗效,且无明显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通过系统化教育指导及饮食运动干预,对正常体重和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血糖、血脂等的影响。比较系统化教育指导及合理干预,对不同体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0例2糖尿病患者根据体重指数分为体重正常组45例、超重/肥胖组155例定期进行饮食、运动、用药、监测教育心理指导等干预6个月,测定血糖、体重、血脂,3个月测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蛋白等,计算出体重指数进行比较。结果:经过干预两组对比,干预组各项指标变化显著,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教育指导、饮食运动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不同体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尤其对超重/肥胖者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王海霞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6):165-165
目的 通过观察肥胖和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情况,了解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代谢情况及视刚膜病变与血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 将6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体重指数BMI分两组,肥胖组BMI≥25kg/m2,36例.非肥胖组BMI≤25kg/m2,32例.测定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眼底的变化.结果 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及视网膜病变比非肥胖组高.结论 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脂代谢紊乱,且脂代谢异常对视网膜病变的产生相关.  相似文献   

14.
范元硕  罗建华  于瑞萍  刘波  龙本丹 《海南医学》2013,24(17):2504-2507
目的探讨新诊断酮症起病超重或肥胖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初步分型。方法根据体质指数(BMI)将86例新诊断酮症起病糖尿病患者分为三组:低体重组(A组,BMI≤18.5 kg/m2,16例)、正常体重组(B组,BMI为18.6~23.9 kg/m2,45例)及超重或肥胖组(C组,BMI≥24.0 kg/m2,25例)。52例非酮症起病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为D组。分别比较A组、B组和C组的临床资料及C组和D组的临床资料。结果①C组及B组的发病年龄明显高于A组(均P<0.01),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阳性率、随机血糖及血β羟丁酸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P<0.01或P<0.05)。C组伴代谢综合征比例、二氧化碳结合力、空腹C肽及餐后2 h C肽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及B组(P<0.01或P<0.05),血压及餐后C肽增加值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1或P<0.05)。②C组随机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D组(均P<0.01),空腹C肽、餐后2 h C肽及餐后C肽增加值水平均明显低于D组(均P<0.01)。两组在发病年龄、病程、糖尿病家族史、伴代谢综合征比例、BMI、腰围、体重下降程度、血压、血脂水平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新诊断酮症起病超重或肥胖糖尿病患者更倾向于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学创新》2015,(36):134-136
目的:探讨不同BMI指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的差异性。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于本院住院的71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BMI值分为体重过低组、体重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比较各组空腹血糖。结果:体重过低组空腹血糖高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及肥胖组空腹血糖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重指数过低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体重指数正常的患者;体重指数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与体重指数正常的患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肥胖与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在慢性炎症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在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按体质指数(BMI)分为肥胖组30例(BMI≥25kg/m2)和非肥胖组30例(BMI<25kg/m2),在40例无糖尿病对照组中按BMI分为肥胖组20例和非肥胖组20例,分别测定4组外周血的C反应蛋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的C反应蛋白都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1),且肥胖者高于非肥胖者。结论: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比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更为严重的慢性炎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强度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和D四组,每组30例。 A组患者为对照组,每天自由活动,B组轻强度运动,C组中强度运动D组重强度运动。观察患者血脂、血糖、体重指数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接受运动干预的患者血脂、血糖、体重指数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出现了明显的改善( P<0.05)。并且C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适当的、科学的运动干预治疗,对控制血糖、血脂、体重指数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与体重指数(BMI)、血浆胰岛素水平、游离脂肪酸(FFA)及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BMI水平将51名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肥胖2型糖尿病组(BMI≥25kg/m2)、正常体重2型糖尿病组,将28名正常体重非糖尿病者设为对照组。以ELISA法测定脂联素和FFA,化学发光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肥胖2型糖尿病组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非肥胖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0.05),后两组脂联素水平无差异。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脂联素与BMI及TG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59(P<0.01)和-0.3603(P<0.01),与FFA等无相关性。包括年龄、BMI、HDL-C、LDL-C、TG、TC、FPG、FINS、FFA和HOMA-IR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MI和TG对脂联素的影响相当。结论 不同BMI个体的脂联素水平具有差异,在正常BMI范围内的2型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胰岛素抵抗程度对脂联素无明显影响。TG和BMI是一组很好的评估脂联素水平和作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张清学 《吉林医学》2015,(5):871-872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治疗肥胖性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8例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在给予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等基础治疗上,给予瑞格列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治疗,8周后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糖、血脂指标及体重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对比两组血糖、血脂及体重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两组血糖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脂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治疗肥胖性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艾塞那肽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血脂、血压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维持原口服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剂量不变,实验组加用艾塞那肽,对照组加用诺和锐30,随访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血脂、血压,评价药物安全性.结果 2组均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实验组降低餐后血糖更明显(P<0.05);实验组可降低体重、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组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艾塞那肽可有效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