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ADI)有孤独症诊断“金标准”的美称,本文对其作简介,并就临床应用作综述性评论  相似文献   

2.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的比较严重的生长发育障碍。本文将从儿童孤独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早期干预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40例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症状分析宋青青,纪慈儿童孤独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严重的神经精神疾病,现就以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修定版(DSM一III-R)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及儿童孤独症定级评分(CARS)确立诊断的4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
尽管有许多人对孤独症作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有关致病因素或特异症状的神经病理学资料至今仍未明嘹。Willlams 等人曾报导4例具有孤独症特征的严重发育迟滞患者,2例符合 DSM-Ⅲ孤独症诊断标准,其中1例小脑内浦肯野细胞密度普遍降低。最近,Bau-man 等将一例男性孤独症患者的脑与无孤独症患者比较,发现孤独症患者小脑新皮层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发育水平,通过对5个能区的分析,为早期诊断,早期实施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北京-Gesell婴幼儿发育检查量表对50例符合ICD-10及DSM-Ⅲ-R诊断标准的孤独症儿童和50例非孤独症儿童进行评估。结果早期确诊的典型孤独症儿童在三岁以前与非孤独症儿童发育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从各个功能区发育水平看,除0~24个月组大运动项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P〉0.05),其它各项孤独症组与非孤独症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孤独症儿童在早期即有发育滞后的表现,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6.
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本)的诊断效度及信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检验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本)的诊断效度及信度。方法:收集门诊孤独症(50例,孤独症组)及非孤独症(32例,非孤独症组)初诊病例,采用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本)对两组进行临床评定,评定者对诊断采用单盲控。结果:(1)诊断效度:在社会交互作用的16项中有15项(94%)、语言及交流的13项中有11项(85%)、刻板、局限、重复的兴趣与行为方式的8项中有4项(4/8)均具有诊断意义,均P<0.01。(2)诊断信度:在社会交互作用的16项中有15项(94%)、语言及交流的13项中有10项(77%)、在刻板、局限、重复的兴趣与行为方式的8项中有3项(3/8),其Kappa值均>0.677。结论: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本)各项目的诊断效度较好,评定者之间的一致性较高,临床适用性很强。  相似文献   

7.
常州市儿童孤独症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常州市儿童孤独症的患病率。方法:抽查市区5个街道2-6岁儿童3978人,采用Clancy行为量表进行筛查,以CCMD-2-R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量表)及儿童心理教育评定量表(PEP量表)进行诊断。结果:确诊为儿童孤独症者7人,时点患病率为17.89/万。结论:常州市儿童孤独症的患病率较高,且绝大多数无任何康复措施,故培养基层儿童精神科医师及建立基层特殊康复机构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病因、病态非常复杂的发育障碍,严重影响儿童的生存能力,给家庭、社会造成极大的压力,全社会应该共同致力于儿童孤独症的诊断与治疗。本文采用文献法,为儿童孤独症的诊断提供参考标准,为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际国内在诊断上已逐渐用孤独症谱系障碍取代了孤独症,而关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也相较以前的孤独症有明显的变化。本文将以前的孤独症流行病学研究和近年来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流行病学研究一起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孤独症诊断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孤独症诊断的历史发展,总结了诊断历史中具有时代意义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1.
出生季节与儿童孤独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出生季节与儿童孤独症【英】/YorarnB…//AmJPsychiatry,-1995;152(5):798~800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发生于儿童期的严重神经精神障碍,在儿童生长发育期多种适应功能受到影响。诊断儿童孤独症主要依据三组症状①人际交往障碍;②...  相似文献   

12.
儿童孤独症自伤行为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对儿童孤独症自伤行为作临床分析。方法: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伴有或不伴有自伤行为的孤独症患儿各32例,按同年龄、同性别1∶1配对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发现二者在起病年龄,首发症状,语言功能,智力水平,孕产期损害,伴发癫痫,以及疗效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提示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改善语言功能,积极预防及治疗癫痫,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产科质量,对防治儿童孤独症的自伤行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父母生育年龄及母孕期因素对孤独症发病的影响。方法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124例孤独症患儿(孤独症组)及健康对照组的父母生育年龄、家族史、母孕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母亲生育年龄29岁孤独症组占比例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16,P=0.001),父亲年龄29岁孤独症组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χ2=15.514,P=0.000),孤独症组母亲孕期使用电脑史所占比例较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93,P=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母亲生育年龄、孕期经常使用电脑与孤独症发病相关,可能是孤独症危险因素。结论母亲高生育年龄(29岁)、孕期经常使用电脑与孤独症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4.
五羟色胺与孤独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5-羟色胺(5-HT0在孤独症患者中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特性,探讨了5-HT与孤独性障碍的关系。对5-HT系统功能水平。5-HT受体基因的不同表达等可能与孤独症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袁丁 《四川精神卫生》2014,27(3):271-272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父母人格特征,为干预儿童孤独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孤独症诊断标准的26例孤独症儿童和26例正常儿童,采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分别对两组儿童及其父母其进行测评。结果孤独症儿童父母内外向维度(E维度)得分低于正常儿童父母[(41.75±9.80)vs.(54.21±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l),孤独症儿童父母情绪稳定性维度(N维度)、精神质维度(P维度)得分高于正常儿童父母[(59.86±8.72)vs.(49.63±7.79),(53.17±9.16)vs.(46.43±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l)。结论孤独症儿童父母人格以偏内向,情绪波动性大,固执已见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孤独症是一种社会交往和相互交流障碍及伴有行为和想象力异常的综合征。本研究的目的是验证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在孤独症病因方面的可能作用。孤独症诊断是按DSM-Ⅲ标准。本研究中芬兰孤独症小儿11名(女4,男7,平均年龄38±1.1岁,从1.9~6.5岁),对照组小儿11名(女6男5,平均年龄3.8±1.3岁,由1.9~5.5岁)。1例孤独症患儿呈46,XY,T(22:d)核型,其他患儿染色体正常。MRI检查9例显示7例正常;1例幕上脑室周间隙扩大,1例颞叶轻度髓鞘形成延迟。脑脊液(CSF…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症状的近年研究进展.总结了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症状的出现时间及其特点,而且重点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方法和结果,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了指导性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父母生育年龄及围生期因素对孤独症发病的影响。方法: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371例孤独症患儿(孤独症组)及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收集的上海市幼儿园及中小学747名学生(正常对照组)父母生育年龄、该儿童的围生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父亲生育年龄在孤独症组较正常对照组高(χ2=46.672,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孤独症组剖宫产率(χ2=15.480,P=0.000)、新生儿黄疸(χ2=17.395,P=0.000)发生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父亲生育年龄较高可能子女罹患孤独症的风险高;剖宫产、新生儿黄疸可能是孤独症发病的危险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85例儿童孤独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特征及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Gesell发育评定、孤独症行为评定(ABC)、Car’s孤独症量表、社会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对85例孤独症儿童的智力、行为、社会生活能力进行测试,并与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相对照。结果:孤独症儿童各项发育明显落后,在语言、适应性、精细动作3方面更为突出。结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干预意义重大。提出矫治"孤独症行为"和提高生活能力是孤独症训练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虽然成人孤独症可由脑器质损害或遗传所致,但其颅脑成像却并没有显示出较为一致的结构性改变。仅部分文献报导气脑造影、CT、磁共振成像(MRI)发现某些患者脑室扩大及脑皮质异常。有人发现患者后颅窝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表现有:①尸检小脑浦肯野氏细胞减小;②正中矢状面MRI成像显示小脑蚓部后上方及桥脑较常人为小,第四脑室较常人扩大。作者曾对15例青少年(平均11.6岁)孤独症与15例正常青少年的MRI作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比较并无上述差异。鉴于与别人报导的病人在年龄上的差异,本文作者又对成人孤独症作了MRI分析。方法:按DSM-Ⅲ标准诊断的成人孤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