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03年新疆艾滋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掌握新疆艾滋病的感染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蛋白印迹法(WB)或两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来判定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结果 2003年新疆共发现1 060例HIV感染者,占前三位的地市分别是伊犁州直属436例,乌鲁木齐415例,阿克苏地区55例;男性827例,占78.02%,女性233例,占21.98%;感染者年龄最小2岁,最大71岁,以青壮年为主,20岁年龄组占48.11%,30岁年龄组占39.25%;以维吾尔族最多,占85.00%;传播途径以静脉吸毒(IDUS)共用注射器传播为主,占HIV感染者总数的75.47%;感染途径不详也占相当比例(16.42%).结论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应开展持续、广泛的针对不同人群的有效干预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疆疏附县HIV/AIDS疫情及流行特点,为更好地制定控制艾滋病疫情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8~2012年疏附县艾滋病疫情数据库中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8~2012年疏附县共报告HIV/AIDS病例212例,其中男性114例,女性98例;年龄集中分布在15~50岁,男、女性别比为1.16∶1,女性感染者明显上升;职业以农民为主,占46.69%;婚姻状况以已婚有配偶为主,占38.7%;感染途径以异性性接触传播为主,占66.50%。结论疏附县艾滋病疫情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正在向普通人群蔓延。  相似文献   

3.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5~2003年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1995~2003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5~2003年共检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108例,艾滋病病人16例(已全部死亡)。108例HIV感染者中血液传播占87.04%,经性传播11.11%,母婴垂直传播1.85%。目前主要传播途径以血液传播为主,流行的HIV-1毒株为B’(泰国B)亚型。结论目前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处在艾滋病流行的低感染阶段,当前预防与控制的重点是开展高危人群行为干预措施和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同时应注意控制艾滋病经性接触和静脉吸毒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艾滋病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防治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96─2013年水磨沟区上报的艾滋病病例资料。结果水磨沟区累计报告感染者/患者1 642例,死亡341例;2007—2013年新报告病例899例,每年新报告病例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由2007年162例下降到2013年128例;感染者以男性为主1 100例、占67.0%,女性542例、占33.0%;20~49岁年龄组居多,共1 530例占93.2%,50岁以上比例增加;感染途径以注射吸毒血液传播961例为主,占58.5%,性传播比例逐渐上升,由2007年22.2%上升到2013年68.8%。结论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新报告HIV例数下降,疫情得到一定控制,但死亡人数增加;注射吸毒经血液传播的比例逐渐下降,性传播途径上升,艾滋病存在向一般人群蔓延的危险,应加强对性传播途径的干预。  相似文献   

5.
汕头市HIV/AIDS流行现状与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明汕头市艾滋病流行现状并预测其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汕头市1990~2005年艾滋病血清学监测、哨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到2005年底止,汕头市已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108例,其中艾滋病病人29例。男性占78.70%,女性占21.30%;职业以农民及无业人员最多占53.71%;其次是商人和工人,分别占18.52%和15.74%;85%以上感染者年龄在20~50岁。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46.30%),其次为采供血(15.74%)和静脉吸毒(14.82%)。结论汕头市近年艾滋病疫情发展明显加快,传播途径多样化,经静脉吸毒传播的比例迅速增大,通过多种途径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由城市向农村扩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中国艾滋病疫情的最新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数据支持,对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方法利用经过查重、核实后的截至2015年底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报告的15岁及以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病人的数据,对其性别、年龄、地区分布及传播途径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截至2015年底,报告现存活15岁及以上的HIV感染者57.1万,报告病例数超过1万的省份达到了15个;经异性性传播病例占58.7%,经男男性行为传播占20.1%,经注射吸毒传播占13.6%;注射毒品、异性性传播病例现住址是农村的构成比分别为60.2%、59.6%,同性性传播病例现住址为城市的构成比为69.1%;现存活病例的男女比为2.6∶1;15~19岁、20~24岁、25~29岁男男性行为传播的病例,分别占该年龄组病例的63.3%、65.8%、52.7%。2015年新发现15岁以上HIV感染者11.5万,超过5 000例的省份达到了9个;经异性性传播病例占66.7%,经男男性行为传播占28.4%,经注射吸毒传播占4.4%;注射毒品、异性性传播感染者现住址为农村所占构成比分别为67.1%和60.4%,男男性行为传播感染者现住城市构成比为66.1%;2015年新发现病例男女比为3.7∶1;15~19岁、20~24岁、25~29岁男男性行为传播分别占该年龄组病例的73.8%、68.0%、55.6%。结论部分地区艾滋病流行程度较高,整体疫情以性传播为主。不同年龄段人群和城乡流行模式也表现不同。流行模式表现复杂,未来的艾滋病预防控制面临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疆阿克苏地区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和面临的传播风险,为探讨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地区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的疫情报告、哨点监测数据、专题调查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06~2012年阿克苏地区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患者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有5个县(市)为艾滋病流行一类县,4个县是二类县;女性感染者逐年增多,男女比例逐渐缩小至1.2:1;感染者/患者以维吾尔族为主,占93.08%;以20~49岁所占比例最大,占89.50%,50岁以上老年人感染增多,占7.07%;感染者职业分布广泛,以农牧民最多,占29.10%,其次为无业者,占23.90%;传播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结论新疆阿克苏地区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静脉吸毒传播尚未控制,配偶间传播、低档暗娼传播依然是本地区预防控制的难点,男男性行为人群同时存在同性和异性间传播的风险,母婴传播防控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甘肃省庆阳市艾滋病病例的流行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3年庆阳市HIV/AIDS病例106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06例感染者/患者,男性79例,女性27例,男女性别比3.76∶1;发病集中在20岁~组(42例)、30岁~组(28例)年龄组,平均年龄(33.13±11.44)岁;以初中文化程度最多46例、占43.40%,农民工最多55例,性传播97例、血液传播4例、注射吸毒传播3例,以本地户籍为主91例、占85.85%;死亡24例,死亡率22.64%,高于同期结核病死亡率(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035.97,P0.01);主动咨询检测检出病例占23.58%,术前及其他就诊检测占41.51%。结论庆阳市艾滋病报告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表现出以本地户籍、患者年轻化、文化程度低、性传播途径为主要特征,异性性行为比男男同性性行为感染人数增长快,死亡率高;应加强艾滋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积极开展抗病毒治疗,减少死亡率,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11─2015年新疆伊宁市艾滋病的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核查2011─2015年伊宁市艾滋病疫情资料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2015年伊宁市报告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2 578例,其中HIV感染者2 015例,AIDS病人563例;男女性别比1.5∶1;主要集中在20岁~和30岁~组、占60.4%,平均年龄(36.9±11.3)岁;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占71.2%;传播途径主要为性传播、占74.6%,其中同性传播占2.5%,异性传播的比例比较平稳,同性性接触传播的感染比例有所上升,而静脉吸毒传播逐年下降(χ~2=75.399,P0.01)。结论伊宁市HIV/AIDS人群呈现出年龄小、文化程度低、家政待业、低收入和性传播为主的特征,婚外异性传播占主要部分,应关注同性传播,扩大监测、检测和综合干预的覆盖面,预防母婴传播、提高治疗水平、加强关怀救助,提高HIV/AIDS的生活质量从而降低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艾滋病自愿咨询(VCT)门诊求询者HIV感染状况,为预防控制艾滋病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0-01/2012-12南山区CDC门诊VCT人群HIV抗体检测结果,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2043人进行VCT门诊咨询和血清检测,确诊HIV抗体阳性者317例,阳性检出率占总数15.52%,其中男性302例、女性15例,男女之比为20.13∶1;年龄分布在18~81岁之间,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252例),占79.50%;在317例阳性检测者中,因男男同性恋性接触感染285例,占全部感染人数的89.91%;配偶/固定性伴阳性感染18例,占5.68%;非婚异性接触9例,占2.84%;献血浆史4例,占1.26%;手术史1例,占0.32%。结论深圳市南山区VCT门诊艾滋病感染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以男男同性恋传播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邑县的艾滋病流行特征,为科学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信、整理、分析资料。结果2002—2012年大邑县共发现HIV/AIDS145例,死亡35例,年龄集中在25~45岁。男性100例,女性45例,男女性别比为2.22:1。职业以农民为主(62.76%),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50.34%),婚姻状况以已婚有配偶为主(50.34%),感染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88.97%)。结论大邑县艾滋病病例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应加强高危人群,特别是农民的艾滋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金华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HIV阳性者的疫情及变化趋势,为针对该人群开展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金华市2002-2012年MSM中HIV阳性者的疫情特征,并对自愿咨询与检测(VCT)门诊MSM求询者的资料和2012年MSM哨点的监测资料,采用IBM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002—2012年共报告MSMHIV感染者261例,占总HIV阳性者数的20.3%(261/1283);其中20~39岁占81.2%(212/261);2005-2012年年平均增长率为71.1%。与总的疫情相比,MSM疫情呈现年轻化、以未婚为主、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当地户籍所占比较高等特点。同性性伴数中位数为4人。结论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MsM的HIV筛查和阳性者的发现力度,加强对MSM中HIV阳性者的随访管理与阳性干预,减少二代传播,降低新发感染。  相似文献   

13.
东莞市HIV感染现况及防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东莞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现况,评价业已采取的防制措施,为进一步开展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1991-2000年的常规监测和2001年的专项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东莞市主要通过被动监测发现HIV感染者,且感染人数有逐年升高的趋势;HIV感染者主要以青壮年男性、境外和外省籍人员为主;主要的传播途径为经血传播,占66.99%,其中静脉注射毒品占56.52%;其次为性传播,占21.36%。目前东莞市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防制体系,艾滋病监测和预防控制网络也正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结论:东莞市目前正处于艾滋病流行初期,也是处于防制艾滋病的关键时期,建议采取以宣传教育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驻马店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AIDS)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方法对该市1995-2010年上报的HIV/AIDS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市累计报告HIV/AIDS 14 717例,其中AIDS病人9 779例,死亡3 809例。报告病例以人群集中筛查发现为主。感染途径以有偿供血为主,占68.7%,其中既往有偿供血人员比较集中的3个县HIV阳性人数占总数的72.1%;既往输血感染占14.9%;性接触感染占10.2%(主要是配偶间)。2005年死亡人数最高,达648例,近几年病死率有下降趋势。结论该市因既往不规范采供血造成HIV感染,目前已进入死亡高峰期,近年经性传播比例逐年上升,存在HIV向一般人群蔓延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大理州晚期血吸虫病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大理州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的分布现状和特点,为开展晚血救治和指导血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州血吸虫病疫区,通过3条线索进行晚血现况调查。结果全州共有晚血694例,患病率为0.05%。2004年以后新发病例99例,占14.27%;男性138例,女性556例,男女性别比0.25:1;年龄最大83岁,最小12岁,平均年龄51岁;病例以巨脾型和腹水型为主,分别占54.18%和25.79%;351例得到了医疗救治,占50.58%。结论大理州晚血患病率较低,且有逐年下降趋势,但时有低年龄新发晚血病例出现,仍需加大晚血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艾滋病网络直报数据库中,≥50岁年龄段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的分布特征。方法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艾滋病网络直报系统中,下载乌鲁木齐市艾滋病网络直报数据库,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995—2012年,累计≥50岁的HIV/AIDS病例数占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数的4.87%(444/9125),其中AIDS占7.14%(147/2058),死亡报告占7.86%(95/1209)。年度新病例报告中,≥50岁组由2004年占1.11%(8/719)上升为2012年占9.68%(121/1250),性传播占61.49%(273/444)。结论应加大对老年人群的关注,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重视艾滋病早期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红河州50岁及以上HIV-1抗体阳性样本的基本特征,为今后开展针对此类人群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红河州2008年至2010年,50岁及以上老年人HIV-1抗体阳性样本的流行病学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年间老年阳性样本占总阳性样本比例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1.94%;病例地区分布与总阳性样本分布基本一致;年龄最大为89岁,以男性为主占74.09%(572/772);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8.21%(681/772);农民、离退休人员、家政、家务及待业、工人占89.38%(690/772)。通过自愿咨询检测、其他就诊者检测及阳性者配偶或性伴检测发现的感染者比例高于总阳性样本。经性传播感染比例显著高于总阳性样本。结论艾滋病对5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影响已不容忽视,应加强对此群体的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钦州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钦州市2003-01~2012-12的乙脑疫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3~2012年该市共报告乙脑病例91例,年均发病率为0.29/10万;散居儿童发病69例,占75.82%;男性、女性分别占69.23%、30.77%;2~10岁儿童发病77例,占发病总数为84.62%;5~7月份发病90例,占病例总数的98.90%,呈明显的夏秋季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农村边远地区,共65例,占病例总数的71.43%。结论预防控制乙脑要重点抓好农村边远地区2~10岁散居儿童的乙脑疫苗常规接种和查漏补种工作,在乙脑高发的夏秋季节加强监测力度和宣传教育力度,落实防蚊措施,减少乙脑发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2008-2012年济南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服务的实施效果,为进一步扩大VCT服务范围,强化VCT服务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愿咨询检测门诊,上报至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共咨询检测8221人,男性7644人,占92.98%;女性577人,占7.02%;平均年龄30.64岁,中位数28岁。检测原因以有男男性行为史、非商业非固定异性性行为史为主,分别占59.53%(4894人)和22.37%(1839人)。8221人中共检出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211例,阳性检出率2.57%;10例不确定者经复查,8例最终确证为阳性,占80.00%。8221人检测者中,重复检测率为38.65%~55.89%,平均重复检测率45.75%;重复检测者与既往未做过检测者的HI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14%和2.7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04.51,P0.001)。结论 VCT门诊可及时发现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应进一步完善自愿咨询检测综合服务模式,加强医疗机构信息、资源的整合,以全面落实临床筛查和医院为就诊者/患者主动提供HIV检测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近年来全国HFRS疫情特征,总结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2004——2017年全国HFRS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全国疫情概况、病例年龄组构成比、病例年龄组发病率,分省份比较HFRS季节性、长期趋势;采用分段线性回归分析2004——2017年全国及各省(市、自治区)HFRS趋势变化;采用季节分解法计算序列季节项。结果 全国累计报告HFRS 178 237例,死亡1 753例,年均发病率0.95/10万,死亡率0.009/10万,病死率0.98%。全国出血热疫情整体呈下降趋势(AAPC=-8.56%,95%CI: -10.26%~-6.86%)。广东省、海南省、福建省和湖北省等呈上升趋势(AAPC>0)。发病率、死亡率前5位的地区依次为黑龙江省(5.80/10万,0.059/10万)、陕西省(4.48/10万, 0.035/10万)、吉林省(3.79/10万, 0.030/10万)、辽宁省(3.71/10万, 0.027/10万)、山东省(1.57/10万, 0.018/10万)。HFRS发病呈双峰,最高峰出现在10月-次年1月,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46.76%;次高峰出现在4-7月,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32.17%。≥60岁年龄组发病率随年份波动不大,15~59岁年龄组发病率随年份整体呈下降趋势。2004年-2017年,HFRS病例中60岁及以上年龄组占比由9.75%上升至24.48%。结论 2004——2017年全国HFRS疫情整体呈下降趋势。华中、华南地区是今后HFRS疫情防控的重点地区。HFRS高发年龄组有向60岁及以上转移趋势,今后应加强该人群疫苗接种工作以保证HFRS疫情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