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玻璃体手术中硅油误注脉络膜上腔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玻璃体手术中硅油误注脉络膜上腔二例耿燕张卯年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硅油类视网膜脱离/外科手术脉络膜疾病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在硅油填充术中、术后,由于患眼条件及手术操作等原因,硅油可通过眼内异常通道进入玻璃体腔以外的其...  相似文献   

2.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脱离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 surgery,VR手术)效果及失败原因。 方法:回顾性地分析61例(61眼)VR手术,全部眼有脉络膜脱离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r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采用玻璃体切割及视网膜前膜剥除,气液交换、眼内惰性气体或硅油填充。 结果:近期(出院时)有效40眼(65.57%),用惰性气体的35眼中有效26眼(74.3%).14例患者追踪3个月以上,平均追踪9.5个月, 有效10眼。影响手术的主要因素为脉络膜脱离范围、手术次数、气体填充及皮质激素使用时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可能与严重的PVR、前部PVR及巨大裂孔有关。 结论:采用VR手术可提高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手术成功率。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12:16-19)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及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术后的光凝治疗疗效.方法 选择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10例,在玻璃体切除术后沿脉络膜缺损边缘行光凝治疗,对侧眼在脉络膜缺损区边缘做防治性光凝治疗,光凝病例对侧眼中有3只眼在脉络膜缺损区域内发现裂孔,但尚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结果 实施光凝治疗20只眼,随访观察玻璃体切除术后的10只眼视网膜均在位,无视网膜脱离再次发生;对侧10眼缺损区边缘光凝斑反应良好,均未发现视网膜脱离的存在.结论 先天性脉络膜缺损以及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术后光凝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Weng N  Wei W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4):250-252
目的探讨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寻找较好的手术方法,以提高疗效。方法对8例(8只眼,其中7只眼视盘在缺损区内)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施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中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裂孔、玻璃体后界膜、缺损区的情况,行相应处理,硅油填充。结果术后视网膜均获得解剖复位,视力均有提高。结论此类视网膜脱离可因位于缺损区内的视网膜裂孔造成,其裂孔位于缺损区内带状视网膜脱离的边缘处,无玻璃体后脱离、缺损区巩膜外膨出等特点。充分的玻璃体切除合并封闭缺损区、硅油填充,可望成功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11例(11眼)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采用玻璃体切割及视网膜前膜剥除,气液交换时通过缺损区的裂孔内引流放液,对缺损区边缘及裂孔部分采用巩膜外冷凝,或眼内冷凝和/或光凝,必要时用惰性气体(SF6,或C3F8)或硅油填充。平均随访7.7个月,解剖复位率9眼(81.8%),视力从光感到0.2,其中3眼视力在0.1以上.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可能与严重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视乳头位于缺损区内、视网膜巨大裂孔及脉络膜脱离有关。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5,11:190-192)  相似文献   

6.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并发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江 《眼科新进展》2006,26(5):375-376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并发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对42例50眼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并发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硅油填充,术中在高倍显微镜下用眼内导光查找视网膜裂孔。观察视网膜脱离的复位和视力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有43眼视网膜脱离复位,总治愈率为86·00%.术后视力≥0.02者44眼,≥0.05者36眼。结论充分的玻璃体切割术合并封闭缺损区、硅油填充,是治疗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并发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过氟化碳液体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王丽丽朱赛林关键词视网膜脱离/外科手术氟碳化合物/治疗应用过氟化碳液,是一种高碳液态氟化物,具有高比重,疏水性好,粘度低,表面张力大,填塞力强等独有的理化特性,被临床用作玻璃体手术中的“液体操作”工具[1]。...  相似文献   

8.
急性视网膜坏死伴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5例急性视网膜坏死(acute retinal necrosis ARN)伴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治疗结果。单眼2例,双眼3例。发生视网膜破孔及视网膜脱离者5眼(行玻璃体手术治疗),仅有视网膜破孔无脱离者3眼(氩激光治疗)。手术采用闭合式玻璃体切割、环扎、气液交换、眼内激光或冷凝等,全身治疗包括皮质激素、阿斯匹林和无环鸟苷等。手术的视网膜复位4眼,视力≥0.05者3眼。随访6至18个月,其中一眼视网膜脱离复发,另外3眼视网膜在位,最好视力0.2.对此类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治疗时机,手术技巧及预防性手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12:20-21)  相似文献   

9.
玻璃体手术治疗视网膜电图无波型的视网膜脱离一例吕东平吕秋灵吕高杰【关键词】视网膜脱离/外科手术玻璃体切除术眼损伤/外科手术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776.4R770.5患者男,27岁,因“左眼球内磁性异物取出、外伤性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  相似文献   

10.
董应丽  郭希让 《眼科研究》1999,17(2):138-139
目的探讨脉络膜缺损区内裂孔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对10例(11眼)脉络膜缺损区内裂孔患者施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中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裂孔的形态及与缺损边缘的关系,并行相应处理,气体或硅油填充。结果术后10例11眼视网膜解剖复位10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脉络膜缺损区内裂孔的牵引与缺损区边缘关系密切,裂孔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缺损区处巩膜凹陷。充分的玻璃体切割,恢复视网膜弹性,封闭裂孔及缺损区边缘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惰性气体及硅油填充更提高了视网膜复位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超声诊断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回顾了超声诊断的历史,评述了超声诊断对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价值,描述了玻璃体视网膜及脉络膜的超声诊断特点,并对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眼外伤及眼内填充术后的超声诊断作了扼要讨论。  相似文献   

12.
脉络膜缺损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眼底病 ,由眼泡胚裂闭合障碍所致。由于脉络膜缺损处视网膜发育不良呈变性萎缩状态 ,易出现视网膜裂孔或因玻璃体条索牵引而致视网膜脱离。以往采用巩膜扣带术治疗这类视网膜脱离成功率低 ,我们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这种复杂型视网膜脱离 9例 9只眼取得较好效果 ,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 9例 9只眼 ,男 4例 ,女 5例 ;右眼 7只 ,左眼 2只。年龄 10~ 32岁 ,2 5岁以下者 8例 ,占 88.9%。病程 0 .5~ 3.0个月。术前患眼视力为光感~0 .15 ,视力在 0 .0 1以下 7只眼 ,占 77.8…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时机并观察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00-02/2005-02间因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连续患者共36例36眼,其中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30例,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6例。手术方法包括巩膜外环扎、经巩膜穿刺口脉络膜上腔引流、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眼内光凝、硅油或C3F8填充术等。结果:36只患眼于术中成功引流脉络膜上腔液体。硅油填充30眼、C3F8填充6眼,视网膜脉络膜全部复位、视网膜裂孔封闭。36眼术后视力为手动至0.3,其中26例术后视力≥0.1。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联合经巩膜穿刺口脉络膜上腔积液引流术是处理脉络膜脱离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脉络膜缺损区内裂孔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对12例(14眼)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的儿童施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中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裂孔的形态及与缺损边缘的关系,并行相应处理,气体或硅油填充.结果 术后12例(14眼)一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12眼,占85.7%;所有患儿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儿童脉络膜缺损区内裂孔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充分的玻璃体切割、恢复视网膜弹性、封闭裂孔及缺损区边缘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硅油填充提高了视网膜复位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李春芳 《眼科学报》1993,9(4):196-199,215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发生严重PVR的危险眼只限于马蹄形裂孔的这些眼,为了阐明马蹄形裂孔发生PVR的机制及其两者关系.本文分析了单纯马蹄形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的101眼,病例分为PVR组和无PVR组,两组病例对照比较.结果表明:玻璃体液化和后脱离是马蹄形裂孔发生PVR的基本原因.玻璃体出血、葡萄膜炎、脉络膜脱离、多次手术是PVR发生的促进因素,而裂孔后缘卷边固定与前瓣比其下暴露的色素上皮区小是PVR己发生的临床证据.因此当临床上出现玻璃体出血、葡萄膜炎、脉络膜脱离及第一次手术没成功时要警惕术后发生严重的PVR.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的病理机制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1996年1月~2002年11月在我院连续性治疗的24例(26只眼)患先天性脉络腆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中13只眼行巩膜冷冻、硅胶外垫压、、环扎、眼内注气术,另13只眼行玻璃体切除和二级管眼内光凝术。结果 经过2~80个月随访,平均37.6个月。巩膜扣带术的近期成功率和远期手术成功率分别为46.2%和38.5%;玻璃体切除术的近期手术成功率和远期手术成功率均为92.3%。结论 了解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的病理机制有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玻璃体切除联合二极管眼内光凝和硅油填充手术,能获得较好的手术成功率和较好的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65例已放弃治疗的伴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脱离施行了玻璃体视网膜手术。针对其玻璃体牵拉这一发病机制,以及根据牵拉部位采用了不同的手术方法,即对后部增殖性病变者行完全缓解牵拉的玻璃体手术、对前部增殖性病变者则采用巩膜扣带、玻璃体手术尽量充分缓解牵拉,必要时以惰性气体或硅油内填充对抗牵拉,并对视网膜脉络膜疤痕粘连的效果进行了观察。追踪12-44个月,视网膜解剖复位率占67.7%,功能复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方法和手术时机的选择并观察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10-01/2012-01因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在我院住院的患者45例45眼,其中原发性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38例,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7例。手术方法包括巩膜环扎、经巩膜穿刺口脉络膜上腔引流、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眼内光凝、C3F8填充术或硅油填充术。结果:患眼45眼均行巩膜环扎术,均于手术中成功引流脉络膜上腔液体,6眼行C3F8填充,39眼行硅油填充术,45眼视网膜脉络膜全部复位,视网膜裂孔封闭。其中23眼术后视力≥0.1。结论: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视网膜脱离,采用巩膜环扎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经巩膜穿刺口脉络膜上腔积液引流的联合手术方式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玻璃体切除对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作用。方法对连续治疗的12例合并有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眼,进行玻璃体切除联合长效气体或硅油填充治疗,所有病人术前术后均用激素治疗,对视网膜的复位率进行评价。结果平均随访10.42个月,单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率为91.67%(11/12)。再次手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率为100%。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为合并脉络膜脱离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48例(48只眼)随机分为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玻璃体切除手术组和直接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组。对比术后视力变化、眼压、脉络膜脱离复位率、视网膜脱离复位率、黄斑裂孔状态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经一次手术38只眼视网膜脉络膜完全复位,平均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并发症包括一过性眼压升高、晶状体混浊加剧及复位不成功等。结论对于合并脉络膜脱离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无论术前是否应用激素,术后疗效视功能相近。术前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必要性值得探讨。及时采取玻璃体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