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41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康复组20例、对照组21例。两组均服用药物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康复组运动耐量及心功能(BNP作为检测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复护理可以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量,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于法忠 《河北医学》2014,(6):943-946
目的:观察康复锻炼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锻炼,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及运动耐量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及运动耐量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CO、SV、LVEF、CL、6min 步行试验及心功能NYHA 分级水平均较治疗前、同期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康复锻炼有利于改善心功能及运动耐量水平,对提高生活质量水平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兰枝东  蒙恩绩  韦华清  黄丽荣  罗浩 《吉林医学》2013,34(23):4645-4647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将3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以超声心动图和6 min步行试验对两组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量进行评定,康复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运动,对照组只进行药物治疗。结果:康复组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每搏输出量(SV)、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运动耐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康复运动能够更好地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对心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区人群慢性心衰患者家庭护理干预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对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方法将社区慢性心衰患者随机抽样,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样本各为40例,对干预组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对照组为传统家庭疗养,不施加干预。结果干预组在自护能力、遵医行为、生活质量、心理功能等方面有明显提高和改善(P〈0.01),而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费用;住院次数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镇社区人群慢性心衰患者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切实可行,能有效推进慢性心衰患者的社区护理服务,促进慢性心衰患者康复,拓展护理服务空间,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费用,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衰的患者临床治疗同时配合综合康复运动的疗效。方法:观察128例慢性充血性心衰的患者按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开始分阶段进行个体化综合康复运动(包括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抗心衰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全部康复出院,心功能均达到Ⅱ级,平均住院时间:康复组为12.6天 5.5天,安全性达100%,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7.3天 5.7天;两组患者比较入院时及出院时的心率、血压及心肌耗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康复运动对慢性充血性心衰的患者可以有显著的生理及心理改善作用,降低心率及氧耗,提高活动耐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和促进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李蓉  罗彩东  赖柱宏  娄邦秀 《广西医学》2020,(18):2377-2380+2399
目的探讨三级医院-社区-家庭心脏康复体系对稳定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活动耐量的改善效果。方法将150例慢性稳定期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出院后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康复,观察组出院后在传统康复方式基础上采用三级医院-社区-家庭心脏康复体系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康复。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治疗1年后的心功能疗效,以及康复治疗前和康复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6MWT)距离及代谢当量。结果康复治疗1年后,观察组心功能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6MWT距离、代谢当量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于稳定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三级医院-社区-家庭心脏康复管理体系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增加6MWT距离,提高活动耐量。  相似文献   

7.
黎玉冰   《中国医学工程》2012,(5):162+164-162,164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CHF)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12月住院治疗后出院的162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82例和对照组80例。干预组由社区医生和护士对每一个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指导、用药指导、饮食指导、休息与运动指导、心理护理等。随访半年,观察所有患者遵医行为(按时服药、生活方式、定期复查)、再住院率、病死率。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在遵医行为、再住院率、病死率方面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提高慢性心衰患者遵医行为,降低再住院率,提高病人对治疗及康复方案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运动康复的效果。方法:收治慢性心衰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住院期间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适当进行运动康复,比较两组心功能改善、心率及身体活动能级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及身体活动能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改善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不仅能强化治疗效果,还可显著提高心功能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运动康复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4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2)与观察组(n=32)。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运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评分、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Li HFe)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LVEDD、LVESD水平和Li HF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6MWT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等ESCA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运动康复护理可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水平,降低Li HFe评分,延长6MWT距离,以及提高ESCA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4):104-106
目的 探讨家庭自助式心脏康复训练在慢性稳定性左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门诊入选90例慢性稳定性左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家庭自助康复组则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家庭自助式心脏康复训练,随访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心肺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检查、生活质量。 结果8周后,家庭自助康复组心肺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指标、6 min步行试验及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自助式心脏康复训练在慢性稳定性左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能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三级医院-社区-家庭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慢性稳定期心力衰竭患者院外早期心脏康复的临床效果,并以此探讨心衰患者的一种慢性病例管理模式。方法纳入我院心脏中心因心力衰竭住院后达到稳定期出院的患者150例,按随机数表法将1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进行实验观察。对照组出院后采用传统的康复方式,观察组采用三级医院-社区-家庭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管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和康复后1年的心功能指标(LVEF、LVEDD、6MWT、NT-proBNP)。结果治疗后,两组间LVEF、LVEDD、6MWT、NT-pro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行三级医院-社区-家庭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管理模式对慢性稳定期心力衰竭患者院外早期心脏康复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家庭医疗服务对慢性心衰患者预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干预组采用家庭医疗服务模式。采用Lee氏心衰积分对患者干预后心衰疗效进行评估。应用心肺运动实验和6分钟步行测试(6MWT)评估患者的心功能状态。评估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和再入院率。结果 经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pVO2、% pVO2和VO2无氧阈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MNA评分、Hb和A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的心衰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家庭医疗服务模式应用于慢性心衰患者的管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患者心衰症状和心肺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社区康复治疗。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4个镇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由专职医师对康复组进行综合康复措施,对照组仅为上门随访。于人组前及康复后的3、6、8、12、15、20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及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康复前的对照组与康复组就以上量表测定无显著性差异,经实施康复治疗,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社区康复治疗能够改善其精神病性症状,减轻阴性症状,减轻其社会功能残疾程度,并能培养患者家属成为家庭中不走的康复师。  相似文献   

14.
陈芳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24):4208-4210
目的:分析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应用运动康复护理结合营养处方护理对心功能和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我科收治的84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设为两个组别,给予对照组(42例)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42例)运动康复护理结合营养处方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营养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护理后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室收缩末径、左室舒张末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改良定量主观综合营养整体评估表(MQSGA)评分、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护理结合营养处方护理应用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和营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社区综合管理慢性心衰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管理对改善慢性心衰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综合管理组除予以病因治疗及抗心衰治疗外,增加健康教育、行为、运动、营养、心理、增强免疫力等6项干预措施;对照组只给予病因及抗心衰治疗。每月进行心功能及生活质量评估1次,随访观察12个月。结果综合管理组在治疗12个月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慢病综合管理是治疗慢性心衰的有效方法,能有效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家庭跟进式护理模式对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8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出院后,对照组患者由家属协助进行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由医务人员采取家庭跟进式护理,2个月后比较两组康复治疗中的依从性、运动功能 FAM 评分、生活能力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依从性、运动功能FAM评分、生活能力评分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跟进式护理可提高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及生活能力,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第三代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对慢性充血性心衰(以下简称慢性心衰)的心功能和运动耐量的作用。方法对25例慢性心衰患者进行培哚普利的治疗,并随访6个月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指数(WMI);心排血量(CO);总运动时间(TT);运动负荷(METS)指标。结果所有上述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变(P<0.001)。结论培哚普利对心衰具有改变其心功能及运动耐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运动康复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运动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8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序的运动康复治疗6个月,与对照组相比.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运动耐量提高(P<0.05),再住院率下降(P<0.05),病死率下降(P<0.05).结论:运动康复治疗有利于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可以减少医疗支出.  相似文献   

19.
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6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药物治疗同时进行6周运动康复治疗。2组分别于住院第2天及第6周检测6min步行实验的距离、完成运动平板所需要的时间和运动平板的最大代谢当量(METS),行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6min步行实验的距离及运动平板时间均有延长(P〈0.01),METS均有提高(P〈0.05),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表评分均有降低(P〈0.01);治疗后实验组各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慢性心衰患者进行运动康复治疗可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沈洁 《大家健康》2016,(5):257-257
目的:探究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附近社区的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内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社区护理干预,并采用自身对照的方式,对护理前后患者的临床状况、生活质量等进行比较,评价效果。结果:采用社区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P <0.05),而且,经过社区护理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指标得到有效的提升(P <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慢性心衰具有较高的影响,能够有效的推动患者的恢复,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