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脑电图在小儿癫痫诊断上的意义。方法:277例癫痫儿童均采用脑电图检查,比较临床及脑电图结果。结果:临床上怀疑癫痫者,其脑电图异常219例(约79%),表现为应该出现的波不出现,或者其波幅降低或增高,脑波发展延迟,出现与年龄不符脑电图波型。只有部分病例 出现发作性棘波、尖波、棘慢波综合、尖慢波综合等特殊病理波。结论:脑电图检查是小儿癫痫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小儿颞叶癫(癎)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癫(癎)类型,临床主要为精神运动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脑电图(EEG)表现一侧或双侧颞区慢波伴有棘波或尖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继发癫癎的临床特征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对我院1998~2003年227例MS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头颅MRI及脑脊液(CSF)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6例(7.05%)继发癫癎发作,发作类型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多见,尚有单纯部分性运动发作、复杂部分性运动发作、视觉性作发,发作性语言障碍等.1例出现全身性痉挛性癫癎持续状态.在癫癎活动期,所有患者脑电图均有轻到中度异常(各联波率普遍减慢),部分出现局灶性单个尖波、棘波、尖-慢复合波、棘-慢复合波等癎样放电.MRI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内多个病灶,部分患者CSF IgG指数升高或寡克隆区带阳性.结论:MS患者癫癎发生率较高,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及其伴随的免疫反应有关,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小儿癫痫全身性发作较为常见。我院应用丙戊酸钠与苯妥英钠随机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果缓解率无差异,而苯妥英钠的毒副作用明显。丙戊酸钠因其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小儿癫癎全身性发作的首选药物。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0年2月-2005年2月我院诊治的小儿癫癎全身性发作患者54例,男31例,女23例,男女之比1.35 :1。来院前平均病程3.2个月。年龄最小2.5岁,最大15 岁。脑电图检查:54例均有异常波型:棘波、棘慢波、尖慢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早期诊断价值,了解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6道脑电图仪,对我院住院的60例确诊为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脑电图检查及临床分析评估.结果:60例中55例异常,异常率为91.7%,主要为弥漫性或局限性异常慢活动,部分在慢波背景上存在棘波、尖波、棘慢或尖慢复合波...  相似文献   

6.
高玉娜 《中外医疗》2014,(26):84-85
目的对小儿额叶癫痫的临床与脑电图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12月间于该院进行疾病诊断治疗的小儿额叶癫痫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一时间段正常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脑电图检查,并且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小儿额叶癫痫患者发作76次,12例于清醒期双侧或单侧额区出现局灶性尖慢波/棘慢波、尖波/棘波;25例患者于睡眠时出现双侧或单侧额区局灶性尖慢波/棘慢波。发作期23例患者显示其额区出现爆发性慢波节律或快活动节律,或出现尖慢波/棘慢波等情况,5例泛化为全导癫痫样电活动;而大部分正常儿童主要波形特征为低幅混合频率脑电背景活动,有一定的差异。结论对小儿额叶癫痫患者的脑电图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指导临床治疗,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于数字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诊断癫痫病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癫痫病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11年4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癫痫病患者进行研究,均采用数字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进行检查,对于慢波节律和尖(棘)慢综合波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动态脑电图检查,慢波节律,尖(棘)慢综合波的检出率均高于数字脑电图组,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态脑电图是一种有效诊断癫痫病的方法,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儿癫癎患者临床特点与脑电图及CT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20例经临床初诊为癫癎的患儿做脑电图和CT检查,对脑电图和CT异常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小儿癫癎脑电图检查异常95例(79.2%),CT检查异常32例(26.7%).年龄越小异常率越高,脑电图和CT有同样的趋势.结论 脑电图异常改变对小儿癫癎的诊断、分型及治疗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CT在寻找癫癎病因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俊  东黎  路新国 《海南医学》2012,23(10):111-112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者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25例临床确诊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的EEG资料,并与脑脊液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25例患儿中EEG异常301例(92.6%),EEG异常呈弥漫性慢波,部分出现棘(尖)波或棘(尖)慢波;脑脊液异常率为43.7%。结论脑电图可作为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诊断及判断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且脑电图较脑脊液检查更为敏感,对手足口病早期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电图(EEG)在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者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25例临床确诊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的EEG资料,并与脑脊液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25例患儿中EEG异常301例(92.6%),EEG异常呈弥漫性慢波,部分出现棘(尖)波或棘(尖)慢波;脑脊液异常率为43.7%.结论 脑电图可作为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诊断及判断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且脑电图较脑脊液检查更为敏感,对手足口病早期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对植物神经性癫癎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0例小儿发作性腹痛的清醒常规EEG、自然睡眠、剥夺睡眠EEG的检查结果.结果60例小儿发作性腹痛的EEG中异常25例(41.7%).其中,中度异常4例,癎样放电21例,癎样波检出率为35.0%.结合病史、症状及头颅CT检查,21例临床确诊为植物神经性癫癎.结论脑电图检查对植物神经性癫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HFMD)合并脑炎患者脑电图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214例患儿,治疗期间对患儿进行脑电图检查,与治疗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电图检查结果中,HFMD患儿在出现发热、皮疹症状后脑电图检查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慢波或阵发性尖(棘)波或尖(棘)慢波,治愈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脑电图检查在HFMD合并脑炎患者的临床检查和诊断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患者早期诊断及病情判断中发挥重要作用,需要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上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继发癫痫98例脑电图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发作患者脑电图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98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发作患者脑电图进行分析。结果:脑卒中后迟发癫痫脑电图主要表现局限性或弥漫性θ、δ波为主。波幅明显增高并出现尖波,棘波,尖慢波,棘慢波综合等痫样放电。结论:脑电图在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的诊断和预后及治疗建议上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动态脑电图在癫(癎)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癫(癎)患者的临床和动态脑电图资料,比较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的结果及癎样放电在清醒期和睡眠期出现的频率.结果 46例患者动态脑电图异常为33例(71.7%),常规脑电图5例(10.9%);动态脑电图检出癎样放电29例(63.0%),常规脑电图检出3例(6.5%);11例在觉醒期和睡眠期均有癎样放电,仅见于睡眠期有18例,癎样放电主要出现在NREM睡眠Ⅰ~Ⅱ期;5例监测到临床发作,11例监测到非特异性脑电图异常,15例患者的癫(癎)发作类型得到了修正.结论 癫(癎)患者动态脑电图的异常率和癎样放电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脑电图,癎样放电在睡眠期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清醒期,主要出现在NREM睡眠Ⅰ~Ⅱ期,局灶性慢波和纺锤波减少对癫(癎)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动态脑电图有助于癫(癎)的诊断、定位和分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脑电图、影像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发作患者脑电图、影像和临床资料。结果脑卒中后迟发癫痫脑电图主要表现局限性或弥漫性θ、δ波为主,波幅明显增高,并出现尖波、棘波、尖慢波,棘慢波综合等痫样放电,与病变部位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脑电图在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的诊断和预后及治疗建议上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动态脑电图在癫(癎)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癫(癎)患者的临床和动态脑电图资料,比较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的结果及癎样放电在清醒期和睡眠期出现的频率.结果 46例患者动态脑电图异常为33例(71.7%),常规脑电图5例(10.9%);动态脑电图检出癎样放电29例(63.0%),常规脑电图检出3例(6.5%);11例在觉醒期和睡眠期均有癎样放电,仅见于睡眠期有18例,癎样放电主要出现在NREM睡眠Ⅰ~Ⅱ期;5例监测到临床发作,11例监测到非特异性脑电图异常,15例患者的癫(癎)发作类型得到了修正.结论 癫(癎)患者动态脑电图的异常率和癎样放电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脑电图,癎样放电在睡眠期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清醒期,主要出现在NREM睡眠Ⅰ~Ⅱ期,局灶性慢波和纺锤波减少对癫(癎)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动态脑电图有助于癫(癎)的诊断、定位和分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干卒中后继发癫(癎)的临床表现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来收治的脑干卒中继发癫(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结果.结果:①548例脑干卒中中有10例(1.8%)继发癫(癎)发作,发作类型依次为强直-阵挛发作、强直发作、阵挛发作、失神发作;②8例行脑电图检查5例正常,2例呈轻度异常出现散在快θ波增多,各联波率普遍减慢,仅1例重度异常表现为出现弥漫性δ波,双侧尖波、棘波短阵发放.结论:脑干卒中后癫(癎)为全面性发作,(癎)性发作可发生于各发病阶段,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率较低,改变较轻.血肿刺激、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缺血缺氧等可能是早期癫(癎)发作的主要机制,晚期癫(癎)发作则与胶质细胞增生、瘢痕形成、中风囊等致(癎)灶有关.  相似文献   

18.
郭小蓝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9):2515-2516
目的:探讨儿童颞叶癫痫的临床与脑电图特征。方法:76例颞叶癫痫患儿于发作间歇期均作神经系统检查和多次脑电图检查。结果:脑电图表现为尖波、棘波、棘慢波综合72例(94.7%);能定位于颞区的66例(84.8%);48例(63.1%)表现为非同步灶性阵发出现。结论:儿童颞叶癫痫患者间歇期脑电图较明显的特征是颞区的阵发性高波幅尖波、棘波。  相似文献   

19.
对180例原发性癫痫大发作患者作了脑电图检查分析,本组病例脑电图异常率为63.9%。脑电图异常表现多在基本节律的背景上散发或短程阵发中至高波幅的θ波和δ波,部分病例间有棘波、尖波,棘(尖)慢综合波。少数病例基本节律为θ和δ波,间有尖波、棘波、尖慢波、棘慢波等。提示大部分病人间歇期脑电图检查可获得特征性的改变。作者同时发现从最后一次发作停止后在8~10天内描记脑电图阳性率最高,而2天内阳性率反低,其原因未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电图(EEG)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及评价疾病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丹麦维迪脑电图仪,对我院住院的59例病毒性脑炎病人进行脑电图检查及临床分析评估.结果 59例中55例异常,异常率为93.2%,主要为弥漫性或局限性异常慢活动.部分弥漫性慢波背景上存在棘波、尖波、棘慢综合波、尖慢综合波;双侧弥漫性高幅δ波;局灶性或双侧阵发δ波、双侧弥漫性θ波.结论 脑电图是监测早期脑功能变化及病理变化较为敏感的指标,并对判定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价值.脑电图异常的严重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脑受累的范围、意识水平、所伴有的其他全身因素有关.临床表现越严重,脑电图异常程度越高.脑电图异常通常随临床症状的改善而减轻,有时EEG改变滞后于临床,极有助于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