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非甲非乙型肝炎的命名一直非常混乱。1987年11月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病毒性肝炎技术咨询小组第三次会议建议,非甲非乙型肝炎分两类:一类叫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简称NANB(E);另一类叫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简称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六十年代中期,Blumberg氏发现澳大利亚抗原。至七十年代,甲型肝炎病毒也被发现。 Prince氏推断,除甲型和乙型病毒性肝炎外,一定还存在着第三种病毒性肝炎,即非甲非乙型肝炎。其事实根据是,对供血者进行HBs抗原筛  相似文献   

5.
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占高比例的事实引起人们极大的重视。许多国家的学者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手段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扼要介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近况。 一、诊断 鉴于NANBH尚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和特异性的病毒学或血清学检查方法,对于该病的诊断主要是采用排除法,即用最敏感的血清学方法证实为急性期血清中HBsAg或抗-HBc和抗-HAV的IgM阴性,同时也排除了其它已知可能引起急性肝功能损害的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δ肝病毒等)、细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等非病毒微生物感染以及充血性心功能衰竭、休克或脓毒症、胆道疾病、代谢性肝病(进行性肝豆状核变性和化学  相似文献   

6.
7.
非甲非乙型肝炎容易慢性化,千叶大学内科田边雄一等为防止慢性化,在非甲非乙型输血后肝炎的急性期,并用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冶疗,获得良好效果。 田边对60例非甲非乙型肝炎进行探讨,潜伏期二周以上、GPT200mU/ml以上,而且发病前后未用过抗生素或抗癌药。其中17例并用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前者1mg,后者10单位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一天一次静滴,3小时内滴完,持续3周。另43例作为对照组,仅滴注葡萄糖液。结果发现,治疗组GPT值比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一、非甲非乙型肝炎的存在及其研究过程 1975年前后即有人推测有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型肝炎)存在。HBsAg检测方法确定后,人们用此法筛选献血员,以期不输用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血液使不再发生输血后肝炎,但实际上输血后肝炎从20%降至10%后却不再下降。因此有人推测尚有经输血传播的非乙型肝炎病毒存在,并命名为丙型肝炎,但当时认为此型病毒不只是一种,因此命名为非甲非乙(NANB)型。其后又证实此种肝炎不只存在于输血后肝炎中,而且于散发性肝炎中也很多。最近日本无乙型  相似文献   

9.
不是由甲型或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病毒性肝炎称非甲非乙型肝炎,此种肝炎是用排除法来诊断的,即没有甲型和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或EB病毒的血清学证据。本文报告法国8例血液透析以后的肝炎即是此种肝炎。此8例通过有关试验排除了甲型或乙型肝炎,巨细胞病毒及EB病毒等感染,这些病人都曾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其中4例是男性,年龄为2.5~56岁,6例在肝炎发作3~8周前输过血。此类病人的血液对人和黑猩猩具有感染性,从而提示血清中可能存在传染因子。并在这些血液透析病人的急性期血清中用电子显微镜找到病毒,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报道了对70年代输血传播病毒研究组(TTVS)贮藏的血清标本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VC)的情况.标本来自1974年至1979年输血的和医院未输血患者的血清,诊断和病程相同(对照病例).血清标本每隔2-3周收集1次,共6个月,随访至少10个月.诊断肝炎需至少1次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大于90U/L以及3至17天后第二次复查大于45U/L.NANB型肝炎诊断的根据是无急性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和任何非病毒病原血清学改变的证据.HCV抗体(抗-HCV)检测用重组多肽病毒抗原和人过氧化物歧化酶.用放射标记第2抗体测定反应活性.所有标本均以编码进行.结果表明,5名住院对照者在外科手术治疗后  相似文献   

11.
严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肝炎的一个罕见的并发症。这些病例引起肝炎的致病因子未曾作鉴定。作者研究一组与肝炎相关的再障患者,寻找新近的甲型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证据。 149例严重再障中20例(13.4%)再障与肝炎相关(均于再障发生前不到8个月曾临床诊断为肝炎,且均无接触巳知的肝或骨髓毒素史)。20例中19例于临床肝炎发生期间血清HBsAg阴性。20例均否认于肝炎发生前输注过血液制品或用血污染的器械作过接种。20例中16例的血清标本可供详细分析。16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19.3±9.0岁(3~40岁)。1例有肝病史。从肝炎发病到再障的平均间隔时间为11.9±9.9周(0~32周)。骨髓衰竭发生时,12例丙氨  相似文献   

12.
13.
14.
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准确的血清学诊断,使人们认识了非甲非乙型病毒性肝炎。最近用免疫扩散和对流电泳检测了与这些感染相关的抗原/抗体系统,并报告了肝活检组织标本和血清中的病毒样颗粒。作者取已证实的急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清,用免疫扩散法检测血清中病毒相关抗原。受试者分为三组。第一组为急性和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包括血液透析单位的8例急性非甲非乙型肝炎进展为慢性肝炎病人;8例无甲型及乙型病毒标志的暴发性肝炎病人;6例使用浓缩的IX因子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免疫血清球蛋白(ISG)预防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的效果,作者对291例因心脏手术而需要接受输血的病人进行规察。所有病者既往无肝炎  相似文献   

16.
输血后肝炎大多为非甲非乙型肝炎,尚未确定是何种病毒引起;一旦发病后,肝脏难于再生。而且易于慢性化。千叶大学内科田边雄一等根据肝再生能力低下的病例常同时有胰腺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下降,故试用治疗暴发性肝炎的并用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疗法(G—I),探讨其防止慢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者以重组人α-干扰素治疗10例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其中8例在治疗期间血清转氨酶水平迅速降低,并最终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接受α-干扰素治疗的10例病人都符合非甲非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所有病人都有疲乏和血清转氨酶持续升高,肝活检显示为慢性肝炎。  相似文献   

18.
尽管还不清楚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是否整合到宿主染色体DNA(大概是不可能的),但在多数患者中,HCV可导致慢性感染、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并由该病导致肝细胞癌(HCC)的流行病学证据正在增加.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与HCC最近已开始积累血液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NANBV)感染与HCC之间病因相关的证据.由于缺乏文献,证明这种相关性是困难的.直至最近,血液传播的NANBV特异性血清学试验和在HBV高发区进行的HCC研究的许多事实,才肤浅地了解了NANBV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两者相关性的证据来自下列观察:1.在低发区,仅较小比例的HCC有慢性HBV感染证据,不象高发区那样,大多数HCC病例HBsAg是阳性的.相反,不管地理起源,大多数HCC是由肝硬化产生的.因此,在地理基础上(而不在数字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70年代中期,Prince和Feinstone等从输血后肝炎(PTH)患者中发现一种既不属于乙型肝炎(HB)又不属于甲型肝炎(HA),而且没有巨细胞病毒(CMV)和EB病毒(EBV)感染证据的病毒性肝炎,引起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通过几年来的研究,已对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定名为非甲非乙型肝炎(以下简称HNANB)。据已有资料表明,HNANB比过去有增加的趋势,在输血后肝炎中占有重要位置。目前,它几乎占现有病毒性肝炎患者的1/3~1/2,占输血后肝炎的90%左右。乙型肝炎仅占输血后肝炎的5~10%。CMV和EBV引起的很少。由HA病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