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64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峰  周静然  赵传军  王勇  余河  黄博   《放射学实践》2010,25(3):312-3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AIH)的价值。方法:对25例主诉急性胸背痛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检查(连续容积扫描),均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结果:25例AIH患者按Stanford分型,A型2例,B型23例。MSCT征象:25例均见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厚度≥5mm,无内膜破裂形成的双腔主动脉征象。平扫呈高密度11例,高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8例,等密度6例。21例见钙化内移征象,5例可见穿透性溃疡征,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18例,内膜渗透3例,血肿分层征象2例。并发心包积液4例,胸腔积液16例,主动脉夹层3例,主动脉瘤2例。结论:MSCT能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且便于治疗后随访观察,可以作为AIH的首选诊断及随访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东芝Aquilion16层螺旋CT扫描机,对62例主诉急性胸背痛患者进行MSCT检查.结果 62例AAS患者,主动脉夹层(AD)41例,主动脉壁内血肿(IMH)12例,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PAU)9例.MSCT能够显示3种疾病的特征性征象:AD可见内膜片和双腔征;IMH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5 mm;PAU为凸出于主动脉管腔外的造影剂充盈的龛影.结论 MSCT是一种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能为AAS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典型主动脉夹层(atypical aortic dissection,AAD)的CT表现,探讨螺旋CT诊断AAD的价值。方法:25例AAD患者,全部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结合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等方法显示AAD及穿透溃疡,根据Stan-ford分类法分型。结果:25例AAD,A型7例,B型18例。主要CT表现:主动脉壁呈新月型或环形增厚,无内膜破裂形成的双腔主动脉征象,增强扫描假腔无强化。内膜钙化向内移位7例,穿透性溃疡征3例。并发心包、纵隔及胸腔积液和积血共10例。经内科保守治疗后,6例完全吸收,3例部分不典型吸收,2例无明显变化。结论:螺旋CT清楚显示夹层的部位、范围及并发症,可作为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检查及随访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价值.方法 收集主动脉壁内血肿12例,对其MS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按Stanford分型,A型3例,B型9例.MSCT表现:主动脉壁呈新月形增厚12例,厚度为10~16 mm,增强后未见强化;内膜钙化斑块内移7例;穿透性溃疡征3例;内膜渗漏4例;合并胸腔积液5例,心包积液1例,左髂总动脉及髂外动脉夹层1例;3例治疗后随访可见主动脉壁内血肿厚度呈动态变化.结论 MSCT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部位、累及范围、厚度及有无并发症,对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不典型夹层的电子束CT诊断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目的 评价电子束CT(EBCT)在主动脉不典型夹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1994年5月至2000年4月15000例EBCT检查中诊断主动脉夹层263例,其中25例为不典型夹层。男21例,女4例。全部患者均以主诉急性胸痛入院检查。采用Imatron 150-XP型EBCT扫描机,连续容积增强扫描,层厚3mm,扫描时间为0.1s。扫描范围自主动脉弓水平至左右髂动脉分叉处,共140层。结果 不典型夹层EBCT血管造影(EBCTA):直接征象为:(1)25例主动脉壁均呈半月状或环状增厚,达5-23mm,平均15.3mm,无内膜破裂形成的双腔主动脉征象,CT值50-87HU,累及长度为2.5-49.0cm,平均16.3cm;(2)内膜钙化移位5例;(3)6例治疗后EBCT随访,管壁厚度呈动态变化。间接征象为:(1)主动脉壁增厚溃疡形成7例;(2)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12例。上述征象结合临床急性胸痛病史,诊断可以成立。病变累及升主动脉(StanfordA型)6例;仅累及降主动脉(StanfordB型)19例。全部病例临床均采取保守治疗,其中6例EBCT复查,3个月至1年血肿吸收。结论 急诊胸痛鉴别诊断中EBCT对主动脉不典型夹层诊断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且便于治疗后随诊观察。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在不典型主动脉夹层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主动脉不典型夹层(AIH)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疑似主动脉病变的患者行MSCT增强前后扫描,发现17例AIH,并对保守治疗15-30天后的CT图像进行比较。结果:17例AIH,A型4例,B型13例。CT表现:①主动脉壁环形或新月形增厚>5mm,平扫血肿高密度5例,等密度3例,低密度9例,增强后均表现为充盈缺损;②6例见钙化的内膜内移;③12例并发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④经内科保守治疗后,8例完全吸收,6例部分吸收,3例无明显变化。结论:MSCT能清楚显示AIH的部位、范围及并发症,是诊断AIH有效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并对治疗后AIH的转归提供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7.
螺旋CT血管造影术在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1例夹层动脉瘤行螺旋CT连续容积增强扫描,并将获得的数据传至工作站行三维重建,结合横断面及三维重建图像进行分析。结果根据Debakey分型,De.bakeyⅠ型10例,DebakeyⅢ型11例,两型中不典型夹层各2例。典型夹层动脉瘤的CT征象主要是分离移位的内膜、真假腔、主动脉壁增厚、钙化、主动脉不规则扩张;不典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征象为主动脉壁呈半月状或环状增厚,伴或不伴有内膜钙化内移。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在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便于治疗后观察对比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双源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影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DSCT扫描机,连续容积增强扫描,对25例主诉急性胸背痛患者进行DSCT检查并诊断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结果:25例按Stanford分型:A型7例,B型18例。DSCT所见主动脉壁内血肿的直接征象: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5mm,无内膜破裂形成的主动脉征象。间接征象:钙化内移7例,穿透性溃疡征12例,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改变18例,内膜渗漏5例。并发征象:心包积液5例,胸腔积液14例,主要分支血管受累5例,主动脉夹层3例,主动脉瘤4例。结论:DSCT能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且便于治疗后随诊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价值。方法:39例拟诊为主动脉病变的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CT平扫图像上观察内膜钙化的移位、主动脉直径扩大、心包和/或纵隔积血、胸腔积液/血。并对A型和B型主动脉夹层的平扫征象进行统计学比较。CT增强图像上观察低密度的内膜瓣、破口(入口和再入口)、真假腔及主要动脉分支受累情况。结果:21例主动脉夹层中,CT平扫观察到钙化的内膜瓣移位9例(42.9%),主动脉直径增宽8例(38.1%),心包和/或纵隔积血8例(38.1%),胸腔积液/血5例(19.0%)。CT增强扫描对主动脉夹层内膜瓣的显示率达100%(21/21),对真、假腔的显示率为100%(21/21),对破口的显示率为85.7%(18/21)。8例(38.1%)弓上血管受累,5例(19.0%)内脏血管受累。结论:64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较好的显示夹层的真假腔、内膜瓣及破口,并且可以显示主要动脉受累情况,为外科的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
特殊类型主动脉夹层的电子束CT表现及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表现特殊的主动脉夹层的电子束CT(EBCT)影像特征及诊断.材料和方法20例表现特殊的主动脉夹层,其中不典型夹层13例,三腔以上夹层动脉瘤3例,合并升主动脉壁内血肿的Stanford B型夹层2例,动脉瘤样夹层1例,外伤性主动脉夹层1例.结果主动脉不典型夹层为主动脉壁新月形或环形的低密度血肿包绕,常可见穿透性溃疡或钙化内移等征象;三腔以上夹层动脉瘤有2~3个内膜片,3~4个腔,瘤体管径较大;合并升主动脉壁内血肿的B型夹层见升主动脉管壁低密度新月形或环形增厚,降主动脉则见内膜片及真假两腔形成;动脉瘤样主动脉夹层见降主动脉局限性瘤样扩张,破口大,内膜片不易发现.1例外伤性夹层于主动脉弓峡部及降部起始见破裂内膜片.结论特殊类型的主动脉夹层表现各具特征,EBCT可清晰显示,是极适用于胸部急症的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