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枢性尿崩症(central diabetes insipidus,CDI)的脑部MRI影像学表现及其特点,并借以逐步提高医师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2003年4月-2004年4月行头部MRI检查并诊断为CDI的患者24例,其中8例手术证实,7例进行了Gd-DPTA增强扫描。结果24例确诊病例中,MRI上表现为鞍区占位者为17例(其中包括垂体腺瘤、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组织细胞病X等),其病变均累及下丘脑-垂体系统,3例在影像学上仅表现为空蝶鞍,2例表现为鞍区术后改变。原因未明仅表现为单纯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垂体柄不连续2例。结论中枢性尿崩症病因复杂多样,最常见于垂体腺瘤、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鞍区术后、组织细胞病X等,在MRI影像学特征中后叶高信号消失对CDI的诊断有较高价值,对CDI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中,MRI应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颅咽管瘤的CT表现,评价CT对颅咽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9例颅咽管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颅咽管瘤病例中位于鞍上6例,鞍内5例,混合8例;囊性6例,囊实性8例,实性5例。结论:CT扫描及其增强扫描可显示颅咽管瘤的形态、大小、密度及周围邻近组织的情况,为颅咽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对选择临床治疗方案及术后复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朱越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2):113-115
目的分析评价磁共振对颅咽管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颅咽管瘤的MRI表现,并与病理比较。结果颅咽管瘤位于鞍上12例,鞍内2例,鞍上、鞍内联合受累8例;囊性肿瘤5例,囊实性13例,实性4例。肿瘤信号多不均匀,表现复杂。结论磁共振对颅咽管瘤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颅咽管瘤的MRI及CT表现,评价MRI及CT对颅咽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通过MRI和CT检查,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的影像学表现。讨论颅咽管瘤的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12例颅咽管瘤中,位于鞍上6例,鞍内1例,鞍上鞍内5例。囊性3例,囊实性8例,实性1例。囊变部分T1WI可表现为低、中、高信号,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CT表现为低、等密度;实性部分MRI多表现为等T1长T2信号,CT表现为等密度;Gd-DTPA增强扫描,囊壁呈环状明显强化,实性部分呈不均匀强化,CT增强扫描病灶的强化模式与MRI相同。结论MRI、CT是诊断颅咽管瘤的有效方法,MRI具有很好的定位、定量及定性诊断价值,CT具有定性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颅咽管瘤的CT与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8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患者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其中13例CT检查,8例MRI检查,17例同时做CT和MRI检查。讨论了颅咽管瘤的病理及分型、临床及预后,CT和MRI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肿瘤累及鞍上9例、鞍内15例、鞍上鞍内联合受累14例;CT、MRI表现多样,CT显示肿瘤钙化较佳,MRI有助于显示肿瘤范围及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结论:CT与MRI相辅相成,为颅咽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鞍区肿瘤的 MRI检查资料 ,分析它们在鞍区的 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共 73例。其中男性30例 ,女性 4 3例 ,年龄在 14岁~ 6 9岁 ,平均为 5 0 .2岁 ,MRI检查使用 (0 .3T)永磁的 MRI成像系统。 2 5例行增强检查。结果 :垂体瘤 4 8例、颅咽管瘤 16例、脑膜瘤 5例、海绵状血管瘤 3例、下视丘胶质瘤 1例 ,MRI诊断符合率 98.0%。结论 :MRI检查定位准确 ,诊断正确率高 ,是诊断鞍区肿瘤的有效手段 ,对手术方式的估计及预后估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颅咽管瘤的CT与MRI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其中11例CT检查,5例MRI检查,2例同时做CT和MRI。结果肿瘤累及鞍上12例、鞍内4例、鞍上鞍内联合受累2例;CT显示肿瘤钙化较佳,MR可三维成像,能准确显示肿瘤的位置及邻近情况。结论 CT与MRI相辅相成,为颅咽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结合病人临床资料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鞍区RaLhke囊肿的MRl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24例Rathke囊肿的MRI资料,其中15例进行了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裳肿位于鞍内1O例,鞍内向鞍上延伸14例,多呈圆形、卵圆形或哑铃形,10例正确诊断、11例误诊为垂体瘤,2例误诊为颅咽管瘤,1例误诊为蛛网膜囊肿。结论鞍区Rathke囊肿的MRI表现较典型的特点为:信号多雯,囊内有结节、壁无强化或线样强化,但部分不典型病例需密切结合临床病史与垂体瘤、颅咽管瘤鉴别。  相似文献   

9.
罗雪松  朱江 《四川医学》2013,34(5):744-746
目的探讨鞍区常见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9年收治入院的50例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鞍区肿瘤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MRI诊断垂体腺瘤32例,颅咽管瘤10例,鞍区脑膜瘤5例,星形细胞瘤1例,转移瘤1例,畸胎瘤1例,与病理结果相一致。结论 MRI具备高软组织分辨率、无骨伪影、多平面成像的优点,结合Gd-DTPA增强扫描,是鞍区肿瘤诊断的有效方法,可以弥补CT的不足,对鞍区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肖安岭  尹波  刘莉 《安徽医学》2011,(10):1754-1756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的MRI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颅咽管瘤病例,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14例病灶中,8例位于鞍上,4例位于鞍内及鞍上,2例位于鞍旁;7例病灶呈分叶状,7例呈类圆形。病灶均为囊实性病灶,6例囊性部分呈T1WI低信号,5例为T1WI高信号,3例为T1WI等信号,T2WI均为高信号。实性部分在T2WI呈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T1WI等信号(8例)或稍低信号(6例)。增强后病灶14例患者实性部分均见强化,其中11例为网格状强化,3例为均匀强化。结论颅咽管瘤具有一定的MRI特点,结合该特点有助于在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颅咽管瘤的MRI影像特征及诊断分析。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5年6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15例。结果:实质性肿瘤9例,囊性肿瘤5例,囊实性肿瘤1例,其中13例行了Gd-DTPA增强扫描。结论:MRI影像可清晰地显示肿瘤所在鞍区及周围结构,其信号变化多端,MRI多方位多参数成像可有效的诊断颅咽管瘤,为临床拟定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I对鞍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1例垂体瘤,6例脑膜瘤,4例颅咽管瘤的MRI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MRI检查,T1WI上肿瘤大多呈低、等信号或混杂信号,T2WI上呈均匀高信号或不均匀高低混杂信号。结论:MRI对鞍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颅咽管瘤的 CT及 MRI诊断水平。方法 对 2 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的 CT及 MRI进行对照性研究。结果  2 0例中囊肿型 (上皮样囊肿型 8例和 Rathke囊肿型 3例 ) 11例 ,乳头状瘤型 3例 ,造釉细胞型 6例。鞍上 10例、鞍内 6例、鞍下 4例。结论 进行颅咽管瘤的 CT及 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有助于 CT及 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CT对钙化的显示优于 MRI,而 MRI多轴位成像对显示肿瘤大小范围及周围临界组织的解剖关系较 CT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颅咽管瘤的MRI表现与病理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咽管瘤约占颅内肿瘤的5%~7%,鞍区肿瘤的1/3[1],其MRI表现复杂多变.本文收集26例颅咽管瘤患者,对其病理及MRI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病理变化与MRI表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的MRI影像特征,评价MRI对鞍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肿瘤20例,其中:垂体瘤12例,颅咽管瘤5例,Rathke囊肿2例,脑膜瘤1例。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鞍区肿瘤有其不同的临床症状、好发部位以及好发年龄,MRI图像也有其特征及信号特点。结论 MRI的多方位(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多参数成像,能显示鞍区肿瘤的影像学特点,对鞍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颅咽管瘤的临床特点。方法作者收集了国内1999年~2004年9月五年间。在51种省级以上杂志发表的80篇有关颅咽管瘤的文章,所报道颅咽管瘤病例共3601例,来自全国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50家医院。根据如下条件进行病例选择:1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颅咽管瘤,2依照文章的作者。所报道病例的来源医院以及住院时间剔除重复病例,最后得到59篇文章的59组病例,共2837人,作者对其描述的颅咽管瘤的临床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颅咽管瘤的年龄特点是发病不受年龄限制,年轻人稍微偏多。颅咽管瘤的性别特点是男多于女,男女人数比为1.4:1。颅咽管瘤肿块的特点是容易囊变,影像学平均囊变率为83.5%,实际囊变率更高;容易钙化,影像学平均钙化率为58.3%。实际钙化率更高;肿块的位置,按照yasargil的分类,最常见的是鞍上-视交叉旁-脑室外型,占一半以上。其次是鞍内-鞍上型和脑室旁型。其余三型。相对偏少。结论用统计学的方法对颅咽管瘤的临床特点进行量化分析。有利于更深刻地了解颅咽管瘤。  相似文献   

17.
鞍区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肿瘤40例的MRI表现,其中垂体瘤23例,脑膜瘤7例,顷咽管瘤5例,胶质瘤2例,三叉神经瘤3例。全部经MRI平扫,其中32例进行了MRI增强扫描。结果:鞍区肿瘤以其种类不同有各自的好发部位、好发年龄;MRI图像上也有各自的形态特征、信号特点;各种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局部侵犯方向、范围也各有不同。结果表明:MRI的多参数、多方位成像能够显示鞍区各种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并能为该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颅咽管瘤是鞍上区常见肿瘤 ,一般认为是一种胚胎残余组织肿瘤 ,其表现典型 ,较容易诊断。本文收集囊性颅咽管瘤 2 5例 ,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了分析讨论。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2 5例 ,男性 2 0例 ,女性 5例 ,年龄为 15~ 5 5岁。其中 18例有头痛 ,15例有视力下降 ,10例有恶心、呕吐 ,1例有肢体活动障碍。1 2 方法采用美国GE160 0i全身CT机扫描 ,矩阵 5 12× 5 12 ,层厚 10mm ,层距 10mm全部病例均做平扫及增强扫描。1 3 CT表现1 3 1 位置及形态 :18例位于鞍上 ,7例大部分瘤体位于鞍上 ,少部分位于鞍内。 18例鞍上…  相似文献   

19.
颅咽管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咽管瘤的MR I表现,评价MR I对颅咽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的磁共振成像(MR I)表现,其中13例有CT对照。结果24例颅咽管瘤发生于鞍上12例,鞍内3例,鞍内鞍上8例,鼻咽部1例。囊性5例,囊实性16例,实性3例。囊性部分T1W I信号表现多样,可呈低、中、高信号,T2W I均为高信号,实性部分多表现为等T1长T2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后,囊性部分的囊壁呈弧形或环形强化,而实性部分不均匀强化。结论MR I是诊断颅咽管瘤的有效方法,且具有很好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鞍区囊性病变的MRI表现,以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囊性病变包括垂体大腺瘤囊变 3例、垂体微腺瘤囊变2例、颅咽管瘤3例、表皮样囊肿1例、蛛网膜囊肿l例、Rathke's囊肿1例.结果 鞍区囊性病变以垂体瘤囊变常见,以长T1,长T2信号为著,一般为厚壁且内壁不规则呈环形强化为主要表现;蛛网膜囊肿各序列呈脑脊信号;颅咽管瘤、Rathke's囊肿信号较复杂.结论 应充分利用MRI软组织分辨率高、多种序列扫描从病变生长部位、形态、生长方式、信号特点及其于周围组织的关系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进行正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