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静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ABO溶血病的疗效。(2)方法:取新生儿脐血作血清学检查以判ABO溶血病。随机分观察组13例,对照组12例,观察组于生后24h内用IVIG 800mg/(kg.d)静滴1次;对照组不同IVIG。两组其余治疗方案相同,定时检测静脉血血红蛋白(Hb),总胆红素(TBIL)。(3)结果:观察组在TBIL水平,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显低于对照组(P<0.005),自身对照时观察组治疗前后Hb无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显下降(P<0.005)。(4)结论:早期使用IVIG可有效防止或减轻由新生儿ABO溶血病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和贫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并间断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ABO-HDN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蓝光照射、酶诱导剂、葡萄糖及白蛋白等常规治疗,治疗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IVIG 0.5~1g/kg·d~(-1),光疗改为间断照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红蛋白(Hb)水平,并观察记录黄疸消退的时间。结果治疗组TBIL水平比对照组明显降低;Hb明显升高;而黄疸消退时间也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均<0.05)。结论静脉注射大剂量IVIG间断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2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总胆红素(TBIL)以及血红蛋白(Hb)的变化。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大剂量IVIG静脉滴注3d,比较两组的TBIL以及Hb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72h,7d的TBIL与对照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72h,7d的Hb与对照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14d的Hb两组无差异。结论 大剂量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有效。  相似文献   

4.
史明杰 《中外医疗》2009,28(29):94-95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方法46例患儿随即分为2组。IVIG(22)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白蛋白、菌栀黄静点,光疗,肝酶诱导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的基础上给予IVIG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400mg/(kg.d),连续3d,观察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的动态变化,以及黄疸消退时间,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红细胞的变化。结果3d后IVIG组在血清总胆红素降低及皮肤黄疸消退时间方面与对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2组的光疗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的末梢血RBC、HB、和HCT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而IVIG组此3项指标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VIG对降低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有显著疗效,可有效防止或减轻溶血和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特点,探讨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好、简单、价廉的方法和措施,从而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86例,分日龄≤3 d和日龄>3 d两组,从黄疸出现和消退时间、黄疸和贫血程度、是否需要换血、应用丙种球蛋白(IVIG)与否及住院时间、光疗次数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本病日龄3 d以内即开始治疗47例,3 d以上才治疗39例,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的下降、Hb的变化及黄疸消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日龄≤3 d组仅换血1例,IVIG应用概率和光疗次数减少,无一例发生胆红素脑病,住院时间(7.3±2.1)d,较日龄>3 d组缩短.结论 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日龄≤3 d)即可诊断,早期光疗可减少换血和IVIG输注.  相似文献   

6.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疗效。方法 选择确诊的ABO溶血症 2 7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 12例 ,治疗组 15例 ,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蓝光照射 (光疗 )累计时间及皮肤黄疸消退时间。结果 治疗组 72小时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5 ) ,皮肤黄疸消退时间及光疗时间均较对照组短 ,两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能有效地降低血中胆红素水平 ,减少光疗治疗时间 ,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溶血病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IVIG)治疗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ABO-HDN)的疗效。方法将121例确诊HDN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61例)和常规组(6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IVIG(400mg/kg·d,2 ̄3次),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第3天血清总胆红素值、日均血清总胆红素降低值分别为(153.42±45.21)μmol/L和(56.49±24.05)μmol/L,均低于常规组(P<0.01);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23.51±11.19)h,累计光疗时间(3.01±0.89)h,均短于常规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血红蛋白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大剂量IVIG能有效阻断溶血的继续发生,快速降低血清总胆红素,降低核黄疸的发生率,大大缩短光疗时间,是早期治疗新生儿ABO-HDN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赵红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7,16(5):512-513,517
【目的】评估静脉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2000年10月至200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45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IVIG组(常规治疗 IVIG),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血红蛋白、红细胞水平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治疗72h后,IVIG组血清总胆红素、黄疸消退时间为(106.1±48.5)μmol/L和(6.14±2.12)d,对照组为(136.7±42.7)μmol/L和(10.8±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IG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在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IVIG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丙种球蛋白可有效阻断ABO-HDN的早期溶血过程,迅速降低血胆红素水平,缩短黄疸消退时间,对防止高胆红素脑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疗效。②方法将48例ABO—HDN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滴IVIG0.5~1g/(kg·d),两组均在治疗前后检查血清总胆红素(TBIL)并观察记录黄疸消退的时间。③结果观察组TBI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黄疸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④结论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并间断蓝光治疗新生儿AB0溶血病(AB0-HD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ABO-HDN患儿随机分两组,两组均予蓝光照射、酶诱导剂、葡萄糖及白蛋白等常规治疗,治疗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滴IVIG 0.5~1g/(kg·日),光疗改为间断照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红蛋白(Hb)水平,并观察记录黄疸消退的时间.结果:治疗组TBIL水平比对照组明显降低;Hb明显升高;而黄疸消退时间也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均<0.05).结论:静脉注射大剂量IVIG间断蓝光治疗新生儿AB0溶血病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致高胆红素血症(高胆)以光疗为基础,加白蛋白、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比较光疗所需时间。方法151例高胆患儿在光疗、肝酶诱导剂、输液等为基础治疗方案(下称光疗),其中32例加10%白蛋白1 g/kg;39例加5%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800~1000 mg/kg;26例加白蛋白与IVIG合用。结果本组病例全部治愈,但光疗加白蛋白治疗组的胆红素浓度降至136.8μmol/L时,光疗时间明显缩短(t=4.21,P=0.001)。结论光疗加白蛋白缩短光疗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该病提供临床数据。方法:选择出生并确诊的218例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病例,其中95例为出生48 h内(含48 h)确诊的病例作为早期确诊组,123例出生48 h后确诊的病例作为晚期确诊组,对两组间溶血三项检查情况、治疗前和完成后胆红素水平、光疗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期确诊组三项测试阳性率高于晚期确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63%vs.21.37%,P<0.05);早期确诊组一项测试阳性率低于晚期确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31%vs.44.44%,P<0.05);早期确诊组患儿治疗前胆红素水平高于晚期确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疗时间也高于晚期确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也长于晚期确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确诊的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新生儿临床胆红素水平更高,光疗和治疗时间更长,因而,早期诊断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并及时治疗才能避免发生胆红素脑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ABO-HDN病例92例,均为母亲血型为O型,新生儿血型为A或B型。早期治疗组在新生儿出生后即行血型血清学试验,确诊HDN患儿即刻开始IVIG治疗;晚期治疗组在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后行血型血清学试验,确诊HDN患儿给予IVIG治疗;其余治疗无差别。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早期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高峰值明显低于晚期治疗组(P<0.001),而两组入院时血清总胆红素和住院期间血清总胆红素高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VIG治疗后血红蛋白(Hb)水平较治疗前均无明显下降(P>0.05),而早期治疗组Hb在治疗前后均明显高于晚期治疗组(P<0.001)。早期治疗组光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晚期治疗组(P<0.001)。结论:大剂量IVIG治疗能避免患儿高胆红素血症继续进展,有效阻断溶血过程。在HDN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即早期应用IVIG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两种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ABO H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ABO HDN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IVIG 0.5 g/(kg·d),连用3天,治疗组给予IVIG 1 g/(kg·d),连用2天。观察两组黄疸消退时间,治疗后24小时、72小时血胆红素值。结果:两组相比较,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短,治疗后24小时、72小时血胆红素值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ABO HDN应用大剂量IVIG[1 g/(kg·d),连用2天]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脉使用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溶血病(ABO血型不合)中的疗效观察。方法:新生儿ABO溶血病员48例,A组(21例)为未给予丙球治疗;B组(2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其余治疗无差别。结果:血红蛋白差值、血清胆红素的差值、住院时间及蓝光治疗时间:A组和B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大剂量丙球治疗新生儿溶血病能迅速减低血清胆红素值,纠正贫血,减少光疗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病治疗中的作用和临床效果。方法 :将 36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随机分为免疫球蛋白治疗组 (1 9例 )和对照组 (1 7例 ) ,两组在给予综合退黄治疗的基础上 ,免疫球蛋白治疗组加用单次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 ,并动态观察两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红蛋白水平和光疗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入院后 2 4、48、72h免疫球蛋白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 ,血红蛋白水平逐渐升高 ,光疗时间缩短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或 <0 .0 1 )。免疫球蛋白治疗组无一例换血 ,对照组有 3例需要换血治疗。结论 :早期及时应用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 ,能阻断溶血的继续发生 ,快速降低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防止血红蛋白进一步下降 ,避免换血治疗 ,是早期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防性光疗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方法分析该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新生儿ABO溶血病85例。随机将患儿分为预防性光疗组(出生后24 h内进行光疗者),对照组(出生48 h后开始光疗者),分析2组基本状况(年龄、性别、出生体质量、血型等),测量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TSB)、最高峰TSB、黄疸达高峰时间、网织红细胞比例(REC)、总光疗时间、住院时间、脐血及治疗后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结果预防性光疗组TSB高峰值明显降低(P<0.01),黄疸达高峰时间缩短(P<0.05),住院时间、总光疗时间、治疗后RBC、HGB及HCT下降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光疗组无需要全换血治疗病人。结论预防性光疗可显著降低ABO溶血病患儿黄疸高峰值,减少全换血可能,但对于减少住院及光疗时间,减轻贫血程度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生儿ABO溶血病早期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对预防或减轻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和贫血的效果。方法:取脐血作血清学检查以判断ABO溶血病,对脐血总胆红素达25.5μmol/L以上新生儿于出生48小时内用IVIG800mg/kg·d,定时检测末梢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静脉血总胆红素,并与对照组对比。结果:IVIG组在总胆红素水平,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RBC、Hb、HCT高于对照组(0.05>P>0.01)。作自身对照IVIG组治疗前后RBC、Hb、HCT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早期使用IVIG可有效地防止或减轻由新生ABO溶血病引起的高胆症和贫血。  相似文献   

19.
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IVIG)静脉滴注对新生儿溶血病的疗效。方法  5 6例新生儿溶血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30例 )采用光疗和IVIG联合治疗 ,对照组 (2 6例 )采用单纯光疗。结果 随出生天数增加 ,治疗组血清胆红素升高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治疗组需要输血的人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IVIG对新生儿溶血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陕西医学杂志》2017,(11):1592-1593
目的:探讨单次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入院的新生儿ABO溶血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基础蓝光照射治疗以及抗溶血治疗,试验组患儿则给予上述基础治疗另外加用IVIG,剂量为1g/(kg·d),持续3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红蛋白(Hb)变化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总不良反应率(7.5%)与对照组(12.5%)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儿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血红蛋白与对照组分别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儿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对照组比较血清总胆红素,试验组改善更加显著,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试验组患儿血红蛋白与对照组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剂量应用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效果更佳,并且副作用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