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惠莉  张晓桐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5):157-158
对胃镜确诊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132例疣状胃炎(VG)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疣状胃炎合并Hp感染除菌治疗后观察组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内镜下疣状物数量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病理组织学改变:观察组总有效率65.2%,对照组总有效率24.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p感染可能是诱发疣状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疣状胃炎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病理组织学改变情况,探讨疣状胃炎病因和病理。方法 选择胃镜下诊断为疣状胃炎的患者56例,以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学染色(吉姆萨染色)检测Hp感染,并作病理学诊断;另选慢性浅表性胃炎58例作对照研究。结果 疣状胃炎Hp感染率为66.07%,慢性浅表性胃炎Hp感染率为31.03%,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疣胃炎病理改变呈重度炎症改变者占64.29%,慢性浅表性胃炎占36.21%,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结论 (1)疣状胃炎与Hp感染密切相关;(2)疣状胃炎伴有明显的病理异常,临床上应重视其诊治和随访。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IDA伴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抗Hp加铁剂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变化及疗效,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缺铁性贫血(IDA)形成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2例IDA伴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分为四组(A、B、C、D组)。A组给予补铁及Hp根除治疗,B组仅Hp根除治疗,C组仅补铁治疗,D组中医药辨证治疗胃炎。检测治疗前后其血红蛋白浓度及血清铁、总铁结合力、铁蛋白水平,并对Hp、胃蛋白酶活性、胃酸进行检测。结果缺铁性贫血伴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联合补铁及抗Hp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造成或加重机体铁营养不良,在治疗IDA的过程中应注意清除Hp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Hp)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以及半定量的分析方法检测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以及Hp根除前后胃窦黏膜EGFR表达量的变化。结果:EGFR阳性物质表达于黏膜上皮细胞,胞浆胞膜着色,呈棕黄色颗粒。与Hp阴性组比较,Hp阳性组的EGFR染色评分显著减少(P〈0.05);根除Hp后的胃黏膜较根除前EGFR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Hp感染导致胃黏膜EGFR表达减少,提示EGFR在Hp相关性胃炎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孙东梅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6):2962-2964
目的研究胃镜下等离子消融术联合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疣状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Hp阳性疣状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接受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接受胃镜下等离子消融术联合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Hp根除情况。结果观察组病灶总有效率(96.30%)、临床症状总有效率(92.59%)较对照组(44.44%、44.44%)高(均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Hp根除率[85.19%(23/27)]与对照组[62.96%(17/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阳性疣状胃炎患者应用胃镜下等离子消融术联合雷贝拉唑四联疗法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且Hp根除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PI四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根除治疗疣状胃炎伴幽门螺杆菌(以下简称Hp)感染,为临床提高Hp根除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内镜及病理诊断为疣状胃炎,且C14UBT检测均支持伴Hp感染病例112,分为对照组(单用PPI四联疗法)和治疗组(双歧三联活菌联合PPI四联疗法)各56例,疗程均为14 d。结果:其中56例采用治疗组方法,根除率达91.1%;另56例则采用对照组疗法,根除率达85.7%。结论:治疗组根除Hp概率明显优于传统Hp根除疗法,疗效确切、廉价、安全,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明显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邢朝富 《吉林医学》2012,(5):943-945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联合雷贝拉唑三联抗Hp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方法:根据就诊时间顺序将138例疣状胃炎经Hp检测均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APC加Hp根除治疗组)70例,B组(单纯Hp根除组)68例。A组所有疣状病灶行APC术加三联抗Hp治疗,B组单纯行三联抗H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Hp根除率、疣状病灶治愈率、3个月时疣状病灶治愈率及随访癌变率。结果:A、B两组Hp根除率分别为92.9%和82.4%(0.05相似文献   

8.
周军  冯惠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2):1422-1422
疣状胃炎是慢性胃炎的特殊类型,目前认为有癌变的倾向,完全型疣状胃炎单用药物治疗难以奏效,因而有效的治疗对促进病变恢复有重要价值。该院消化科2002年3月~2005年12月,应用胃镜下微波联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疣状胃炎5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Hp)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感染率以及根除幽门螺杆菌在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胃镜下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248例,同期随机选取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200例作为对照,两组患者均进行Hp检测,观察两组Hp的感染率。将合并Hp感染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再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增加正规抗Hp治疗10天,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胃镜下炎症修复情况。结果 胆汁反流性胃炎组Hp阳性率为26.21%(65/24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Hp阳性率为48.00%(96/200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Hp感染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根除Hp后治疗有效率94.44%,而未根除Hp的治疗有效率7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Hp感染率明显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对于合并Hp感染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根除Hp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16蛋白在疣状胃炎、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胃镜确诊的疣状胃炎和正常胃黏膜标本各80例,另选胃癌和癌旁组织各80例患者进行P16蛋白及Hp检测。结果胃癌和疣状胃炎组织的Hp感染率均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而胃癌和疣状胃炎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疣状胃炎和正常胃黏膜的P16表达率均高于胃癌组织(P〈0.05),而疣状胃炎和正常胃黏膜的P16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疣状胃炎组织中Hp感染与P16表达存在低度相关关系(C=0.282);胃癌组织中Hp感染与P16表达存在中度相关关系(C=0.416)。结论 Hp感染、P16表达均与疣状胃炎和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p感染、P16表达在胃癌的发生过程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药物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成熟型疣状胃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成熟型疣状胃炎病例176例,随机分为西药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综合治疗组89例无痛胃镜下针对疣状胃炎典型病灶行APC治疗,术后予以抗Hp治疗。西药治疗组87例仅给予药物治疗。均于停药1月后复查C13呼气试验,于治疗3个月后复查胃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下降,综合治疗组积分下降更明显。最终Hp根治率及显效率比较,综合治疗组高于西药治疗组。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药物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成熟型疣状胃炎在内镜下表现缓解、症状缓解、Hp根除率方面均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性好、经济实用而简便易操作的好方法,值得基层医院的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疣状胃炎、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疣状胃炎、胃息肉患者各120例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每例患者在胃窦距幽门约2~5 cm处取1~2块黏膜做快速尿素酶试验,所有患者行13C呼气试验,二者均阳性即为Hp感染.统计每组患者Hp感染的例数,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疣状胃炎组Hp阳性患者77例,阳性率64.17%;胃息肉组Hp阳性患者41例,阳性率34.7%;消化性溃疡组Hp阳性患者64例,阳性率53.33%.疣状胃炎组Hp阳性率高于消化性溃疡组(P<0.05),胃息肉组Hp阳性率低于消化性溃疡组(P<0.05).疣状胃炎组中病理为萎缩和(或)肠化Hp阳性率最高,为72.55%.胃息肉组Hp阳性患者中炎性10例,增生性28例,腺瘤性息肉3例.增生性息肉Hp感染率与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组Hp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疣状胃炎的发生与Hp关系密切,胃息肉的发生与Hp感染之间并无显著相关性.胃息肉类型与Hp感染率相关,其中增生性息肉Hp感染率均显著高于炎性息肉及腺瘤性息肉.  相似文献   

13.
朱喜成  窦逾常 《吉林医学》2009,30(22):2785-2786
目的:观察胃复春联合阿胶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探讨根除Hp有效、不良反应更小的方法。方法:将Hp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胃复春联合阿胶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共1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Hp根除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0%,对照组为81.40%(P〈0.05);治疗组Hp根除率为88.37%,对照组为76.74%(P〈0.05)。结论:胃复春联合阿胶是根除Hp有效、安全的药物组合。  相似文献   

14.
杨林青  窦逾常  李霞  逯遥 《吉林医学》2010,31(13):1816-1817
目的:观察中成药胃复春联合益生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探讨根除Hp感染有效、且不良反应小的方法。方法:将Hp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2例,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Hp根除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为80.95%(P<0.05);治疗组的Hp根除率为94.23%,对照组为83.33%(P<0.05)。结论:胃复春联合益生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根除Hp感染是有效、安全的药物组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胃炎汤加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Hp感染相关的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治疗和对照两组,各30例。治疗组用中药“胃炎汤”加标准三联疗法口服治疗。对照组用庆大霉素普鲁卡因维B12胶囊,加标准三联疗法口服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均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胃镜、病理变化总有效率90%,对照组7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Hp根除率87%,对照组7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治疗幽门螺旋菌阳性胃炎,中西药结合为最佳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6.
背景:E-钙黏蛋白甲基化在胃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逆转其超甲基化可以阻止癌变进程。先前已报道,在慢性胃炎患中,Hp感染与E-钙黏蛋白甲基化密切相关。目的:检测是否Hp的根除可以逆转E-钙黏蛋白的甲基化。方法:Hp感染检测阳性、有消化不良症状,并且黏膜活检显示慢性活动性胃炎的患,随机分组进行Hp根除治疗(组1,41例)或不治疗(组2,40例),并前瞻性随访。分别在基线期和治疗第6周取胃黏膜组织进行甲基化测定。收集到22例Hp阳性,19例Hp阴性的肠化生胃黏膜标本,重新进行甲基化分析。采用甲基化特异聚合酶链反应和序列测定评估甲基化程度。结果:在组1中,E-钙黏蛋白甲基化分别在基线期为46%(19/41例),第6周为17%(7/41例)(P=0.004);78.9%(15/19例)的活检标本在根除Hp以后转为非甲基化。第6周黏膜活检结果:慢性非活动性胃炎35例,肠化生1例,黏膜正常5例。在组2中,甲基化分别在基线期为47.5%(19/40例),第6周为52.5%(21/40例)(P=0.5)。胃黏膜活检均有持续的慢性活动性胃炎。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根除对疣状胃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根除对疣状胃炎(VG)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方法将合并Hp感染的VG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正规抗Hp治疗)和对照组(对症处理)各26例,疗程7d,根除治疗结束1个月后分别复查胃镜和Hp。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p转阴率(85.1%)显著高于对照组Hp转阴率(19.2%),治疗组有效率(92.3%)显著好于对照组(26.9%),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与VG关系密切,根除治疗对VG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镜下高频电治疗疣状胃炎(VG)的临床疗效.方法 Hp阳性的108例VG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治疗组,8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疗程结束后4周时Hp根除率、疣状病变治愈率及临床症状总有效率.结果 两组Hp根除率分别为87.4%和85.3%,差异无显著性(P>0.05).A、B两组治愈率分别为95.4%和6.6%(P<0.001).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0.7%和42.5%,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 胃镜下高频电联合Hp根除疗法治疗成熟型疣状隆起近期疗效优于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19.
郑志存  马林  贲峰 《黑龙江医学》2008,32(10):727-728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联合药物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疣状胃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经胃镜诊断而且HP阳性112例疣状胃炎患者,按胃镜检查先后顺序分为A、B两组,每组56例。A组在胃镜下对所有成熟型疣状病变进行高频电凝疗法,术后予HP根除治疗。B组只予HP根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4周时HP根除率和疣状病变治愈率,6个月时疣状病变的治愈率。结果A、B两组在疗程结束后4周和6个月时的疣状病变治愈率有显著差异,提示内镜下高频电凝联合药物抗HP疗法较单纯药物抗HP疗法治疗疣状胃炎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杨新  朱新平  俞建国  杨宁敏 《浙江医学》2019,41(10):1065-1066
目的观察并比较非萎缩性胃炎4种不同的以铋剂为主的四联幽门螺杆菌(Hp)根除疗法的效果。方法选取Hp阳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864例,先取胃黏膜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然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不同的以铋剂为主的四联根除疗法(口服枸橼酸铋钾220mg、雷贝拉唑20mg、阿莫西林1000mg,2次/d,再加服1种敏感抗生素),分别为呋喃唑酮组(220例,加服呋喃唑酮100mg,2次/d)、克拉霉素组(216例,加服克拉霉素500mg,2次/d)、左氧氟沙星组(212例,加服左氧氟沙星200mg,2次/d)、甲硝唑组(216例,加服甲硝唑400mg,3次/d)。14d为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4组患者Hp根除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4组患者Hp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呋喃唑酮组Hp根除率>甲硝唑组>左氧氟沙星组(均P<0.05),克拉霉素组Hp根除率>左氧氟沙星组(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呋喃唑酮的以铋剂为主的四联根除疗法根除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Hp安全、有效,尚不需顾虑是否耐药,可作为舟山市岱山县地区Hp阳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初次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