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表达水平,及其与淋巴结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2例乳腺IDC组织及30例乳腺腺瘤组织中p-AKT、VEGF-C的表达水平,分析p-AKT与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乳腺IDC组织中VEGF、p-AK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和67%,均显著高于乳腺腺瘤组织中20%和17%的阳性表达率(X2=13.39,21.21,P<0.05);与有淋巴结转移者比较,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IDC组织VEGF-C、pAKT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X2=11.10,5.51,P<0.05);乳腺IDC组织VEGF-C、pAKT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23,P<0.05)。结论乳腺IDC组织中VEGF-C、pAKT呈过度表达状态,共同参与淋巴结的侵袭与转移,阻断PI3K/AKT通路有望为乳腺IDC的靶向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马朝群 《江苏中医药》2010,42(11):74-76
目的:初步探讨补肾疏肝法治疗乳腺增生大鼠的疗效和机制。方法:采用苯甲酸雌二醇长期大剂量给药复制大鼠乳腺增生模型,观察疏肝理气、调摄冲任和补肾疏肝三种不同治法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中P53、端粒酶、Oct4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补肾疏肝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乳腺组织中P53、端粒酶、Oct4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补肾疏肝法对于乳腺增生大鼠具有较好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内P53、端粒酶及Oct4的表达水平,且对大鼠乳腺组织存在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贾育红 《北京中医药》2007,26(5):301-301
乳腺增生症是妇女多发病,是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周期性激素分泌失调及乳腺组织对激素的敏感性增高是乳腺增生症发病的主要因素.现代医学研究,动物造模实验发现其发病与雌二醇增多有关[1],西医多用激素治疗.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症具有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2种方法检测ADAM17蛋白在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这三者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DAM17主要在胞浆表达。其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呈阴性表达,在乳腺纤维腺瘤组织部分呈弱阳性表达(54.5%),部分呈阴性表达(45.5%),但乳腺癌组织中ADAM17以强阳性表达为主(69.2%)。乳腺癌与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与正常乳腺组织之间的ADAM17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ADAM17表达轻度增高,在乳腺癌表达却显著增高;乳腺癌中的ADAM1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ADAM17在纤维腺瘤中呈低表达,而在乳腺癌中却是高表达,因此ADAM17的表达水平可作为临床诊断乳腺癌的一个新的辅助指标,并可成为一个新的乳腺癌靶向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5.
乳腺康胶囊对实验性乳腺增生病的病理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乳腺康胶囊对实验性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的影响。方法: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肌注造模30d后,分别用三苯氧胺和乳腺康胶囊治疗30d,同时继续肌注雌二醇。结果:乳腺康胶囊、三苯氧胺均可减少乳腺增生大鼠的乳腺小叶腺泡数、分泌物,降低乳腺组织雌激素受体(ER)含量(P〈0.05),二药对乳腺组织ER含量的降低效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康胶囊可能通过降低乳腺组织ER含量,从而降低乳腺组织对雌二醇的敏感性而有效对抗雌激素引起的大鼠乳腺增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乳康胶囊对大鼠乳腺增生组织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雌性健康未孕大鼠,随机抽取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0只大鼠采用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及黄体酮建立大鼠乳腺增生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乳康胶囊小、中、大剂量组。各组大鼠给予相应药物干预后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乳腺组织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大鼠乳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大鼠乳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乳腺雌激素受体α(ERα)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乳腺组织中腺泡数目增多,腺泡和导管增生、扩张,细胞排列紊乱,表现出典型的乳腺增生症状,其乳腺组织VEGF、ERα和PR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乳康胶囊各剂量组大鼠乳腺增生小叶和腺泡数量减少,同时乳腺组织VEGF、ERα和PR表达降低。结论:乳康胶囊对大鼠乳腺增生具有抑制作用,其治疗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ERα和PR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症的高频超声图像及彩色血流所见与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关系,以提高超声对乳腺增生症的诊断率。方法对7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的高频声像图及彩色血流表现进行详细观察记录,并与病理学组织类型进行对比。结果超声按病理学组织类型分为乳腺囊性增生30例,腺病样增生10例,小叶增生5例,囊性增生合并腺病25例。本组诊断符合率为90%。结论乳腺增生症高频声像图与病理组织学组织类型对照具有特征性表现,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提高乳腺肿块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7,(3):622-625
目的:探究解毒胶囊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的形态、fasl和fas蛋白表达、caapase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12周龄SD雌性未孕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方药组、三苯氧胺组),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经药物治疗4周,用HE染色观察各组乳腺组织形态,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大鼠乳腺组织fas和fasl蛋白表达情况,用Q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caspase3mRNA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乳腺腺泡腔面积变大;方药组和三本氧胺组与模型组相比,乳腺腺泡腔面积有明显减小。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组fas呈强阳性表达,模型组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方药组和三苯氧胺组呈强阳性表达。而fasl表达情况与fas表达情况相反,正常组fasl弱阳性表达,模型组呈强阳性表达,方药组和三苯氧氨胺组呈弱阳性表达。QPCR结果显示模型组caspase3与正常组相比呈低表达(P<0.1),治疗组、三本氧胺组与模型组相比呈高表达(P<0.01),方药组和三苯氧胺组比起来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胶囊能够干预乳腺增生大鼠的乳腺组织形态、乳腺组织的fasl fas蛋白表达、乳腺组织caspase3mRNA表达,对乳腺增生病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近红外线乳腺扫描随访,观察中医辨证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乳腺增生病患者50例,并与服用西药的50例作对照,分别通过近红外线乳腺扫描多次随访,观测记录乳腺增生腺体组织及增生结节的变化情况。结果:中医辨证治疗组患者,其乳腺增生组织以及增生结节的灰影基本消失,透光性均匀,表浅血管正常,总有效率9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乳腺增生组织及增生结节有明显减轻或消散作用,提高其血管再分布,并可通过近红外线乳腺扫描来进行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二仙汤及其核心组方仙茅-仙灵脾对乳腺增生症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肌注苯甲酸雌二醇及黄体酮的方法制备乳腺增生症SD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他莫昔芬组、二仙汤中剂量组、二仙汤高剂量组、仙茅-仙灵脾中剂量组、仙茅-仙灵脾高剂量组,每组8只,给药28天。小动物超声测量乳头体积;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_2),孕酮(progesterone,P)水平;HE染色法观察乳腺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测定乳腺组织增殖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表达;免疫蛋白印记法测定乳腺组织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β,ERβ)及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SRC-1及CBP/P300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乳头体积均显著下降(P0.01);乳腺小叶及腺泡数量减少,分泌现象减弱,导管上皮复层缓解;各治疗组乳腺组织内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阳性细胞比例均显著下降(P0.01);血清雌、孕激素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蛋白印迹法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他莫昔芬组、二仙汤高剂量组、仙茅-仙灵脾中剂量组、仙茅-仙灵脾高剂量组乳腺组织ERα表达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二仙汤中剂量组、二仙汤高剂量组、仙茅-仙灵脾中剂量组、仙茅-仙灵脾高剂量组乳腺组织ERβ表达显著增多(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乳腺组织PR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少(P0.05),各治疗组乳腺组织SRC-1表达均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他莫昔芬组、二仙汤高剂量组、仙茅-仙灵脾高剂量组乳腺组织CBP/P300表达显著减少(P0.01)。结论二仙汤及其核心组方仙茅-仙灵脾能通过调节乳腺组织雌、孕激素受体及受体辅助活化因子SRC-1、CBP/P300的表达,改善大鼠乳腺增生症病变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针刺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中Fasl和Fa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SPF级健康雌性未孕SD大鼠,12周龄,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三苯氧胺组,每组10只。经25 d造模成功后,进行4周的干预治疗。HE染色法对乳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乳腺组织Fasl、Fas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乳腺小叶显著增多,腺泡结构紊乱,组织增生现象明显,Fa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Fasl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经治疗后,针刺组与三苯氧胺组较模型组小叶数量减少,腺泡排列较为整齐,组织增生的病理变化减轻,Fa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或P<0.01),Fasl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针刺能够干预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中Fasl和Fas蛋白表达情况,对乳腺增生大鼠有调节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测乳腺增生大鼠及针刺治疗后乳腺组织中P53蛋白表达的干预作用,探讨针刺对乳腺增生病的疗效与作用机理,为临床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预防乳腺癌发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6只健康雌性大白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针刺治疗组,每组12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均采用贾氏造模方法建立乳腺增生模型。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大鼠于第31天开始每日抓拿一次,不作任何治疗;针刺组大鼠在第31天开始行穴位针刺治疗。治疗30天后处死大鼠,观测乳房形态大小,并采集乳腺组织标本分别固定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乳腺组织的P53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造模成功,细胞结构中P53表达明显;而针刺治疗组乳腺组织中P53明显轻于模型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P53表达有干预作用,说明针刺对乳腺增生病有治疗作用,对乳腺癌发生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7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78例癌旁(距癌组织边缘≥5cm)乳腺组织正常的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取癌细胞制成石蜡标本组织切片,对照组取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制成石蜡标本组织切片,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BCRP的表达情况,探讨BCRP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并分析影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结果:观察组BCRP阳性率为53.8%(42/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5%(9/78);4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BCRP表达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无明显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生存时间与临床分期、肿物大小、淋巴结转移有关,且临床分期、肿物大小、淋巴结转移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结论:BCRP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乳腺组织,提示BCRP可能是一种能预测乳腺癌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判断化疗效果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yclin D1和Surviv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相应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Cyclin D1和Survivin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内分泌表型(ER、PR)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yclin D1和Surviv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均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yclin D1和Survivin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呈正相关,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和内分泌表型无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yclin D1和Survivin阳性表达越强,无瘤生存时间越短(P0.05)。结论 Cyclin D1和Survivin的过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对判断肿瘤的侵袭、转移及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郁金乳癖丸主要药效学进行试验观察.方法对注射苯甲酸雌二醇致大鼠实验性雌激素水平增高和对大鼠乳腺组织增生的指标观察,并与模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郁金乳癖丸对注射苯甲酸雌二醇致大鼠乳腺组织的增生有抑制作用,使乳腺腺泡数量显著性降低,并能显著性降低乳腺小叶平均直径;能显著降低乳腺增生大鼠血清中雌二醇、孕酮含量;郁金乳癖丸能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结论郁金乳癖丸对注射苯甲酸雌二醇致大鼠实验性雌激素水平增高和对大鼠乳腺组织增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仙鹿消癖胶囊对实验性乳腺增生小鼠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含量的变化及乳腺组织雌激素受体(E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苯甲酸雌二醇腹腔注射复制乳腺增生模型,观察仙鹿消癖胶囊对乳腺增生小鼠血清E2、P含量的变化及乳腺组织ER蛋白表达。结果:中、高组能降低E2含量,升高P含量,抑制乳腺增生小鼠乳腺组织ER蛋白阳性表达率。结论:仙鹿消癖胶囊通过影响乳腺增生小鼠血清E2、P含量及乳腺组织ER蛋白表达而调节雌激素信号转导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加味方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腺上皮组织ERK表达及乳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用雌、孕激素联合造模制成大鼠乳腺增生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当归芍药散加味方组、乳癖消组,以乳癖消片作对照治疗,S-P法检测4组动物乳腺上皮组织ERK表达情况,光学显微下观察4组动物乳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的乳腺组织发生了增生,予当归芍药散加味方和乳癖消片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乳腺组织的增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乳腺上皮组织ERK阳性表达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当归芍药散加味方组优于乳癖消组(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加味方通过调理肝脾,化瘀散结,降低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腺上皮组织ERK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乳康酊对乳腺小叶增生模型大鼠血清雌、孕激素水平及病变乳腺组织的影响.方法 皮下注射雌二醇和黄体酮诱发大鼠乳腺小叶增生,然后在病变乳房处外敷乳康酊,1次/d,共30 d.用药结束后检测血清雌、孕激素水平;显微观察乳腺组织病理变化和乳腺细胞性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结果 受药模型鼠血清雌激素水平和乳腺组织性激素受体阳性腺细胞百分数降低,显微病理见乳腺小叶增生病变减轻.结论 乳康酊能够减轻实验性病理模型大鼠乳腺小叶组织增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针刺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中Caspase-8mRNA和Caspase-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12周龄的健康雌性未孕SD大鼠(SPF级),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与三苯氧胺组,每组10只。造模后进行4周的干预治疗,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乳腺组织病理状态,PCR法检测各组大鼠乳腺组织Caspase-8mRNA和Caspase-3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显示模型组较正常组出现乳腺小叶增多、腺泡结构紊乱等组织增生现象,Caspase-8mRNA、Caspase-3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后的针刺组与三苯氧胺组组织增生的病理变化减轻,Caspase-8mRNA、Caspase-3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结论:针刺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中Caspase-8mRNA、Caspase-3mRNA表达有一定影响,可能通过干预凋亡通路对大鼠乳腺增生有调节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乳腺增生症是由于雌、孕激素内分泌失调,使乳腺细胞数量及乳腺组织形态异常,导致乳腺组织增殖与复旧不全的良性乳腺疾病。西医通常采用激素调节和手术切除,但患者依从性低且不良反应较多。目前,许多乳腺增生症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且疗效显著。查阅近5年相关文献,发现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症机制可能与性激素水平、性激素受体及其表达、免疫功能、血液流变学、抗新生血管生成、细胞凋亡调控和抗氧化能力等有关。本文对上述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科学、合理、安全应用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