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聂颖 《中国药业》2011,20(12):58-59
目的了解临床静脉输液工作的现状,探讨药师提供药学服务的切入点。方法利用现场考察临床输液配制室条件,观摩和询问护师配制操作情况,查阅医师医嘱,走访住院患者等方法。结果医院临床输液制度较为完善,但药物使用方法不当偶有发生;操作环境尚有缺陷;护师输液操作熟练,但对药物特别是新药的理化性质、药物配伍变化掌握尚有欠缺,输液过程中药液颜色改变或混浊等现象偶有发生;患者对输液危害了解不够。结论药师应参与临床工作,介绍药品知识,特别注重介绍新药理化性质,参与培养静脉输液护师专业队伍,有条件的医院应成立静脉输液配制中心,以促进静脉输液药物的使用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2.
郑行林  陈达 《中国药房》2010,(38):3639-3640
目的:了解临床静脉输液工作的现状,探讨药师提供药学服务的切入点,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提高临床输液的安全性。方法:实地考察临床输液配制室条件,观摩和询问护师配制操作;查阅医师医嘱,面对面走访住院患者,询问其输液情况及对输液相关知识的了解。结果:走访的72例住院患者100%接受了输液治疗,平均使用注射剂7种(不包含作为溶媒的大容量注射剂),中药注射剂被广泛使用,平均输液时间7d;药物使用方法不当偶有发生;临床输液制度较为完善,但操作环境尚有缺陷;多数护师输液操作熟练,但对药物特别是新药的理化性质、药物配伍变化掌握尚有欠缺,输液过程中出现颜色改变或溶液混浊等现象偶有发生;患者对输液危害了解不够。结论:药师需要参与临床工作介绍药品知识,特别介绍新药理化性质,参与培养静脉输液护师专业队伍,有条件的医院应成立静脉输液配制中心,并加强对患者输液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过敏性休克多在输液中发生,病情危重、变化快,如不及早发现和正确处理,将危及生命造成医疗纠纷,严重扰乱医疗秩序,无论对患者及家属,还是对医护人员、医院都将是巨大损害和严重的心理冲击。所以,探讨如何尽量避免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和对已发生的事故尽量采用合理方案,提高抢救成功率,显得尤为重要。方法:本院2005-2010年对40例不同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采用一整套的抢救、护理措施,并回顾对照40例。结果:观察组40例抢救成功率为100%,平均恢复时间为1d。对照组40例,抢救成功24例,死亡16例,患者恢复时间平均为4d,成功率为60%。结论:笔者认为医护人员应保持警觉心理,任何药物输液均有可能发生过敏甚至休克,如有休克,应尽早使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切勿大意,切勿单用苯海拉明。在输液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以及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尽量减少过敏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静脉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及其原因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静脉输液不当可引起循环超负荷、血液稀释、病原微生物污染、栓塞、静脉炎、营养物质补充不当及诱发药物过量反应等。患者病情、配制操作、配制程序、伍用药物、输液溶媒及输液速度等因素均是静脉输液应用中应认真对待的问题。静脉输液相关不良反应多,应加强安全注射的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静脉给药可使药物直接进入体循环,药物作用迅速、利用度高,但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医院输液室是ADR发生率较高部门,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了解和掌握输液室ADR发生的情况及特点,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2007年1月~2008年12月对我院输液室225例ADR患者进行总结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5月治疗的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儿童88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儿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使用针对性护理措施,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结果:观察输液儿童所表现的过敏症状,通常表现在皮肤症状,统计分析不良症状种类,其中抗生类药物不良反应儿童有58例,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儿童7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儿童15例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钾不良反应儿童8例。对于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应停止临床用药,通过有效措施进行干预治疗,最终不良反应得到缓解。结论:患儿实施静脉输液时,分析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抗生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应开展有效策略对儿童的不良反应实施护理干预,对儿童和家长实施合理的心理安抚,当有异常出现时,应该做到及时发现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输液中心在发现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时的应急处理方法和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发生输液不良反应的患者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应急处理方法和护理体会作出总结。结果救治成功的共有54例,其中41例患者在输液完成无异常后出院;12例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入院观察治疗;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医护人员应做好应对各种不良反应的急救护理培训,对各种症状做好充足准备,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提高抢救措施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儿童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分析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社康中心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48例儿童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探讨不良反应的护理。结果输液儿童的主要过敏症状统计中以出现皮肤症状为主。48例药物不良反应中,抗生素类36例,占75.00%;其中头孢菌素类20例,占抗生素类药物的55.56%;中成药制剂12例,占25.00%。所有药物不良反应者均及时停药并对症治疗,全部药物不良反应均未导致严重后果。结论输液儿童的主要过敏症状统计中以出现皮肤症状为主。儿童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中,以抗生素类为主,其中又以头孢菌素类为多。对儿童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护理时,要及时停药,除了要对症治疗外,还应立即遵医嘱采用抗过敏性休克等措施,并对患者行心理安抚,争取及早发现,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蓝巧燕  葛琪  袁碧 《北方药学》2014,(6):186-187
本文总结了62例静脉输液反应的特点及其护理经验与体会。在发生输液反应的各种原发病中,以呼吸系统疾病最为多见,其次是神经系统疾病;在药物应用方面,以输注抗生素引起者最为多见,其次是中药制剂。为了减少静脉输液反应,在熟悉不同药物的应用注意及其不良反应的基础上,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操作,加强巡视,一旦出现输液反应,应停止输液,做好紧急处理及心理护理,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0.
《抗感染药学》2017,(1):103-104
目的:分析第1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期间医院使用第1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患者103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使用第1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后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和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种类及临床表现,并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致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所致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肾毒性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观察组患者用药后所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如饮食习惯不规律、过敏史、情绪不稳定、过敏体质和用药后饮酒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第1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症状主要为过敏反应和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所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如饮食习惯不规律、过敏史、情绪不稳定、过敏体质及用药后饮酒等),医护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不良反应的发生,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之一,在治疗患者和抢救危重病人的工作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常因出现输液反应、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工作差错等因素,导致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不满和不信任,甚至发生医疗纠纷、医疗事故.为避免因静脉输液造成的不良后果,做好静脉输液前、中、后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输液是最常见的、最基本的医疗技术。但医疗服务的高风险胜也是现实存在的问题。输液的安全性,尤其是防止输液过敏现象的发生是医护人员最为关心的问题。药物的过敏反应是指机体与某些药物接触后所产生的一种不良反应,它与抗原抗体作用有关,是免疫反应的一种表现,且只针对具有特异体质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临床常用抗感染药物静脉输液的稳定性,旨在为临床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5年3月—2018年6月之间收治的住院患者60例住院部用药处方,分析其患者抗感染药物静脉输液的稳定性。结果:临床抗感染药物静脉输液的配伍液受联合用药、药物配伍禁忌、用药时间等影响,其配伍液易产生混浊或沉淀现象。结论:临床常用的抗感染药物静脉输液时,应严格掌握配伍禁忌和药物不良反应,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本科70例静脉输液患者的观察,了解静脉输液用药的安全。方法 观察2013年5月15日~6月15日住院输液的患者,了解为确保用药安全,如何加强输液安全措施。结果 67例患者安全输液,无不良反应,其余2例患者出现发热反应,1例患者出现过敏反应,经对症处理均恢复正常。结论 加强医院的安全输液管理,能有效的避免输液反应的发生,保证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发生输液不良反应及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门诊输液室发生的输液不良反应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药物不良反应类型、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等进行分析,并探讨静脉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措施。结果本研究输液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反应(6.7%)、静脉炎(5.8%)、空气栓塞(0.8%)、过敏反应(55.0%)、疼痛(20.8%)以及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10.8%)等,其中中药注射剂77例,占64.2%,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共34例,约占28.3%,消化系统类药物共5例,占4.2%,血液系统类药物4例,占3.4%。结论对静脉输液患者进行预见性的观察和针对输液反应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并引入药学服务,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输液反应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6.
156所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指标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全国范围内不同等级医院的静脉输液及抗菌药物输液使用状况,评价分析医院床位数、所处地区和医院等级对输液临床应用的影响。方法 基于区域医疗数据网,获取156所样本医院的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和抗菌药物输液使用信息,分别按照医院床位数、所处地区、医院等级分组,统计分析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率、输液量等相关指标。结果 纳入统计的156所样本医院住院患者共计1 323 852例,整体静脉输液使用率为93.13%。住院患者平均每床日使用输液瓶(袋)数为3.76瓶,平均每床日使用输液体积为782.67 ml,人均输液时间为7.39 d。住院患者抗菌药物输液使用率整体为44.78%,平均每床日使用抗菌药物输液体积为92.48 ml。结论 我国医院的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率普遍偏高;医院规模越大,住院患者静脉输液量越大,提示医院规模越大,患者的病情相对越重;医院等级越高,抗菌药物输液率及输液量则越小,提示高等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相对更规范。  相似文献   

17.
黄孟珍  黄志琴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1863-1864
静脉滴注药物是患者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治疗手段.随着输液技术的广泛应用,增加了输液的风险性.操作不当易引起差错事故.有研究报道:7%的住院患者每年因用药疏忽以及用药错误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2].如何避免各种不安全因素是当前护理工作面临的一大课题.因此,应加强静脉输液过程的安全管理,规范临床静脉用药工作,预防在静脉用药过程中不良现象的发生.现将静脉用药安全性的预防措施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临床静脉输液调配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提高临床输液的安全性.方法 解读药品说明书,查阅相关资料,对医院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长期医嘱进行适宜性审核,并对其中不合理静脉输液配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现不合理用药医嘱815组,占调配总数的0.26%,主要包括药物配伍禁忌、配伍不当、溶剂选择不当、药物配置浓度过大、给药剂量不当、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医嘱录入错误等.结论 静脉输液调配应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严格遵照药品说明书及相关要求,充分发挥药师的审方作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19.
《抗感染药学》2017,(1):75-76
目的:分析某院临床常用抗感染药物静脉输液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的住院患者医嘱2 682份,根据静脉用抗感染药物输液的配伍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析抗感染药物静脉输液的配伍稳定性。结果:抗感染药物静脉输液的临床使用中,因药物的联用及配伍时间等因素导致配伍液的不稳定。结论:抗感染药物能挽救患者的生命,但配伍使用时应充分掌握静脉输液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合理使用静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静脉输液疗法比以前增多,而且输入药物种类多,联合用药多,有些抗菌素溶液浓度高,刺激性强,因而由输液引起的静脉炎发生率较高,给患者带来痛苦,也造成静脉穿刺困难,甚至影响药物的顺利输入,因此医护人员应重视由输液引起的静脉炎,并针对发生原因,给予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