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神经阻滞用药的碱化与非碱化作用对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效果及功能改善。方法:选择2000-08/2003-10沈阳市胸科医院麻醉科收治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160例,按应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未碱化,78例)与观察组(碱化,82例),分别行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结果:对照组:优48例(62%,48/78),良16例(20%,16/78),可11例(14%,11/78),差3例(4%,3/78);观察组:优67例(82%,67/82),良10例(12%,10/82),可3例(4%,3/82),差2例(2%,2/8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的治疗次数少于对照组。结论:碱化肩胛上神经阻滞用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能有效缓解肩关节周围炎疼痛及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如何应用骶管阻滞方法,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除了应用阻滞复合液所用药物的种类、容量、给药的方法(注入、点滴)等因素外,复合液的pH值对疗效是否构成影响。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320例,按应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未碱化组156例)与观察组(碱化组164例),分别行骶管阻滞治疗。结果对照组:优96例(61.5%),良32例(20.5%),可21例(13.5%),差7例(4.5%);观察组:优135例(82.3%),良20例(12.19%),可6例(3.65%)差3例(1.82%);两且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556,P&;lt;0.01),即碱化组的疗效较好。观察组的治疗次数少于对照组。结论:碱化骶管阻滞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腰部及下肢疼痛。  相似文献   

3.
肩胛上神经肩关节支阻滞治疗肩袖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肩胛上神经肩关节支阻滞治疗肩袖损伤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肩袖损伤16例16肩.用利多卡因和醋酸曲安柰德的混舍液对其肩关节支进行阻滞,并结台功能锻炼。随访时间6~27(平均9.5)个月。结果:优6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为81.2%,无并发症出现。结论;肩胛上神经肩关节支阻滞为治疗肩袖损伤较为有效且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提高治痛优秀率,对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合用神经阻滞方法治疗疼痛性疾病,与单一神经阻滞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03—06/2004-11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疼痛科就诊的慢性疼痛患者130例。其中面肌痉挛21例、下肢感觉异常1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8例、膝痛18例、肩手综合征3例、椎间盘突出13例、颈椎病6例、网球肘10例、耳鸣1例、肩关节周围炎19例、腰痛症10例、腕、距小腿(踝)关节痛2例、肋间神经痛9例。随机分为2组,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合用神经阻滞组和神经阻滞组,每组65例。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合用神经阻滞组采用隔天1次作神经阻滞,并在不实施神经阻滞的时间隔天1次照射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相应的部位进行照射,其参数为输出80%-100%,照射周期2s/开、4s/关,照射时间为10~30min,次数介于3~12次。神经阻滞组采用单一神经阻滞疗法。全部病例用统一表格记录观察项目并以目测类比评分法测痛记分(优为0-2分,良为3~8分,差为9~10分)。主要比较两组的优、良及无效情况、优良率为优+良,采用t检验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130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无退出,均进人结果分析。①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合用神经阻滞组优占88%(57/65),良占11%(7/65),无效占1.5%(1/65),优良率99%。神经阻滞组优占72%(47/65),良占23%(16/65),无效占4.6%(3/65)。优良率97%。②两组的优秀率进行比较差异显著(88%,72%,P〈0.05)。但对有效率(良)、优良率、无效率进行比较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合用神经阻滞方法使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作用更加强化,更好的发挥赋活机体刺激作用。疼痛病治疗采用神经阻滞并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照射疗法,可明显提高优秀率,能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和探讨肩胛上神经阻滞为主合用肩峰下关节阻滞、肩肱关节及触痛点阻滞、肱二头肌三角肌长肌腱肌束内浸润阻滞三复合神经阻滞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的疗效。方法:①肩胛上神经阻滞:按常规进行穿刺操作,注入10g/L利多卡因10mL。②三复合:一是肩蜂下关节阻滞,即肩峰下滑囊内穿刺注入“利泼合液”(5g/L利多卡因4mL 泼尼松62.5mg即2mL,共6mL)2mL;二是肩肱关节阻滞,即肱骨头与锁骨肩峰端交接处内下方3em处刺针,注入同液2mL及肩胛骨内外侧缘触痛点局部阻滞;三是向肱二头肌、肱三角肌长肌腱肌束内用5g/L利多卡因行浸润阻滞。隔天1次,6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164例,占86.8%;好转17例,占9.0%;无效8例,占4.2%。结论:肩胛上神经阻滞合用三复合神经阻滞是治疗肩周炎良好的基本方法。当遇到伴有放散痛或麻木时可并用星状神经节、颈部硬膜外阻滞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肩胛上神经肩关节支阻滞治疗肩袖损伤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肩袖损伤16 例16肩,用利多卡因和醋酸曲安奈德的混合液对其肩关节支进行阻滞,并结合功能锻炼。随访时间6~27(平均9.5) 个月。结果:优6 例,良7 例,可3 例,优良率为81.2% ,无并发症出现。结论:肩胛上神经肩关节支阻滞为治疗肩袖损伤较为有效且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种方法对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慢性疼痛及关节活动障碍的疗效,为临床提供选择最佳方案依据。方法:90例患者随机抽签法分为Ⅰ,Ⅱ,Ⅲ组,每组30例。Ⅰ组行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ganglionblock,SGB);Ⅱ组行肩胛上神经阻滞(suprascapularis nerve block,SNB);Ⅲ组行臂丛神经阻滞加肩周局部神经阻滞(brachial plexus blocks and local nerve block,BPB+LNB)。3种治疗之后对患者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主观疼痛改善评估。结果:治愈率Ⅰ组为66%(20/30),Ⅱ组为70%(21/30),Ⅲ组为90%(27/30)。Ⅲ组与Ⅰ,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7.751,,=6.043,P&;lt;0.05)。疼痛改善评分Ⅰ组为1.97&;#177;2.40,Ⅱ组为1.83&;#177;2.42,Ⅲ组为0.63&;#177;1.10,Ⅲ组为最佳。结论:BPB+LNB是临床治疗肩周炎较好的方法,SGB,NSB可根据临床症状选择性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屈腰推拿法对腰椎管狭窄症所引起的马尾神经刺激和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腰椎管狭窄症病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其中3例合并骶丛神经障碍。在腰部常规推拿的基础上加屈腰法;对照组40例,其中两例合并骶丛神经障碍,仅用推拿法。疗程为一至二个月。随访六至十二个月。结果:腰椎管狭窄症所致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观察组:42例,优28例,占67%,良12例,占28%,优良率达95%。对照组:优15例,占37.5%,良8例,占20%,优良率57.5%。腰椎管狭窄症所致的骶丛神经障碍、马鞍区麻木、括约肌失约症。观察组:3例,优2例,良1例,优良率100%。对照组2例,中2例,优良率0。结论:屈腰推拿法对腰椎管狭窄症,马尾神经障碍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相关周围神经通道的神经阻滞结合针刀治疗,与单纯针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比较。方法纳人2001-02/2002-01河南省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疼痛科门诊肩周炎患者152例,分为神经阻滞结合针刀治疗组96例,单纯针刀治疗组56例。单纯针刀治疗组按病情轻重程度,活动受限的方向,选择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肩袖、肩锁韧带和喙锁韧带中两三个点作针刀治疗,4d治疗1次。神经阻滞结合针刀治疗组在针刀治疗基础上配合相关周围神经通道病变部位(肌间沟路臂丛神经阻滞、肩胛上神经阻滞、腋神经阻滞、桡神经的肱骨肌管部神经阻滞)作神经阻滞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痊愈,肩部无痛,生活自理,肩关节外展〉80&;#176;,后伸〉30&;#176;,上举〉150&;#176;;好转,肩部轻微疼痛,生活基本自理,肩关节外展〉60&;#176;,后伸〉25&;#176;,上举〉100&;#176;;无效,肩部剧痛,生活不能自理,肩关节外展〈40,后伸〈20&;#176;,上举〈15&;#176;。治疗后电话随访1年,每3个月1次。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215;100%。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152例均进人结果分析,神经阻滞结合针刀治疗组96例,单纯针刀治疗组56例。①两组治疗的有效率:神经阻滞结合针刀治疗组高于单纯针刀治疗组[100%(96/96),86%(48/56),P〈0.05]。②两组1~5次治愈:神经阻滞结合针刀治疗组高于单纯针刀治疗组[56%(54/96),34%(19/56),P〈0.01]。结论相关周围神经通道的神经阻滞治疗结合针刀能显著提高肩周炎的治愈率,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0.
对60例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患者采用手法为主的序贯四法治疗,与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比较,观察组优47例,良9例,一般4例,对照组优9例,良12例,一般7例,差2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以手法松解为主序贯四法治疗肩周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回顾分析采用痛点阻滞,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以及功能锻炼方法综合治疗重症肩关节周围炎患68例临床资料,其优良率达63.24%(43/68)。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应用肩胛上神经联合肩胛背神经阻滞治疗颈肩部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肩部疼痛患者30例,随机分为局部痛点封闭组(LB组,n=15)和肩胛上神经联合肩胛背神经阻滞组(NB组,n=15),其中LB组接受局部痛点封闭与耸肩运动康复治疗,而NB组接受肩胛上神经联合肩胛背神经阻滞与耸肩运动康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3周的疼痛程度、颈部及肩关节活动度。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NB组治疗后1周和3周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LB组(P0.05)。NB组颈椎及肩关节功能活动度在治疗后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1周和3周的颈椎及肩关节功能活动度明显高于LB组(P0.05)。结论肩胛上神经联合肩胛背神经阻滞治疗颈肩部疼痛综合征可以有效减轻疼痛症状,并明显改善因疼痛所致的颈椎及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  相似文献   

13.
肩关节活动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观察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新疗法及疗效。方法:利用肩关节活动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194例,与运动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88例作对照,两组均辅以相同的物理因子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8.4%,对照组有效率为92.0%,u=2.49,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肩关节活动器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新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如何应用骶管阻滞方法,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除了应用阻滞复合液所用药物的种类、容量、给药的方法(注入、点滴)等因素外,复合液的pH值对疗效是否构成影响.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320例,按应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未碱化组156例)与观察组(碱化组164例),分别行骶管阻滞治疗.结果对照组优96例(61.5%),良32例(20.5%),可21例(13.5%),差7例(4.5%);观察组优135例(82.3%),良20例(12.19%),可6例(3.65%)差3例(1.82%);两且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556,P<0.01),即碱化组的疗效较好.观察组的治疗次数少于对照组.结论碱化骶管阻滞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腰部及下肢疼痛.  相似文献   

15.
对60例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患者采用手法为主的序贯四法治疗,与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比较,观察组优47例,良9例,一般4例,对照组优9例,良12例,一般7例,差2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以手法松解为主序贯四法治疗肩周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提高治痛优秀率,对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合用神经阻滞方法治疗疼痛性疾病,与单一神经阻滞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03-06/2004-11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疼痛科就诊的慢性疼痛患者130例。其中面肌痉挛21例、下肢感觉异常1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8例、膝痛18例、肩手综合征3例、椎间盘突出13例、颈椎病6例、网球肘10例、耳鸣1例、肩关节周围炎19例、腰痛症10例、腕、距小腿(踝)关节痛2例、肋间神经痛9例。随机分为2组,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合用神经阻滞组和神经阻滞组,每组65例。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合用神经阻滞组采用隔天1次作神经阻滞,并在不实施神经阻滞的时间隔天1次照射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相应的部位进行照射,其参数为输出80%~100%,照射周期2s/开、4s/关,照射时间为10~30min,次数介于3~12次。神经阻滞组采用单一神经阻滞疗法。全部病例用统一表格记录观察项目并以目测类比评分法测痛记分(优为0~2分,良为3~8分,差为9~10分)。主要比较两组的优、良及无效情况、优良率为优+良,采用t检验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130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无退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合用神经阻滞组优占88%(57/65),良占11%(7/65),无效占1.5%(1/65),优良率99%。神经阻滞组优占72%(47/65),良占23%(16/65),无效占4.6%(3/65)。优良率97%。②两组的优秀率进行比较差异显著(88%,72%,P<0.05)。但对有效率(良)、优良率、无效率进行比较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合用神经阻滞方法使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作用更加强化,更好的发挥赋活机体刺激作用。疼痛病治疗采用神经阻滞并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照射疗法,可明显提高优秀率,能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观察肩胛上神经阻滞结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4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肩胛上神经阻滞加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类比法(VA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U)、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肩关节被动活动度(PROM)。结果:治疗4周后,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上肢FMA-U评分、MBI评分及肩关节PROM明显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观察组VAS评分、上肢FMA-U评分、MBI评分及肩关节PROM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结论:肩胛上神经阻滞结合肌内效贴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后患者肩部疼痛,对提高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重要的康复意义。  相似文献   

18.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种神经阻滞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3种不同神经阻滞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根据阻滞方法不同分为:A组为三叉神经上、中、下浅支阻滞;B组为肋间神经阻滞;C组为硬膜外腔阻滞。根据阻滞神经的部位,选择不同的药物用量。结果:A组优10例,良6例,可2例,差2例;B组优11例,良3例,可5例,差1例;C组优11例,良6例,可2例。经用Fisher精确检验,各组间比较差异没有显性意义。结论:3种神经阻滞方法治疗不同部位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都可收到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肩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及肩周痛点、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冻结肩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冻结肩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肩周痛点及肩胛上神经阻滞组),B组(肩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组),C组(联合治疗组);每周1次,5次为一个疗程;治疗期间行肩关节功能锻炼.观察治疗前后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3组患者较治疗前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C组的治疗效果尤为明显,与A组、B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方法治疗冻结肩效果好于单独使用肩周痛点及肩胛上神经阻滞和肩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法.  相似文献   

20.
史文红 《中国临床康复》2005,9(30):154-154,177
目的对超短波并手法与物理温热式低周波疗法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肩关节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进行对比。方法选择2003—05/09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一医院康复科门诊就诊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48例,均自愿参加观察。分为2组,综合治疗组和低周波组各24例。综合治疗组采用先超短波后手法治疗的综合方案。超短波治疗采用超短波仪肩部对置法,微热量。1次/d,20min/次,共30次。手法治疗包括两方面:①按摩推拿疗法:除按摩肩关节周围肌群外同时点压肩、肩井、曲池、合谷等穴,每次约5min。②关节松动术:包括分离牵引、长轴牵引、前后向滑动、后前向滑动、外展摆动及侧方滑动。手法治疗1次/d,35min/次,共30次。低周波组采用单一低周波治疗方案,治疗强度为耐受量。1次/d,25min/次,共30次。根据ConstantMurley法评定治疗前后肩关节的功能:疼痛15分,日常生活活动20分,关节活动度40分,肌力25分,共100分。显效≥70分,好转46~69分,无效≤45分,有效=显效+好转。结果48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综合治疗组患者显著优于低周波组[95.8%,83.3%(x^2=3.67,P〈0.05)]。结论采用超短波并手法综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可以将生理学、物理学及生物力学效应紧密配合,与单一物理温热式低周波疗法相比,能够更显著地改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肩关节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