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以期正确分期并制定治疗方案及手术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和癌前病变147例临床和病理资料,术前行分段诊刮、常规诊刮、阴道B超、子宫腔镜下活检、CT检测,进行术前病理诊断及临床分期,术中剖视子宫判断肌层浸润深度和子宫颈受累情况,并与术后病理诊断比较.结果癌前病变在手术前后的诊断符合率为51.4%,内膜癌Ⅰ期72.3%,Ⅱ期50.0%,Ⅲ期12.5%,Ⅳ期0%.术前B超诊断子宫腔病变的敏感率为98.7%,内膜癌的符合率75.5%,子宫颈累及和子宫肌层浸润符合率分别为39.2%和36.5%.诊刮符合率为86.8%,分段诊刮对子宫颈受累符合率为73.9%.术中剖视判断子宫颈受累及深浅肌层浸润符合率为62.9%、40.7%和82.4%.术前子宫腔镜下活检符合率为100.0%.CT检查可正确诊断肌层浸润的深度(7/7)和腹腔脏器及淋巴结转移(3/3).结论对于40岁以上不规则阴道出血和月经紊乱者,应常规B超检查及子宫腔镜下分段诊刮,可提高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对于内膜癌患者行CT检查,可了解肌层浸润深度及腹腔脏器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术中标本剖视检查子宫颈及肌层浸润情况,并快速冰冻病理再次确诊子宫颈和子宫肌层浸润程度及组织学类型、分级,确定手术范围,进行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2.
分段诊刮与核磁共振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宫颈浸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丹  曾蒙苏 《中国癌症杂志》2007,17(11):891-893
背景与目的:以往子宫内膜癌宫颈浸润术前诊断依据分段诊断性刮宫得出,而其方法的可靠性受到质疑。因此本文旨在提高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宫颈浸润的准确性,减少手术过治或手术不到位的状况,为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术前同时接受分段诊刮(dilatations and curettages,D&C)和核磁共振成像(MRI),术后组织病理诊断。其中被任意一项检查方式诊断为宫颈受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共34例。分段诊刮、MRI的诊断结果分别与术后组织病理诊断进行比较,比较分析两种方法判断子宫内膜癌宫颈浸润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34例中手术临床病理分期Ⅱ期即宫颈浸润21例,分段诊刮诊断符合率26.5%、MRI为80%,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MRI显著优于分段诊刮。结论:盆腔MRI并增强检查作为术前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和宫颈浸润之首选,可作为制定治疗方案的可靠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受累价值及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9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诊断性刮宫及宫腔镜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统计两种检查对临床分期诊断符合率、宫颈浸润诊断效能及宫腔镜检查子宫肌层浸润诊断符合率,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受累影响因素,自手术当日起进行12个月随访跟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段诊断性刮宫对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及术前I晦床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前分段诊断性刮宫和手术病理结果,并分析其可能的临床病理影响因素。结果:分段诊刮和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组织类型完全符合78例,符合率为76.5%。其中子宫内膜样腺癌符合率为85.4%,非子宫内膜样腺癌符合率为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级一致,符合率为66.3%。在其余患者中,术后病理学分级升高者24例,降低者9例。组织学分级本身是影响诊刮与术后病理分级一致性的因素,P〈0.05。患者的年龄、是否绝经、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史、肌层侵犯及宫颈受累情况,在术后病理分级升高患者与其他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段诊刮判断宫颈受累的敏感性71.4%,特异性94.7%,阳性预测值50%,阴性预测值97.8%。结论:在FIGO新分期标准下,分段诊刮仍然是子宫内膜癌术前病理分级及分期的有效方法;宫颈搔刮的阴性结果对判断宫颈受累情况更有意义;部分患者存在术后病理分级升高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盆腔MRI、分段诊刮、宫腔镜下刮宫结果与术后病理符合率,探讨三种术前检查方法在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 2019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病房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 02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病例资料,对术前盆腔MRI、分段诊刮、宫腔镜下刮宫及术后病理结果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手术前后各术前检查方案判断宫颈间质浸润的诊断指标及一致性。结果:MRI检查的阳性预测值(55.26%)、阴性预测值(93.72%)、符合率(90.03%)及约登指数(0.43)均高于分段诊刮(47.83%、87.50%、66.28%、0.408)及宫腔镜下刮宫(41.67%、92.52%、89.89%、0.20)。MRI检查与术后病理的一致性(κ=0.460)高于分段诊断性刮宫(κ=0.343)与宫腔镜下刮宫(κ=0.249)。分段诊刮判断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的误诊率达40.68%,宫腔镜下刮宫的漏诊率达76.74%。各术前检查方案中,MRI联合宫腔镜下刮宫检查的术前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相符率最高,I期96.07%,II期86.67%。结论:宫腔镜可直视宫颈部位有无异常,而MRI检查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判断宫颈间质浸润的情况,临床工作中应重视盆腔MRI检查联合宫腔镜下刮宫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分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比较分析患者术前的分段诊刮和术后子宫病理,判断肿瘤细胞分级的符合率。分段诊刮和术后子宫病理在G3和≥1/2子宫肌层浸润子宫内膜癌患者保持较高的符合率。与术后病理比较,分段诊刮诊断子宫内膜癌肿瘤细胞组织学级别被降低。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子宫内膜癌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增厚的患者共120例。按患者意愿,60例行宫腔镜检查及活检,60例行诊刮术,对比分析两组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的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结果宫腔镜和病理检查诊断总符合率为90.0%(54/60),诊断性刮宫和病理检查诊断总符合率为78.3%(47/60),两组诊断符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5,P=0.034)。宫腔镜检查的特异度高于诊断性刮宫(P0.05)。结论宫腔镜对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筛查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TVS)检查子宫内膜癌术前肌层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方法:3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应用TVS进行检查,测评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探讨其诊断符合率与准确率。结果:TVS判断内膜癌肌层浸润的准确性85%(29/34)、判断浅肌层浸润的敏感性80%(20/25)、特异性100%(9/9)、阳性预测值100%(20/20)、阴性预测值64%(9/14)。结论:术前TVS检测技术有助于判断子宫内膜癌的肌层浸润深度,可为临床术前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63例经诊断性刮宫确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阴道三维超声评估.观察三维超声多平面成像图像特征、三维超声多平面成像诊断肌层浸润结果、三维超声下子宫体积、肿瘤体积诊断肌层浸润结果、三维超声诊断深肌层浸润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三维超声多平面成像法诊断浅肌层浸润的准确性较高,和二维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超声多平面成像法诊断深肌层浸润的准确性,和二维超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肌层浸润深度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肌层浸润深度子宫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超声和二维超声诊断深层肌层浸润的敏感性、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三维超声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对于诊断浅肌层浸润的准确性较高,肿瘤体积可作为肌层浸润深度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68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回顾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其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为该肿瘤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5-2008年收治的68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55.1岁,未绝经者占33.82%,绝经者症状多是阴道不规则出血伴阴道排液;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误差率较大,达22.86%一61.11%,术前诊刮与术后病理类型的符合率为86.79%;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均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肌层浸润越深、临床分期越高、组织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转移率越高.结论 术前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术前诊刮病理诊断结果与术后组织学类型间均存在差异,术前应进行综合检查及评估;肌层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均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对近年来影像学检查协助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各影像学检查(超声、MRI及CT)在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及局限性。分析表明超声和磁共振在诊断子宫内膜癌间质浸润和宫颈受累时有很高一致性,而超声有快捷、经济、可重复、非侵入性的特点。磁共振对人体零辐射,能精确判断病灶位置和浸润程度,并能较准确的评估肌层浸润。CT和PET/CT主要用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腹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诊刮、手术及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32例患者的声像图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内膜增厚7例,内膜显示不清6例,宫腔内回声不均质光团且不同程度地向肌层、浆膜层或宫颈浸润12例,宫腔内低回声暗区或宫腔液性暗区7例。病灶内血流丰富18例,少血流7例,未探及血流信号7例。结论:经腹和经阴道彩超联合应用可显示子宫内膜癌组织浸润肌层程度以及血供情况,因而能为子宫内膜癌的正确诊断和肿瘤分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在子宫内膜癌术中诊断的价值,为术中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妇科诊断及手术治疗的18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分段诊断性刮宫诊断方法诊断为子宫内膜癌,接受手术治疗并常规术中行快速冷冻病理切片检查。以术后石蜡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患者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结果在判断肿瘤分级和肌层浸润方面与其的符合率。结果:182例子宫癌患者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子宫内膜样腺癌所占比例分别为10.44%、2.74%、87.36%;术前肿瘤细胞分级确诊为G1级,依据FIGO分期,Ⅰa期、Ⅰb期、Ⅰc期、Ⅱa期、Ⅱb期、Ⅲc期所占比例分别为57.69%、13.19%、10.44%、7.69%、5.49%、5.49%。18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细胞分级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和石蜡切片病理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在子宫内膜癌术中对组织学分级的诊断准确率不高,但对肌层浸润深度尤其≥1/2肌层浸润深度的诊断较为准确。在子宫内膜癌术中应用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作为肌层浸润深度评估的常规检查之一,为术中制定手术范围及淋巴结切除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F'TEN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3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1周内行MRI(核磁共振)灌注检查、PTEN(第十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蛋白表达测定。MRt灌注检查采用超导磁共振仪体线圈,通过灌注Gd—DTPA代谢像了解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经诊刮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癌组织,采用链霉素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PTEN表达。结果在3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MRI灌注检查无肌层浸润和浅肌层浸润17例,深肌层浸润15例。PTEN蛋白表达检测:阳性表达14例,阴性表达18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无肌层浸润和浅肌层浸润17例,深肌层浸润15例。MRI灌注检查准确度为90.48%,其中在特殊类型癌中PrEN蛋白表达缺失率为83.33%,Ⅳ期患者PTEN蛋白表达缺失率为100.00%。G12、G3级患者PTEN蛋白表达缺失率为65.22%(P〈0.05)。深肌层浸润患者中PTEN蛋白表达缺失率为73.33%(P〈0.05)。结论MRI灌注对术前子宫内膜癌肌层侵犯深度的检测准确性优于PTEN蛋白表达。PTEN蛋白表达缺失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组织学类型、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阴道超声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阴道超声探头对59例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于诊断性刮宫术之前进行盆腔扫查,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观察内膜的声借图改变特点以及评估肌间有无癌灶浸润,并与手术后病理学诊断进行对照。结果: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癌52例,阴道超声诊断内膜癌43例。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8.85%和71.43%,阳性预测值95.35%。结论:阴道超声叙说车种无创  相似文献   

16.
祝亚平  孙廷慰  陆贤伟 《肿瘤》1999,19(2):92-93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决定手术范围的依据是肌层浸润程度,故术前准确判断肌层浸润十分重要。本文总结了我院术前应用宫腔镜结合病理检查及经阴道超声诊断的方法以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及宫颈侵犯的程度。对象和方法1、对象从1994年1月~1997年11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宫腔镜检查及诊断性刮宫对绝经后子宫出血(PMB)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7例PMB患者临床资料,按诊查方法分为宫腔镜检查组96例(先行宫腔镜下诊断,再行镜下定位活检)和诊断性刮宫组81例(先行分段诊断性刮宫,再行宫腔镜活检)。比较两者与最终病理结果的符合率。结果: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原因依次为,萎缩性子宫内膜56例(31.6%),子宫内膜息肉36例(20.3%),子宫内膜增生症21例(11.9%),增生/分泌期子宫内膜18例(10.2%),子宫内膜癌17例(9.6%),子宫内膜炎15例(8.5%),子宫黏膜下肌瘤14例(7.9%)。宫腔镜检查组和分段诊断性刮宫组的诊断与病理结果的总符合率为89.6%(86/96)和67.9%(5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检查安全可靠,诊断宫腔内病变准确率高,结合镜下定位活检可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优于传统诊刮术,是绝经后子宫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研究磁共振成像(MRI)评价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子宫颈受累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的价值。方法 选择进行MRI检查的38例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在MRI图像上判断肿瘤侵犯子宫肌层深度、子宫颈受累以及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38例患者中有35例进行手术治疗,MRI和手术病理均按照FIGO标准进行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对照分析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的价值。结果 术前MRI分期的总的准确度为77.1 %(27/35),Kappa分析表明病理分期与MRI分期一致性较好(κ=0.677)。MRI判断子宫内膜癌浸润深肌层(>1/2厚度)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1.4 %(32/35)、83.3 %(10/12)、95.6 %(22/23)、91.7 %(23/24)和90.9 %(10/11);评价子宫颈浸润分别为94.2 %(33/35)、87.5 %(7/8)、96.3 %(26/27)、96.3 %(26/27)和87.5 %(7/8);评价淋巴结转移分别为96.2 %(25/26)、66.7 %(2/3)、100 %(23/23)、95.8 %(23/24)和100 %(2/2)。结论 MRI在评价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子宫颈受累及淋巴结转移和术前分期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贾英华 《癌症进展》2012,10(6):585-588
子宫内膜癌是我国女性生殖道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9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均有症状表现,可通过术前分段诊刮病理及早发现,给予及时处理。然而,术前分段诊刮病理确定的肿瘤组织学分型、分级及宫颈浸润等特征准确性不高,可能会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本文将对术前分段诊刮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型、分级及宫颈浸润等临床病理方面的价值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的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对6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将术前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相比较,以分析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及原因.结果28例根据诊刮术中宫腔深度判定为临床分期Ia期的患者中,仅有7例与手术病理分期相符,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肌层浸润;绝经前患者的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诊断符合率(63.2%)显著较绝经后患者(11.1%)高(P<0.005),绝经后患者临床分期诊断符合率较低导致总的符合率降低至39.7%;子宫异常出血时间长短与分期无相关性.结论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尤其绝经后患者,应进行综合检查及评估,以提高临床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