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肝包虫破入胆道漏诊因素。方法:对9例肝包虫破入胆道患者经胆道B超、核磁检查及ERCP取虫和手术探查确诊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9例患者在外院首诊肝包虫病,后并发黄疸、发热疼痛、肝功损害的病因诊断不明,转我院进行ERCP取虫和开腹探查手术确诊。结论:相对缺乏肝包虫病发生、发展及对周围器官压迫损害,破入胆道可能性的认识,发生漏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肝包虫胆道并发症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0年10月-2016年10月ERCP参与治疗的肝包虫病27例,总结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结果该组有27例应用ERCP参与治疗的肝包虫胆道并发症病例。其中,12例因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引起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及梗阻性黄疸,7例因肝包虫囊肿压迫胆总管引起重度黄疸,先行ERCP通畅胆道引流,择期行开腹手术;6例因肝包虫内囊摘除术后残腔胆瘘,2例因肝包虫术后胆道狭窄,术后行ERCP放置胆道支架,该组27例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比较患者术前24 h内与术后48 h白细胞计数(WB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和γ-转肽酶(GGT)6项指标,术后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包虫病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瘘和胆道狭窄等胆道并发症,在术前或术后采用ERCP处理具有重要的诊治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内镜诊疗价值。方法:2001年4月~2004年7月对12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应用电子十二指肠镜进行胆道造影,乳头切开、取石、放置鼻胆管或塑料内支架引流等诊疗方法。结果:原位肝移植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12例,共行ERCP15次:胆管吻合口狭窄、胆总管结石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3例,急诊内镜取石、鼻胆管引流,再次内镜胆总管塑料内支架引流。胆管吻合口狭窄伴胆管泥沙样结石2例,内镜乳头切开、取石、引流。胆管吻合口狭窄5例,其中塑料内支架引流2例,未置引流1例,鼻胆管放置失败1例,胆管吻合口严重狭窄导丝无法通过1例。胆漏2例,因胆总管吻合口严重狭窄,导丝未能通过。结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经内镜诊疗具有微创、安全、有效,有一定的诊疗价值。  相似文献   

4.
秦丽 《中国临床护理》2009,1(5):360-362
通过对500例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患者术前行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中为患者摆放体位,术后保持鼻胆管引流通畅等对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出血等并发症进行严密观察及护理,486例插管患者均恢复正常。术前、术后精心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表现和内镜治疗方法,评估治疗性ERCP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22例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实施34次ERCP,并根据ERCP结果实施相应内镜治疗.结果 21例33次获得成功,ERCP成功率为97.06%(33/34).全组患者ERCP后明确胆道并发症原因,并发症发生的部位为:供体肝、供体及受体胆管、胆管吻合口及十二指肠乳头.其中胆管炎性狭窄5例,胆管炎性狭窄伴肝内外胆管胆泥或胆石形成3例,胆管吻合口狭窄3例,十二指肠乳头功能紊乱2例,十二指肠乳头狭窄2例,胆管过长、扭曲2例,吻合口胆漏2例,供体胆管与受体胆管直径差异过大1例,胆总管轻度扩张1例.该组无胆道出血患者,其中胆管炎性狭窄发生率最高,为36.36%(8/22);其次为胆管吻合口狭窄,为13.64%(3/22).内镜治疗治愈率为63.64%(14/22),好转率为31.82%(7/22).治疗方式选择:乳头球囊扩张(EPBD)17.65%(6/34),乳头括约肌切开EST35.29%(12/34),扩张胆管41.18%(14/34),鼻胆管引流(ENBD)70.59%(24/34),胆管支架引流(ERBD)26.47%(9/34),取石11.76%(4/34),胆管冲洗29.41%(10/34).结论 治疗性ERCP已成为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式和主要方法,具有创伤小、治疗效果可靠、诊疗一体化等优点,逐渐成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放置胆管支架治疗恶性胆管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恶性胆管梗阻住院患者,通过 ERCP 行胆管支架置入术,分析其肝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28例患者中25例插管成功,成功率为89.2%(25/28);术后黄疸明显消退,放置胆管支架引流1周后复查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 ERCP 放置胆管支架为治疗恶性胆管梗阻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郭丽  许夕蓉  周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5165-5165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管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要点和术中配合体会。方法对3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先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确定胆管梗阻的长度、位置,选择合适支架,经内镜置人胆管支架。通过加强全程护理,确保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36例患者均成功置人支架,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1例、胆系感染2例,经治疗均好转。结论胆管支架置人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加强术前术后的护理及术中配合,对保证手术成功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对肝包虫囊肿破入胆总管的诊疗价值。  方法  报告1例肝包虫囊肿破入胆总管患者的ERCP诊治经过并复习文献。  结果  该患者临床表现类似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经ERCP确诊, 且治疗后好转。  结论  肝包虫病患者突发急性胆系感染, 应怀疑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围手术期ERCP对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腹腔镜胆道手术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110例肝内胆管结石位于Ⅰ和Ⅱ级肝管与378例单纯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或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LBDEL)联合激光碎石术,术中胆管一期缝合或放置T管,比较两种术式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11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结石残余率为31.82%,其中ERCP组(51.06%)残余结石率高于LBDEL组(17.46%)(P0.05),术后恢复LBDEL组优于ERCP组。378例单纯胆总管结石患者结石残余率为8.20%,其中ERCP组(3.68%)残余结石率低于LBDEL组(11.63%)(P0.05);术后恢复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中LBDEL组胆漏与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于ERCP组;腹腔感染、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及消化道穿孔方面ERCP组发生率高于LBDEL组。单纯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治疗时出现2例消化道穿孔导致死亡。结论 LBDEL和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相同的临床疗效,但在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ERCP优势不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LBDEL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疗效显著,可保持Oddi括约肌的完整性,该项技术易于普及到基层医院,令广大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0.
肝移植术后胆系并发症是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占肝移植患者的7%-25%,其中胆道狭窄最为多见[1]。临床采用内镜微创治疗对肝移植胆道并发症的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肝移植术后的应用目前已广泛开展,而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是在十二指肠镜直视下施行的胆管置管引流减压技术,是在ERCP基础上开展的胆道治疗技术。我科室于2011年9月收治1例肝移植ERCP+ENBD术后鼻胆管脱落合并不全性肠梗阻的患者,经积极的对症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对疑有胆系疾病的病人及LC术后仍有临床症状的病人行ERCP及内镜治疗。结果发现胆管扩张及胆管结石,乳头狭窄,乳头水肿,胆道蛔虫,十二指肠憩室,胆管正常,并同时行内镜治疗。结论 LC术前应用ERCP可明确诊断,对部分病人经内镜治疗后可扩大LC手术适应症范围。LC术后应用ERCP可对仍有临床症状的病人发现原因,及时治疗,但需妥善选择病例,熟练掌握技术可减少ERCP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毕Ⅱ式切除术后胆管结石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治疗的配合和护理.方法:对21例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再发胆管结石患者施行治疗性ERCP,术前有针对性的心理沟通,常规胃镜检查,镇静药物分段使用,术中默契配合,及时的变换体位和腹部按摩,术后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1例ERCP治疗成功19例(91%),失败2例.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3例,胆道感染1例.结论:术前、术后有目的的介入护理,术中默契的配合有利于手术的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会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常规行ERCP治疗困难或失败患者17例,应用超声引导下PTCD与ERCP会师术完成诊断及治疗操作,观察并比较术前及术后2天血白细胞、胆红素、转氨酶及血淀粉酶结果。结果 1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PTCD-ERCP会师治疗,其中采取右侧肝内胆管穿刺16例,左侧肝内胆管1例;对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下取石和鼻胆管放置,对胆道梗阻或狭窄患者行胆管扩张及支架置入术。术后17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胆道梗阻完全解除,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PTCD与ERCP会师术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内镜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治疗作用。方法分析该院急诊内镜诊疗ABP患者22例,观察其效果及并发症。结果22例ABP病因分别为胆管结石14例,胆管结石+胆囊结石4例,胆道蛔虫2例,十二指肠乳头炎2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ABP的病因诊断明显优于B超、CT和MRCP。22例ABP患者行急诊内镜治疗均获成功,其中13例行急性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鼻胆管引流术(ENBD)、9例行鼻胆管引流术(ENBD),22例ABP经内镜治疗后均获得良好效果,1例合并胆管及肺部感染,1例合并胰腺假性囊肿,未出现其他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论EST和ENBD是治疗ABP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翟咪咪 《全科护理》2016,(29):3123-3124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ERCP)是胆胰疾病内镜治疗的一项重要技术,同时也是一种微创治疗方式,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现已从诊断技术逐步发展成胆胰疾病的首选治疗措施。但是 ERCP 作为一种侵入性诊疗方法,相关并发症是不可避免的,出血是治疗 ERCP 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10%[1]。如何减少出血的发生及出血后的护理,值得临床工作者重视。迟发性出血是指 ERCP 术24 h 后出现的消化道出血[2],目前国内报道 ERCP 术后迟发性出血病例较少,现有文献报道 ERCP 术后消化道出血再次行内镜止血治疗和内科治疗的护理方法及体会[35]。然而暂无文献报道 ERCP 迟发性出血再次行介入止血的护理。我院肝胆外科2016年5月18日收治1例病人,诊断为急性胆管炎、急性胆囊炎、梗阻性黄疸、胆总管结石病人,完善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行 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EST)+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术后第4天出现消化道出血,经积极治疗与护理后恢复良好,健康出院。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胆管狭窄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胆道并发症,导致移植肝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长期生存质量及生活质量。内镜技术的发展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提供了非手术治疗的手段,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和内镜下治疗成为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案[1]。2008年7月—2012年11月,我科对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27例病人在内镜下行支架置入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术(PTC)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接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9例行PTC与ERCP对接术患者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观察护理。结果:本组对接成功17例,其中放置金属支架9例,放置塑料支架6例,取石2例;发生胆道感染1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准备充分、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和护理是保证患者PTC与ERCP对接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中国ERCP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64,自引:10,他引:64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及所发展的经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经内镜胆管引流术(ERBD)、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经内镜胰管引流术(ERPD)等治疗性十二指肠镜技术对胆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但ERCP术后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本文就国内学者近年来以ERCP中遇并发症及防治经验作一综述报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胆肠吻合术后患者因胆管结石行单气囊小肠镜(Single-balloon enteroscope,SBE)辅助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护理配合要点及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6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对62例胆肠吻合术后患者(胆管空肠吻合Roux-en-Y术史4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管空肠吻合术史15例)因胆管结石用SBE行ERCP诊疗的临床资料、医护配合方法和护理。结果 62例患者中,用SBE成功进入空肠输入袢到达胆肠吻合口58/62例(93.55%),胆管插管成功57/58例(98.28%);57例成功插管患者中的13例行诊断性ERCP,44例行诊断、取石及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所有患者经良好的医护配合操作和护理,均无消化道穿孔、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SBE辅助下ERCP治疗胆肠吻合术后患者的胆管结石是可行和安全的,良好的医护配合和护理是诊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ERCP在老年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方法 对所有患者术前进行有效的术前准备、术中进行细致的观察及术后的预见性护理.结果 39例患者共完成治疗38例次,成功率为97%,其中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加取石术24例,内镜支架植入术(ERBD)12例,鼻胆管引流(ENBD)2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结论 精心细致的术前准备,严密周到的术中监护及操作配合,是老年患者行ERCP术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