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53岁。右上肢结节半年。皮肤科查体:右上肢见多发暗红色丘疹、结节,部分结节破溃,可见脓血性分泌物,伴右手肿胀,皮温正常,轻度压痛。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符合感染性肉芽肿;组织分枝杆菌培养为海分枝杆菌;海分枝杆菌qPCR(组织)为阳性,B超提示右手指伸肌腱腱鞘炎,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海分枝杆菌感染。给予米诺环素、克拉霉素治疗2个月,效果欠佳,结合药敏结果调整方案为利福平、克拉霉素、多西环素、氨苯砜治疗,5个月后右上肢丘疹、结节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2.
报告1例海分枝杆菌致游泳池肉芽肿。患者女,66岁。右手背及手腕结节1个月,有右拇指鱼刺刺伤史。皮肤科检查:右手背一淡紫红色结节,直径约4 cm,高出皮面,其上干燥、脱屑,中央破溃伴黄色脓液,质韧,边界不清;右手腕一淡红色结节,稍高出皮面,直径约8 mm,界不清,无压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可见中性粒细胞性脓疡形成,外围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偶见多核巨细胞。抗酸染色及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均阳性,微生物培养及16 S测序示海分枝杆菌。诊断:游泳池肉芽肿。  相似文献   

3.
美容分枝杆菌作为一种少见的非典型分枝杆菌,可导致皮肤肉芽肿疾病。现国内首报一例患者,女,22岁。右手背被猫咬伤后出现暗红色斑2个月。既往体健。组织病理符合感染性肉芽肿,倾向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皮肤组织测序并进行系统和发育树分析,最终诊断为美容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cosmeticum)感染。该患者治疗时间较长,多次调整用药,最终应用环丙沙星、克拉霉素联合米诺环素,皮损完全消退。  相似文献   

4.
鱼刺伤肉芽肿是因鱼刺伤后被海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肉芽肿性损伤,上肢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通常情况下,所报道的病例多表现为皮肤表面的结节、红斑。累及肌腱、骨骼、关节等深部结构较为少见。现报道因海分枝杆菌感染导致的腱鞘炎两例。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48岁,右上肢多发性结节、斑块2年余,曾多次在外院及本院诊断为孢子丝菌病,抗真菌治疗无效,且病情逐渐加重。皮肤科情况:右手无名指指关节伸侧至前臂呈淋巴管型排列的散在或聚集分布10余个直径为1~2 cm暗红色结节、斑块,部分破溃伴脓性分泌物。皮损组织病理示:感染性肉芽肿。脓液真菌培养阴性,分枝杆菌培养见菌落生长,测序结果鉴定为海分枝杆菌。诊断:皮肤海分枝杆菌感染。给予口服克拉霉素、盐酸左氧氟沙星、利福平等药物治疗,皮损明显消退,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 患婴女,6月龄,出生15天时右手拇指甲出现点状白斑,逐渐扩大,随后右手中指,无名指指甲出现类似表现,躯干部散布许多圆形红斑。皮肤科检查:患婴右手拇指,中指,无名指指甲甲板表面见雾状白色混浊的斑,白斑大小不一,不规则,相互融合(图1);胸背部皮肤散布许多环形斑块,边界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海分枝杆菌感染巨噬细胞后糖酵解相关基因的表达和代谢产物乳酸的变化情况探究海分枝杆菌对巨噬细胞糖酵解的调控。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感染条件下海分枝杆菌感染巨噬细胞后糖酵解代谢相关基因(SLC2A1、HK2、LDHA)的表达,同时检测糖酵解代谢最终产物乳酸的浓度。使用流式细胞仪和(或)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不同感染条件下巨噬细胞内葡萄糖摄取情况以及细胞内海分枝杆菌的荧光强度。结果:海分枝杆菌感染增加了巨噬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并以感染时间和感染复数依赖的方式促进巨噬细胞糖酵解代谢相关基因(SLC2A1、HK2、LDHA)的表达和乳酸的产生。与热灭活的海分枝杆菌相比,活的海分枝杆菌抑制糖酵解相关基因(SLC2A1、HK2、LDHA)的表达和乳酸的产生。此外,使用2-脱氧葡萄糖抑制糖酵解代谢酶HK2的活性促进了细胞内海分枝杆菌的存活。结论:糖酵解重编程是巨噬细胞对海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防御机制之一,而海分枝杆菌可通过调控巨噬细胞糖酵解促进自身在胞内的存活。因此,通过调控巨噬细胞的糖酵解可能是控制海分枝杆菌感染的潜在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62岁。右手拇指被海螃蟹钳伤,破溃1月余,出现红肿、疼痛,伴上肢肿胀1周,抗生素治疗后未完全好转,且右上肢出现多发皮疹。皮损组织病理:感染性肉芽肿改变,有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组织培养分支杆菌(-)。PCR检测分支杆菌65Kd hsp基因阳性。诊断:游泳池肉芽肿。抗结核治疗后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9.
报道2例海分枝杆菌感染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1,男,25岁.右侧拇指红肿破溃伴疼痛1个月.患者2,女,54岁.左侧大拇指及手背手腕红斑结节伴疼痛2个月.2例患者均有鱼扎伤病史,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最终诊断为游泳池肉芽肿,给予抗分枝杆菌感染治疗3个月后痊愈.  相似文献   

10.
报道2例鱼刺伤肉芽肿患者。2例患者均有鱼类接触史、组织病理示感染性肉芽肿、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体外释放定量试验(TB-IGRA)阳性、结核感染T细胞γ干扰素升高、海分枝杆菌qPCR阳性。结合其病史、组织病理、TB-IGRA、海分枝杆菌qPCR等确诊为鱼刺伤肉芽肿。2例患者均予以克拉霉素缓释片、利福平胶囊治疗后痊愈。  相似文献   

11.
报告1例右拇指甲下鳞状细胞癌。患者男,80岁。右手拇指疼痛并逐渐出现指甲变形、增厚及发黄1年。皮肤科检查:右手拇指指甲远端及外侧缘甲剥离,叠层状碎裂,指甲及手指皮肤稍增厚发黄,甲板下境界清楚的黄棕色红色肿物。甲下组织病理检查:鳞状上皮增生,向真皮呈浸润性生长,细胞排列紊乱有异形,可见核分裂像。诊断:甲下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38岁。处理海鲈鱼时,双手多处被鱼刺扎伤。后于受伤部位出现浸润性斑块、溃疡。清创治疗、抗细菌及抗真菌治疗无效。组织活检病理提示感染性肉芽肿,组织培养海分枝杆菌阳性,组织DNA行特异性real time PCR检测海分枝杆菌阳性。予以患者利福平、克拉霉素、乙胺丁醇治疗3个月,皮疹完全消退。随访一年未复发。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18岁.右手拇指甲部脓疱浑浊增厚3年,全身红斑、脓疱2周.3年前患者右手外伤后拇指端出现脓疱,反复不愈,脓疱浑浊增厚.在当地诊所口服强的松等药,症状减轻,此后右拇指甲脱落.  相似文献   

14.
患儿男, 3岁6个月, 生后即发现多发带状分布的白色斑疹, 随身体等比例生长, 无自觉症状, 伴右手拇指畸形及右手活动障碍。患儿平素不喜与人交流, 注意力较同龄儿童差。否认家族史。体检:神志清, 精神可, 语言表达欠佳;特殊面容, 右手拇指关节较左侧略膨大;心、肺、腹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右胸部、右上肢屈侧、下腹正中线及右下肢可见大小不等的多发片状、带状不规则白色斑疹, 部分斑疹融合, 大致沿Blaschko线分布, 局部略隆起;右手掌、拇指桡侧可见条带状褐色斑。下肢白斑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基底样毛囊错构瘤。头颅磁共振成像提示胼胝体发育不全。患儿病变组织全外显子测序显示SMO基因突变c.1234C>T(p.L412F), 父母均无该位点突变。根据皮损表现、病理及基因检测结果, 该患儿诊断为Curry-Jones综合征, SMO基因突变c.1234C>T(p.L412F)可能是其致病原因。予患儿右手拇指功能锻炼并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62岁。因右手红斑、结节5个月就诊。发病前右手中指远端指节被海鱼刺伤,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感染性肉芽肿。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体外释放定量试验(TB-IGRA)检测结果阳性。诊断为感染性肉芽肿。给予利福平、克拉霉素治疗后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57岁.右上肢结节3个月.组织病理检查为感染性肉芽肿性改变.PAS未见菌丝和孢子结构,抗酸染色阴性.海分枝杆菌qPCR阳性.诊断:海分枝杆菌感染.给予多西环素、克拉霉素、利福平等治疗,皮损逐渐消退.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21岁.右手拇指丘疹4个月,头皮丘疹1个月.皮肤科情况:右手拇指背侧见两颗丘疹,枕部头皮散在多个肤色丘疹,呈圆形,绿豆至黄豆大小,表面角化,无糜烂、渗出.头部皮损组织病理:表皮乳头状增生伴角化过度、角化不全,颗粒层增生,可见大量挖空细胞和不均匀嗜碱性颗粒.结合临床及病理检查诊断:多发性寻常疣.给予注射用人干扰素...  相似文献   

18.
海分枝杆菌感染的典型特征为皮肤感染性肉芽肿。抗生素是治疗海分枝杆菌皮肤感染的首选药物。本文报道了一例海分枝杆菌感染的中年女性,由于抗生素不耐受,给予光动力治疗和点阵激光辅助加速治疗后成功治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γ-干扰素释放实验(TB.IGRA)在海分枝杆菌感染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门诊诊疗的疑似海分枝杆菌感染患者,排除结核病患者,根据患者海分枝杆菌qPCR是否阳性分为海分枝杆菌感染组和真菌、普通细菌感染组。应用TB.IGRA检测患者外周血中结核感染特异性T细胞,比较分析TB.IGRA和抗酸染色诊断海分枝杆菌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预测值和似然比;比较不同年龄组中TB.IGRA的灵敏度、特异度差异以及海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的γ-干扰素水平。结果:共纳入87例海分枝杆菌感染和25例真菌、普通细菌感染患者。TB.IGRA诊断海分枝杆菌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3.6%、64.0%,灵敏度较抗酸染色高,特异度较抗酸染色低;其阳性、阴性预测值和似然比分别为87.7%、41.0%、2.04和0.41;青年、中年和老年组的灵敏度分别为70.0%、73.5%、74.4%,中年组特异度最高(88.9%),老年组最低(46.2%)。结论:TB.IGRA在海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报告1例发生于手部的栅栏状有包膜神经瘤。患者男,82岁。右手拇指肤色结节10余年。皮肤科检查:右手拇指外侧一边界清楚,直径0.5 cm的肤色结节,表面光滑。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中部见边界清楚的圆形或卵圆形结节,周围有增厚的胶原纤维包膜,其内为相互交织的梭形细胞束,梭形细胞胞核细长,可见裂隙。免疫组化:肿瘤细胞S-100蛋白(+)及神经束膜细胞上皮膜抗原(EMA)(+)。诊断:栅栏状有包膜神经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