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患儿,女,6岁。因“发热、咳嗽3天,皮疹3小时”入院,起病前接种新冠疫苗第2剂。患儿入院后皮疹进行性增多,且出现眼睛、口腔黏膜、肛周、外阴等黏膜破损,伴持续高热,头面部、颈部、躯干、四肢皮肤大面积表皮剥脱松解,受累面积占体表面积66%。诊断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给予甲泼尼龙冲击、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等综合治疗36天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2.
我们自1997年以来,采用制银灵治疗玫瑰糠疹34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玫瑰糠疹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15~46岁,平均26.3岁,病程5~10天,平均6.2天,其中皮疹泛发布满躯干并累及四肢者15例(继先躯斑后10天内发疹者为选治对象),另设对照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16~23岁,平均为25.4岁,病程5~10天,平均6.4天,其中皮疹泛发布满躯干并累及四肢者6例.  相似文献   

3.
头孢曲松钠治疗早期梅毒5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们于1996年2月~1997年11月用头孢曲松钠(重庆合成制药厂生产)治疗早期梅毒5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病例 56例患者均为我科门诊病人,男42例,女14例。年龄19~45岁,平均29岁。婚外性感染49例,夫妻间感染7例。潜伏期15~70天,平均31±10.87天。临床表现 硬下疳40例,其中男37例,位于阴茎龟头3例,系带5例,包皮8例,冠状沟21例;女3例,均位于大阴唇。皮损形态:蔷薇疹8例,银屑病样皮疹2例,玫瑰糠疹样皮疹6例。实验室检查 取40例硬下疳患者皮损处的渗出液作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检查均为阳性,其中17例梅毒血清学检查RPR(滴度1∶…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肌注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玫瑰糠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1mg隔日1次肌注,同时行NB-UVB隔日1次照射;对照组(50例)单用NB-UVB照射,隔日1次。两组均治疗10次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67%(44/48),对照组为76。00%(38/50),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痊愈时间为10.00±2.53天,对照组为15.00±3.65天,治疗组平均痊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NB-UVB治疗玫瑰糠疹较单用NB-UVB照射疗效好,可缩短痊愈时间。  相似文献   

5.
报告 3例因接种非疱疹病毒疫苗后引起疱疹病毒感染的再活动。例 1 :患者 ,女 ,5 3岁。于 1 998年 4月接种甲醛灭活的甲肝疫苗 ,1 4天后 ,在左侧T 1 0皮肤区域内出现带状疱疹 ,皮疹消退后无后遗症。1 998年 9月再次接种上述疫苗 ,接种后 8天 ,口唇出现单纯疱疹 ,1 2天后出现带状疱疹的神经根性疼痛及感觉过敏 ,第 1 6天在左侧L 1皮肤区域内出现疱疹 ,用伐昔洛韦治愈后未再复发。HIV试验阴性。例 2 :略。例 3 :男 ,2 7岁。接种狂犬疫苗及乙脑疫苗后 1天 ,在三叉神经的第 2、3支出现带状疱疹 ,2周后IgG及IgM抗体滴度升高 ,进一步证…  相似文献   

6.
正1临床资料患儿,男,7月6天,因"右上臂伸侧皮肤发生红斑、糜烂、渗液2月余"来诊。患儿于2月前接种第2针"百白破"疫苗后,第2天接种处皮肤出现红斑,直径约2cm左右,无渗出、硬结、化脓,到私人诊所就诊,未予特殊处理;10余天后皮疹范围渐增大,并出现渗出、糜烂,在多家医院诊断为"皮炎、湿疹",予口服药物(具体不详)及外用药物(洁悠神、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来诊,病程中,患儿无发热,  相似文献   

7.
<正>水疱型玫瑰糠疹是玫瑰糠疹的异型,临床较少见,近年来文献也少见报道,近日我科门诊诊治1例较典型的水疱型玫瑰糠疹,特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12岁,躯干臀部皮疹1周,伴剧痒。1周前,无明显诱因于躯干出现红色斑片,后皮疹逐渐增多,夜间痒剧。皮肤科检查:口腔黏膜无异常。躯干,臀部多发性米粒至花生大椭圆形斑丘疹,部分斑丘疹中央有粟米大水疱,疱壁紧张,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告3例同性恋男性在急性AIDS病毒感染后出现一种玫瑰糠疹样急性发疹。例150岁,同性恋男性,有梅毒和生殖器疱疹史。1985年8月急性发病,严重的头痛、肌痛、关节痛及咽喉痛,全身不适及轻度瘙痒的皮疹,全身性淋巴腺肿大,面、躯干及四肢出现斑状的玫瑰糠疹样皮疹,12天内症状消失,此后肿大的淋巴腺也消失。无梅毒、弓形体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或乙型肝炎的血清学证据。白细胞2.5×10~9/L(淋巴  相似文献   

9.
窄谱UVB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以NB—UVB光疗配合常规疗法;对照组只用常规疗法。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32%,平均痊愈时间(6.52±3.74)天;对照组有效率60.81%,平均痊愈时间(10.67±2.49)天。结论:NB—UVB治疗玫瑰糠疹可以缩短病程,提高疗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皮肤科就诊的198例传染性红斑患儿临床资料。198例患儿中,男121例(61.1%),女77例(38.9%),平均年龄(6.49±2.63)岁。最常见的皮肤表现为面颊掌掴样红斑(153例,77.3%),其次是上、下肢网状红斑(132例,110例,分别占66.7%、55.6%)。57例(28.8%)患儿皮损有轻度瘙痒。22例(11.1%)出现了发热,17例(8.6%)出现了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34例(67.7%)患儿接受了血清B19-IgM、IgG检测,其中110例(55.6%)B19-IgM阳性。治疗药物包括中成药、抗组胺药及糖皮质激素,皮疹持续时间4~21天,平均10天。  相似文献   

11.
12例患儿中男7例,女5例。药疹发生之前用过氨苄青霉素100mg.kg.d静脉滴注,其中6例在3-7天后出现皮疹,另6例在8-14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形态:全身散在的红色斑丘疹10例(占83.3%),荨麻疹2例(占16.7%)。所有患儿出现皮疹后立即停药,应用地塞米松1-2mg静注,每日1次,连用2-3天。大部分患儿2-3天后皮疹消退。氨苄青霉素致新生儿药疹12例报告@李雪梅$山东高青县人民医院小儿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玫瑰糠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某些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60例玫瑰糠疹患者给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2(IL-12)水平。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76.7%。治疗前TNF-α及IL-12水平均较正常人对照者增高,治疗后下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玫瑰糠疹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少。TNF-α及IL-12增高可能为玫瑰糠疹致病因素之一。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可降低血清TNF-α及IL-12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临床资料:我科应用张家港生产的UV-N3型光治疗机治疗银屑病47例,病期1-30年;进行期28例,静止期19例;皮损基本形态为点滴状与钱币状,部分为斑块状与地图状.照射次数10-20次。玫瑰糠疹9例,病期7天-2个月,照射次数10次。带状疱疹129例,病期2-15天,照射次数5次。单纯疤疹9例,病期1-5天,照射次数5次。结果:银屑病治愈29例,好转18例,治愈率为62%。玫瑰糠疹、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的治愈率均为100%。副作用:少数患者超量照射或多次照射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红斑反应,1例照射后出现头晕。UV-N3型光治疗机治疗银屑病等皮肤病194例@…  相似文献   

14.
中(成)药引起药疹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年来我院发生的由中 (成 )药引起的药疹逐渐增多 ,现将 1997年 5月~ 1999年 12月 30例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0例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 11例 ,女 19例 ,年龄 11~ 6 5岁 ,平均 35岁 ,发病时间 0 .5h~ 7天 ,平均 4天。其中既往有药物过敏史 12例 ;有19例用药种类单一 ,或用同一药物后多次再发 ,从而确认致敏药物 ,另 11例出现皮疹前用药在两种或两种以上 ,根据停用某药后皮疹迅速消失而确认该药为致敏药物。1.2 致敏药物与疹型 致敏药物共 9种 ,6种疹型(见表 1)。其中 ,双黄连粉针 12例 (4 0 .0 0 % ) ,占同期本…  相似文献   

15.
从1997年6月~8月,我们应用山东德美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泽它洗剂(1%煤焦油洗剂)治疗各种皮肤病100例,其中包括慢性湿疹、银屑病、痒疹、脂溢性皮炎、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玫瑰糠疹,多形性日光疹、结节性痒疹、扁平苔藓,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00例患者,男51例,女49例。年龄12岁~86岁,平均42.3岁。病程5天-30年,平均22.85个月。慢性湿疹24例、银屑病19例。痒疹门例脂溢性皮炎9例、瘙痒症9例、神经性皮炎8例、玫瑰糠疹7例、多形性日光疹6例,结节性痒疹3例、扁平苔藓2例。其中银屑病、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Th17细胞、Treg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RORγt mRNA)、Foxp3(Foxp3 mRNA)在急性期玫瑰糠疹(PR)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玫瑰糠疹急性期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0例玫瑰糠疹急性期患者(PR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RORγt和Foxp3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PR组RORγt mRNA、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是3.140、2.516,P均0.05);PR组RORγt/Foxp3 mRNA表达水平的比值(2.31±0.90)增大,与健康对照组(0.86±0.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45,P0.01)。PR组RORγt mRNA与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11,P0.01);健康对照组RORγt mRNA与Foxp3 mRNA表达水平无相关性(r=-0.253,P0.05)。RORγt mRNA表达水平与玫瑰糠疹严重程度评分(18.33±7.56)呈正相关(r=0.634,P0.05),Foxp3 mRNA表达水平与玫瑰糠疹严重程度评分(18.33±7.56)无相关性(r=0.171,P0.05)。结论:玫瑰糠疹患者外周血RORγt mRNA与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且以RORγt mRNA的表达占优。Th17/Treg细胞比例失衡,可能在玫瑰糠疹的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强的松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玫瑰糠疹系一原因不明的、有特征性皮损的自限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尚未明确,传统的治疗以对症为主,多用抗组胺药物或清热凉血、散风止痒的中药方剂。本文应用强的松治疗21例,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年龄28.33±10.32岁,病程10.46±3.22天;对照组19例,年龄29.55±11.26岁,病程11.11±3.84天。所有病例均来源于本院皮肤科门诊及住院患者,诊断标准参考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皮肤性病学》第三版(出版时间1995年10月)。治疗组采用强的松10mg3次/d1,周后减为10mg2次/d,2周后减为10mg1次/d,再服1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外周血IL-17和IL-22在玫瑰糠疹患者中的水平。方法:采取酶联免疫(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45例玫瑰糠疹急性期患者、45例恢复期患者和45名健康人外周血中IL-17和IL-22的水平。结果:玫瑰糠疹急性期、恢复期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IL-17浓度分别为45.08±14.34 pg/mL,29.34±11.88 pg/mL,15.51±8.79 pg/mL;IL-22浓度分别为85.43±20.01 pg/mL,61.26±10.37 pg/mL,50.54±13.28 pg/mL。三组IL-17和IL-2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玫瑰糠疹急性期及恢复期患者均存在IL-17和IL-22的表达异常,该疾病可能存在Th17细胞亚群失衡。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 68例均为2005年1~6月本科患者,均符合玫瑰糠疹的诊断标准。皮肤感光度类型是III型或IV型。皮疹波及躯干、四肢近端26例,延及颈部、四肢远端12例,部分病人诉轻度瘙痒。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吡硫翁锌气雾剂治疗顽固性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顽固性玫瑰糠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外用吡硫翁锌气雾剂3次/天,同时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3次/周,共3周;对照组单纯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3次/周,共3周。观察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55.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29,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t=0.12,P0.05),治疗后两组的症状体征积分分别为(3.28±1.85)分和(5.24±1.52)分,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6,P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吡硫翁锌气雾剂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顽固性玫瑰糠疹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